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如茵(一)
个人日记
“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悦耳的乐曲,使人心神愉悦,不会伤人。”
——摘自《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十八岁的少年花衣,站在早春三月的天空下,在瑟瑟寒风中,仰望着复旦校园里高耸的光华楼……这一天,是2013年3月10日,是复旦大学对江浙地区学生进行自主招生面试选拔的日子。
花衣显得很平静,这也让在远处悄然看着他的父亲,暗暗松了口气。在听取复旦招办主任有关面试规则的讲解后,考生们登上了前往江湾校区的大客车……同一时刻,江湾校区已准备就绪。面试将是一对五,即一位考生先后走进五个房间,在75分钟的时间内,和五位教授“单挑”。面试结束后,将由五人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每位考生的去留。 所有参与自主招生的面试专家,都是具有6年以上正教授、研究员或正高职称的学者专家。每年的面试专家都是复旦从全校所有具备资格的学者专家库中由电脑随机筛选决定,而每一位考生将面对哪些专家,需在考生进场后随机抽签生成。对考生来说,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
考生个人的战斗,其实也离不开高校间的博弈。针对“掐尖“,各大高校皆有对策,主战场就放在各重点高中。花衣就读的杭州学军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也是浙江省重高三强之一,自然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招生机会,全年级几乎有大半同学,可以拿到不同学校的自招推荐名额。他的几位牛人同学,甚至在高一、高二时,就凭借全国学科奥赛金牌,拿到了清、北的预录取通知。而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的”领军人才计划“、复旦的”望道计划““博雅杯”大赛、新加坡交换生项目等等,更是让尖子生们成了各家争抢的香饽饽。不过,出招最狠的还是浙大,其王牌——竺可桢学院甚至提前招录一批高二尖子生,成立启真班,运用精英式培养法,来增加吸引力,抢得先机,力图给清、北来个釜底抽薪……
大规模的自招,则是在每年春节前后展开。其中尤以清华、浙大为代表的“华约”,北大、港大为代表的“北约”,同济、哈工大为代表的“卓越”这三大联盟为主角,再加上三大联盟外的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一批名校的加盟,令三月本应融融的春意里,隐含着料峭的清寒。
但是,自招的实质,是优中选优的游戏,真正的得益者,永远是小众。而考生为了准备自招,却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若是落选,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高考备战。素来以高考为第一要务的学军中学,因此制定了校内政策,有资格参加自招的学生,只允许参加一所高校的招考。在此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选择报考学校,想要获得校推荐名额,需根据成绩排名,参与竞争。
不过,除去自招,若想提前获得录取优惠,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特长生选拔。学军中学的学生民乐团一直享有盛誉,每年都有大批队员凭借特长进入全国各著名高校。据说,花衣上一届的学姐,就因为敲得一手好扬琴,被北大录取,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例子,也让有特长的学弟学妹们跃跃欲试。2012年年底前,各高校的特长生招生简章就出炉了。其中令我眼前一亮的,就是清华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清华明确要求为艺术团招一名长笛手,如果测试通过,该生只要在当年高考时,成绩达到该省一本线,即被清华录取。对照招生条件,无论是艺术要求,还是文化课要求,花衣都符合,更重要的,是学军中学的高考理科一本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清华的考核,也就提前获得了入学清华的资格,这实在是个不小的诱惑,让我这颗小心脏着实不淡定了……
急忙让花衣下载报名表进行填报,同时还按清华的要求提供了艺术等级证书以及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排名记录等一系列材料,最后还需学校盖章,好一通忙活,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寄出了报名资料。很快,花衣通过了清华的初审,清华也在第一时间通知花衣去北京参加测试。测试将分文化考试和艺术测试两部分,采用加权法计分,分高者入围。艺术测试为了彰显公正,将采用评委拉帘倾听的方式进行。不巧的是,测试的时间和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以及托福考试发生了冲突,只能做选择题了。
那些天,一直焦虑。正好北京有位朋友,和清华艺术团的老师认识,于是,就委托她去清华打听一下,像花衣这样的情况,是否值得去清华一趟。很快,反馈来了。清华招办认为花衣的文化课成绩应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花衣的欠缺处,就在于没有乐团演奏的经历,而在总共一百五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竞争者中,不乏有乐团经历的学生,甚至有几位是得到过名家指点,并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过奖的佼佼者。要想在这么多高手中,获得唯一的名额,的确不容易,但也不妨一试……
在演奏难度相近的情况下,比的就是细节和感染力。而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唯有苦练。据说,在测试前,需每天练习数小时,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这在分秒必争的高三,实在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再说,放弃托福,放弃期末考,换来的,极有可能是一无所获,于是,花衣和他爸爸一致决定,放弃清华……我有些不甘心,又直接给招生老师打电话,进行咨询。接待的老师非常热情,她说,让孩子来试试吧,孩子的条件不错,错过了,就可惜了……临近测试,清华招办每天都会给我发短信,提醒我按时让花衣去北京,千万别错过测试,体现出十足的诚意。每看一次短信,就忍不住纠结一次,毕竟是清华啊……虽然最后还是放弃了,但那些短信我一直留着,或许,过程比结果更值得回味吧。
寒假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陆续到校,因为只有一次机会,选择就更需慎重。反复权衡,花衣决定参加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复旦大学文理均衡,人文气息浓厚,对于不喜欢工科类,又想离开杭州上大学的花衣来说,真的是很有诱惑力的选择。
