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村庄名称的来由

个人日记

 A
安  河
位于高庄东北约1.5公里处的山脚坡岗上。传由杨庄、王庄、安家庄和东家洼四个小村发展而成,原名安合,后写为安河。现有陈、杨、田、刘、彭、王、李、张、安、牛等姓,共713户,2612人,有地202公顷。农历七月十五庙会。
B
八十县
位于册井西南近4公里的山谷间,原名八十堰,传因有八十余道地堰而得名,清代改称八十县。该村南界武安,现有175户,以王、岳、马姓居多,共650人,有地61公顷。
八里庙
西距渡口约8里,古时有庙,故名。该村北临渡口川,村民以范姓居多,余为朱、黄、张、彭、白等姓,共有656户,2690人,有耕地237公顷,农历六月二十七庙会。
北  关
位于沙河城北门外,故称北关。现有140户,557人,以王、郭二姓较多,余为胡、郑、李、段等姓,耕地36公顷,其房舍现已与沙河城北街相连,东北有玄帝阁门洞遗存。
北  阳
位于留村东南1公里处,传原名北杨村。现分为北阳东、北阳西两个村民委员会,共有898户,3786人,有57个姓氏,人口较多者有赵、刘、贾、张、史、王、秦、李等姓。有耕地368公顷。村中有泰山圣母庙,农历二月十四、七月初十庙会。临高速公路。
北  沟
由散布在渡口东北山沟内的几个山庄组成。有贾家庄、崔家庄、阎家庄、殷家庄、朱家庄等。现有100户348人,有贾、朱、阎、崔等姓,有土地48公顷,多旱地。产石榴等。
北张庄
位于沙河城北偏东2公里处,以姓氏得名,为与县城南的张庄相别称为北张庄。现有361户,1426人,以张姓居多,余为赵、苏、段等姓,耕地121公顷,农历七月初三、三月二十二庙会。
北盆水
处市西南沿一个山间小盆地中,为小青河的发源地,因村畔溪水常年不断而得名盆水,为与南面武安的盆水村相别,取名北盆水。该村有200余户,775人,以王姓为多,余有任、蔺、张、贾等姓,有土地59公顷,村西有小水库,部分地可浇。村南山腰有菩萨罗汉洞。
北  俎
位于留村北3.5公里处,北界邢台,系一古老村庄,村西曾发现夏商遗物。该村得名大约和古代祭祀有关。现有1036户,4451人,以孔姓最多,其次为侯姓,再为周姓,另有李、张、吕、苏、孙、吴、宋等姓。耕地370公顷,皆可浇,旧时村北有泉,多芦苇。村民有苇编传统。近年水位下降,芦苇已近绝迹。农历七月十五庙会,村有粮食加工、饲料等企业。
北  掌
位于市区西约9公里处,传为古代九梁王(或赵武灵王)的牧马场,后成村落,称为掌里。亦说此地为古时易阳城掌固的驻所,俗呼为掌里,后成村落。该村曾为乡政府驻地。有1434户,5300人,有宗、刘、李、庞等姓,村中有条河沟通过,村西禾山产石灰石,烧灰业发达。有耕地451公顷。农历六月十五、七月十五、十二月初八庙会。该村系天主教传入沙河最早的地方,建有全市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白  庄
亦名西下河,位于横不浪川西的大安山脚。明永乐年间,白见自山西洪洞迁此建庄,以姓氏取名。该村西近著名的封峦寺遗址及范子侠将军墓地。每年六月初一有庙会。现有村民102户,370人,以白姓为主,还有刘、陈、王、侯等姓。有耕地33公顷。皆坡地。有柿、杏等树。
白  涧
位于显德汪东北约2公里处。明初白姓人家迁此建庄,因座落在涧溪旁而取名白涧。现有342户,1305人,以邢姓居多,也有朱、元、李等姓。耕地136公顷,村旁有煤矿。
白  塔
位于市区西约18公里处。历史悠久,当是以地物取名,但古时白塔早已无存(亦说指今处于章村的白塔),长期为乡政府驻地,1986年改为镇政府驻地。原村位于褡石公路北侧,有村民490户,2141人,以纪姓居多,余有李、张、刘、胡等姓。耕地176公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邢都公路修通后,村西南的公路十字路口附近,发展迅速,后又在此建集贸市场,如今此处商业门店五花八门,工商、公安等管理机构也应有尽有。已形成市境中部最繁华的商贸活动中心。每年九月十九庙会。
白  错
位于新城西南近3公里处。东距市区约15公里。此村西南黄磨山多质地优良的黄白色磨石,古时该地产的石磨颇有名气,远销冀南、鲁西一带,故取名白错,也写作白磋。(古代称磨刀石为错)。现有926户,3420人,以胡、郝两姓较多,次为杨、赵、武、韩等姓。耕地190公顷,村有瓷土矿、小铁矿等。东近褡午铁路。晚清以来,曾出过郝上庠、郝季甄等名人。村南河谷是李四光在我国最早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地方。农历三月十九、十月十三庙会。
C
册  井
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32.5公里。传古称西谷庄或大峪村,后官府为村民打井,为使吃水不忘打井人,依官井的形和意改名册井。该村是沙河最大的村落,旧时四面有桥门,曾长期称镇。从古至今,一直是里、社、区、乡的驻地,现分为东南街,东北街,西南街、西北街四个村民委员会。全村共1924户,6810人,有59个姓氏,超过二百户以上的有张、王、李、秦四姓,其次还有赵、高、刘、陈、杨、马、解、郝、侯等姓。总耕地439公顷,皆旱地。该村系市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中学、医院、供销社、银行、粮站等,农历三月二十、六月初六、七月二十五、十月初二、十一月十五为庙会,村中心槽碾街为商店集中区。村南有土地庙景区,西北山腰有宋代摩崖石刻佛像,有公路过村。马河经村北往东南流过。
陈  垴
位于杜垴村北约里许的山岭上。传由陈姓人家迁此始建,依姓氏兼地形命名。现有241户,以徐、陈二姓居多,有土地40公顷,皆旱地,产荆条。
秤  弯
原名秤勾弯。位于孔庄西南约4公里的山弯处,依地形取名。包括南菜
园等,共有295户,1068人,以谷姓居多,余为骞、宋、焦、李、王等姓。有土地69公顷,山上多酸枣。农历三月十八庙会。
常  庄
东近高速公路,西距市区约2公里,以姓氏得名。现有553户,2630人,多为宋姓,少部分常姓。耕地157公顷,村民多营工商业。农历七月初八庙会。
曹  庄
在市区西南约2公里处。该村东近铁路,南邻永年县。土地肥沃。大约以姓氏取名,但村内早已无曹姓。也有人说该村李姓系明初大将曹国公李文忠之后,为纪念李文忠特取名曹庄,待考。古时其旁曾有杨庄。明初曾出过武德将军李顺等名人。现此村分为曹一、曹二、曹三三个村民委员会。曹一位于村西南部,以石姓居多;曹二位于村南东部,以李姓、薛姓居多;曹三位于村北部,以张姓居多。全村共有1159户,4340人,共有耕地262公顷。农历七月初六、十月十五庙会。村东废旧汽车市场曾兴盛一时。
曹  章
位于大油村西约1.5公里处。一说本村先民可能是从山西解州府曹章镇迁来,为不忘故乡而取名曹章。也说原名曹庄,后张姓迁入而称曹张。现有162户,740人,以窦姓居多,余为刘、张、田、靳等姓,有耕地74公顷,北近沙河,南临公路。
朝  阳
位于蝉房西3公里处的河川北侧。原名娘娘庙,简称庙上,1972年更名为朝阳。包括其北面山谷中的赵洪沟等自然村,共有106户,413人,以郑、高两姓为主,余为聂、张、陈等姓,有土地12公顷,多林木,临褡石公路。
 
