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黄芪补气、升阳、提高免疫力

手机日志

图片

生黄芪偏于生肌敛疮,托毒排脓,固表止汗;炙黄芪(蜜炙)偏于补气,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炒黄芪补脾益气而不壅滞,治脾虚腹胀,食少便溏;酒炙黄芪温升作用较强,适于气虚肺寒,气虚下陷。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或不用辅料清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或蜜黄芪,为黄芪片用适量用水稀释过的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下面看一段中医专家的意见:

生黄芪呢,它是补气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气,它往外走,比如说人们有这个疮壅的时候,刚才像张锡纯讲那个外科的病症,那么这个生黄芪呢它就走表,它就有把这个毒往外顶的作用,所以生黄芪往往用于什么呢,用于有这个很长时间的这个疮,外科病,这个疮口不愈合的,就是表气不固的,往往用生黄芪。

那么,蜜炙黄芪有什么作用呢,蜜炙黄芪它这个温热之性就稍微增加了一点,那么它是温脾胃,补脾胃中气的,它这个作用集中在中焦[来源: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节目《这就是中医(3)》]。

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办公室白领、领导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等,因思虑过多,食欲不好,营养不足,免疫力下降,影响了身体健康。而脾为后天之本,要运化水谷精微,地位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升免疫力,气虚者最好用炙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气虚严重者可以用30克。泡水饮用,喝多少随自己而定,气足即可停服。

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炙黄芪不会滋腻,是用蜜炙的。蜜和黄芪均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因此不必担心。

从外观上看,颜色浅的是生黄芪,颜色深的是炙黄芪。 

注意:黄芪属于补气类药物,适用于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经常感冒等属于气虚者。

但是,对于外感(流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等不是属于气虚者不宜服用,即实热及正不虚者不适合服用黄芪。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往往生长在苦寒之地,如东北和西北,所以有北芪之说。甘肃产黄芪,据说,温/总/理当年在大西北从事艰苦的地质勘探工作时, 早晨就常用炙黄芪泡水喝。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人参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药物之浪费。为此,笔者特将此问题书之如下,以飨读者。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前者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鉴于它们之功效同中有异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黄芪同用,且效果非常满意。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久泻不止等,就是明证。
       止渴生津,乃
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1.热病伤津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用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石膏知母等即是。2.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治之,即是其例。
       因为
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甚为效验。
       此外,
人参尚有壮阳作用,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参能补益肾之元气也。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肿。常应用于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且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综上说明,人参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

【兰姨养生堂日志推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