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字句的规律

学习天地

4-11字句的规律  ­

­

四字句 ­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1)律句和“特种律”句 ­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 ­

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

(2)常见拗句: ­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

(3)少见拗句: ­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

五字句 ­

  ­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 ­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

例如: ­

  《摸鱼儿》辛弃疾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上一下四。) ­

­

六字句 ­

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对后,“特种律”是没有的。 ­

例如: ­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 *  · ­

例句:《如梦令》 宋·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不过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这肯定不可能的!经过贫道苦思发现,虽然词人喜欢用“特种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仅是统计学上的差别! ­

­

 (2)常见拗句: ­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

­

 (3)少见拗句: ­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

­

七字句 ­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

(3)少见拗句: ­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

­

八字句 ­

  八字句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不是绝对的。 ­

  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

­

九字句 ­

  九字句常用的有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

最常见的格式是: ­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

­

十字句 ­

  十字句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十一字句 ­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   ­

­

 

 

欢迎光临淮上老骥的博客!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huhuanliang0820.blog.163.com/edit/
http://blog.sina.com.cn/520704hhl
http://huhuanliang0820.blog.sohu.com/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