复旦大学原属“北约联盟”,但因深感通过参与联盟来进行自招,并没有招到特别令复旦心仪的学生,所以退出了“北约“,单独设立”千分考“。”千分考“是高中文化课程综合知识的笔试,测试科目为“综合”,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共计200道选择题,每道题答对得5分,不答不得分,答错扣2分,卷面满分为1000分,但在评卷时,因为采用的是正态分布计分法,所以800分,即为满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由复旦各学院的教授出题,题型比较新颖,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神题“,很难用传统思维解题。试卷的难度、深度、广度和灵活度,都远超教学大纲,理科科目基本达到竞赛难度,文科科目的题量和难度都很大,基本都是课外知识,且还牵涉到美学、哲学、时政等内容,在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程度。复旦宣称:学校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领袖人才,希望考生在中学能够把知识掌握得全面、扎实,因此,十门课程的“千分考”目的是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为了招进偏才、怪才。
通过“千分考”笔试的学生,将去复旦参加面试,通过面试后,就获得预录取资格,在当年高考时,只要达到本省一本线,即被复旦大学正式录取。”千分考“原只针对江浙沪地区的考生开设,自2013年起,非江浙沪地区的考生也可以参加,即全国考生都可以参加,竞争更激烈了。
很幸运,通过成绩排名,花衣获得了复旦大学自招考试校推荐名额,并且,顺利通过了复旦招办的初审,拥有了”千分考“的准考证。复旦大学自招考试分文理、医学两大类。可以报其中一类,也可以两者皆报。根据往年经验,文理类的分数线会比医学类高几十分以上,为了增加录取概率,当然应该全选,但是花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提议。他说:”老妈,你总不想让我草菅人命吧!“这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马大哈的个性,倒真是不适合严谨、细致的医学工作。通俗地说,他还真不是那块儿料。
但是真到备考阶段,才发现选择“千分考”是有些盲目了。浙江省的高中,在高二就分文理科了,要文理兼顾,实在是很难。再加上上海和浙江高中的课程设置、课本内容也有很大差别,而复旦出卷,是以上海高考内容为依据的。 花衣是理科生,但就算是理科科目,也有大块内容需要他自学,更何况史、地、政课程自分科后,就未再接触过,有三个学期的文科内容要自学,真可谓是“难上难”。但是,木已成舟,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花衣只能先跑到文科班借课本自学,借不到的,就到书店买,到网上订,时间紧迫,逼得全家总动员。好不容易凑齐了课本以及教材解析等教辅后,又想起还需要买哲学、美学专著。面对书店里一摞摞的、厚厚的学术著作,却不知该如何选择。这会儿真感到有些晕菜了……网上说,真正有心要参加“千分考”的学生,都是从高一就开始有所准备了,社会上的培训班也不少,尤其在上海,相关的培训班都办得红红火火。尽管复旦对这些培训班的资质并不认可,但是既然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还未考,花衣似乎就已经处于弱势了。
高三的这个寒假,想必会成为一段最难忘的记忆。花衣不仅要为高考做准备,同时还要准备三月的托福考试,更重要的,是得把“千分考”的内容啃下来。看看那堆得半人高的课本、资料,就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先别提深入理解课本知识,适度拓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等要求,能将这些书看一遍,已是很不容易了。我要求花衣,先不想结果,以免杂念太多,每天尽力就行。于是,花衣的时间表里就只有学习这一项了。早上6点半起床,直到晚上12点半左右休息,除了中间吃饭,以及午间打40分钟盹儿外,都是在看书,写作业中度过的,甚至上卫生间,如果需要时间长一些的,也得带上英语课本儿和托福词语册……
当然,我也没闲着。为花衣收集《半月谈》、《南方周末》,搜集全年大小时事,寻找各科的模拟卷,让花衣练练手……更重要的,是督促不太自觉的、时不时要偷个小懒的花衣能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甚至将练习册和试卷的标准答案带到单位里,利用工作的间隙,给花衣打电话,核对答案。这样既能防止花衣同学偷看电视浪费时间,又能及时掌握他的复习情况,以免花衣同学草率应付,忽悠我,也忽悠他自己。我承认自己管得太细、太严了,但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假期了,我不敢冒险,或者说,我和孩子都输不起。记得同办公室那位年轻的海归女同事,看着我在电话里和花衣头头是道地说着物理公式时,惊讶地感叹:“清风姐,你真厉害,高三的内容你还记得这么清楚,我可都还给老师了!”这个有些无厘头的场景,让我尴尬,连忙解释:“我这是对着标准答案在照本宣科呢,我哪会做这些题啊,还不都是高考给逼的……“
整个寒假,花衣只在大年三十晚上休息了一下。纵是如此,时间还是显得仓促,眨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千分考”笔试的日子。复旦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考试前几个小时,就发出微博,提醒考生别忘了考试用品,按时参加考试,并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杭州的考点设在著名的二中滨江校区,除了本地的,也有省内其他地方赶来的考生,送考的车辆停满了沿江大道。据说这天,浙江省有近30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媒体称之为“开年自招第一考,是全省学霸间的竞争。“我对花衣的叮嘱,只有仨字:”平常心“。花衣也显得淡定,本就没有什么企图心,就当去长见识了。
三小时后,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步出考场,早有各家媒体在门口等候采访。根据当晚的媒体反馈,考生们普遍反映题量太大,根本做不完,再加上有很多题都是未曾见过的类型,很灵活,难度也大,可谓挑战。花衣回家后,只是简单地告诉我,答得还行,没把握的题就基本空着,不想瞎蒙丢分,凡是答的,正确率应该还挺高。
因为考试安排在下午,所以结束时,都已是华灯初上了。复旦的微博又及时更新:考试结束了,同学们辛苦了,赶紧回家吃汤圆吧。想想那些外地考生要星夜赶路,想想复旦招生组的老师,这一夜也定是无法和家人吃一顿团圆的晚餐,感动,酸楚,无奈和一些说不清楚的心绪,便悄然漫上心头……