柴  关
处山川之口,古时系砍柴卖炭者必经的关卡,故称柴关,其东山上至今仍有古寨墙遗址。该村东距市区近37公里,现有660户,以刘、周、韩、元四姓较多,还有李、王、郭、杜等姓,共有2640人,有耕地134公顷,以村东河湾地为好。系乡政府驻地。有中学、供销社等,农历五月初五、九月十三庙会。有公路过村。
蝉  房
位于市区西偏北约50公里的渡口川北岸。亦写作禅房,传古时村东曾有三腿金蟾而取名蟾房,后写为蝉房。也有人说可能是因此村位于县西深山里,风光秀丽,古人依“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句而取名。该村包括附近山谷中的前牛道沟、后牛道沟、洼沟、稻子沟、大欠沟等自然村,共有258户,1050人,村民以石姓居多,王、李、赵、程次之,余为郑、刘、张、尹等姓,有耕地27公顷,现为乡政府驻地,有供销社、中学、电视差转台等。农历三月十一庙会,褡石公路过村。
蔡  林
位于横不浪川西侧山脚下,因山坡上古时有大片蔡树林,故名。居民以陈姓为多,余为王、贺等姓,共193户,730人,有耕地42公顷。产石灰石。
D
大  欠
由散布于蝉房南面大欠沟中的十多个自然村组成。它们是大欠门、段子沟、大欠、西沟、南林沟、叉家沟、王庄、苇地沟、四十地、道庄、土台等。共192户,744人,主要有李、安、刘、蒋等姓。耕地24公顷,沟尽头即老爷山林场,多松树,产栗子、核桃等,有铁矿。
大  台
原名尹家台,后渐无尹姓人家而依地形称为大台。位于小台村西,现有108户,385人,以李姓最多,胡、徐次之,余为牛、杨、蒋、郝等姓。耕地14公顷,西南近老爷山,多林木,产苹果等。
大【dài】村
位于东北留村西不到一里处,传始建于明代,现有774户,3357人,以吕姓居多,余为樊、李、赵、姚等姓。有耕地271公顷,农历七月十七庙会。
大  坪
位于渡口西近3公里的河川南侧山腰平地上。系清道光年间两户彭姓人家由彭垴迁此立庄。现有228户,724人,多为彭姓。有地52公顷,村北有灌渠,近渡口川。
大油村
位于市区西偏北约13公里处。传因土质肥沃而得名。曾为乡政府驻地。全村709户,3111人,以靳姓居多,余有王、胡、焦、李、任、乔、戴、孙等姓,耕地160公顷,北近沙河,南近公路。
大赵庄
位于沙河城东1公里处。为与其南面的西个赵庄相别,称为大赵庄。现有420户,1723人,以李姓居多,余为王、程等姓,耕地78公顷。旧有无梁寺。农历二月初一庙会。
大【dài】掌
东距市区约7公里,南邻永年县,传古有烧灰场,由大场演变为大掌。亦说此地可能是古代易阳城掌固(掌管修城挖渠的官员)的驻所,后成村落。该村现有439户,1660人,以李姓居多,次为韩姓,余为郑、王、彭、吴等姓,耕地157公顷。农历二月初七庙会。
东九家
位于沙河城北近6公里处公路东面,传唐初尉迟敬德救秦王李世民于此,取名救驾,后写为九家。亦说置村时有九户人家而得名。为与县西之九家村相别,称东九家。现有618户,2450人,以张姓较多,余为薛、魏、韩、樊等姓,耕地196公顷,旧时村旁有泉,多枣树,农历十月初十庙会。
东下河
位于栾卸村东南约1公里处。该村系明初秦海从山西迁此而建,因位于小河边,取名下河,后为与县西部另一西下河村相别,称东下河。现有209户,828人,仍以秦姓居多。耕地81公顷,村有煤矿。
东马庄
位于市区北14公里处的京广铁路西侧,北邻邢台市。传古称东孝义,大约是按古时道德标准而起,也可能是其先民来自山西孝义。后改称东马庄。现该村有547户,2250人,以翟姓居多,杨、张次之,余为常、侯等姓。有耕地149公顷,产梨,农历二月十九庙会。
东  升
原名大仓。在县西部东石岭水库南岸的东五指山麓。1974年因修水库迁至县东境而改名东升。该村位于褡裢与南汪之间,今已处规划中的市区范围内。现有45户,153人。有李、牛、王、郭等姓。耕地10公顷。
东户村
位于市区北13公里,留客村西北2公里处,传为纪念一位保护村庄免遭水患的神仙老婆婆而得名护村;也说该村近宋璟墓地,可能由护坟人的村庄发展而来,后将护村简写为户村。曾为乡政府驻地。现有706户,2950人,阎姓居多,余有赵、张、尤、陈等姓。耕地144公顷,多梨树,农历二月初一庙会,东有中学,内有宋璟墓神道碑。
东北留
旧时亦写作东北流。位于老县城的东北而得名。距市区13公里,现有717户,3131人,以王、李、杜姓居多,余为乔、侯、吕等姓,有耕地267公顷,产苹果、梨等。
东冯村、西冯村、北冯村
三村相距不远,以姓氏方位得名,但现已无冯姓人家。东冯村有595户,2121人,以任姓居多,次为李姓,有地203公顷,十月初六庙会;西冯村有813户,2902人,以周姓居多,次为任姓,有地182公顷,三月十五、四月初四庙会;北冯村亦名后庄,位于西冯村之北,现已与西冯村连成一片。有1052人,294户,以王、申二姓为主,有地104公顷。东、西冯村在市区西9公里左右,村南有褡石公路通过。村西有铁矿。
东苏庄、西苏庄
传以姓氏得名,现已无苏姓。考此地商代为苏(国)地域,后汉时附近尚有苏人亭,此村得名当与此有关。近年发现宋代墓志铭,此地宋时名苏家村。两村相距约里许,北近沙河。东南距市区约24公里,有公路通过。东苏庄现有86户,450人,有靳、宋等姓,耕地76公顷;西苏庄213户,1060人,以魏姓居多,余为张、曲、秦等姓,耕地108公顷,附近有煤、铁矿藏,农历三月十六庙会。
东沟、西沟
两村分别位于柴关西北约3公里处的凤凰山的东西两侧的山谷处,传系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移民所建,以方位兼地形命名,东沟现有120户,407人,以元、刘为主,余为周、李、王等姓,有耕地37公顷;西沟现有86户217人,有耕地46公顷。
东柳泉、西柳泉
位于白塔西约6至7公里处。此处近河川源头,置村时泉流潺潺,翠柳依依,遂取名柳泉。据漆泉寺碑载,至少在宋代已置村,后分建为两村,按方位称为东柳泉、西柳泉。东柳泉现有89户,330人,以郝姓居多,刘次之,有耕地23公顷;西柳泉有206户,697人,亦以郝姓居多,有耕地78公顷,村南有煤矿,北临公路。
东南庄
位于老庄东南。系清代部分老八里庄村民迁此而建。依方位称为东南庄。现有84户,338人。以张、刘二姓较多、有耕地30公顷,多沙土,有林木。
东南俎
位西南俎之东不到一里处。清初永年高固村几户村民来此牧羊种地,后成村落,取名东南俎。现有185户,721人,以苏姓居多,余为周、董、南等姓,有耕地72公顷,农历二月初八庙会。
东赵庄、西赵庄
两村位于大赵庄村南,南临沙河。依方位分称东、西赵庄,据传东赵庄原名侯庄,西赵庄原名杨庄,后因赵姓兴盛起来,改为赵庄,现东赵庄有123户,556人,以赵姓居多,次为杨、郭等姓,耕地30公顷,有造纸厂等。近年建新式民居,多次评为先进、文明村;西赵庄124户,438人,绝大多数为赵姓,耕地18公顷,多沙质土。
东赵村
位于沙河、邢台、南和三市(县)交界处,以姓氏得名,为与市西境之赵村相别,名东赵村。该村现分为东街、西街两个村民委员会。共574户,2530人,以郭姓居多,次为王姓,余为李、张、石、节、潘、周等姓,有耕地185公顷,农历二月初二、十月十五庙会。
东侯峪
位于市区西约5公里褡石公路南面。原村名侯峪,位于县西部山区,因修石岭水库而于1979年迁此,因原村仍留有部分村民,故将此村名为东侯峪。该村现有178户,731人,有李、刘、张、朱、郝、蒋等姓,耕地59公顷,农历三月十三庙会。
东郝庄
位于新城东北约1.5公里处,以姓氏得名,为与白塔镇境内的西郝庄相别,故称东郝庄。近凤凰山,现有433户,1615人,以郝姓居多,余为王、窦、樊、刘、史等姓,耕地100公顷,村周多铁矿,村民多营采矿业,南有市办铁矿。
东葛泉
处市中部丘陵区,位于西葛泉之东约1公里处,古时因近葛泉寺而得名。现有314户,1514人,以赵、张两姓居多,其次为胡、任、李、霍等姓,耕地247公顷。有梨、苹果等树。
杜  村
亦名大杜村。位于市区东北约11公里处,该村分为杜一、杜二、杜三三个村民委员会,村民以孙、樊、董、张居多,余有纪、黄、徐、王等姓。共有1081户,4930人。有耕地237公顷,有林木,农历三月二十九庙会。近金百家工业园区。
杜  垴
位于柴关村北约2.5公里的山顶处。传明永乐年间,杜姓人家由山西迁此立庄,依姓氏和地形取名。现有105户,400多口人,以元、杜为主,还有徐、秦、陈等姓。有地44公顷,皆山巅旱地,产荆条。
店  上
位于新城东北约半里处,原为新城人在通顺德府的大路旁开的一处店铺,俗称新城店,简称店上,后成村落,定名店上。现有132户,422人,有宋、申、何、赵等姓,耕地21公顷,村周有煤、铁矿藏。
段  庄
位于留村东3公里处,以姓氏得名。现有132户,有李、赵、张、苑等姓,已无段姓。耕地94公顷。农历正月廿四庙会。
渡  口
市西重镇,距市区约31公里。扼山川之口,渡口川水至此开阔平缓,始可摆渡,古有渡口,故名,亦称小行州。该村南依山坡,北临河川,褡石公路绕村东北而过,包括村西之小渡口,共有1113户,3889人,以石、彭、王姓居多,余为刘、樊、张、范、侯等姓。耕地198公顷,部分可浇,该村长期为区、乡政府驻地,有中学、供销社等。渡口老醋较为出名。村北河北岸广阳山有广阳庵、罗汉洞、老君洞等,农历三月十五、六月二十三、九月二十六有庙会。
端  庄
位于沙河城西约1公里处,西南邻沙河,原名太平庄,但历史上屡遭水患,后按姓氏改为端庄。现有385户,1631人,仍以端姓居多,余为王、胡、侯、陈、李等姓,耕地32公顷,西近京广铁路及沙河铁路桥。
褡  裢
志载明代称南中铺,系南北御路上的一处递铺。民间也有许友店、海马镇等别称。明清时有护沟、围墙及南北二门。旧时,因该村多销售线褡裢的店铺,来往商客渐渐把南中铺唤作褡裢店,日久,褡裢店便成了其正式称谓。1903年京汉铁路通车,在附近建火车站,该村发展加快。民国时曾一度称镇。1958年,从褡裢往西通矿山村的铁路支线修通。1969年沙河县革命委员会从沙河城迁来,使褡裢迅速发展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79年置褡裢镇。1987年改市。褡裢村处市区南缘,现有村民1298户,5355人。村民有李、樊、朱、罗、赵、侯、元、高等姓。有耕地85公顷,村民多从事工副业及蔬菜经营。2007年村南建机械零部件市场。另有杨九思墓。农历六月十三传统庙会。
 
