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九节

殊。情感

 柳岸至水

 

 

一. 童年的小木车

 

 小石头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

 那年冬天,他从外面玩耍回来,母亲正坐在灶前烧火。看见小石头,母亲说:“小石头,你爹给你做了件好物件,快去看啊!”小石头急匆匆跑到正房,父亲正在给一个小木车安轴承、装轱辘。方方正正的小木车已经刷好了桐油漆,带着新鲜的油漆味和木香。手工雕刻的木把手,雕花围栏,四个轱辘也是木制的,外面是一圈三角带,父亲钉得严丝合缝,小木车里面是可以摇动的座椅,母亲前两天缝制的花坐垫,已经放到了上面。

“这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小石头。”小石头那个开心啊,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幸福的泡沫。弟弟有点委屈。小石头说:“可以坐两个人啊,咱哥俩一起玩!”

 这是小石头童年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小木车也是他记忆中最开心的一件生日礼物。因为很多小伙伴都羡慕得要死,要家长去做,可有几个家长会木匠活啊?

 一天,小石头跟弟弟推着小摇车在街口玩,一个下坡处,翻了车。小石头被一块砖头碰到额角上,鲜红的血,顺着眼睛流了下来。弟弟吓得大哭,父亲不知从哪里赶了过来,慌忙抱起小石头往公社卫生所跑。卫生所离家4里多路。他一路飞奔,不断有汗滴落在小石头脸上。父亲不停地叫小石头的名字,声音那么急切。小石头身体软软地瘫在父亲温暖的怀里,突然,他猛地用手搂住父亲的脖子,在父亲耳边轻声说:“爹,我没事。”

      父亲笑了,喘着气说:“小石头,以后不许再吓唬爹,自己玩要小心……”

那年,小石头5岁,父亲41岁。

 

 

爹来了

 

 毛主席逝世那年,小石头上了小学。那时他身子单薄,性格又偏内向。还有个原因,父亲在文革后期也“挨整”了。只记得家里被一伙人翻了个底朝天,屋里好多报纸文件都被搜出来,拿走了。小石头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学校,小石头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有的大同学就欺负他。那时,好几个年级几十个孩子,在一间超大的屋子里上课。两三个老师轮流给不同年级的同学上课。课桌就是一块长长的木板,每个人不足半米宽。小石头的那一小截木板经常被人划粉笔线,蹭得满身粉笔末。书包里还常有调皮鬼偷偷放进去的土坷垃。

 一次课后,小石头被迫跟着一群大男孩玩枪战。他被当做“俘虏”抓了起来,被“土匪队长”宣布要枪毙。小石头极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好几个大男孩拧了胳膊,背了手,抽了裤腰带,绑到一棵树上,用自制的火柴木枪枪毙。一声枪响,小石头的脖子冒血了。那伙人害怕了,拿起书包四处跑散。

 小石头一个人站在荒郊野外,满怀的委屈,默默流泪。委屈、失望和恐惧交织在一起,最终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突然,小石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别怕,哥哥,咱爹来了!”
    原来弟弟听说了游戏事件,跑回家叫来了父亲。
父亲找到了校长。那伙恶作剧的调皮鬼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小石头了。
    父亲在小石头心目中是那么亲切、伟大,坚实、可靠。

 那年,小石头8岁,父亲44岁。

 

 

三.  三十里路

 

 那年县一中招生。小石头成绩后来居上,参加预选考试后被通知可以报考一中。
    父亲很高兴,骑自行车带着小石头去参加考试。天刚亮,父亲就叫他起床,因为村子离县城有
30多里土路。小石头睡眼朦胧,拿起头一天准备好的考试用具,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就上了路。

 一路上,要穿过好几条河沟、水渠。记得那天正赶上一个村子浇地,土路中间挖了个大水沟,怎么尝试,也过不去,父亲急得满头大汗,急忙找老乡问路,绕了好远……紧赶慢赶到了县一中门口,还差点进不去,因为考前半小时就停止入场。

父亲给老师说了不少好话,小石头终于可以进去考试了。紧紧张张考完门课,出来,父亲已经买好了白馒头,还有一块酱油腌的老咸菜。那顿饭,小石头吃得可真香。

父亲看着小石头吃,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小石头吃完,看见父亲正躲在自行车旁,背对着他,啃着从家里带出来的窝头,心里一阵酸痛……

