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印象(老井)

个人日记

老岔河人的岔河街印象主要指的是岔河老街的人和事,时间为上世纪20年代到80,90年代,这也是我所听到的和我所看到的一些人和事,回忆起来颇有亲切之感。说岔河必须先将老街的街道结构说一下,以增加印象。1980年以前老街是岔河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方圆几十里的商贸中心。岔河唯一的十字路口,我们俗称西街头,是岔河的地标,向南称为南街,向北至老石桥称为中街是岔河的商业中心,石桥北至李家桥的区域为北街,是岔河政要,商贾富户云集的地方,西街头向西理所当然是西街。南街是一些小商贩和手艺人集中的地方,当然那是解放前。说起来故事很多,就先讲讲老井吧。岔河人讲话轻易不带老,如果讲老,可能真的老;例如老井,镇子不大老井很多,为了区分他们在老井前面会加上食品站老井,供销社老井,酱醋厂老井,医院老井,东滩(东庵)老井,这些老井都在北街,中街有施家井,鸥家井(学校),胡家井,南街有吴家井(银行),韦家井(公社)。这些井都是铸铁手按式封闭井,解放前能用上这个井的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每个井它都有故事,它也见证了它的主人和家族的荣辱兴衰。旧时岔河有民谣:富人住中街,贫民住西街,小商小贩住南街,逍遥自在住北街。就拿北街的几个老井来说,食品站老井是美国传教士创办的福音堂(基督教)大院里的;供销社老井是富户毛姓家的大院里的;派出所老井是朱姓富户的;酱醋厂老井是国民伪镇长吴天林家的;东庵老井是贾家(大德生药房)捐的。这些老井明显比其他的井气派,其中食品站,供销社,酱醋厂的老井6070年代都还存在,并一直被群众使用,造福一方。井头为马头型,壮实稳重,井柄圆润厚实,非一双有力的大手,握之不住,我们三四个小孩累的满头大汗才能打出水来,并且必须配合协调好,否则不会打出水来。由于历史悠久使用频繁,虽是铸铁,却不压手,井柄也被手磨的乌黑透亮,显得人气十足。主人往往以井底座为中心2米左右为半径,修一个井沿,井沿到底座用黄泥石或青石铺就,平整划一,使用起来干净方便,沿边留一个十几公分的缺口,当然缺口的位置是低一点,以便快速下水。井边一般还准备表面平整的大石头,以方便搓洗锤砸衣服;伪镇长家还有一个整石头掏成的水池,堪称珍品,这些显贵富户的私用品,终究还是回到了人民的手里,服务人民大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