 
 
 
F
福  益
位于市区西约3.5公里处,北有赞南公路,南有褡石公路,系一古老村庄,其名称显然有幸福美满之意。现有409户,1652人,以李、杨两姓居多,余为窦、侯、胡、王等姓,耕地87公顷,农历六月初一庙会。
樊下曹
位于市区西稍北约24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传古时村东有一圆形石槽,置村时以地物兼姓氏名之。也有人说该村及附近可能是东汉末年黑山军操练军队的地方,故有下曹之称。该村曾为乡政府驻地。现有503户,1900人,以樊姓居多,次为张姓,另有王、杨等姓。耕地173公顷,农历二月初五庙会。
G
功德汪
位于册井东北3公里多的丘陵沟谷间。传古名西许庄,村西有寺。为感谢寺僧除暴安良的功德而改为功德汪,现有566户,2005人,以施、郝居多,余为张、霍、陈、王等姓,有耕地203公顷。
岗  冶
位于市境中西部的沙河南岸,因该村是古代冶炼钢铁的地方,故取名岗(钢)冶。南距綦村约3公里,现有406户,以李、殷、王、宋较多,还有刘、张等姓,共2250人,公路穿村而过,有耕地141公顷。村南有铁矿。农历二月十九庙会。
官  庄
在市区西7公里处。古代此处为官府马场地,该村由看守马场地的官员住处发展而来,故名官庄。现有350户,1480人,以杨、张两姓居多,余为李、刚、王、刘等姓,有耕地148公顷,多旱坡岗地。褡石公路过村北。
高  庄
位于市境西部的山前坡地上,东距市区约33公里。曾为乡政府驻地。传古名王家高沟,明燕王扫北后人绝,永乐二年山西迁民至此,因高姓居多而改称高庄,现有674户,2400人,以王、张为主,余为田、高、李、杨、刘等姓,有耕地206公顷,农历六月十三庙会。
高  村
位于市境东端,东邻南和,南接永年,距市区约14公里,地处平原,置村时因地势较高而得名,系市境较大的村落,现分为高一、高二、高三三个村民委员会,共1248户,5590人,以阎姓较多,次为张、林、薛、冯、田、许等姓,有耕地305公顷,产花生,有林木。该村曾为乡政府驻地,原有供销社,卫生院等乡属单位,村西曾发现古代泥陶等物。农历二月十八、六月初七、十月初二庙会。
高  店
亦名高村店,位于古代顺德府通山西潞安府的大道旁,旧有西高村人开的店铺,因而得名高村店。后简称高店,明时也叫北高村。现有612户,2852人,以路姓居多,余为王、董、姚、李、赵等姓。有耕地180公顷,村有炼铁厂,东近沙河故道。
高  庙
位于市区北略偏西约8公里处,近沙河。该村有一高台,台上有庙,俗称为高庙,村以庙名。现有293户,以刘、韩、张、石姓较多。共1311人,耕地73公顷,多沙质土,有林木。农历十一月初一庙会。
高  窑
位于册井东南近2公里处,南邻锁会。传明代高姓人家迁此挖窑洞而居,遂称高窑,现有122户,以高、王、李姓为多,共480人,有耕地33公顷,东临马河。
郭龙庄
位于市东缘的沙河北岸,东北二面与南和县相邻。旧时亦写作郭流庄。现有723户,3290人,以王姓居多,余为贺、郝、张、郑、丁等姓,有耕地243公顷,多沙地,产花生、西瓜,农历二月初五、七月初五庙会。
葛  村
位于市区中部偏东,已是城中村。古名盖里,当是以姓氏得名。为元初名臣张文谦的故里。因盖作姓氏时读音同葛,所以逐渐写成了葛村。现有村民649户,2810人,以张姓居多,次为申姓,余为李、高、赵、田、刘等姓。有耕地79公顷。村民多从事工贸企业。村东新建蔬菜农贸市场。农历四月初一、九月二十九庙会。
 