小石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好成绩。那年,县一中第一次对乡村招生,他考了全县第十四名。当他乐颠颠地拿着录取通知书跑过来告诉父亲时,父亲的眼里又笑出了泪花。

那年,小石头13岁,他49岁。

 

  

十指连心

 

 暑假,小石头和弟弟帮家里割苜蓿,铡草、喂牛。刚改革开放,分了地,每家每户都喂着一头黄牛。

 一天晚上,哥俩在昏暗的灯光下给牛铡草。小石头续草,弟弟摁铡刀,结果一不小心,铡刀切到了小石头的右手!顿时血流如注,刀口斜跨拇指根部,三寸多长。小石头痛得满头大汗。父亲连夜带着小石头赶到县医院,医生紧急救治,总算保住了小石头的手。术后的早晨,小石头再见到父亲,差点认不出他。一夜之间,父亲的面容变得那么苍老憔悴,眼里熬得布满了血丝,一头黑发也变成了苍灰色,就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父亲担心,万一小石头的右手保不住,他的书可怎么念?为了替家里干活,耽误孩子的一生前程,心何以堪!

 小石头想起之前做疝气手术,在镇医院度过的那些日子。父亲在小石头的床前守了半个月,帮他翻身,喂他吃饭,背着他上下楼扎针、检查,一步一步爬楼梯,汗水湿透了衣衫,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依然坚持着,每天夜里骑车回家打理耕牛,早上骑车返回医院。

 小石头说,没事,自己能行。
    父亲长叹一声:再也不让你干那些危险的农活了,你的手连着爹的心啊!

 那年,小石头15岁,父亲51岁。

  

 

 

  从小学开始,小石头就注意到,父亲总爱收集一些木料,还用自己的木匠手艺做衣柜、桌椅,拉到集市上卖。 小石头问父亲,家里有柜子,为啥还要半夜三更不睡觉,一个人做柜子。父亲说,要给石头兄弟挣钱娶媳妇。接下来,父亲白天忙地里的庄稼,晚上做木匠活儿,几年下来,父亲明显苍老了许多。

  一天,父亲对母亲说:“毁了,不服老也不行啊,集市上有小伙子问路叫我叫‘老头’了!”

 父亲卖了衣柜桌椅,就踅摸适合做梁檩的木头,趁集市收尾时买个便宜价。好不容易,攒够了木料,砖却一直涨价。怎么办?

自己挖土窑,烧砖!——这是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 

一头老黄牛,一架木排车,一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带着他腿脚有残疾的妻子、2个十几岁的儿子、还有2个十来岁的女儿,趁着一个暑假,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劳作。先是挖一个几十米见方的深坑,耗时近一个月。接着请技师,租赁脱坯子的制砖机,请几十号村里的乡亲来帮忙,十多天,出了20万多砖坯子。晾干,入窑、每一层砖坯撒一层煤块,最后覆土,留好几个烟筒,点火,几个人日夜轮流看护炉窑,保证通风,不能熄火。

有一回,小石头实在累了,躺倒在窑炉边睡着了。父亲来接班,看见一个烟筒口被风刮堵了,气得大喊:你干嘛!叫你看炉子,烟筒堵了,几十万砖就可能烧坏啊!他急得直跺脚,伸出的巴掌没有落下来:“走,赶紧拿铁锨!……”事后,并没有太大影响。父亲说,24拜都拜了,不能差这一哆嗦,坚持一下吧!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那时,几乎每个晚上,小石头都辗转难眠,浑身疼。父亲也累,但他从不唉声叹气。小石头知道,父亲的骨头很硬,干活特别有耐力。有一回,父亲还给小石头拉了半夜的二胡,他把所有的劳累愁绪都融进了曲子,二胡拉得幽婉苍凉。小石头知道父亲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姊妹几个啊,其实,父亲的心,已经累得淌血。

