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到 沿 河 城
走走看看
金秋十月,又到沿河城。
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本来是沿河城后面的永定河大峡谷,但因心理装着沿河城门洞下的那个疑问,于是就拐了个弯。
与三年前相比,城门楼前的坡路还是那么干干净净,古城门依旧沧桑,小小护城河依旧干涸见底。不一样的是,上次来时城门石头牌匾上刻着的是黑底白字的“白水镇”三个大字。此次再见时,已经换成了描红的“永胜门”,不知道是原来的错了,还是现在的不对。
我喜欢“白水镇”。
可是为什么沿河城要挂一个“白水镇”的匾额?上回就没搞明白,这次更加糊涂了。
城门下的两个小门洞里,那“三长两短”的东西还在,依旧被严严实实地遮盖着。把前后两次拍的照片对比着看,蓝布还是那块蓝布,石头还是那几块石头,但蓝布下的东西确实曾经被动过。
什么时候动的?为什么动呢?
进到城里,见不远处有个晒太阳的老太太,趋步向前,小心地打着招呼。
……
哪里面是寿木么?
嗯。
为啥放在这儿?
人家家里没有地方。
是啊?
是。
……
就这么简单?
谢过老太太,继续朝城里走。
路依旧干净,那个用整块大青石雕凿出来的碾子依旧静静地停在草棚下面,那户朱漆大门上的油漆依旧鲜艳,城中心的大树依旧挺拔蓊郁……一切似乎没变。
大树下,有两拨人在打牌,举起相机顺手就拍了一张。回来整理照片时,发现其中竟然有一个熟面孔!他比三年前稍稍显得胖了一点,精神头好像也略差了些,毕竟岁月不饶人啊,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比,与这古城相比,嘿嘿!
在古城里随便走了一圈,感觉古城变小了,变得拥挤了。有些房子被钉上了不锈钢的牌子,牌子上是电脑刻出来的“老君堂”、“索记银楼”……;路两边,“西城农家”、“六合源山庄”、“古城山庄”、“活鱼河虾”、“吃饭住宿”……的招牌虽然简陋,却颇为热闹。理解沿河城人的追求,但不希望下次再来时,满街都是红灯笼。
上次来的时候,城里大树对面的戏台下,有孩子在玩耍,这回看见停放的是汽车;
上次曾在一户人家的墙上看到一行粉笔字,“我们放羊的也看山,这样不公,”这次没有了;上次有老人牵着漂亮的小羊在散步,就像城里人遛狗,这次也没见着;上次……
回到沿河城楼门洞下,那东西还在,迷也还在,心却不想再矫情什么阴阳相隔生生死死——人家家里没地方,就这么简单。
沿河城外,有个人不停地在城门前温暖的阳光下游荡,和三年前的曾经是那样的相仿佛,就像三年前大树下打牌的那个人,一切没有变,就像这沿河城的门楼——变的只
有牌匾上的字,不变的是城楼下门洞里的“三长两短”。
忽然想起,上次来的时候,有一伙人在沿河城拍电影,莫非是他们在沿河城上挂了个“白水镇”的匾额?那……永胜门呢?又是谁干的?
沿河城,下次来再说。

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本来是沿河城后面的永定河大峡谷,但因心理装着沿河城门洞下的那个疑问,于是就拐了个弯。
与三年前相比,城门楼前的坡路还是那么干干净净,古城门依旧沧桑,小小护城河依旧干涸见底。不一样的是,上次来时城门石头牌匾上刻着的是黑底白字的“白水镇”三个大字。此次再见时,已经换成了描红的“永胜门”,不知道是原来的错了,还是现在的不对。
我喜欢“白水镇”。
可是为什么沿河城要挂一个“白水镇”的匾额?上回就没搞明白,这次更加糊涂了。
城门下的两个小门洞里,那“三长两短”的东西还在,依旧被严严实实地遮盖着。把前后两次拍的照片对比着看,蓝布还是那块蓝布,石头还是那几块石头,但蓝布下的东西确实曾经被动过。
什么时候动的?为什么动呢?
进到城里,见不远处有个晒太阳的老太太,趋步向前,小心地打着招呼。
……
哪里面是寿木么?
嗯。
为啥放在这儿?
人家家里没有地方。
是啊?
是。
……
就这么简单?
谢过老太太,继续朝城里走。
路依旧干净,那个用整块大青石雕凿出来的碾子依旧静静地停在草棚下面,那户朱漆大门上的油漆依旧鲜艳,城中心的大树依旧挺拔蓊郁……一切似乎没变。
大树下,有两拨人在打牌,举起相机顺手就拍了一张。回来整理照片时,发现其中竟然有一个熟面孔!他比三年前稍稍显得胖了一点,精神头好像也略差了些,毕竟岁月不饶人啊,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比,与这古城相比,嘿嘿!
在古城里随便走了一圈,感觉古城变小了,变得拥挤了。有些房子被钉上了不锈钢的牌子,牌子上是电脑刻出来的“老君堂”、“索记银楼”……;路两边,“西城农家”、“六合源山庄”、“古城山庄”、“活鱼河虾”、“吃饭住宿”……的招牌虽然简陋,却颇为热闹。理解沿河城人的追求,但不希望下次再来时,满街都是红灯笼。
上次来的时候,城里大树对面的戏台下,有孩子在玩耍,这回看见停放的是汽车;
上次曾在一户人家的墙上看到一行粉笔字,“我们放羊的也看山,这样不公,”这次没有了;上次有老人牵着漂亮的小羊在散步,就像城里人遛狗,这次也没见着;上次……
回到沿河城楼门洞下,那东西还在,迷也还在,心却不想再矫情什么阴阳相隔生生死死——人家家里没地方,就这么简单。
沿河城外,有个人不停地在城门前温暖的阳光下游荡,和三年前的曾经是那样的相仿佛,就像三年前大树下打牌的那个人,一切没有变,就像这沿河城的门楼——变的只
有牌匾上的字,不变的是城楼下门洞里的“三长两短”。
忽然想起,上次来的时候,有一伙人在沿河城拍电影,莫非是他们在沿河城上挂了个“白水镇”的匾额?那……永胜门呢?又是谁干的?
沿河城,下次来再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