 
 
H
后大【dài】流
位于前大流村北,古名大留村,清改大流村或大柳村、也称滋新庄,道光后改今名。现有413户,1780人,以徐、任居多,余为宋、郭、左、梁等姓,有耕地147公顷,农历二月二十四庙会。东近高速公路。
后  井
位于册井村南偏西约3公里处的沟谷处,南近武安,传系明代高姓人家迁此始建,因处册井南山之后故取名后井。现有348户,以杨、高二姓居多,共有1272人,有耕地77公顷,农历七月十五庙会。
后  欠
亦名后小欠,位于小欠沟的南端,近老爷山,包括张槐沟,共72户,254人,有刘、杨、郭、侯、徐等姓,耕地7.6公顷,多林木,产苹果、核桃等。
后石岗
位于刘石岗村西北,原名后凹,现有151户,534人,有彭、刘、侯等姓,有耕地55公顷。
后  坡
位于綦阳村后的坡地上,故名后坡,系明代李姓父子由留村迁此而建。现有238户,仍以李姓为多,另有张、赵、宋等姓,共1100人,耕地115公顷,村周多铁矿,村民多营采矿业。
后  河
该村因位于三王村后的河沟旁,故名后河。现有130户,483人,以姚姓居多,耕地43公顷,村旁有煤矿。
后渐寺
位于前渐寺村南山谷中,得名同前渐寺,旧时也写作后漩蛳。近东五指山,村后有山泉,现有230户,777人,以崔、郝居多,余为袁、王、郑等姓,有耕地41公顷,产柿子等。
花  木
传原名花墓,后改现名。亦可能是据古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取名。位于蝉房西约4公里处的河川北岸,西距石盆约1.5公里。该村南临公路,村东为褡石路和宜沙路的交叉口。现有73户,291人,有曹、程、安、田、李等姓,有地9公顷,有林木,产板栗等。
河北庄
位于老庄村北,老沙河的北岸,故名。该村系清同治初年部分老八里庄村民迁此而建。也名北八里庄。现有84户,358人,以张、赵二姓较多。临沙河故道。多沙土,有林木。
河  头
该村位于新城西南约3公里处,因处两条小河的交汇处,故取名河头,现有394户,1463人,以韩姓居多,韩姓先祖韩克让系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榆次县迁此。还有申、杜、王、周等姓。耕地132公顷,褡午铁路过东南。
侯  庄
位于冯村南3.5公里处,与永年接壤,以姓氏得名,该村现有1640人,447户,以侯居多,余为王、张、李、崔等姓,有耕地158公顷,多旱地,村民有荆编传统,农历九月二十五庙会,村西有煤矿。南水北调由此村西进入沙河境内。
侯  峪
原村在渡口川北侧,曾为乡政府驻地。在市区西北约40公里处,修石岭水库后,该村被淹,大部分村民东迁至赞善乡另建新村名东侯峪,留下的村民上移至公路北侧,仍名侯峪。现有村民43户,172人,有张、李、朱、左、刘等姓,有耕地约10公顷。
淮  庄
位于市区北约5公里处的京广铁路西侧。曾为乡政府驻地。传原名王庄,明代原处于县城东南二里的淮庄被水患,部分村民迁至南和县,部分淮姓村民迁入此村,因淮姓人丁兴旺,后遂称为淮庄。民国时村东曾有任庄,今无。现有199户,仍以淮姓居多,共741人。南近沙河故道。农历十月十一庙会。
韩  庄
位于市区北约7公里处,原村位于京广铁路西,1963年大水后搬至铁路东侧。该村系明永乐年间韩克让从山西榆次县迁至沙河县河头村,其后人分迁至此而建,以姓氏取名韩庄。现此村有293户,1235人,仍多为韩姓。村东有公路,北临沙河大桥。多沙土。
黑  垴
1、位于孔庄西北的山谷间,包括二道岭、三道岭等自然村。共71户,300余人,以贾姓居多,余为李、陈、秦、元等姓。有土地19公顷。产荆条、小枣等。该村第一位支部书记元兴曾当选为全国劳模、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部分村民因承包林场迁至市东部桥东办事处境内田村附近居住。后又有不少其他山区村民迁入,现已发展成200来户约600人的一座村落。也称为“黑垴”。
J
九家铺
位于东九家村西,靠京广公路,该村本系东九家村人在大道旁开设的一处店铺,后发展为村落,人称九家铺。现有109户,451人,以韩姓居多,耕地34公顷。
将军墓
位于渡口南偏东约3公里的坡岭上,传原名侯家庄或王家庄,后改名将军墓,改名原因不详。现有256户,940多人,有王、彭、刘、韩、张等姓,耕地78公顷,南近公路。
贾  庄
位于樊下曹东北3公里处。明代贾姓人家由山西迁此建庄,以姓氏取名。今已无贾姓。现91户村民中,以侯、王为主,共有410人。耕地43公顷,有灌渠过村此。
贾  沟
位于册井西南山坡之后,距册井约2公里,明初贾姓人家从山西迁此立庄,以姓氏兼地形取名。现有209户,绝大多数仍为贾姓。共有944人,有耕地62公顷,产柿子、杏等。
渐  凹【wā】
传明初置村,本名侯家庄,后迁至一处有渐水的凹地,称渐水凹,简称渐凹,该村南近寺庄,在渡口西北5公里处,虽处山上,但土质较好,有耕地65公顷。村旁山上有电视差转台。
渐  滩
位于石岭水库南岸,该村大部分村民已东迁至白塔镇,另建新村名新王村。剩余村民现有81户,316人,皆王姓,有耕地6公顷。村头有古柏一株。
冀  庄
位于市区北偏西7公里处。传系明代冀姓人家从永年县南尹固村迁此而建。有687户,3050人,以刘姓居多,次为杜、张、郭、冀等姓。耕地197公顷,近沙河故道,多沙质土。农历七月十五庙会。
K
口  上
位于渡口川南,前王峪西边小南川的出口处,故名,现有127户,467人,以石姓居多,次为冯姓,有耕地15公顷,产柿子、核桃等。
孔  庄
位于市区西北约29.5公里处的山区,该村东望沙河(乌门川)出太行的关隘川口—牛神口,南靠赴奶奶顶的峡谷山道的出口,形势险要,是孔庄川的最主要的村庄,长期为乡政府驻地。现有403户,1725人,以王姓居多,另还有刘、李、范、张等27个姓氏,有地84公顷,旧时村中奶奶庙香火鼎盛,农历三月初三庙会,另外在牛神口有孔庄等七个村庄合办的农历四月四庙会。该村东“车网地”是1938年日寇残杀数百名无辜百姓的“三一一”惨案纪念地。
康  川
亦名康二川,位于册井西南3公里多的山谷间,南近八十县村。现有150户,590人,以王姓为主,余为陈姓,有土地54公顷。
康  垴
位于阴河沟西边的山岭上,包括康垴、大垴、二垴三个自然村,亦名大康。传由柴关一户人家迁此始建,原名糠垴,言生活艰辛,住处高远。亦说依先民姓氏而得名。现有23户,45人,有周、王等姓。耕地16公顷。
L
六  方
位于留村北1.5公里处,传明初由李姓兄弟从山西迁此而建,现有250户,1036人,仍以李姓居多,有耕地83公顷,农历二月十九庙会。
老  庄
古名八里庄,因距沙河县城约8里而得名。该村临沙河南支流。明清时连遭水患,不少村民遂搬迁至附近另建新村。此村被称为老八里庄,后简称为老庄。现有村民157户,有赵、任、李、郑等姓氏,共675人。有耕地43公顷,多沙地,有林木。旧有始建于宋代的关帝庙。十月初八庙会。
刘  庄
位于周庄北约1公里处的铁路西侧。传系清代永年县邓底一刘姓人家迁此始建,故名刘庄。现有37户,以毛姓较多,共164人。耕地10公顷。
刘石岗
位于市境中西部丘陵上,东距市区约26公里,传明初薛姓迁此建庄,取名薛石岗,后刘、殷、王、张诸姓相继迁来,于附近建刘石岗、殷石岗等,日久诸石岗连成一村,后以刘石岗或大石岗称之。现有632户,2432人,以刘、张、王、薛居多,有耕地287公顷,农历十二月二十为集日,系乡政府驻地,有供销社、中学、税务所等。
刘胡庄
位于沙河城北约1公里,南邻北关,古亦名三里铺,传原名六户庄,后写作刘胡庄;也说此村系古代留住胡人之处。现村民最早是明代由山西迁来,村中仍有明代古槐。现有163户,712人,以张、樊、姚姓居多。耕地28公顷,西靠京广公路,路西有无名烈士墓。
刘  垴
位于柴关村西约8公里处的山上,明代由刘姓人家始建,依姓氏兼地形取名,包括小王垴、石房等自然村,共有27户,44人,有刘、王等姓。有地25公顷。有荆条、枣树等。
李石岗
