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探访

个人日记

    好友送给我两本书,《高句丽历史丛书》、《走进东北古国》,这两本书里都提到唐王征东的安市,而且安市的战役记载详细,好奇心促使我去古城堡—安市探访。

    2012年5月6日,星期天,我和喜欢研究历史的小毕约好,去营城子古城。小毕,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靓丽、活泼、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我们各自带好相机、矿泉水,坐公共汽车一路够奔鞍山市所辖的海城市八里镇营城子。营城子是高丽时期的安市,唐王征东时,这里曾经是古战场,也是一座兵营,还是一座古城。

    据鞍山市档案局资料记载:“营城子是高丽时期的安市城,位于海城市东南7公里,八里镇英城子村之东山上。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安详的英城子村

 

图片

     

一位正在劳作的农民指给我上山的道路

图片

             我的同事小毕

   营城子现称为英城子村,一个非常安静,祥和的小山村,全村约400余户人家,一条小河蜿蜒的从村前流过,时值春季农忙时节,农户们正在地里整垄,准备春播。我们走过小石桥,进入村里,一边走,一边问路,一位老人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指给我们进山的路。

   古城分为城里城外,其实就是大小两个村落。顺着村民指给我们的路,行至山城处。十几米高的断崖矗立在山路两侧,抬眼望,林荫蔽日,非常凉爽,继续前行。两块石碑斜卧在山路旁,字迹不太清晰,上书:英城子遗址,落款是:鞍山市人民政府,1964年5月。

     进得城里,环视山城为方圆形,城墙沿着山脊用土筑成,东高西低。“约4平方公里。有东南西北4个门,西门为正门,城内有泉水自东向西流出城外。城内西北部山坡上有三处石筑圆形遗址,人称“水牢”;石筑水井一眼;东南角处有人造小土山”。

 

图片

         站在山下,城墙依稀可辨

 一条小溪从东山流至西门,从村里穿过,小溪两侧,开满了不知名的黄色野花,非常漂亮。满城的梨花正在开放,山路上随处可见落地的白色花瓣,山风带着阵阵幽香扑面而来。小石桥旁,一户农民

正在院子里

种菜,我们和他攀谈起来。他家里的院墙就是古城墙,还有一个石洞,以前是用来排水的水洞,现在,他家在冬季用来的储藏白菜。原来,我们路过的那两道断崖处叫水门,早先是没有路的,不知道哪年月水把城门冲开,他从记事就是这个模样。

图片

   这个洞就是水门,古时水道,称为水门。

    旱门在他家的北面,也就是东城门。村里一个小媳妇看见我们来访,热情的带我们去拜访村里一位八十八岁的姚姓老人,是小媳妇的老伯父。这位姚姓老人身体硬朗,面色红润,很健谈。他祖上是从山东胶州逃荒来这里定居的,已经有400余年了,他听老辈人口口相传唐王东征的故事:唐朝时,这里叫安市,唐王东征时在这里打过高丽人,这里是古城,住过兵马,村子外边的开阔地是古战场,九十年代,有很多人来这里考察,其中有很多南朝鲜人,刚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回事,听说南韩的人来山上祭拜,村民们不愿意理他们,更不欢迎他们了,后来,政府出面,他们不来了。老人还说,这里自古就是咱中国的地盘,他们凭什么来这里认祖宗。老人还给我们讲起白袍小将薛礼大战盖苏文的故事,其实,我在书中已经得知。

   我国史书上最早记载朝鲜称呼的是《史记》。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致使天下大乱,诸侯叛离,纣王叔父比干和箕子冒死劝谏,结果,比干被剖心而死,箕子入狱。后周武王平定天下,箕子出狱。箕子不愿称臣,出走朝鲜,周武王非但没有治罪,反将朝鲜之地封给他,箕子受封于侯,是为箕子朝鲜。(现在,朝鲜还有箕子墓)。在《史记。宋徽子世家》所记载的箕子朝鲜有这样一段话:“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武帝时期,在朝鲜故地设立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个郡,把古朝鲜直接纳入汉王朝的统辖之下。以高丽句人居住区为高句丽县,归玄菟郡管辖;隋朝建立后,继续视高句丽为臣属,并封以王号;唐初继隋,以高句丽为藩属,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封高句丽“王臧”为辽东郡公——高丽王,高句丽定都平壤。
    公元643年,高句丽联合百济(今南韩扶余郡)进攻新罗(今南韩汉城),新罗国向唐朝求救,唐王让遣使带着他的亲笔信件给高句丽莫离支盖苏文,让他停战,盖苏文违命不予停战,唐王大怒,遂发兵征讨。645年,唐太宗亲率大军20万征讨高句丽,当年7月,各路大军集结于安市{现海城市营城子村},血战营城子,白袍小将薛仁贵斩高句丽大将于马下。“着银甲,骑白马,手持方天画戟,腰挂两弓,一马当先,在阵中呼喊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安市一战,薛仁贵勇冠三军,一举成名天下知。”公元668年,唐军占领高句丽全境,攻破国都平壤,最后一任高句丽王率众投降,至此高句丽政权灭亡。
    高句丽民族起源于我国东北历史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后汉书。高句丽传》《三国志。高句丽传》都有记载。高句丽政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仅存在705年,在这705年中,高句丽一直是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它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全部疆土在历史上都属于中国领土。
    在高句丽灭亡250年后,公元918年,王建又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王朝,并为自己的政权定名高丽,这和我国历史上的高句丽毫无血缘关系。
    而现在的朝鲜族主要是19世纪中叶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就已达36万多人。他们在我国东北地区定居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解放以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主席把从中国参加抗美援朝的一个朝鲜师留在朝鲜,他们全部是朝鲜人后代。同时,中国政府宣布愿意回朝鲜的发给路费,留下的加入中国国籍,列入朝鲜族。
    老人很健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唐王征东的民间传说,我们聊得饶有兴趣。天色不早,我们告别老人,决定爬山,到古城墙上看看。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些,山上的植被刚刚泛绿,山路两旁开放着不知名的野花,随风飘来阵阵香气,山坡上果然一眼水井,还在使用,好像是近代人重修的。半山腰有很多泉水流出,汇成山下的小溪,俗语说,山多高水多高。成片的果园,梨花,苹果花竞相开放,引的蜂蝶嗡嗡忙绿。穿过果园,就没有路可走了,我们手脚并用,拽着野葡萄藤蔓磕磕绊绊的向山顶爬,还要留意脚下的岩石,松动的石头,好在野草刚刚吐绿,攀爬还算可以,要是在夏季,城墙很难上去。

