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脚手架为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我国在1949年前和50年代初期,施工脚手架都采用竹或木材搭设的方法。80年代起门式脚手架系列,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系列兴起,如今,各式各类的脚手架兴起,今天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是四种脚手架进行PK,看哪种方式能更胜一筹。
一、整体爬升架
1.适用范围(1) 爬升脚手架适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架。
(2) 对于高层(层数在16层以上)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筒式结构,结构层平面规距或超高层建筑混凝土主体施工应用爬架应用量占30%~50%。
(3) 爬升脚手架也适用桥梁高墩、特种结构高耸构筑物施工的外脚手架。
2.特点(1) 脚手架不需满搭,只搭设满足施工操作及安全各项要求的高度。
(2) 地面不需要做支撑脚手架的坚实地基,也不占施工场地。
(3) 脚手架及其上承担的荷载传给与之相连的结构,对这部分结构的强度有一定要求。
(4) 随施工进程,脚手架可随之沿外墙升降,结构施工时由下往上逐层提升,装修施工时由上往下逐层下降。
缺点
使用外提升架存在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有效预防物体坠落、物体打击,尤其是提升后裸露楼层的临边物体坠落及架体底座的物体坠落、物体打击,高层建筑出现物体坠落、物体打击的后果一般比较严重,所以使用外提升架的高层建筑施工对现场文明施工、工完场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二、扣件脚手架
1.使用条件(1) 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0mm;
(2) 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3) 砌筑砂浆小于等于M10.0的砖墙;
(4) 建筑物高度超过24m。
2.特点(1) 杆配件数量少,适用性强;
(2) 装卸方便,利于施工操作;
(3) 搭设灵活,能搭设高度大;
(4) 坚固耐用,可多次反复周转适用。
国内外做法
据国内外的使用经验及经济合理性,单管立柱的搭设高度一般不高于50m,50m以上采用以下的做法:
(1) 下部采用双管立柱,上部采用单管立柱,单管部分高度35m以下。(以交接处为起点)
(2) 下部柱距减半,较大柱距的上部高度在35m以下。
三、碗扣式脚手架
特点(1) 功能多:根据施工要求组成不同尺寸、形状和承载力的单、双排脚手架,支撑架、物料提升架等多功能施工设备,也可搭设施工棚,而且场地不用大面积平整。
(2) 功效高:拆卸易,一个工人只需一只铁锤就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
(3) 承载力大:结构强度提高50 %以上。
(4) 安全可靠:由于碗扣螺旋摩擦力和自重力作用,接头有可靠的自锁能力。
(5) 加工方便:可直接对原有扣件加工改造。
(6) 维修方便:不是普通螺栓连接,经碰耐磕,一般锈蚀不影响作业,无须特殊维护。
(7) 易管理,不易丢失:构件系列标准化,堆放整齐,无零散易丢失扣件,便于管理。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1438312732678092804.png]()
![1438312810686063965.png]()
四、悬挑脚手架
1. 悬挑形式(1) 每层一挑
(2) 多层悬挑,全高分成若干段,每段搭设高度不超过25cm,利用悬挑梁或悬挑架作为脚手架基础,分段搭设。可搭设超过50m 以上的脚手架。
2. 适用范围(1) ±0.000以下结构工程回填土不能及时回填,而主体结构工程必须立即进行,否则影响工期。
(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四周为裙房,脚手架不能直接支撑在地面上。
(3) 超高建筑施工,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了允许搭设的高度,因此将整个脚手架分成了若干段,每段支撑在沿外墙结构挑出的结构上。
两种悬挑脚手架形式的对比:
悬挑脚手架与爬升式脚手架的对比

悬挑脚手架与落地式脚手架的对比
PK结果 落地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相结合,更能搭接方便,结构简单,节约人工费等。

◎凡本微信所发布的原创文章,内容版权均为建筑技术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用须注明原出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