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胶囊

个人日记

  近日,有机会聆听全国知名专家的教育教学讲座,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例证,工作中困扰自己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刹那间有了解决的路径,真的有口干舌燥时来了一杯冷饮,闷在紧闭的房间时被打开了一扇窗的感觉。

    回忆以往听讲座的经历,大多会是边听边兴奋,边听边认可,边听边反思,边听边惭愧,边听边修改着脑中还没来得及实施的计划……尽管离开讲座的场,重新回归现实的工作场景中之后,兴奋的味道淡了,激动的程度浅了,思考力与执行力就像是被削了皮的苹果一样“被氧化”了,但是,讲座留下的“药性”肯定会在观念深处继续起“化学反应”,药效不一定即时显现,但绝对会起到改变行为方式的作用,药性会以“渗”的方式堙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化的过程是渐进的,是静悄悄的“革命”!

    因此,我赞成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自己也不愿放弃任何方式的培训,同时也在积极拓宽对教师的培训渠道,目的就在于打开自己和教师们的视野之窗。

    而对于培训的效果,自己从不急着就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人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的催化,需要新旧理念的碰撞,需要理解基础上的吸收,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助推!教育是慢的艺术体现在方方面面。慢,指向的就是时间,指向的就是长远,指向的就是浸染,指向的就是“农业”(种植、浇灌、培土、施肥……)

    可以说,培训、学习着眼的是汲取,是建构,是剔除,是比对,是转变,是提升,更是医治“教学之病”的良药,但不是“速效救心丸”,而是“缓释胶囊”!——今天吃了,明天不一定见效,但是后天可能就开始见“好”了!

    怎样提升教师们的素质,多预备各种“药性”的缓释胶囊就是不错的办法。

文章评论

瑞雪迎春

也希望多吃到些“缓释胶囊”[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