 终于,从夏到冬,一窑砖烧好了。20多万砖,出窑,又是一项浩大的过程。整个寒假,父亲带领一家老小,套着一架牛车,每天出窑拉砖,有好几处烧得过火的地方,需要钢钎剔开。几天下来,几个人的手指头都磨出了血。戴手套,多厚的帆布也经不起坚利的砖粒磨啊!
    手套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父亲找了几块软皮子,叫母亲缝到手套上,终于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了。整个冬天,一有空就去拉砖、剔砖、排砖。

 父亲始终没有因劳累而沮丧过,因为,他心里装着小石头姊妹几个,装满了希望。

 相对于挖窑烧砖,盖房子就简单些,工期也短。终于在小石头高考前一年,一排红砖房竣工了。
    那年,小石头
17岁,父亲53岁。

  

 

六. 靠山

  

 自从有了红瓦房,父亲心里有了底。他对小石头说:“努力吧,争取考上大学,别在农村受这个苦了。注意学习方法,也别用脑过度,即使考不上,咱有地也有了房子,大不了在村里成个家。”

 高考前,小石头参加了全地区英语竞赛,拿了二等奖。学校在放假前召开表彰大会,给小石头等人颁奖,还发了二百元奖学金。小石头拿着获奖证书和奖品(一个精美的硬皮本)对父亲说:“我竞赛获奖了!爹,我没有让你失望。”父亲笑得真开心。

 那天父亲亲自下灶,做了一顿肉卤捞面,还喝了几杯酒。醉意中,父亲抓住小石头的手,语无伦次地说:“石头,你是爸爸的骄傲。那次你的右手被铡刀铡了,爹真是担心你,怕你失去右手,不能写字……”说着声音有点哽咽,趴到桌子上装睡。

 小石头看着父亲越来越驼的脊背,用手轻轻摸着父亲满头的花发,那每一根发丝,都写着父亲几十年的煎熬和艰辛,写着对子女的担忧与呵护啊。小石头心中不禁潸然。

 几天后,小石头一个人去高考。父亲给了他二十块钱说:“别吃食堂了,人多没好饭,爹妈不能陪你考试,自己去附近饭店吃点好的吧。”

 虽然不像别人那样有爹妈陪伴,送吃送喝,但小石头很放松,因为,即使考不上还有爹要他。小石头发挥出色,考了个全班第二名。

 那年,小石头19岁,父亲55岁。

 

 

目送

  

 去秦皇岛上学,父亲没能送他。家里农活忙,也确实没钱,凑学费就已经借了姨家几十块。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起来帮小石头整理被褥,打好包,告诉小石头怎样系活捆,别打成死结,解不开。最后,父亲帮小石头检查了一遍衣物和录取通知书。

 毕竟小石头第一次出门,心里没底,忐忑不安。父亲就跟他讲出门的一些常识,讲他小时候跟爷爷跑山西,被日本鬼子搜身的经历,鼓励他。
    几经周折,小石头勇敢地完成了自己第一次长途奔袭。

 在学校,得到父亲的来信是最开心的事。不单是一种亲情的渴盼和一封信带给内心的温暖,父亲的一手好字,也令同学们艳羡、倍加赞赏。小石头心里喜滋滋的。

      寒暑假回到老家,每逢乡亲们来访,小石头看得见父亲皱纹绽放出的喜悦,听得出父亲口气里的自豪。每次开学离家,父亲都骑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送到马路上,一直看着小石头坐上车,走远……

      小石头从妹妹那里得知,父亲就连说梦话,都在说他考上学的事儿。母亲也老对着弟弟叫小石头的名字。

那年,小石头22岁,父亲58岁。

 

 

戒烟

  

 父亲抽烟。从十几岁开始抽,一直抽水烟丝。小石头很喜欢父亲的小铜烟袋锅。但父亲不许小石头抽烟。
    工作不久,小石头谈了一个对象。第一次带小芳进小石头家,她还有点羞涩。但她亲和力很强,不一会,就跟母亲和妹妹们聊起了家常。父亲只是边抽烟边听,等女人们出去烧火做饭,他放下烟袋锅,对小石头说:小芳不错。
    小石头相信父亲的眼力。
小石头结婚第二年,她怀孕了。母亲说,去做下B超吧,公家单位不让多要孩子,还是生个儿子好。小石头的意见是,只要健康,男女无所谓。母亲便搬来了父亲,父亲看着小石头,只说:“石头,照顾好小芳啊!

