读《等一颗 甜意 瓜熟蒂落》有感

转载

 

 

 

读诗和写诗,其实从某个角度上说,是同一的。从《等一颗 甜意瓜熟蒂落》这个题目上看这首诗,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诗歌的脉络,是“我”要午休的时候,却愣是不肯入睡,于是就突然想到了某个页码上说过的数“一”,于是就产生了睡意,于是便看到了很多的雪花,这些雪花覆盖了夜色……从这一段里,我们读到了一种寓意,“一”在诗歌的开头出现表示了简单的开始,也是一种“单纯”的暗示,通过这个“一”的不断重复,也表示着可以放下除了“一”之外的任何东西,当一切放下后,剩下只有一个“一”时,人就会彻底的进入一种忘我的地步,一种心灵纯净的毫无杂念的境界。那么幻化的雪,也就恰好成了“我”追求美好纯洁的情感物化。通过雪的覆盖,进一步体现了诗歌中“我”对“墨色的夜”的讨厌和憎恨。当然,这些代表黑色的东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比比皆是。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对洁白、对纯净的向往,以及对人性中黑部分的憎恶。


    第二和第三节是连贯的,但作者却分出了节,也许是考虑到了节与节之间的文字上的松弛吧!相比前面的第一节来看,这两节的叙述过于展开了。诗歌的抒写,要有节制地控制好叙述的松密度。“松”指语言的宽松,表达的语义要适当的留有一定的空间,要有个跳跃性。“密”则是表示文字的信息不要过于紧凑。而这个松密度的掌握也正是突出诗歌的张力,尤其是初写诗,一定要适当的压缩表达的思想内容,不要把想说的所有都说出来。这就是诗的一个典型特征:含蓄。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征。个人的思想情感,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敛起来,放到文字信息的背后,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去创造。而这两节的叙述,恰恰存在这个问题。从“
园里的树 并不孤寂/一双双盈盈眸子/藏在银装里 脉脉不语”一段里,读到了诗歌题目中出现的“等一颗 甜意”,似乎藏在树的眼睛里,又似乎在状物写人,把内心的期冀置于一种恬静的氛围,突出了梦一样恍惚的境况。


    从诗角度读《等一颗
甜意 瓜熟蒂落》时,在末两节里读到了诗歌的主题。那么这个“甜意”也必定隐藏在某个“瓜”里,而作者从头至尾,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瓜”长在什么地方,在诗里,只出现了“园里的树”,那么这个“瓜”就必定不是真的“瓜”。“瓜熟蒂落”只是表达了“我”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渴求。而这个果子,就在树上展示它无穷的魅力,以至于“谁见了都怜爱/盼望窃为己有”,但这是什么果子?作者没有道明,这就是作者留下的一个高明之处,让你去猜,是什么样的果子会致使那么多人都想“窃为己有”呢?“我”正“踮起脚  正欲采摘/却被揪住了耳朵”,“我”也想采摘,也暴露出了作者内心对于藏在果子中间的“甜意”的渴求,而满是诙谐的语言里,我们也明了生活中的许多无奈。有些事儿,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总会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干扰着,甚至阻碍着“我”摘取果子的进程。而“我”只有等待“甜意的瓜熟蒂落”,似乎表达了一种内心妥协的感觉。也许,梦里的果子,正是社会现实中的一个现象,对于别人的梦,别人的果子,放弃一种摘取的行为,也正是自身“心的安然”的来源吧。

                                                 
                      

                                                                                                                                                          
2014/8/3
草稿于东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