位于刘石岗东南1.5公里处,系明正德初年,李子满由山西太谷县迁此而建。现有345户1220人,仍以李姓居多,余为刘、王、武、元等姓,有耕地165公顷,村下及附近有煤矿,为支援显德汪煤矿采煤,该村于2009年搬迁至南石岗村东北的新址,新村情况见城建部分。
李家庄
位于白塔西北约1.5公里处,系清初邢台县李演庄李姓人家迁此而建,以姓氏取名。现有299户,1185人,有史、邢、张、徐、马等姓,耕地85公顷,村旁有煤矿。有与下关村隔年交换的农历二月二十二庙会。
良  峪【yòur】
传原名粮峪,位于渡口川北的山谷间,分为西良峪,中良峪,后良峪及柳树沟四个自然村庄,共167户,632人,村民有安、李、郝、郑、王、樊等姓,土地19公顷。多林木,产石英石。
连  庄
亦名联庄,南近渡口川,北有褡石公路通过,距市区约46公里,有69户,265人,以彭姓居多,余为刘、陈、曾、苏等姓,耕地9.4公顷。有林木。
连  沟
位于蝉房西南的山沟里,由南、北连沟组成,传原名马连沟,有村民55户,225人,以石姓居多,余为王、乔、魏等姓,有土地6.7公顷,村周多林木。
林下曹
位于樊下曹东,因置村时村民多林姓而得名,今已无林姓人家,现有78户,330人,以杜、杨为主,耕地26公顷。
柳  沟
位于西葛泉村西约2公里处。因置村时沟内多柳树而得名,现有317户,1530人,以方姓居多,还有许、秦、薛等姓,耕地158公顷,产石灰。
洛【lào】阳
位于市境北缘,邻邢台市,系沙河较大的村落,旧时曾称镇,一度为公社驻地,村名来历说法不一。一说古时村南有洛泉河,因而得名;一说唐相宋景卒于东都洛阳,后归葬于沙河县之先茔,此村得名可能和此有关。该村街道齐整,现分为洛东、洛西、洛北三个村民委员会,共1497户,6255人,以张、焦、范、李四姓居多,余为宋、赵、尹、麻、郭、阎等姓,耕地111公顷,村周多梨树,旧时西南马场一带的梨远近闻名,传曾为贡品。农历三月初三、六月二十七庙会。近张宽煤矿。
留  村
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2.5公里,旧时亦写作流村,可能因古时村周多泉流而得名;也可能是古代留住内迁降民之处而得名。现为乡政府驻地,分为留村东、留村西两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092户,4523人,以李姓居多,余为侯、任、谢、董、赵等,共73个姓氏,有耕地283公顷,乡属供销社、信用社等位于该村,农历四月初五、九月二十一庙会。
留  客
位于市区北12公里处,客字本地人读作xie,得名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可能因古代留住羯人而得名。东靠京广铁路,该村现有876户,3576人,村民以申、张、韩、武、尤、李等姓为主。耕地207公顷,有梨树。农历二月初十庙会。
栾  卸
位于市区西约24公里处的丘陵浅山区,亦名栾县、栾堰,传古称长寿店,后因附近村民(或窑工)起事,官府派一栾姓将军前来镇压,事平后在此村卸甲身亡,官府就将村名改为栾卸。现有834户,2791人,以李姓居多,余为王、陈、刘、赵等姓,耕地280公顷,近年多种银杏等树。村有煤矿,制药厂等,公路过村东南。村支书李长庚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村办企业为基础组建的恒利集团全国闻名,该村的现代化民居更是市内新农村的典范。
梁  庄
位于刘石岗西偏南2公里的丘陵地带。清初梁姓人家迁此立庄,现有153户,约500人,以刘、张、陈姓为主,有耕地70公顷。
绿水池
位于柴关村西近6公里处的山谷间,传始建于明初,因村南有一水池,芳草拥簇,绿树辉映,故名。包括南尽沟等山庄,共有71户,625人,绝大多数为王姓,有耕地47公顷,山上有石英石。
M
马  庄
位于白塔北约2公里处,东近西郝庄,以姓氏得名,现有111户,470人,仍以马姓为多,耕地18公顷,近公路,有煤矿。
马  峪
位于高庄村西北约2公里的山谷间,传曾出良马而得名,也说依姓氏和地形取名,现有365户,1480人,以牛、朱两姓居多,有地107公顷,村西北有水库,近九龙庙,旧时产苹果,农历四月十五集日。
毛  庄
位于周庄村东约里许,临沙河故道。系清康熙年间兴固几户毛姓人家迁此而建,依姓氏取名毛庄。现有188户,以元姓居多,毛姓次之。共875人。多沙质土,有林木。
毛  村
位于市东环路北段路西。传原为茅村,后写作毛村,亦叫小毛村。依姓氏得名,但早已无毛姓。现有158户,741人,有丁、高、侯、徐等姓。耕地25公顷。该村西距市区1公里左右。
明  德
位于市区西偏南约5公里处,北近褡石公路,原名丈八村,丈八是古代的吉利数字。考东汉末年,黑山农民军有将领号“左丈八”在沙河一带很名气,此村得名是否与丈八将军有关,待考。1995年更名为明德村,该村现有797户,2952人,以王、赵、申姓为主,余为宋、郑、刘、杨等姓,耕地232公顷,村有古寺延庆寺,农历四月初三、十月二十三庙会。
孟石岗
位于刘石岗村东,今仅一路之隔,系明末孟子第六十一世孙宏儒、宏治为避兵乱,由山东邹县迁此而建。现有311户,1190人,绝大多数为孟姓,亦有少量彭、周、元、牛等姓,有耕地146公顷,附近有煤矿。
N
念子沟
原称碾子沟,位于蝉房北面约2公里处的山沟里,分东念子沟和西念子沟两个自然村,共47户,176人,有石、安、李、王等姓,有地近7公顷,多林木,产柿子等。
南王窑
位于赵窑村东约半里的山坡低凹处,亦称王家窑,以姓氏兼地物得名,为与县中部的王窑相别,后称南王窑。现有244户,904人,以王姓居多,也有李、元、杨等姓,耕地73公顷,有铁矿,是本市第一个小康村。有窑神庙。北临公路。
南石岗
亦名前石岗,位于刘石岗约1公里处,原名南凹,现有204户,752人,以刘姓居多,有耕地92公顷,村有煤矿。
南台沟
位于王茜西南的一条山沟内,村以沟名,包括南大凹、柳树角,西南台沟等山庄,共有54户,187人,有彭、张、郝、王、郭等姓,耕地约9公顷,多林木。
南  阳
位于沙河城东偏南4公里处的沙河北岸,传古名南杨村,现分为南阳一、南阳二、南阳三三个村民委员会,共有831户,3710人,以武姓最多,次为曹姓,余为王、翟、赵、游等姓,有耕地199公顷,产花生、西瓜,农历三月十五庙会。
南  汪
旧时系县内四大村落之一。得名同中汪。处市境东南隅,邻永年县。古时也写作南王村。现已接近沙河市区。有1339户,5708人,以石、刘、李、吕四姓较多,余为王、张、赵、元等姓。民国时曾出过刘文翰、刘培绪等将级军官。有耕地294公顷。村多玻璃厂。村东有阁门。农历二月初二、七月初二与九月初二为传统庙会。
南张庄
位于淮庄村南1里多的老沙河畔。系清康熙年间由南大张庄(今周庄)几户张姓人家迁此而建,取名张庄,也叫小张庄。后为与县境北部的张庄相别,遂称南张庄。现有136户,仍以张姓居多,共610人,耕地38公顷。多沙质土。东近铁路。
南  沟
系石盆以南沟谷中诸山庄的总称,原属石盆村,1983年设村民委员会,驻地栗岩,包括栗岩坪、和尚沟、西沟、杏树洼、安子沟、罗子圈、南垴等自然村,共185户,650人,有刘、曹、张、杨、郭等姓,耕地18.6公顷,有鸡冠寨、路家凹、和尚山等山峰,多林木,平涉公路过境,南端黄背岩界武安,有古边墙遗迹。
南金紫
位于王金紫之南,该村由河头村韩姓人家于明末迁来而建,因位于两个金紫村之南,而取名南金紫,也称韩金紫,现有89户,440人,仍以韩姓居多,耕地25公顷,近煤矿。
南高村
位于中高村南约1公里处,现有627户,3011人,以乔姓居多,余为王、张、路、周等姓,有耕地215公顷,农历三月初十庙会。东近沙河故道。
南  站
位于刘垴南边的山上,近绿水池,传原名凤凰站,现有26户,53人,有郭、崔等姓,有土地11公顷,村南罗锅寨山与武安交界。
南  掌
得名原因同北掌,因位于北掌之南而称南掌,现有583户,1730人,以冀、聂、王姓为多,有耕地180公顷,农历二月十五庙会。近南水北调工程。 

