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个人日记

 



 
图片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突然想到了苏轼的一首并不怎么出名的诗《和董传留别》。诗中这样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写这首诗时的苏轼还很年轻,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为朋友董传所作的一首七律。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于是,苏轼就信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纵观全诗,我最喜欢这首诗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这句话本义是说,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这样的人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

全诗句句老练,字字易懂,读后让人有一种飘然之感,奋发之意,回味无穷。特别是诗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语点破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巨大区别。正是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就是到了今天,这句话还有十分强烈的现实警示意义。如今的中国,经济相当发达了,GDP已跃升为世界第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空前的丰富。按老理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国的道德水准也应该水涨船高,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受到全球人民的推崇。

可是,事与愿违,目前的我国地陷入了一种“礼崩乐坏 、焚琴煮鹤”的不堪局面,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腐败遍地,贪污成风。人们凡事都以金钱为中心,惟金钱马首是瞻,没有信仰,没有道德,没有教养,没有信用,没有敬畏,成了一个个活脱脱经济怪兽,魑魅魍魉横行,妖魔鬼怪霸道,以无耻为荣,以无知为乐,以无赖为美,以无德为福。这真是民族之耻,这真是民族之祸。

如此种种丑态,皆是没有教养与教化的表现。只有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只有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才会出现如此的野蛮行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提高人类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何况我们的老祖宗为我们创造了那么智慧的书籍宝库,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营养。可是,面对不读书、不懂礼、不修德的不肖子孙,真不知道我们的前圣先贤做何感想,发何感叹。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读书呈现出日益的功利化,做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拥有如此低的阅读量,实在令人汗颜,更令人担扰。一个只重文凭、不重知识,只重职称、不重才学,只重官位、不重才能,只重空谈、不重实际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也是没有未来的。

在这个推崇速度与功利的网络化时代,我知道,阅读正遭受全方位冲击,而碎片化、浅表化、庸俗化、功利化、浮夸化的信息轰炸,也在深层次上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削弱了人们的阅读品质。阅读,是个体进步的阶梯,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尺,它理应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我们终身持守的文化行为。

但愿我的朋友们,少喝一杯酒,少饮一次茶,少打一场球,少涂一次粉,少化一次妆,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自己,请开始读书吧。因为,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真理也。

有所思,是为记。

 

 
















文章评论

灵犀

好久都没看到你的大作了,最近在干嘛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