大约一周后,考试成绩揭晓。网上先公布的,是各地入围面试的分数线,具体为:上海文理类616分、医学类562分;浙江文理类676分、医学类643分;江苏文理类653分、医学类608分;非江浙沪地区自主试点(即全国其他20个左右省份)文理类651分、医学类607分 。很明显,浙江的分数线又如去年那样,较其他地区高一大截,尤其是对比上海,更是差幅巨大。这样的分差,在后来的华约、北约等自主招考时,再次重现。 忽然就明白,为什么在开放异地高考时,浙江是响应速度最快,开放程度最彻底的省份,因为外地考生来浙江考试,面临的,或许是更残酷、激烈的竞争。国家年年都在讲教育的公平, 社会有识之士也在大力提倡教育公平,但这只能是远期的愿景。仅从高考来说,浙江有30几万考生,985、211大学,却只有浙大一所。而上海只有6万考生,却拥有一大批名校资源,复旦、交大、同济、上外、上财、华东师大、华东理工……更不用提名校云集的北京了。也因此这一类高校聚集地区在开放异地高考政策时,会表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尴尬。牢骚归牢骚,高考还得参加,想读名校还得靠自己努力,因为在现实条件下,只有使自己更加优秀,才能更具竞争力。
面对如此高的浙江分数线,使我对花衣更不抱希望了。因此两小时后,个人成绩公布时,我的心情犹显平静。出乎意料的,是花衣以高分通过了浙江的文理线,入围面试,且他的基础成绩位列所有考生的前5%,这是复旦非常看重的学科水准,据复旦招办的老师反馈,这样的成绩令花衣在面试时,会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只需正常发挥,被复旦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紧接着,复旦通知面试的短信,就发到了我的手机上。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花衣他爸。结果他老人家听了后,却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这会儿他正气得晕头转向呢,因为花衣的开学考没考好,滑出了年级前一百,浙大线也有些岌岌可危了。忧心忡忡的花衣他爸,根本没心情去琢磨“千分考”入围面试意味着什么,复旦入围的事儿,就好像小石子儿入水,还没听个动静,涟漪便已散去了……
直到第二天,当花衣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祝贺时,才有些醒过神,眼角眉梢因而就有了几缕飞扬。年级组的老师一致认为,花衣过面试的可能性最大。同学们也羡慕地说:“花衣,你太幸福了,早早地就卸下了高考的压力,高考前这几个月,你打打篮球就可以了……”
浙江通过“千分考”笔试的,约有190位考生,再加上通过“望道计划”、保送生推荐免笔试的同学,共计约230名浙江学子将参加复旦的面试。面试录取比例大约在50%左右。
面试前,先要确定志愿。花衣明确表示,绝对不读工科。如果打算读工科,那还不如选择浙大、上海交大……虽说是理科生,但我知道,这孩子是打心眼儿里不喜欢物理、化学。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只能引导,无法勉强。权衡再三,花衣填报了复旦的经管、数院以及新闻等系,都是复旦的热门院系。尤其是经管学院,在高考时的录取分,绝不会亚于清北。志愿填报太高,会影响录取,可花衣说,自己只想读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如果仅为一个名校的外壳,去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要痛苦地度过四年,想想都觉得没意思。
根据复旦要求,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要准备好所有的面试材料,并根据规定格式装订成册,快递到校。材料里除了要学校提供考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记录外,还要有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和其他特长证明,老师推荐信,自我陈述等等,材料还需学校盖章……总之,要在局促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任务,并不轻松。
第一场面试,是针对沪籍考生的,被安排在3月8日、9日这两天。首场面试结束后,教授们反映,虽然有各方面素质很不错的考生,但也有不少考生存在培训痕迹过重,答题缺乏个性和亮点,显得千篇一律的问题。教授们希望看到考生最真实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花衣倒是纯原生态的。
两天后,是江、浙地区学生的面试。 花衣和他爸去了上海。照花衣的本意,是要一个人去的,花衣爸不放心,怕毛毛糙糙的花衣出什么差错,耽误了考试,还是陪着去了。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花衣爸单位同事的女儿,是浙江湖州中学的,也参加了“千分考”笔试,虽没达到文理线,但是超过了医学线,也要去复旦面试。那位同事就来找花衣爸,希望结伴同行。花衣爸就把这事儿和花衣说了说,花衣只是推脱:“再说吧……”
晚上,我正在厨房忙活,花衣装着随意的样子,手插着裤兜,斜倚在门框上问我:“老妈,那女孩儿漂亮吗?”“不知道,好像一般吧!”“那就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管人家漂不漂亮干什么?你怎么对女孩子的外表这么感兴趣啊?”“不对女孩子感兴趣,还对男孩子感兴趣啊?嘁!”话完,花衣就一晃一晃地溜达走了……
面试那天早晨,花衣爸却在校门口,正好碰上一脸忧色的同事。原来同事的闺女一夜未眠,上吐下泻,不知道是吃的东西有问题,还是过度紧张,小脸都黄了,令父母很为她的状态担忧……想想貌似平静的花衣,临去考场前,特意整理了一下头发,又将绒绒的胡渣刮干净,还吃了两个小馒头,虽然没有平时的胃口好,倒也没有太失常的表现,花衣他爸不由感叹,男孩子的神经可能大条些吧。
面试持续了4、5个小时。直到中午,孩子们才回来。花衣他爸说,当花衣沉稳地向自己走来时,瞬间感到这孩子长大了。花衣看着爸爸,微微一笑,”老爸,你放心吧!“又拿出手机,寻一安静处,拨通了我的电话:”老妈,我马上就回杭州,不用担心,没问题……“
花衣告诉我,给他面试的五位教授,分别来自经管、数院、新闻等院系。提问很有技巧,看似随意,其实暗藏玄机。比如,数院的教授,上来就是六道奥数题,好在花衣都顺利答出来了,教授很满意,又和他聊了很久,最后都超时5、6分钟了,教授还意犹未尽,把等在门外的另一位考生可急坏了。新闻学院的女教授,和花衣聊文学,聊社会热点话题,询问花衣对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花衣从目前国内大学课程设置的盲目、功利、不合理谈起,以德国的教育体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看得出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微笑着频频点头。女老师很和蔼,但是也会绵里藏针,连续追问,容易让考生乱了阵脚,稍不小心,就会被自己的答案绕进去,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经管学院的教授最犀利,他指出,花衣的志愿填报没有梯度,风险太大,花衣还没醒过神,接着就是一串有关经济学的专业问题。可怜的花衣,虽然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只处于皮毛阶段,真要深究,那点儿知识就兜不住了,虽然没出洋相,但还是露了怯,花衣心里明白,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另两位教授的提问,也是个性十足,不好应付。一场面试下来,花衣感叹,长见识。虽然很不轻松,但也令他更添对复旦的好感。花衣说,我喜欢这些教授,和聪明人对话,真的很增智,很过瘾。