P

彭  垴

位于马峪村北约3公里的山巅平地上,因其村南有著名的九龙庙沟,故古代亦称为庙顶庄,现有373户,1270多人,以刘、秦、彭姓居多,余为车、徐等姓,有地75公顷,皆旱地,东近鸡冠山,产苹果,农历六月十三为九龙沟庙会。

普通店

传元开国名臣刘秉忠为僧时释号普通,他与好友张文谦等多次游历于沙河南岸的莲花池畔,池莲因此得名普通莲。池旁路边的店铺便也被取名普通店,后发展为村落。现该村南已接近市区,有995户,4210人,以赵、陈居多,余为崔、张、邓、刘、王、段等姓,耕地237公顷。村办有玻璃厂等,村西南有王母庙、睡公庙,农历四月初十、七月初二庙会。

潘  庄

位于市境东北,邻邢台,西距北俎约1.5公里,传“燕王扫北”后该村只剩杜姓一家,永乐年间,潘大荣一家从山西洪洞迁来后,潘姓人丁兴旺,遂将该村称为潘庄。该村现有368户,1536人,仍以潘姓居多,还有少量张、周、王、杜等姓人家,有耕地133公顷,皆可浇,农历二月十三庙会。

Q

全  呼

位于册井村东,与册井隔河相望。该村原名丛鹄。一说因古代附近多水,水草丛生,常有天鹅栖息而取名(鹄音呼,古指天鹅);一说春秋战国时此村南山临河处为赵国练习射箭的地方,山崖上多箭靶,故名丛鹄(鹄又音谷,古指箭靶)。明末改为读音相近的全呼。现有村民1061户,以崔姓最多,岳、郝、武姓次之,余有陈、马、杨、樊、彭、张、王等姓,共有3690人,有耕地232公顷,多数可浇,村南有铁矿,村有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等。村西南有鹗山九龙庙风景区。近年村东北坡地多植果树。

权  村

位于白塔南偏西约4公里处。南邻武安市境。有碑载,建于唐武德年间,古时叫秤锤为权,此处是否古时制作衡器的地方,待考。现有450户,1850人,以韩姓居多,次为郭、李两姓,余为彭、杨、刘、温等姓。耕地159公顷。褡午铁路过村南,有权村火车站,有煤矿。

青  介

位于市境东北部,曾为乡政府驻地,距市区15公里。该村得名传由“清界”演变而来,大约有清正耿介之意。系一古老村庄。现有503户,2060人,以刘、温、李姓居多,余为王、杜、苏、孙等姓。有耕地204公顷。农历二月十八庙会,有中学等。村旁曾有古代陶器出土。

浅  井

位于樊下曹北近3公里处,邻塔子峪。因置村时打出水位很浅的井而得名。现有482户,1840人,以郭、刘两姓为主,还有高、李、王等姓。耕地168公顷。村北有灌渠。

前大流

位于沙河城东3公里处,“大”读作“dài”,传建于明初。现有村民280户,1230人,以李姓居多,董次之,余为武、张、赵、郭等姓,有耕地82公顷。南近沙河。

前王峪、中王峪、后王峪

“峪”读由儿(yèur),系位于渡口川南同一条山沟中的三个村庄,座落在谷口处的为前王峪,东距渡口约5公里。在中间的为中王峪,在沟尾处的为后王峪。传三个村中以后王峪建村最早。现前王峪有74户,285人,有耕地11公顷;中王峪100户,356人,有耕地13公顷;后王峪37户,124人,有耕地8公顷。三村中均以刘姓居多,余为李、郝、杨、张、怀等姓。有林木。

前  升

位于冯村东北约2公里处。该村系1985年温家沟乡前渐寺村民因水库淹没迁此而建。现有169户,540人。有蒋、张二姓。有耕地44公顷,多旱地。

前  欠

亦名前小欠,位于渡口川南岸,小欠沟入口不远处,分为东庄、西庄,共36户,124人,有李、郝、樊、郭四姓,有土地6.6公顷。

前渐寺

旧时写作前漩蛳,其东北近石岭水库,南近东五指山,传村西山上曾有古寺,寺旁有渐水,村以寺名。修水库后,大部分村民东迁至北掌乡另建前升村,现留住村民有142户,564人,以蒋、张居多,余为施、郝等姓。耕地31公顷,产花生、柿子等。

秦  庄

位于樊下曹东约2公里处,明代秦姓人家由山西迁此建庄,以姓氏命名。曾为公社驻地。现有317户,1340人,以曾姓为主,次为郭姓,余为张、刘等姓。有耕地152公顷。东近黑山,有铁矿。

綦  阳

位于綦村西约里许。现已与綦村连成一片。得名原因可能与古代綦母怀文有关。南为綦村铁矿。村西曾发现大量古代炼铁炉遗址。宋元时铁冶司即位于此村,一度称镇。现有195户,以胡姓为主,共895人。有耕地41公顷,村民多从事采矿业。农历三月初四庙会。

