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崛起--真正的国富民强,欣赏德国。
转载日记
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位居第二,德国排在第四位,表面上中国GDP已经超过德国,但德国人均GDP却比中国高出很多。
德国国土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有8800万人口,其中有600万是外国人,也就是说德国的实际人口数是8200万,但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占全部获奖者人数近一半(包括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德裔)。德国拥有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改变世界的著名人士,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
德国拥有很多个世界第一,汽车、化工、机械、环保等领域都是世界第一。根据一项英国公布的数据,德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这里没有所谓的城乡差距,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很好。如果非要分出贫富的话,住在城市里的人是相对贫穷的,住在农村的人反而都比较富有。
在德国,你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学,而占据市中心地理条件最优越位置的也一定是大学。这个国家有300多所公立大学,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了就可以去学习。但在德国想拿到文凭却很难,如果抱着混个学历的目的去,肯定没戏。
国家的钱怎么花
在德国买书很贵,买一本书要30~40欧元(300元~400元人民币)。但这里吃的东西比较便宜,德国最便宜的几样东西:第一是面包。很大一袋面包才卖0.18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块多钱),够你吃很多天。第二是牛奶。一升牛奶0.18欧元,也有0.25欧元、0.3欧元的;第三是果汁和汽水,一瓶大多不到1欧元。
为什么在德国吃的东西会这么便宜?这就要提到德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了,政府最大的三项支出:一是对农业的补贴;二是对住房、租赁业、住房建筑业的补贴;三是对交通业的补贴。这三大块的补贴占德国财政总支出的35%,如果把社会保险等其他补助加起来,这个比例就将近50%,还有20%用于国防、外交,再有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
德国国家财政支出由谁来监督呢?一是议会。这关太难过,反对党眼睛睁得大大的,政府不敢多花一分钱。二是审计署。审计署官员查账时会精确到某张票据,换句话说,几十欧元的钱都要说出具体干什么了,各级政府官员确实是找不到任何借口往口袋里揣点儿钱。此外,最让官员难受的,还有无孔不入的新闻媒体监督、独立的司法判决等。
把国家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公务人员一分钱都不能擅自动用,这事谁都不例外。一次,德国总理默克尔跟企业家吃饭,马上有媒体质问“总理是不是用国家的钱请客吃饭?”默克尔慌忙把单据拿出来贴在网上,说是自己出的钱,媒体这才罢休。
民富国强的奥秘
德国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目标: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保证充分就业;第三,保持内外贸易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在四大目标中,历来把物价稳定放在第一位。
在德国办企业也很自由,这里没有工商部门,办企业不需要批准,在专门的工商注册机构注册备案即可,而且注册费用很低。另外,任何一位警察不可以随便登企业的门,除非受到邀请。卫生检疫部门可以检查食品和餐饮企业,但是必须在收到举报、有充分的证据后,才能进入企业。
政府只管企业的两件事:一个是税收管理,另一个是工人管理。虽然办企业很自由,但绝对不能逃税。有人说,到德国开公司,能不雇用德国人就不要雇用德国人,为什么?一是他们对工资要求太高,二是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太强烈。德国法律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的企业必须组成企业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其中必须有一名由劳方出任的高级人事经理,专门负责人事,裁员需要通过他的同意才可以。
说到员工,就不能不提德国闻名于世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是不教太多东西的,孩子的“第一要务”就是玩得开心。因此,严格来讲,德国是从中学才开始传授知识的,而且学校把培养学生怎么学习和思考放在第一位。大学里更是如此,首先教学生如何思考,接下来才讲框架性的知识。
德国职业教育培育了大批优秀产业工人,这种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
德国的一些企业领导人有强大的前瞻能力。例如钢铁大王克虏伯不再做钢铁的初级生产,而做精细加工,其中以无缝钢管最为厉害,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生产的无缝钢管质量能超过他们。即便是德国的中小企业,至少也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他们强调的是把目光放长远,让基业常青。
德国实行累进税率制,即多收入就多缴税。德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可达58%,这意味着亿万富翁交的税会相当高。
关于德国,还有很多东西可讲,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这个国家有长远的目光,并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老百姓活得舒服而有尊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