 

图片

 古城墙上的苹果花

图片

             古城墙头。

   当我们第一步登上城墙的时刻,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山风吹来,神清气爽,城墙顶部的宽度大约一米左右,居高临下往下一望,真是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过。营城子村尽收眼底。望着村前的开阔地,想象着那位白袍小将,手持画戟,驰骋沙场的雄姿,好像梦回大唐。对面山包缺口处,就是古城门,尽管早已坍塌,仍然依稀可辨。

   下得山来,我们从古城门缺口处离开小村子,站在古城门口处,那条古栈道仍在使用,只不过,历经千年风尘,它的容颜已经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它的幽幽古韵,那轮关山明月,依然厮守着古城。
    太阳西去,红墙碧瓦下的农家小院,小狗一阵阵乱叫,菜畦里嫩绿的蔬菜,墙外的柴垛,田野里劳作的农家,潺潺流水,绿柳成荫,像一幅水墨画,显得那样恬静、舒适。

 

图片

 城外小村子

图片

  里面的村子叫城内,外面的村子叫城外,现都是营城子村。

 

图片

古城墙上的栈道

图片

    古城墙上开满了梨花

   站在古城墙上,我想起好友“山子”曾在他的日记《集安行》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当年唐朝军队不灭掉高句丽民族,也许高句丽民族迟早会以其雄厚的实力吞并半岛民族的新罗和百济。再假如说灭掉高句丽之后,唐军不撤走,从而不将辽东半岛交由新罗人管辖,也许新罗民族就不会有机会脱离华夏版图、最终成为独立国家的可能。那么今天的半岛也许不会是如今的模样了……。”

高句丽民族兴衰历史,充分说明人类历史上优胜劣汰的规律。现在,中国的国力逐步增强,老祖宗留下的疆土一寸都不能让。有些人看见中国的崛起心里不舒服,势必煽风点火,我们就是要团结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会有尊严。

走下古城墙,行走在千年的古栈道上,心里不由得哼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一家人团结起来,任何人休想阻挡我们发展的脚步。

 

让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盛开鲜艳的花朵。

 

图片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

 

  

文章评论

风中百合

好久没见姐姐啦,先坐稳了,再赏读![em]e182[/em]

心语

好运姐,你又去玩了吧?

海韵

[ft=,4,楷体_gb2312]好久没看到大姐了,原来姐姐喜得小孙女了,恭喜姐姐、贺喜姐姐[em]e192[/em][em]e203[/em][em]e204[/em][/ft]

陈大爷

[em]e181[/em][em]e160[/em][em]e163[/em]

风中百合

跟随姐姐细腻的笔触,百合也探访了古城,开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那份淳朴和惬意!

风中百合

看见大姐甜美的笑容了[em]e182[/em],祝姐姐万事顺意![em]e178[/em]

。。。

[ft=#009900,6,楷体_gb2312][B]没时间看文字,先占座。[/B][/ft]

。。。

[ft=#009900,6,楷体_gb2312][B]还真在前排露脸了。[em]e192[/em][em]e192[/em][/B][/ft]

七月微风

存在的历史。。。 恭喜好运姐荣升奶奶了,天气炎热,照顾好媳妇和孙女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啊。[em]e100[/em][em]e156[/em][em]e163[/em]

伊文

跟着好姐姐的镜头,踏着好姐姐的脚步,品啧文字回味历史。古村落幽静神奇,婉若一袭世外桃源之地。喧嚣的城市呆久了,真向往这一方清静之处。 好姐姐的图片拍得很棒,欣赏了![em]e179[/em][em]e163[/em]

曾经沧海

[B][ft=,4,楷体_gb2312]欣赏了图片,阅读了文字,感受一段历史,感悟大姐的爱国情怀。随着大姐的镜头和文字,沧海有幸到营城youlan![/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