綦  村

位于市区偏北约20公里的浅山区,一说因村旁山石呈青黑色(綦即为青黑色)而得名;一说因古代綦母怀文在此炼铁而得名。附近铁矿开采及冶炼历史悠久。宋代在村旁置铁冶司,并一度称镇。现为镇政府驻地,有镇属中学、医院等。有村民496户,以胡姓居多,次为郝姓,余为杨、张、南、马等姓,共2300多人。有耕地182公顷,农历九月二十二庙会。西有国营綦村铁矿。村民多从事采矿业。

R

仁里村

位于沙河城东偏北2.5公里处。可能因风俗淳美而得名。另古曾写作任礼村,也可能因姓氏而取名。现有332户,1380人,绝大多数为任姓。有耕地104公顷。

S

十里亭

位于市治西偏北17公里处,汉代此地有苏人亭,亦名苏秦亭,传为苏秦激张仪西去说秦之处。俗呼为十里亭。现亭已毁,村以亭名。该村有504户,以周、郑二姓较多,次为武、靳等姓,共1581人,有耕地157公顷,附近有煤矿,村西邢都公路和赞孔公路的交叉口多商店。十里亭镇即因该村得名。

十里铺

位于沙河城北约3公里处,由古御路旁的一处递铺发展而来。旧时依距县城的大约距离,称为十里铺。村中有唐代始建的梅花亭,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此村,故亦名食膳铺。现有416户,1772人,以陈姓居多,次为唐姓,余为张、王、齐、宋等姓。耕地122公顷,西近公路。农历正月二十二庙会。2008年,温家宝总理曾来该村视察农业生产,与村民亲切交谈。

三王村

位于新城西北约1公里处。碑载,该村由元潞王曰璟公及后人始建,因曰璟行三,而且为王,所以取名三王村,以示纪念。现有村民788户,2810人。以申、程二姓居多,余为冯、胡、王、刘等姓。耕地203公顷,村周煤藏丰富,村西有沙河最早的公司窑的遗址。南有市办煤矿。农历六月二十九庙会。

上  关

位于白塔西约5公里的河川北侧。该村与中关、下关三村背靠佛爷岭,南望龙嘴坡,形近关口,依地形高下自西而东分称为上关、中关、下关。有谱载东汉即有下关之名。考东汉末年,农民军首领张燕占据黑山一带,此地处黑山南缘,其取名是否和此事有关待考。

上关村现有570户,2440人,以李、张、王三姓居多。耕地227公顷,褡石公路过村南。农历二月二十八庙会。村南河畔旧有马刨泉,传系宋太祖过此,坐骑连刨几蹄而成。现有村办煤矿多座。

上申庄

位于西葛泉西南约2公里处。三王村有碑载,元末顺帝之叔曰璟公为避兵难,存宗嗣,改曰为申姓,析铜锅十八块给其子各执其一逃难求生,来到沙河上申庄一带立村,取名申庄。后为与县东之申庄相别,改名上申庄。现有400户,1834人,以申姓居多,余为胡、孙、王、窦等姓。耕地177公顷,村旁有煤、铁矿藏。西北二郎岗旧有庙会。

上郑、下郑

传以姓氏得名。上郑位于赞善村西北约3公里处,下郑位于赞善村西北约2公里处。上郑现有329户,1466人,以王姓居多,余为周、田、史、李等姓。耕地112公顷,农历六月初十庙会;下郑现有693户,2773人,以史姓居多,次为许姓,余有王、周、高、窦等姓,村有教堂,农历十一月十九庙会,东近沙河故道。村旁有铁矿。

水  涧

座落在东葛泉东南约1.5公里处的一处沟谷间,沟内涧水常流,得名水涧。有80户,360人,多张姓。有耕地42公顷。

水磨头

位于渡口川北侧,东距渡口约13公里,西距蝉房约5公里。因古时村旁河边有一盘水磨而得名。该村包括附近的史峪、伟峪、朱来峪、谢沟等自然村,共有178户,770人,以石、宋、李姓居多,也有陈、张、彭、樊等姓。有耕地27公顷,褡石公路过村。农历四月十三庙会。

石门沟

位于柴关西南4公里多的山脚处。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几户人家迁此建村,因村南山腰有一壮若石门的山洞,故名。现有92户,共286人,以高、王两姓为主。有耕地17公顷。村南有鸡冠山。

石  岭

明永乐年间,石起源率其四个儿子奉诏从山西洪洞迁至沙河,在渡口川畔建庄,分为东西两处,分称东石岭、西石岭。修建东石岭水库后,两村被淹,西石岭迁至新城镇,东石岭大部分村民迁至赞善乡,剩下的东石岭人将房舍上移至北坡上公路旁,仍名石岭。现有66户,239人。有耕地6公顷。

石岩沟

位于大台村西南约1.5公里处,西近老爷山。包括东沟、西沟、南沟等自然村,共113户,425人。主要有张、王、陈、苏、刘等姓。有耕地12公顷。山深林茂,产果木、药材等。

石  盆(南街、北街)

系市西端的主要村落,距市区约55公里。因处山间盆地而得名。村庄被一条东西小河分开,南部为南街,包括小东沟在内共165户,683人。以曹姓居多,余为刘、范、安、花等姓。耕地19公顷;北街包括附近的东沟、北台、上盆、寨沟、菜树坡等山庄共319户,1300多人。以曹姓居多,另为刘、朱、李、张等姓。耕地33公顷。平涉公路过村东。农历九月二十一庙会。产板栗、柿子等。

申  庄

位于冀庄村东北约里许,系清代三王村一户申姓人家迁此开荒而建。依姓氏得名。现有118户,绝大多数为申姓,共563人,有耕地25公顷,多沙质土。

寺  庄

位于渡口西北约3公里的山腰处,清道光二十年,朱姓人家迁此建村。因其东北近漆泉寺,故名寺庄。有村民64户,315人。耕地23公顷,多坡地。产石榴等。

寺  沟

位于口上村南一条小山沟的尽头处。因其附近古代有寺,故名。原与口上为一个行政村。1986年单独设立村委会。现有35户,127人,均为李姓。有耕地近5公顷。有林木。

沙河城

亦叫城关,处沙河北岸,西近京广公路,在市区北约8公里处。自隋置沙河县始,此地即为县治所在地,县署原位于城东南隅,后晋时移至城中部偏西处,并筑土城,明代因罹水患,于弘治四年将县治迁至县中部的小屯(今新城),十八年复还此地。城池经多次修缮,至清朝中叶,周长五里有余,四隅有角楼,南北建雄伟的迎薰、拱极二门,门外置南、北二关。惜晚清至民国一百多年未加修缮,致门楼倒榻,城垣颓废。抗战时,此城被日伪盘踞八年。1945年9月18日为八路军解放,尔后中共沙河县委、沙河县政府陆续移此。1969年沙河县革命委员会迁往褡裢,此地作为沙河县城,先后历经一千三百五十多年。旧房沿城内南北大街两侧分布,新建筑多位于城西。以东西街为界,现分建有南街、北街两个村民委员会。包括城南庄,现共有1111户,4322人,共有66个姓氏,以赵、李、张、王四姓较多,余为苑、胡、高、阎等姓。有耕地226公顷,城西公路旁有新建的桥头市场,城内大成殿及旧县署遗址尚存,老城墙已几无踪影。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初一、九月十八、十二月初一有庙会。

尚  贤

传古名南沿村,后改尚贤,有崇尚圣贤之意。现有971户,3920人,以王姓居多,次为孔姓。有耕地260公顷。南临公路,东距市区2.5公里。农历六月初六庙会。

胜  利

位于新城西北约3公里处。该村原名炉洞,本在县西北隅沙河上游南山脚下,因修朱庄水库于1976年迁此,改名胜利。现有116户,465人,以李姓较多,耕地34公顷,有煤矿。

