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明代古城
个人日记
辽宁省葫芦岛市所辖的兴城古城,位于葫芦岛市西南部,在辽东湾西岸,东南濒临渤海,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今江陵县城),山西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是唯一一座方形卫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北方沿海独特的风姿而享誉海内外。
兴城古城门楼
兴城地处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元990年始称兴城。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清代称“宁远州”城,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
兴城是我喜欢的古城之一,每次去锦州,只要有时间,总爱去古城逛逛,今年7月份,我和小毕又去锦州,顺便去古城逛逛。
从城门楼下走进古城,立刻感觉时光倒流,我的左手边是两层木质楼阁建筑,右手边是单层建筑,明代一条街就在眼前,两旁的商家店铺还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要不是街道两侧的店铺卖的是现代商品,你好像走进了大明王朝。三座白色石牌坊跨街依次而立,上面雕刻着明朝征战的武士浮雕,下面各有两座石狮子把守,给人的印象应该和兵家有关,尽管古色古香,依稀遗存一丝战火的硝烟.
抬头看,城门楼上有两层楼阁、围廊式箭楼,有两位泥塑的武士把守,我环视四周,
城门楼下有 一个台阶,可以登上古城门楼,古城墙上有几位游人正在闲逛,台阶处有一个木牌:登城买票—25元。给了把门人25元,我登上了古城。眼前雕塑的武士手持兵器,二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随风吹动的彩旗咧咧作响,身边的红夷大炮依然威武。
穿过楼阁,站在古城墙上,城下风光尽收眼底,不由得令人心旷神怡。古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中心有钟鼓楼一座,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城墙上所有的旌旗都绣有大大的“袁”字,问过当地老百姓,方知是明代守城大将袁崇焕的名号。
祖大寿石碑
袁崇焕,辽东战场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祖籍广东东莞,生于明朝万历12年。1619年,35岁的袁崇焕考中进士,踏入仕途的袁崇焕踌躇满志,曾赋诗一首:“战罢文场笔阵收,客途不觉遇中秋。月明银汉三千里,歌醉金凤十二楼”。时值明代末年,女真部落其领袖努尔哈赤正在崛起,东北边境告急,威胁大明王朝,此时的袁崇焕向往着有朝一日投笔从戎,立功于千里之外。1621年,38岁的袁崇焕受名被朝廷派往东北,任山海监军,他上任后,收复了山海关外大片失地,自此,山海关外,山川关隘尽归大明王朝。1623年袁崇焕亲督兴城守将祖大寿筑城,即现在的兴城,“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墙基宽三丈,一年方建成,从此,宁远(兴城)遂成为辽西防线中坚”。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亲帅八旗弟子13万大军杀向辽西,将宁远城(兴城)包围,袁崇焕率领守军2万余人,亲自督军,迎战厮杀,利用城上红夷大炮,使清军损伤不计其数,努尔哈赤也在此战役中受伤惨败而归。努尔哈赤自25岁征战,所向无敌,攻无不克,惟有宁远一战不胜,不久便因伤势在盛京(沈阳)去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远大捷。
宁远一战,袁崇焕名声大震,满旗皇室耿耿于怀,三年后,便使用离间计,编造袁崇焕与清朝皇太极私密,明朝崇祯皇帝听信谗言,将袁崇焕入狱。崇祯三年八月(1630年),将袁崇焕分裂肢体处死,弃尸于西市,当时,京城百姓也误以为袁崇焕通敌卖国,将袁崇焕的尸肉割下食之。错杀了
袁崇焕,使崇祯帝自毁长城,国不久矣。
袁崇焕被害后,跟随他多年的一位佘姓谋士,在袁被害后,冒灭门之祸偷偷取回悬于旗杆上的袁氏人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佘谋事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袁崇焕身后150年,清朝江山稳坐,一日,乾隆皇帝观看清朝史记时发现这一事件,因敬慕袁崇焕英雄气节,亲自写下圣旨,还袁崇焕清白,为他平了反,同时为他及佘氏修坟以旌气节。
袁崇焕身后150年,清朝江山稳坐,一日,乾隆皇帝观看清朝史记时发现这一事件,因敬慕袁崇焕英雄气节,亲自写下圣旨,还袁崇焕清白,为他平了反,同时为他及佘氏修坟以旌气节。
民国初年,康有为出面,各界人士在袁崇焕墓旁建立袁祠。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曾批示保护袁墓,不得动迁。那时,每年清明节,周恩来、宋庆龄、朱德等都前来墓地祭拜袁崇焕。570年过去了,古城人民依然记得这位民族英雄。
走下城头,依次从三道石牌坊下走过,抚摸着石牌坊上的浮雕,回忆着当地老百姓讲的故事,吁嘘感叹。正想着呢,近处传来一阵阵忧伤的曲子,循声望去,一位卖陶埙(xun)的小伙子正在自顾自的吹奏《苏武牧羊》,那支非常熟悉的曲子从小巷子里传来,更令人增添了一丝幽古之情。
走下城头,依次从三道石牌坊下走过,抚摸着石牌坊上的浮雕,回忆着当地老百姓讲的故事,吁嘘感叹。正想着呢,近处传来一阵阵忧伤的曲子,循声望去,一位卖陶埙(xun)的小伙子正在自顾自的吹奏《苏武牧羊》,那支非常熟悉的曲子从小巷子里传来,更令人增添了一丝幽古之情。
按着当地人指给我们的方向,穿过第三道牌坊,往南走百米,就是当年守城大将府都——蓟辽督师府。
