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相亲
个人日记
李祖青
载于《肥西报》文艺副刊2015年5月11日http//feixibal.web23.badudns.cc/qnews.asp?id=19161&qld=3752
载于《合肥晚报》2015年元月27日副刊派河晨刊 http://epaper.hf365.com/sqb/phct/htm1/2015-01/27/content_72039.htm◎ 第A07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
相亲,排在订婚与结婚之前,是过去男女走向婚姻殿堂的必经程序之一,尤其是在过去的农村。
相亲前后的主要策划者肯定离不开乡间媒婆的身影。我开始记事时,和我同庄的三舅奶就是周围远近闻名的媒婆。她经常拄着拐杖穿行在乡间田野,在家清蹲的时间绝对没有在外面奔波多。民间有人常常调侃说大脚媒婆,可见媒婆的工作量之重,过去没有交通工具,媒婆靠的就是一张嘴,和两条腿。
然而,我三舅奶却人送外号小脚媒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生存条件逼着她做起了媒婆活。因为小脚,三舅奶在队长眼睛里肯定是一个上不了坡下不了地的人,挣不了工分的她,又没有子女,无生活无来源,当时又没有到享受“五保”年龄。
相亲时都是由媒婆精心按排的,一般都会放在熟人很少到的地方。偶尔就是遇到熟人的,也都装作无所事事的样子。
过去,穷人多,兄弟几个互穿一套衣服也很正常,相亲头天媒婆会再三提醒,相亲时一定注重仪表,尤其是穿衣着装千万不能含糊。就是现在在乡间,偶尔那一天你穿着光鲜点别人准还会开玩笑问,今天去哪相亲去啦?据说,为这个环节,三舅奶还特地从侄儿那儿要了一套类似于现在茄克式的工作服放在家里,遇到家庭困难没有一套象样衣服的,随时都用得上。
相亲大部分是趁赶集,男女双方各选几个在家里面比较管事的主要人员陪同,临去之前,做长辈的就再三交待,相亲时一定要坚持三步走,即长好眼,看好相,再表态!免得日后反悔。乡下父母一生最怕儿女在婚姻问题上不谨慎,出尔反尔,让人看不起。
象是制度,陪同相亲的人数不得是单数。一般这些细节之事都由上岁数的老人来按排,相亲的日子也要选在农历双日子。在集上某个茶馆里面男女双方见上一面,如果双方都同意,媒婆就要求双方坐下来,高高兴兴地吃点早点喝个茶。这时候男方应该主动要求茶馆提供好茶,上各种点心。不管钱花费多少,一概由男方买单。要是一方没有相中另一方,借口就是先回家考虑考虑。这时在场的人都会心知肚明,不同意者如果要是男方,男方也会要求一行人喝个茶水什么的,显示自己大方。这时女方会以从家吃过来的而委婉拒绝,免得人家背后称是爱贪小便宜的主。媒人更会给台阶,一句婚姻不是儿戏,都回家好好考虑考虑,让双方欢笑而走,匆匆撤场对谁都没有经济与名声上的损失。
相亲时媒婆介绍双方家庭情况也至关重要,我当年相亲时是刚从学校出来,一段时间乡间劳动,人变得焦头黑脸。三舅奶给我介绍对象时至少去了女方家四五趟,好话长处说了一大堆,最后女方家人还是嫌我人单体薄。三舅奶对天发誓说我还小,又刚从学校出来,正在长身体呢。她搬出了我家祖上几代人,也没有找到有一米七以下的个儿才说服了女方家人。最让女方父母深为感动的是我住的村庄用水方便,一条自然河穿村而过,上游那个大堰湾几十年都没干过,是一个十足旱涝不怕的村庄……
去年,三舅奶百岁生日时,她说现在媒婆活也轻松多了,年轻人双方到一起见了面,相互之间留下电话号码就再也不用媒婆了,你想烦神都烦不上……
文章评论
紫藤
嘿嘿我们这儿都是在女方的熟人家里见面,男方带点瓜子糖就完了。
绿色满天
好像是这么回事![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