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国画作品欣赏
§国画山水§
爱新觉罗·溥心畬(1887-1963),名儒,以字行,号西山逸士,辽宁人,满族,清宗室,恭亲王后裔。自幼好学,通经史,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后十年,后迁居颐和园。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与张大千合称“南张北溥”。其山水画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1949年移居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晚年对台湾画家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舟访友图》轴、《秋山楼阁图》轴等。
溥心畬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畬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雪中访友图》茂密的松林生于冈峦之上,路径隐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深处,深山幽僻处两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访友。全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现了山中雪后的宁静与秀美,表达了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溥心畲的画风并无师承,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大内许多珍藏,自然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他曾经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画家的山水手卷,细丽雅健,风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满布画面,溥氏的笔法几全由此卷来。因此其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真所谓铁划银钩,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馀,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
在溥儒的绘画作品中,“锺馗”是很常见的题材。从本幅中可以领略到溥儒在创作“锺馗”这类题材时的艺术功底。红袍飘逸,用豪放的写意手法勾出“锺馗”身体的动态,将人物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炯炯有神的双目,震慑着鬼魅魍魉,守护着安乐吉祥,迎来上苍赐福。整幅画得极为精细入微。锺馗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用线古朴浑厚。面部刻画深入,但有微妙的表情与动态的描写,把草书与行书笔线综合,使线条既简洁流畅,又富有形态的变化。图中小鬼面容姿态各异,神情活泼俏皮,内容诙谐幽默。画面中所画人物与景物,在画法、笔墨、情致上始终保持着写意人物画的抒情性和高雅性,既亲近了传统人物画,但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可见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力。人物则神采斐然,为溥心畲绝佳之作。
寒山拾得曾有一段对话于后世广为流传。寒山和尚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键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于俗世中超脱的高远境界由是可见。身为皇氏遗脉的溥儒却有着向佛之心,曾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潜心研究丹青前后10年,有“西山逸士”的名号。心畬此图予周叔蘱,也颇有一段讲究。周叔蘱是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图书文物收藏家,亦是三十年代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溥儒此番作画,想来是劝喻其于俗世中保持一颗淡定之心。
犹为难得的是,画中有金锡侯和章一山的题跋。从书法艺术上看,二人都是名噪一时的文人骚客。金锡侯为清末封内务府大臣,太子少保,学富五车,书画造诣自然也不一般。章一山是翰林院学士,沙孟海称其书法“字字狂放,笔笔照应,雍荣浑厚,造脂高深”。从思想内容上看,二人都是当时坚定的保皇派,对画的题跋,自是意在画外了。
溥心畬喜画神怪故事,创造的神怪形象,皆栩栩如生,妙趣横逸,可谓前无古人。济公被列禅宗第五十祖,狂而疏、介而洁,身具道家隐逸之气,他既“颠”且“济”,彰善惩恶,为人间“活佛”。《八魔炼济颠》一帧,取材于《济公全传》第234回,八魔各按方位,拉混元魔火幡,把济公和伏虎罗汉普妙围在当中,四面魔火与金光、佛光、灵光相炼,煞是激烈。八魔八般武器与本领,在画中活灵活现。其余《济公追雁图》、《济公降妖》各开亦雅趣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