每位考生遇到的考题都不相同,但都不容易回答。奇葩题,考的是学生的急智和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一个硬币绕另一个硬币旋转,内侧硬币不动,问外侧硬币转了多少圈?西游记有几个妖怪?人的鼻孔为什么要朝下长?猎豹奔跑速度比羚羊快,为什么羚羊还是能够逃脱?……。也有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如:有一个封闭的房间(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里面有一台空调,无论是开冷风还是暖风都能降低室内湿度,请问这是为什么?你认为我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吗?谈谈你的观点,并举例。有人说研究癌症就像选了条不归路,努力奋斗一生也不一定有成果,你怎么看?等等。常规试题貌似不难,但要答得出彩、要有新意、有深度,更要答得有诚意,绝非易事。
面试结束时,一号教授(传说中的面试小组组长)特意叫住花衣,说:“同学,很期待能尽快在复旦的校园里再次见到你!”一号教授的表态,令花衣心情大好,似乎看到了一条坦途,一缕曙光……
只有历练,才能成长。这一天,花衣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参加的面试。但也有很多同学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有现场朗诵英语诗作的,更有将自己的小发明带入面试现场的……每位同学都希望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都渴望得到复旦的青睐。人生之挑战,到这会儿,花衣应该是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了。
黄昏时分,花衣终于到杭,刚进家门,花衣爸爸的手机就响了,是《都市快报》的记者就“千分考”面试,想要采访花衣,花衣他爸毫不犹豫地就婉言谢绝了。记者不死心,又拨打了我的手机,我以“面试的结果还八字没一撇儿呢,实在是不适合广而告之,再说,比花衣优秀的孩子多的是。”等理由推脱,但我最终还是被记者给说服了。她说,花衣作为采访对象是学校年级主任推荐的,家长的手机号码就是学校提供的,采访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孩子怎么优秀,主要是为了给后几届的考生做个参考,而且采访对象不止花衣一人,且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使用化名……话语诚恳,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能轻声叮嘱花衣:“说话注意分寸,切不可得意洋洋,当然,你也没什么可得意的。”花衣点头:“放心好了,我知道的。”
也不知道记者用了什么方法,几句问答下来,花衣同学就眉开眼笑,话匣子大开。从备考说起,到面试时的种种细节,全不顾我在一边挤眉弄眼使眼色。我暗暗叫苦,这个熊孩子啊,这下可好了,想不成为焦点都不行了。因为《都市快报》是杭州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几乎每户一份……
第二天的《都市快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千分考”的面试情况。采访的主角只有一位——花衣同学。记者说好的其他采访对象都不见了踪影。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给花衣用了化名,但是校名没改,因此,认识他的同学、老师,还是能推断出这位侃侃而谈的仁兄,就是花衣。
果然,晚自习回来后的花衣是一脸春风,说是老师、同学们都看到报纸了,连学弟、学妹们都知道了,小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又说,老师们根据报纸研究了他的面试情况,认为答得很不错,应该会录取。老师还拿他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做好准备,迎接“华约”“北约”等自招考试。对花衣来说,这或许是高中三年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我心中虽偶有窃喜,但终不敢过于乐观,生活给了我太多教训,在尘埃落定前,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最终结果揭晓前的那一晚,花衣貌似平静,似乎是胸有成竹。夜深了,我悄然走进花衣的房间,替他掖了掖被角,正待转身离去,忽听花衣轻声唤我:“妈,你坐会儿,我害怕,要是万一……”我握着花衣的手宽慰:“不怕,儿子,就算没考上也没什么,咱又没偷没抢的,有什么丢人的,无非是失去一次机会而已,不是还有高考么……”其实,我何尝不怕,可我是母亲,任何的胆怯和懦弱,在孩子面前,都只能收藏起来,只能用伪装的淡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周四下午,结果出来了,花衣落榜了,而那位同事的女儿,则顺利通过了医学院的面试。虽说因为本届浙江生源优秀,复旦又破例给浙江增加了20个录取名额,但是,还是没有轮到花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花衣没有全国学科竞赛的获奖证书?还是志愿填报得太高了?又或者是他在面试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又或者之前种种有关高校自招黑幕的传说得到了印证?据说,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应该会有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8个月后,人大招生办主任落马,随后牵出了各高校的自招潜规则),但不管怎么说,没有“一骑绝尘”的实力,落选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我茫然地站在办公楼的走廊上,望着玻璃幕墙外依然喧嚣的世界,脑袋里空白一片,这一瞬间,真觉得心累了,整个人被一种快要撑不下去的无力感所包围……
可是,我不能失态。我从不愿意在同事面前讲自己的家事,不愿意让私事成为职场的谈资,更不愿意在同事面前诉苦,因为除了收获一些安慰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平复了一下情绪,回到办公室,同事们正在嘻嘻哈哈,估计是某位讲了笑话,我也应景地跟着笑,跟着”呵呵哈哈“地应付,心里却在想:“我得找个地儿独自待会儿,让我一个人痛哭一场,此刻,我一定不能失态,一定要撑住……”
总算熬到下班,终于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黑暗里,可以涕泪交流、无所顾忌,可是我却哭不出来了,甚而觉得这么煞有介事地准备哭一场,实在是有些过于形式感了,甚至是有些矫情。本来就没有必胜的把握,本来就是给自己多一次机会,能把握固然好,没抓住,也只能说是自己实力不济,运气欠佳,又何必弄得这么悲情?