蛇  身

位于册井村南坡后约2.5公里处,东近锁会。其得名原因是该村后的山岭状似一条巨蛇匍匐,故名。亦称为蛇阵。现有192户,791人,以蔺姓居多,次为陈姓,还有姚、王、杜等姓。有地69公顷。

锁  会

位于册井东南约2.5公里处,南邻武安。该村居古时兵家要地梅龟山脚,象一把大锁紧紧扼守着马河与小青河的交汇口,故取名锁会。现有240户,以张姓最多,其次为李姓,余为王、高、刘、白、何等姓。共有911人。有耕地54公顷。村南有铁矿。

善  下

古名“善遐”,系善名远扬之意,后简写为善下。该村处市境东北隅,东界南和县,现建有善南、善北两个村民委员会,共1292户,4650人,其中程、侯、赵、魏四姓较多,余为尹、任、郑、周等姓。有耕地406公顷。农历二月二十、四月初一庙会。有面粉厂等企业。

T

天  生

位于白塔西偏南约里许。褡石公路和邢都公路的交叉口的西南侧,系一古老村庄。传该村曾出过一位冀姓美女,被选入宫,故将村名改为天生。现有103户,450人,有冀、纪、李、阎等姓。耕地28公顷。村庄附近曾出土过古代石器、陶瓷等。南靠小河。

田  村

以姓氏得名,西南距市区约3公里多,近高速路和赞南路的交叉口,现有642户,2649人,以孔姓居多,余为姚、冯、韩、陈、贾、万、杨、侯、元等姓。耕地57公顷,近沙河故道,多沙质土,有林木。有玻璃厂。农历三月二十六庙会。

台  上

位于新城西南约3.5公里处。传古与河头本是一村,名河台村,后被水患,分为两村。此村位于河旁一片稍高的台地上,取名台上。1963年此村又遭水灾,而再次南迁。今村中仍有条土沟将村分为两部分。现有106户,435人,以韩姓居多,余为郑、王、杨等姓。耕地40公顷。西南近黄磨山。

通源井

位于册井村西约4公里的横不浪川的谷地中。传村西水井通地下水源,大旱不竭,故名通源井。有村民316户,1159人,以王姓居多,还有陈、张、李、曹等姓,有耕地83公顷,曾为乡政府驻地,村西山上产优质石灰石。

塔子峪

“峪”本地人读“yòur”,指谷地。位于樊下曹偏东约2.5公里处。传置村时附近有塔,故以地形兼地物名塔子峪。现有397户,1700人。以段姓居多,余为刘、张、李、王等姓。有耕地189公顷。

W

王下曹

处市中西部,位于林下曹东南。因王姓居多而得名。现有205户,850人,仍以王姓为主,还有李、张等姓。耕地73公顷。近煤矿。村北有古槐一株。

王  庄

位于周庄西北约1.5公里处,传系明万历年间永年赵木联村王姓人家迁此而建,以姓氏取名。现有99户,373人,仍以王姓较多,次为崔姓。有耕地25公顷。

王  岗

处丘陵区,位于水涧东南里许,以姓氏兼地形取名。现有299户,1360多人,有魏、张、王、胡等姓。耕地221公顷。产苹果等。

王金紫

位于朱金紫村南。现有127户,537人。有王、申、朱等姓,其中王氏先祖李子春,明代因“事”从山西迁来而改姓王。耕地55公顷。有煤矿。

王  茜【qiàn】

位于渡口川内口上村西南约2公里处河谷旁。传明代王姓人家迁此立庄,因附近产染布的茜草,故取名王茜。现有160户,593人,以左姓最多,次为彭姓,还有郑、李、张、车、杨等姓。有耕地20多公顷。产柿子、核桃、苹果等。农历七月十五庙会。

王  垴

位于柴关西南不到4公里河川南岸的半山腰。该村王姓先祖(四川成都府两岗村人)于明代中期押送皇纲赴京途中被劫,遂隐居沙河正招,后再迁至此置村,以姓氏兼地形取名。现有251户,除个别姓高外,皆为王姓。共780人,有耕地65公顷,村南奶奶顶(闹顶山)有庙,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一为庙会。近年该村因风格独特的山寨楼群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王  窑

位于丘陵区,在柳沟村南约1公里处。以姓氏兼地物命名。现有23户,111人。有王、申等姓。耕地11公顷。有水渠,产石灰。

五里碑

位于册井西北五里,旧有古碑故名。原无村落,1958年修峡沟水库时,迁柴关公社部分村民于此建村,初名新农村,后按习惯称为五里碑,现有182户,582人,有张、高、杨、刘、周、彭等姓。有耕地17公顷。村西南为通往高庄、柴关、通元井的公路交叉口,有饭店等。村北岭上有新建的中学。

梧桐沟

由市境最西端深山沟谷中的九个山庄组成,原属石盆村,1983年设村委会,驻地李家庄。九个山庄是:老石岩、塔儿铺、寨后、李家庄、朱家庄、白家庄、元家庄、裴家庄、上窝铺,共169户,685人,有冯、梁、白、张、元、李、朱、裴等姓。耕地17公顷。主要山峰有大寨山、西五指山、荆柴垴等。林木茂盛,多橡、松、栗等树。沟内泉溪长流,系渡口川的发源地,西北大岭口北界邢台,有古城墙门洞遗存。

温  庄

位于显德汪村西南约里许。亦名温家庄。明代置村,以姓氏得名。现有215户,788人。以温、池两姓居多,余为阎、白等姓。耕地70公顷。

温  窑

位于白塔西偏南约1公里处的小河西岸。清代县西部温家沟一温姓人家迁此居住,因始住窑洞,故得名温家窑,后简称温窑。现有216户,841人,以温姓居多,余有张、刘、马、周等姓。耕地64公顷。

温家沟

位于渡口西北约5公里多的坡间谷地。传明初温姓人家从山西迁此置村,以姓氏和地形取名。现有116户,452人,以张姓居多,余为石、李、吴、王等姓。耕地14公顷。曾为乡政府驻地。有五里沟医院及中学等。褡石公路过村南。山上多林木。农历九月十六庙会。

温家园

位于柴关村西约4公里处的河川北岸。传古为温姓人家的一处水浇园子地,后成村落。但因早已无温姓村民,故也有本名围家园后改温家园之说。现有120户,以李、王、安姓较多,余有苏、高、刘姓等。共440人,有耕地19公顷。山上有石英砂岩。

魏  庄

位于横不浪川的北端,北近柴关川。清初,魏姓一家由武安县桃园村迁此立庄,以姓氏取名。现村民以张、王、卫、杨、刘姓居多。共有319户,1240人。耕地约100公顷。山上产石灰石。

X

下  元

位于白塔南约2里许的小河边。本系近河边的一片园地,称为下园,后成村落。现为简便计,写作下元。现有156户,844人,有崔、陈、李等姓,耕地95公顷,有小煤矿。

下  关

位于白塔西约2公里处的河川北侧。据传有谱载汉代即有下关之名。该村与中关、上关三村背靠佛爷岭,南望龙嘴坡,形近关口,自西而东分称上关、中关、下关。考东汉末年,农民军首领张燕占据黑山一带,此地处黑山南缘,其得名是否和此及有关,待考。下关村现有388户,1534人,以郑、冀两姓较多,有耕地114公顷,有与李家庄交换的农历二月二十二庙会。北靠褡石公路。

下  解【xiè】

位于大油村西2.5公里处,西近十里亭。传可能本村先民由山西解州府迁来,取名下解以示纪念。也说明代从山西移民时,为防逃跑用绳捆手,由官兵押解,此地为目的地之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