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词话课件四十【指尖图书】

学习园地

 律句的失粘和失对

 

律诗的格律结构是以粘对规则为特征的。所谓粘对规则是讲律句和律联的结合关系的,即:一联之内上下两个律句要以异声相对的关系连接起来,如白日依山尽,就要以黄河入海流与之连接成律联,以使平仄与上一句相异相对;至于两联之间,则要以同声相粘的关系接合起来,接黄河入海流一句就需要欲穷千里目这个平仄格式的律句,然后再以更上一层楼于之相对,构成第二个律联。这样,联内相对,联间相粘,对与粘交叉连接下去可以构成三韵的小律诗、四韵的律诗、五韵以上的长篇律诗。律诗的这种粘对规则形成于齐梁时期的五言诗,其结果是产生了近体诗的五绝、五律和五言排律,试看一首排律:

秋桂有望诗(庾丹)

耿耿横天汉,飘飘出岫云。

                                88

月斜树倒影,风至水回文。

已泣机中妇,复悲堂上君。

罗襦晓长襞,翠被夜徒熏。

空汲银床井,谁缝金缕裙。

所思竟不至,持酒清夜分。

这首诗长至六联,从头到尾均是一对一粘交叉配合而成的(其中只有末句的是一个拗字),这种粘对规则到初唐时代开始为人们应用到七言诗中,结果产生了近体诗的七律,从而使格律诗形成了五言七言兼备、长短体式齐全的完整体系,大大推进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律诗的粘对规则确立以后,后人把诗中不合规则之处称作失粘或失对(也称拗粘或拗对)。失对就是一联两句该对而未对,这种诗病在律诗形成以后比较少见,例如杜甫《忆弟》中的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其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就是律句配合不当,失于该对而不相对异。至于失粘,就比较多见了,历代诗人作诗,均不易绝对避除,而失粘作为诗病也不像失对那样

                                          89

严重。失粘是指诗联之间该粘而未粘,用了对的关系去连接,致使粘对失序了。例如:

送别崔著东征(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买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这首诗中,第一二联之间失粘,第三四联之间也失粘,只有第二三联之间是粘的关系,因而不合粘对的规则,很难算作一首近体诗了。

在五言格律诗形成的时期,在齐梁体诗中这种失粘和失对的现象十分多见,我们曾把全诗失粘而每联上下两句相对的体式,归并成一类,称之为对式律:有对式五绝、对式五律、对式长律等等;又把粘对合律的归并为一类,称之为粘式律,也分为五绝、五律和五言长律。在粘式律和对式律之间,就是粘对失序(即有失粘或失对毛病)的中间体式了,在南北朝时期,这种诗例的数量甚多,较

                                        90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失粘一联的律诗,这种情况最为多见,现试分两类,举出诗例:

1,第一二联之间失粘(或第三四联之间失粘),为节省篇幅,只举一例:

赠周处士(庾肩吾)

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

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

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

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

2,第二三联之间失粘的:

梅花诗(庾信)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着衣单。

                                          91

这种类型由于在诗的中间失粘,恰是一首五律被腰斩而成上下两首五绝了。

二,失粘两联的律诗,有前两联失粘的,也有后两联失粘的,也有两头失粘的,现只举一例:

明君祠(王褒)

阑殿辞新宠,椒房余故情。

鸿飞渐南陆,马首倦西征。

寄书参汉使,衔涕望秦城。

唯余马上曲,犹作出关声。

这是后两联失粘的例子,从第一二联看是一首律绝的结构,从第二三联看则又是对式的结构。如果是前两联失粘的话,格律结构恰好与此次序相反,即第一二三联是对式,三四联是律绝。至于两头失粘的诗歌,其格律结构是两首对式五绝的粘合形式。

三,失粘的律诗,即一首诗中只有一联失粘,其余均粘对合格,这种诗并是不甚明显的,因而是不易避除的。如:

咏阳云楼檐柳诗(萧绎)

                                  92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

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

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

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这首诗只在最后一联内失对。

四,失粘兼失对的律诗,如:

 春望诗(宗懍)

日暮春台望,徙倚爱余光。

都尉新移枣,司空始种杨。

一枝犹桂馥,十步有兰香。

望望无萱草,忘忧竟不忘。

这首诗第一联上下两句失对,第一二联之间又失粘。其余均粘对合律。

在南朝齐梁时期,律诗失粘和失对所造成的格律形式,略如上述。这些都是有声病到诗歌,但从其实质上看,仍不失为一种格律诗,只是没能完全合律而已。至于长律,因其长短不一,粘对失序

                          93

的情况也就难于归纳成简易的类型,这里就不在举例说明了。

到了唐代,虽然近体诗已经发展成熟了,但是,失粘、失对的现象仍不能避免,如:

送姚孙还河中(韦应物)

上国旅游吧,故园生事微。

风尘满路起,行人何处归》

留思芳树饮,惜别暮春晖。

几日投关郡,河山对掩扉。

这首诗第二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下句失对,致使该诗粘对程序也随之错乱了(即第三联应为仄起式,现改成了平起式)。

至于失粘则比现象更为多见,现举一例:

金陵新亭(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94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这首诗第二三联失粘,全诗成了两首律绝相家的结构,与上引庾信《梅花诗》相同。再看唐代七律,由于这是晚于五律而形成的诗体,而且诗句加长了,更不易做到字字妥帖,所以失粘的情况就更加多见。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杜甫)

竹里行厨冼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知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这首诗第二三联失粘,变成了上下两首七绝相加的结构,从中间两联看,则有一首对式七绝的结构。此外,也有在第一二联之间或第三四联之间失粘的,失粘的结果,其平仄格式即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再如:

出塞(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95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度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第一二联间和三四联间次失粘,结果使前三联变成了

对式结构,从后两联看,则又是一首七绝的格式。再如:

和贾舍人早期大明宫之作(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这首诗第三四联之间失粘,结果从开头到第三联是粘对合格的三韵小律结构,从后面两联看则又有一首对式七绝的结构。

由上所述,可见失粘虽是诗病之一,但是不算重病。只要不同时失对,那末这只是律联的配合失序问题,失序一次以至两次,同样都能形成新的格律结构形式,并能具有相应的与近体诗大同小异的格律气氛。这就是为什么粘对规则确立以后,诗人作诗仍时时有

                                          96

不合规则的现象产生,并能加以容忍。其次,从表达上看,要求字字合平仄,句句联联合粘对,这也确非易事,为免于以声害意,偶尔有失的事是难免的,有时是不得已的。所以失粘或失对的现象在古代律诗中仍难于完全避除,这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评论

-

[em]e201[/em]生命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