蓟辽督师府,典型的中国北方督衙建筑,历经世代维修,大体保持原样,门前两面石鼓,门楣上方一牌匾,上书“蓟辽督师府”。进得门去,府衙是四合院,内有一凉亭,飞檐斗拱,亭内有一石碑,正面刻有楷书:公生明,背面刻有: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的理解就是:你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就要给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容易欺瞒,但是,有悖天理,国法难容。看落款是模仿黄庭坚的手迹。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典故:这是 宋太祖赵匡胤降服孟昶的话,他下旨叫人刻石立碑,一面刻着“公生明”三字,一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让人立于官署,成了警示官员们的戒石铭。赵匡胤死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警示后人不要忘了前车之鉴,叫人刻了25块“戒石铭”分置全国各府,作为地方官吏之戒。到了明清两朝,所有州县衙门的头门内,南道之上,都将戒石铭镌刻在是石碑上,这个不大的古城竟然有“御制戒石铭”,可见当时,兴城的政治、军事、地理的重要位置。我一面端详着石碑一面在想,江山换代,政权更迭,宋代君王的戒石铭,竟然传承了数百年,历经几代王朝,仍然不朽。我们的官员真该学学古人的为官之戒。
坚固的兴城古城让努尔哈赤兵败城下,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都被袁崇焕收归大明王朝,但是,在三百年后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却让小日本占了便宜,东北的大片国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后方。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如今,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小日本在钓鱼岛上演出的闹剧,势必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雄喋血拼死沙场,那些牺牲的英灵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用鲜血换来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绝不会丢失一寸。



将军府邸前的屏风


兴城文庙的石碑:文官武将到此下马
将军府邸前的屏风
兴城文庙的石碑:文官武将到此下马
文章评论
蝴蝶
坐沙发第一人
橄榄树
别来无恙,[em]e178[/em]见字如晤
蝴蝶
又是佳作一篇。你从地理、历史、军事、人物、建筑详尽阐述了古城的今昔。到此一游尽兴!
初秋落叶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看了题目,我还以为你来过我的家乡,安徽凤阳呢,因为我家这里才是真正的明代古城,朱元璋的故里:花鼓之乡、国家4A级旅游区。我还想着做地主之谊邀请姐姐来我家做客呢[em]e106[/em]原来是在辽宁[em]e113[/em]不过我真的期盼姐姐能来我们这里呢,您是贵客,您来了,也就是好运来了[em]e121[/em]我今天没闹人,可爱吧[em]e113[/em]
宏秀
很久不见好运来先生的文章了,兴城古城我曾去过,因此读了更感亲切。那是八三八四年的事吧,我曾登上钟鼓楼,上有一个展厅,陈列一些古迹遗存物件。四望古城一览无余。那时候,南门外有一个鱼市场,规模不算太大,经营一些海鲜之类。出了门向东,就是滨海大道。兴城海滨很漂亮,最深的印象就是有很多的人拉客照相,现在是不会的了。总之,兴城给我的印象很深,先生的文字勾起了我不少的回忆呢。
风云
不出家门,也不花半分一厘钱,到此空间,犹入佳境,免费旅游一次,一个字概括:“爽”![em]e4005[/em]
+王者+++++++
[B][ft=,6,helvetica]忆古思今,通篇洋溢着爱国情怀。宁远大捷,是抗清斗争中唯一次意义深远的捷报。明朝的灭亡,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复杂原因,而袁被奸党陷害屈杀,却加速了明朝被灭亡的历史脚步。[/ft][/B]
草长莺飞
有一网友是兴城古城人,知道那是一座美丽的历史古城,但更详尽地知道,却是朋友的这篇美文。增了知识,长了见识,学习了![em]e163[/em][em]e183[/em]
曾经沧海
看到前面的两幅照片特别亲切,2009年的9月去秦皇岛旅游时,顺路到过兴城,还在那里住了一夜。那条街也留下我的足迹,还有那个城门。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而过,关于这座古城历史,读大姐的文字有了了解。喜欢看你的游记,很有内涵,不只是丰富知识,也增长阅历!
雪浪涛天
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em]e179[/em]
nn
很少有女人喜欢历史,而好运来便是那个聪慧的女人。问好!
寒霜
好运姐 好久没见您上网了 怪想你的[em]e178[/em]
紫藤
一直就听闻兴城的美景和历史悠久。这次听姐姐介绍更想去。明年有时间一定去看看。[em]e160[/em] 好运姐:保重[em]e163[/em][em]e178[/em]
秋韵红
兴城古城在我们省内,一直想去看看,但都没成行,今天在姐姐这里看到了,也知道了一些典故,下次去了不用导游了~[em]e160[/em][em]e113[/em]
秋韵红
姐姐你好懒啊,夏天去的才写出来,是不是小孙女把你乐的差点忘了空间这回事了啊?[em]e113[/em] 你可别忘了做空间啊,你的游记大家都喜欢呢,你不但带着大家旅游了增还让我们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