不过,能这么不受打搅地拥有片刻寂静,也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以任思绪散漫地游走,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可以暂时逃离眼前的烦扰,去往任意一个想要停留的时空片段……
——摘自《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十八岁的少年花衣,站在早春三月的天空下,在瑟瑟寒风中,仰望着复旦校园里高耸的光华楼……这一天,是2013年3月10日,是复旦大学对江浙地区学生进行自主招生面试选拔的日子。
花衣显得很平静,这也让在远处悄然看着他的父亲,暗暗松了口气。在听取复旦招办主任有关面试规则的讲解后,考生们登上了前往江湾校区的大客车……同一时刻,江湾校区已准备就绪。面试将是一对五,即一位考生先后走进五个房间,在75分钟的时间内,和五位教授“单挑”。面试结束后,将由五人小组集体讨论决定每位考生的去留。 所有参与自主招生的面试专家,都是具有6年以上正教授、研究员或正高职称的学者专家。每年的面试专家都是复旦从全校所有具备资格的学者专家库中由电脑随机筛选决定,而每一位考生将面对哪些专家,需在考生进场后随机抽签生成。对考生来说,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
考生个人的战斗,其实也离不开高校间的博弈。针对“掐尖“,各大高校皆有对策,主战场就放在各重点高中。花衣就读的杭州学军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也是浙江省重高三强之一,自然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招生机会,全年级几乎有大半同学,可以拿到不同学校的自招推荐名额。他的几位牛人同学,甚至在高一、高二时,就凭借全国学科奥赛金牌,拿到了清、北的预录取通知。而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的”领军人才计划“、复旦的”望道计划““博雅杯”大赛、新加坡交换生项目等等,更是让尖子生们成了各家争抢的香饽饽。不过,出招最狠的还是浙大,其王牌——竺可桢学院甚至提前招录一批高二尖子生,成立启真班,运用精英式培养法,来增加吸引力,抢得先机,力图给清、北来个釜底抽薪……
大规模的自招,则是在每年春节前后展开。其中尤以清华、浙大为代表的“华约”,北大、港大为代表的“北约”,同济、哈工大为代表的“卓越”这三大联盟为主角,再加上三大联盟外的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一批名校的加盟,令三月本应融融的春意里,隐含着料峭的清寒。
但是,自招的实质,是优中选优的游戏,真正的得益者,永远是小众。而考生为了准备自招,却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若是落选,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高考备战。素来以高考为第一要务的学军中学,因此制定了校内政策,有资格参加自招的学生,只允许参加一所高校的招考。在此前提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自行选择报考学校,想要获得校推荐名额,需根据成绩排名,参与竞争。
不过,除去自招,若想提前获得录取优惠,其实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特长生选拔。学军中学的学生民乐团一直享有盛誉,每年都有大批队员凭借特长进入全国各著名高校。据说,花衣上一届的学姐,就因为敲得一手好扬琴,被北大录取,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例子,也让有特长的学弟学妹们跃跃欲试。2012年年底前,各高校的特长生招生简章就出炉了。其中令我眼前一亮的,就是清华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清华明确要求为艺术团招一名长笛手,如果测试通过,该生只要在当年高考时,成绩达到该省一本线,即被清华录取。对照招生条件,无论是艺术要求,还是文化课要求,花衣都符合,更重要的,是学军中学的高考理科一本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清华的考核,也就提前获得了入学清华的资格,这实在是个不小的诱惑,让我这颗小心脏着实不淡定了……
急忙让花衣下载报名表进行填报,同时还按清华的要求提供了艺术等级证书以及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排名记录等一系列材料,最后还需学校盖章,好一通忙活,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寄出了报名资料。很快,花衣通过了清华的初审,清华也在第一时间通知花衣去北京参加测试。测试将分文化考试和艺术测试两部分,采用加权法计分,分高者入围。艺术测试为了彰显公正,将采用评委拉帘倾听的方式进行。不巧的是,测试的时间和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以及托福考试发生了冲突,只能做选择题了。
那些天,一直焦虑。正好北京有位朋友,和清华艺术团的老师认识,于是,就委托她去清华打听一下,像花衣这样的情况,是否值得去清华一趟。很快,反馈来了。清华招办认为花衣的文化课成绩应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花衣的欠缺处,就在于没有乐团演奏的经历,而在总共一百五十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竞争者中,不乏有乐团经历的学生,甚至有几位是得到过名家指点,并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获过奖的佼佼者。要想在这么多高手中,获得唯一的名额,的确不容易,但也不妨一试……
在演奏难度相近的情况下,比的就是细节和感染力。而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唯有苦练。据说,在测试前,需每天练习数小时,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这在分秒必争的高三,实在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再说,放弃托福,放弃期末考,换来的,极有可能是一无所获,于是,花衣和他爸爸一致决定,放弃清华……我有些不甘心,又直接给招生老师打电话,进行咨询。接待的老师非常热情,她说,让孩子来试试吧,孩子的条件不错,错过了,就可惜了……临近测试,清华招办每天都会给我发短信,提醒我按时让花衣去北京,千万别错过测试,体现出十足的诚意。每看一次短信,就忍不住纠结一次,毕竟是清华啊……虽然最后还是放弃了,但那些短信我一直留着,或许,过程比结果更值得回味吧。
寒假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陆续到校,因为只有一次机会,选择就更需慎重。反复权衡,花衣决定参加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复旦大学文理均衡,人文气息浓厚,对于不喜欢工科类,又想离开杭州上大学的花衣来说,真的是很有诱惑力的选择。
