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依旧

个人日志

图片
                                                                                                  
这人生呀,长的是寂寞,短的是欢颜。
老旧的光阴似一汪清水,有细细的寒光闪烁,照在心底生出了一颗青青的惆怅。
我所能做的,只是边沾染边清洗,边生长边拔除,给自己一段温慈的好时光,
独坐成一株枯瘦的老树模样,不用花开,不用发芽,不用有诱人的暗香来萦绕,心简意淡。
还是艳艳的好光阴呀,贪欢着人世的喧嚣,还在和琐碎的生活做着抵命的纠缠。
现在说老,是早了。

夕阳扫过的冬日,并不寒冷,只因心里有一方小小的暖,连窗棂上的薄雾都是暖暖的桔色。
她如同被光阴收走了三分青春的女子,眉目间像八九月远山上的草木,
在朝暮的烟霭里沉淀下来的黛色一样清愁烟散。
偶尔滑进心里的某个人,也被风劫走了,凉凉的。
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名字,心里的慌张如清荷上的露珠,滴答一声,破了。
听他的声音,多少年了,还是风中清雅,温暖依旧。
下次是可以见一面的,要见吗,怕是三分的陌生,二分荒意,只有一分如初吧。
 
图片
 
依旧呀,真可怕,像自己的影子。 
天涯这个女子说:“依旧这个词,简直就是一个老情人。
从豆蔻年华时初相遇的一见倾心,直至岁月如更漏,
经历了众多的流离颠沛,都几十年了,她的心里始终载着他的影子四处流浪。
看山,不如他伟岸,见水,不如他情浓,
甚至,夜晚的梦里,都是他呀,都是他,他微微地笑着,像一眼深不可测的水井。”
是啊,多么贴切的比喻,最深最弃不了的就是那恍若初见的依旧。

我说,痴缠于某个记忆中的片段,或者某个载着回忆的字,心里都微微喜,
这种小喜,即是微妙 ,是空山闻惊雷,午夜听花语,是自己心里知道的东西。
多少年前的仲夏,树上的蝉没完没了的叫,撕破了嗓子似地,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他站在门里,她亭亭在门外,目光交缠。
终是最无言的结局,绵长的夏季
乱红如胭脂,
她把他写的一篇篇缠绵动人的切切情意连同厚厚的一摞书都托人交付与他。
那旧日里的事,只零落成一枝孤单树,
柔弱的叶子擞在风声里,寂然成苍绿的游云,青雾一样掩映着往事,
游云绕啊绕,绕在心里,只唯有一片绿。

图片

做姑娘时候的小性子也依旧,
只是不再毫无理性的任性,是有分寸的撒娇。
要的爱情要似
杨柳遇见了春风,雪花落进了手掌一样的倾心。
不是锦缎一样华丽的生活,一定要棉布一般贴心温暖的时光。
当爱情遇上一粥一饭平常烟火里的夫与妻的时候,
不再是当年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花前月下不食人间烟火,天地之间唯有彼此有爱就欢。
他是她的左右手,是心窝子里那一跳一跳的呼与吸,爱情里多了一份亲情。
如今,他负责为生活而厮杀,像素袍翻飞的战士。
她会十指沾满阳春水,用家的安然暖他,用温柔软语鼓励他,用妻子的温暖爱他。
那一刻,她就是擂鼓为夫助威的梁红玉。

说起这些,不由得红晕染上眉头,阳光格外的暖。
砂锅里炖着小段排骨和藕,一个烟火里的主妇想的是怎么能把桃红柳绿的食材做成一道暖胃的菜,
如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就是满目碧绿,看山绝色,看花倾城。
连摘着白菜叶也能想起台湾展馆的那颗翡翠玉白菜来。
想起小时候,每逢秋后白菜成熟,母亲总会擀好薄薄的面,切成菱形的片,
白葱段热油炝锅,煮好面,再放入新鲜的绿油油的白菜叶,一片绿,一片青的在锅里翻滚。
这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青下锅”。
 

图片

青,多么妙然的一个字啊,应该是国画里的一笔,应该是雨后出岫的云,
青下锅,这三个字细想起来,怎么就像云端的倾城貌爱上了凡尘里的放牛娃,
不管不顾就嫁了他,从此从了夫生了娃,哪怕最后落得个断肠的七夕相会也在所不惜。
烟火里的生活,可以是踏朝云采绿,掬茶满衣而返,也可以和菜场的老板讨价还价。
她要的是生活的薄醉,庭院静好,岁月无惊。
 

人世间俗气的生活百态却是这样的欢喜,因为贴心贴肺。
慢下来,静下来,不要因为宏大的理想就不享受细节处的精彩,
锅碗瓢盆,诗情画意皆是好时光,
书里说,“不埋怨,不抱怨,有过就已经很好,雄关漫道,岁月冷,衣裳薄,有欢喜的路总是轻盈。”
听她说呀,听她说。
这样的人世,这样的欢喜,有浓烈的八月桂花香,
你若看到我,我是那白衣女子,黑发素颜,站在快落叶的白蜡树下,
如树一样素朴中带着妖气,如树一样任意伸展着自己的喜悦,轻轻地一笑,
问一声:嗨,和我一道欢喜吧 !






                                                                                                                               书于十月二十六日
                                                                         最后一句摘自雪小禅《欢喜记》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