 好在一切顺利,邓小平死的那年正月,儿子降生了。
    一听说生了个儿子,父亲连夜带着母亲赶了过来,不顾车马劳顿,一进门,放下背来的小米杂粮,便径直走向孙子躺的床边,躬身凑近,眉里眼里都充满了喜悦,笑容满面的二老也显得年轻了许多。

父亲母亲便在小石头家住了些天,翻看小石头买的烹饪书。开始小芳奶水不足,父亲叫小石头给小芳买猪蹄吃,买鲫鱼炖汤喝。个把月,小芳都被养得面色红润,娇美如花。

这段时间,父亲一直忍着不抽烟,硬是把抽了几十年的烟也戒了。

那年,小石头30岁,父亲66岁。

 

 

.  陪伴

 

 后来,小石头忙工作忙事业忙家庭忙应酬,回家越来越少。直到父亲70岁那年查出牙龈癌。
    小石头慌了。他从来没有想过,父亲有一天会得这种绝症。父亲面老,因为一生操劳。但他手脚勤快,一直不停干活,放下地里的拿起家里的,身体一直很少出毛病,怎就会……小石头带着父亲到处检查,找医院熟人找专家,好在确诊:是鳞状癌,发展慢,尚未查出扩散迹象。小石头召集兄弟姊妹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一致同意:手术切除。手术很成功。

 那以后,小石头回家的次数渐渐增多了,过年也带老婆孩子回家。尽量少留遗憾吧。

 父亲一直坚持劳动,总也闲不住,还调侃自己说:跟我喂的黄牛一样,受苦的命。干吧,什么时候干不动了,也就该去了。

 2010年春天,父亲突然失去食欲,吃什么都恶心。怎么检查也查不出原因,吃药打针输液喝中药汤都不行。他预感时日不多了,偷偷写好了遗书。小石头带他来市里检查,他忍不住拿出来给小石头看。小石头坐下来一字一句地读。这哪里是遗书啊!这是父亲一生的回顾,是父亲对子女对人世深情的眷恋,字字含情,句句滴泪!

到那年夏天,父亲突然不治而愈。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那年中秋,姊妹几个开开心心地给父亲过了78岁生日。没想到,春节后不久,父亲再一次犯了不想吃的病。这次经县、市、省医院检查:肺癌,晚期!

小石头默然,欲哭无泪。
   找到当内科主任的同班同学。同学建议:保守治疗吧,多陪陪老人,让老人开心,尽量少受痛苦。

小石头不死心,到处求医问药,哪怕偏方也要问来试试。一切都是徒劳。每逢周末,小石头就赶回老家。陪老人说说话。父亲看见小石头,也总是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眉头也舒展了。母亲说,你回来,你爹就看着开心,也能坚持吃点东西了。可小石头看见,他给父亲买回来的安利营养品,只是开了封,没怎么吃。除了流食,父亲别的很少吃。
    有一次,小石头回来,带他去吃了一次拉面,他竟然吃了一大碗。

 父亲出院后,小石头陪父亲去理了理发,洗个澡,照了几张相。父亲身体不那么难受时,就跟小石头讲他的往事,上高小,如何练毛笔字,跟谁谁是同学;讲六三年水淹;讲六六年地震,如何死里逃生……

 他们就这样互相陪伴,互相诉说。直到中秋前,小石头给父亲过完79岁生日。次日,父亲病情突然恶化……

 父亲走了,走得那么安详,甚至没有给小石头太多伺候他、为他尽孝的时间。就这样,父亲躺在他自己烧砖盖起来的大房子里,躺在自制的木床上,安静地走了……

 小石头挚爱的人走了,这个世界上给他最深沉最博大的爱的那个人走了,但这种爱仍会长长久久地伴他一生。爱一个人,究竟能多久?张小娴说:“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  

 那一年,小石头43岁,父亲79岁。 

——2012-8-18   写于父亲去世一周年前夕,谨以此篇深切怀念父亲。    

(2012年11月13日、14日,重新拟定小标题,对个别细节加以修改。 )

 

——前年,就在那个秋天,中秋节前的那天晚上,你走了。夜空里突然飘起细雨…《天上飘飘着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