复旦大学原属“北约联盟”,但因深感通过参与联盟来进行自招,并没有招到特别令复旦心仪的学生,所以退出了“北约“,单独设立”千分考“。”千分考“是高中文化课程综合知识的笔试,测试科目为“综合”,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共计200道选择题,每道题答对得5分,不答不得分,答错扣2分,卷面满分为1000分,但在评卷时,因为采用的是正态分布计分法,所以800分,即为满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由复旦各学院的教授出题,题型比较新颖,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神题“,很难用传统思维解题。试卷的难度、深度、广度和灵活度,都远超教学大纲,理科科目基本达到竞赛难度,文科科目的题量和难度都很大,基本都是课外知识,且还牵涉到美学、哲学、时政等内容,在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程度。复旦宣称:学校致力于培养各行各业领袖人才,希望考生在中学能够把知识掌握得全面、扎实,因此,十门课程的“千分考”目的是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为了招进偏才、怪才。
通过“千分考”笔试的学生,将去复旦参加面试,通过面试后,就获得预录取资格,在当年高考时,只要达到本省一本线,即被复旦大学正式录取。”千分考“原只针对江浙沪地区的考生开设,自2013年起,非江浙沪地区的考生也可以参加,即全国考生都可以参加,竞争更激烈了。
很幸运,通过成绩排名,花衣获得了复旦大学自招考试校推荐名额,并且,顺利通过了复旦招办的初审,拥有了”千分考“的准考证。复旦大学自招考试分文理、医学两大类。可以报其中一类,也可以两者皆报。根据往年经验,文理类的分数线会比医学类高几十分以上,为了增加录取概率,当然应该全选,但是花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的提议。他说:”老妈,你总不想让我草菅人命吧!“这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马大哈的个性,倒真是不适合严谨、细致的医学工作。通俗地说,他还真不是那块儿料。
但是真到备考阶段,才发现选择“千分考”是有些盲目了。浙江省的高中,在高二就分文理科了,要文理兼顾,实在是很难。再加上上海和浙江高中的课程设置、课本内容也有很大差别,而复旦出卷,是以上海高考内容为依据的。 花衣是理科生,但就算是理科科目,也有大块内容需要他自学,更何况史、地、政课程自分科后,就未再接触过,有三个学期的文科内容要自学,真可谓是“难上难”。但是,木已成舟,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花衣只能先跑到文科班借课本自学,借不到的,就到书店买,到网上订,时间紧迫,逼得全家总动员。好不容易凑齐了课本以及教材解析等教辅后,又想起还需要买哲学、美学专著。面对书店里一摞摞的、厚厚的学术著作,却不知该如何选择。这会儿真感到有些晕菜了……网上说,真正有心要参加“千分考”的学生,都是从高一就开始有所准备了,社会上的培训班也不少,尤其在上海,相关的培训班都办得红红火火。尽管复旦对这些培训班的资质并不认可,但是既然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还未考,花衣似乎就已经处于弱势了。
高三的这个寒假,想必会成为一段最难忘的记忆。花衣不仅要为高考做准备,同时还要准备三月的托福考试,更重要的,是得把“千分考”的内容啃下来。看看那堆得半人高的课本、资料,就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先别提深入理解课本知识,适度拓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等要求,能将这些书看一遍,已是很不容易了。我要求花衣,先不想结果,以免杂念太多,每天尽力就行。于是,花衣的时间表里就只有学习这一项了。早上6点半起床,直到晚上12点半左右休息,除了中间吃饭,以及午间打40分钟盹儿外,都是在看书,写作业中度过的,甚至上卫生间,如果需要时间长一些的,也得带上英语课本儿和托福词语册……
当然,我也没闲着。为花衣收集《半月谈》、《南方周末》,搜集全年大小时事,寻找各科的模拟卷,让花衣练练手……更重要的,是督促不太自觉的、时不时要偷个小懒的花衣能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我甚至将练习册和试卷的标准答案带到单位里,利用工作的间隙,给花衣打电话,核对答案。这样既能防止花衣同学偷看电视浪费时间,又能及时掌握他的复习情况,以免花衣同学草率应付,忽悠我,也忽悠他自己。我承认自己管得太细、太严了,但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假期了,我不敢冒险,或者说,我和孩子都输不起。记得同办公室那位年轻的海归女同事,看着我在电话里和花衣头头是道地说着物理公式时,惊讶地感叹:“清风姐,你真厉害,高三的内容你还记得这么清楚,我可都还给老师了!”这个有些无厘头的场景,让我尴尬,连忙解释:“我这是对着标准答案在照本宣科呢,我哪会做这些题啊,还不都是高考给逼的……“
整个寒假,花衣只在大年三十晚上休息了一下。纵是如此,时间还是显得仓促,眨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千分考”笔试的日子。复旦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考试前几个小时,就发出微博,提醒考生别忘了考试用品,按时参加考试,并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杭州的考点设在著名的二中滨江校区,除了本地的,也有省内其他地方赶来的考生,送考的车辆停满了沿江大道。据说这天,浙江省有近3000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媒体称之为“开年自招第一考,是全省学霸间的竞争。“我对花衣的叮嘱,只有仨字:”平常心“。花衣也显得淡定,本就没有什么企图心,就当去长见识了。
三小时后,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步出考场,早有各家媒体在门口等候采访。根据当晚的媒体反馈,考生们普遍反映题量太大,根本做不完,再加上有很多题都是未曾见过的类型,很灵活,难度也大,可谓挑战。花衣回家后,只是简单地告诉我,答得还行,没把握的题就基本空着,不想瞎蒙丢分,凡是答的,正确率应该还挺高。
因为考试安排在下午,所以结束时,都已是华灯初上了。复旦的微博又及时更新:考试结束了,同学们辛苦了,赶紧回家吃汤圆吧。想想那些外地考生要星夜赶路,想想复旦招生组的老师,这一夜也定是无法和家人吃一顿团圆的晚餐,感动,酸楚,无奈和一些说不清楚的心绪,便悄然漫上心头……
大约一周后,考试成绩揭晓。网上先公布的,是各地入围面试的分数线,具体为:上海文理类616分、医学类562分;浙江文理类676分、医学类643分;江苏文理类653分、医学类608分;非江浙沪地区自主试点(即全国其他20个左右省份)文理类651分、医学类607分 。很明显,浙江的分数线又如去年那样,较其他地区高一大截,尤其是对比上海,更是差幅巨大。这样的分差,在后来的华约、北约等自主招考时,再次重现。 忽然就明白,为什么在开放异地高考时,浙江是响应速度最快,开放程度最彻底的省份,因为外地考生来浙江考试,面临的,或许是更残酷、激烈的竞争。国家年年都在讲教育的公平, 社会有识之士也在大力提倡教育公平,但这只能是远期的愿景。仅从高考来说,浙江有30几万考生,985、211大学,却只有浙大一所。而上海只有6万考生,却拥有一大批名校资源,复旦、交大、同济、上外、上财、华东师大、华东理工……更不用提名校云集的北京了。也因此这一类高校聚集地区在开放异地高考政策时,会表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尴尬。牢骚归牢骚,高考还得参加,想读名校还得靠自己努力,因为在现实条件下,只有使自己更加优秀,才能更具竞争力。
面对如此高的浙江分数线,使我对花衣更不抱希望了。因此两小时后,个人成绩公布时,我的心情犹显平静。出乎意料的,是花衣以高分通过了浙江的文理线,入围面试,且他的基础成绩位列所有考生的前5%,这是复旦非常看重的学科水准,据复旦招办的老师反馈,这样的成绩令花衣在面试时,会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只需正常发挥,被复旦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紧接着,复旦通知面试的短信,就发到了我的手机上。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花衣他爸。结果他老人家听了后,却只是简单地“哦”了一声。这会儿他正气得晕头转向呢,因为花衣的开学考没考好,滑出了年级前一百,浙大线也有些岌岌可危了。忧心忡忡的花衣他爸,根本没心情去琢磨“千分考”入围面试意味着什么,复旦入围的事儿,就好像小石子儿入水,还没听个动静,涟漪便已散去了……
直到第二天,当花衣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祝贺时,才有些醒过神,眼角眉梢因而就有了几缕飞扬。年级组的老师一致认为,花衣过面试的可能性最大。同学们也羡慕地说:“花衣,你太幸福了,早早地就卸下了高考的压力,高考前这几个月,你打打篮球就可以了……”
浙江通过“千分考”笔试的,约有190位考生,再加上通过“望道计划”、保送生推荐免笔试的同学,共计约230名浙江学子将参加复旦的面试。面试录取比例大约在50%左右。
面试前,先要确定志愿。花衣明确表示,绝对不读工科。如果打算读工科,那还不如选择浙大、上海交大……虽说是理科生,但我知道,这孩子是打心眼儿里不喜欢物理、化学。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只能引导,无法勉强。权衡再三,花衣填报了复旦的经管、数院以及新闻等系,都是复旦的热门院系。尤其是经管学院,在高考时的录取分,绝不会亚于清北。志愿填报太高,会影响录取,可花衣说,自己只想读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如果仅为一个名校的外壳,去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要痛苦地度过四年,想想都觉得没意思。
根据复旦要求,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要准备好所有的面试材料,并根据规定格式装订成册,快递到校。材料里除了要学校提供考生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记录外,还要有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和其他特长证明,老师推荐信,自我陈述等等,材料还需学校盖章……总之,要在局促的时间里完成这些任务,并不轻松。
第一场面试,是针对沪籍考生的,被安排在3月8日、9日这两天。首场面试结束后,教授们反映,虽然有各方面素质很不错的考生,但也有不少考生存在培训痕迹过重,答题缺乏个性和亮点,显得千篇一律的问题。教授们希望看到考生最真实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花衣倒是纯原生态的。
两天后,是江、浙地区学生的面试。 花衣和他爸去了上海。照花衣的本意,是要一个人去的,花衣爸不放心,怕毛毛糙糙的花衣出什么差错,耽误了考试,还是陪着去了。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花衣爸单位同事的女儿,是浙江湖州中学的,也参加了“千分考”笔试,虽没达到文理线,但是超过了医学线,也要去复旦面试。那位同事就来找花衣爸,希望结伴同行。花衣爸就把这事儿和花衣说了说,花衣只是推脱:“再说吧……”
晚上,我正在厨房忙活,花衣装着随意的样子,手插着裤兜,斜倚在门框上问我:“老妈,那女孩儿漂亮吗?”“不知道,好像一般吧!”“那就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你管人家漂不漂亮干什么?你怎么对女孩子的外表这么感兴趣啊?”“不对女孩子感兴趣,还对男孩子感兴趣啊?嘁!”话完,花衣就一晃一晃地溜达走了……
面试那天早晨,花衣爸却在校门口,正好碰上一脸忧色的同事。原来同事的闺女一夜未眠,上吐下泻,不知道是吃的东西有问题,还是过度紧张,小脸都黄了,令父母很为她的状态担忧……想想貌似平静的花衣,临去考场前,特意整理了一下头发,又将绒绒的胡渣刮干净,还吃了两个小馒头,虽然没有平时的胃口好,倒也没有太失常的表现,花衣他爸不由感叹,男孩子的神经可能大条些吧。
面试持续了4、5个小时。直到中午,孩子们才回来。花衣他爸说,当花衣沉稳地向自己走来时,瞬间感到这孩子长大了。花衣看着爸爸,微微一笑,”老爸,你放心吧!“又拿出手机,寻一安静处,拨通了我的电话:”老妈,我马上就回杭州,不用担心,没问题……“
花衣告诉我,给他面试的五位教授,分别来自经管、数院、新闻等院系。提问很有技巧,看似随意,其实暗藏玄机。比如,数院的教授,上来就是六道奥数题,好在花衣都顺利答出来了,教授很满意,又和他聊了很久,最后都超时5、6分钟了,教授还意犹未尽,把等在门外的另一位考生可急坏了。新闻学院的女教授,和花衣聊文学,聊社会热点话题,询问花衣对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花衣从目前国内大学课程设置的盲目、功利、不合理谈起,以德国的教育体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看得出老师还是比较满意的,微笑着频频点头。女老师很和蔼,但是也会绵里藏针,连续追问,容易让考生乱了阵脚,稍不小心,就会被自己的答案绕进去,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经管学院的教授最犀利,他指出,花衣的志愿填报没有梯度,风险太大,花衣还没醒过神,接着就是一串有关经济学的专业问题。可怜的花衣,虽然看了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也有一定的兴趣,但只处于皮毛阶段,真要深究,那点儿知识就兜不住了,虽然没出洋相,但还是露了怯,花衣心里明白,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另两位教授的提问,也是个性十足,不好应付。一场面试下来,花衣感叹,长见识。虽然很不轻松,但也令他更添对复旦的好感。花衣说,我喜欢这些教授,和聪明人对话,真的很增智,很过瘾。
每位考生遇到的考题都不相同,但都不容易回答。奇葩题,考的是学生的急智和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一个硬币绕另一个硬币旋转,内侧硬币不动,问外侧硬币转了多少圈?西游记有几个妖怪?人的鼻孔为什么要朝下长?猎豹奔跑速度比羚羊快,为什么羚羊还是能够逃脱?……。也有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如:有一个封闭的房间(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里面有一台空调,无论是开冷风还是暖风都能降低室内湿度,请问这是为什么?你认为我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吗?谈谈你的观点,并举例。有人说研究癌症就像选了条不归路,努力奋斗一生也不一定有成果,你怎么看?等等。常规试题貌似不难,但要答得出彩、要有新意、有深度,更要答得有诚意,绝非易事。
面试结束时,一号教授(传说中的面试小组组长)特意叫住花衣,说:“同学,很期待能尽快在复旦的校园里再次见到你!”一号教授的表态,令花衣心情大好,似乎看到了一条坦途,一缕曙光……
只有历练,才能成长。这一天,花衣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参加的面试。但也有很多同学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有现场朗诵英语诗作的,更有将自己的小发明带入面试现场的……每位同学都希望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都渴望得到复旦的青睐。人生之挑战,到这会儿,花衣应该是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了。
黄昏时分,花衣终于到杭,刚进家门,花衣爸爸的手机就响了,是《都市快报》的记者就“千分考”面试,想要采访花衣,花衣他爸毫不犹豫地就婉言谢绝了。记者不死心,又拨打了我的手机,我以“面试的结果还八字没一撇儿呢,实在是不适合广而告之,再说,比花衣优秀的孩子多的是。”等理由推脱,但我最终还是被记者给说服了。她说,花衣作为采访对象是学校年级主任推荐的,家长的手机号码就是学校提供的,采访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孩子怎么优秀,主要是为了给后几届的考生做个参考,而且采访对象不止花衣一人,且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使用化名……话语诚恳,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能轻声叮嘱花衣:“说话注意分寸,切不可得意洋洋,当然,你也没什么可得意的。”花衣点头:“放心好了,我知道的。”
也不知道记者用了什么方法,几句问答下来,花衣同学就眉开眼笑,话匣子大开。从备考说起,到面试时的种种细节,全不顾我在一边挤眉弄眼使眼色。我暗暗叫苦,这个熊孩子啊,这下可好了,想不成为焦点都不行了。因为《都市快报》是杭州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几乎每户一份……
第二天的《都市快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千分考”的面试情况。采访的主角只有一位——花衣同学。记者说好的其他采访对象都不见了踪影。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给花衣用了化名,但是校名没改,因此,认识他的同学、老师,还是能推断出这位侃侃而谈的仁兄,就是花衣。
果然,晚自习回来后的花衣是一脸春风,说是老师、同学们都看到报纸了,连学弟、学妹们都知道了,小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又说,老师们根据报纸研究了他的面试情况,认为答得很不错,应该会录取。老师还拿他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做好准备,迎接“华约”“北约”等自招考试。对花衣来说,这或许是高中三年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我心中虽偶有窃喜,但终不敢过于乐观,生活给了我太多教训,在尘埃落定前,谁又能保证“万无一失”?最终结果揭晓前的那一晚,花衣貌似平静,似乎是胸有成竹。夜深了,我悄然走进花衣的房间,替他掖了掖被角,正待转身离去,忽听花衣轻声唤我:“妈,你坐会儿,我害怕,要是万一……”我握着花衣的手宽慰:“不怕,儿子,就算没考上也没什么,咱又没偷没抢的,有什么丢人的,无非是失去一次机会而已,不是还有高考么……”其实,我何尝不怕,可我是母亲,任何的胆怯和懦弱,在孩子面前,都只能收藏起来,只能用伪装的淡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周四下午,结果出来了,花衣落榜了,而那位同事的女儿,则顺利通过了医学院的面试。虽说因为本届浙江生源优秀,复旦又破例给浙江增加了20个录取名额,但是,还是没有轮到花衣,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花衣没有全国学科竞赛的获奖证书?还是志愿填报得太高了?又或者是他在面试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又或者之前种种有关高校自招黑幕的传说得到了印证?据说,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应该会有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8个月后,人大招生办主任落马,随后牵出了各高校的自招潜规则),但不管怎么说,没有“一骑绝尘”的实力,落选了,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我茫然地站在办公楼的走廊上,望着玻璃幕墙外依然喧嚣的世界,脑袋里空白一片,这一瞬间,真觉得心累了,整个人被一种快要撑不下去的无力感所包围……
可是,我不能失态。我从不愿意在同事面前讲自己的家事,不愿意让私事成为职场的谈资,更不愿意在同事面前诉苦,因为除了收获一些安慰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平复了一下情绪,回到办公室,同事们正在嘻嘻哈哈,估计是某位讲了笑话,我也应景地跟着笑,跟着”呵呵哈哈“地应付,心里却在想:“我得找个地儿独自待会儿,让我一个人痛哭一场,此刻,我一定不能失态,一定要撑住……”
总算熬到下班,终于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黑暗里,可以涕泪交流、无所顾忌,可是我却哭不出来了,甚而觉得这么煞有介事地准备哭一场,实在是有些过于形式感了,甚至是有些矫情。本来就没有必胜的把握,本来就是给自己多一次机会,能把握固然好,没抓住,也只能说是自己实力不济,运气欠佳,又何必弄得这么悲情?
不过,能这么不受打搅地拥有片刻寂静,也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以任思绪散漫地游走,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可以暂时逃离眼前的烦扰,去往任意一个想要停留的时空片段……
文章评论
晨耕暮收
抢沙发!
月下竹疏处
原野老师,终于又有文章出炉了。[em]e163[/em]我先献花,再细品。
独伊
抢板凳。
毛毛雨
原野老师又开始写文章了[em]e113[/em]
九月天
哇!!慢慢品啊[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丹妮儿
[em]e182[/em]
风飞沙
我先占位,明天来。
陆军中士
先在前排露个脸,嘿嘿,太晚了,明天再来赏读。晚安清风。
毛毛雨
[em]e105[/em]怎么可以这样啊,太不公平了
浣溪妈妈
今晚激动啊,正忙着和仰玉商量事情,先是读了独伊的年底总结新作,内心很是触动;接着不期然,看到了日呼夜盼的原野新作,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一位优秀的高三学子和他的父亲母亲一同走过的高三历程——这段最艰辛也是最难忘的岁月! 这对我们这些后来娃的父母而言,是一笔很宝贵的借鉴和参考资料。今晚匆匆而读,明儿再来细读。期待着原野笔耕不辍,继续《绿草如茵》的续篇(二)、(三)...... 抬望眼,星空浩瀚辽阔,属于孩子们也属于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抉择会有很多!每一种,都不会纯然是遗憾。
梅欣儿
[em]e179[/em]
远影
喜欢这些真实的心语,缓缓道来,带给人很多思考。 生活,难免坎坷和无奈。 不过,就像清风所说“只有历练,才能成长”。
毛毛雨
[em]e105[/em][em]e105[/em][em]e105[/em]
晓雨清荷
我想知道花衣的结局,优秀的花衣一定会是柳暗花明的更好的结局……
一树桃
先占座,明天细读![em]e15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