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旅(一)---滕王阁览胜

个人日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大才子王勃一篇即兴而作的《滕王阁序》,才气力透纸背,风华绝代千古,滕王阁从此而闻名遐迩。
  地以文传,文以人传。千年时光流逝。究竟是滕王阁成就了王勃的千古不朽,还是王勃成就了滕王阁的驰名中外,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其实也不需要说得清楚。无数的游人因此而纷至沓来,寻幽?访古?朝圣?寻梦?究竟是为什么而来?也许就是冲着一篇才气力透纸背的文章的标题而来,或许只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而来,人来人往也许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时光遗留的碎片,熙熙攘攘也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点点早已远去的前人的足迹,川流不息也许更只是为了感受一点点先贤淡淡的气息。
       我想,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都读过《腾王阁序》,都知道唐高祖李渊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南昌)都督时营建一阁,后李元婴被封为滕王,阁以其封号命名——“滕王阁”。
       滕王阁坐落在江西省南昌赣江东岸,从南昌城乘车,片刻便到。来到滕王阁景区,只见临街建的一排仿古房子中间写着“雄州雾列”四字。一看便知道这是王勃腾王阁序中的句子,现在用来做滕王阁售票大门的门斗。跨过检票口,一座巨大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名扬四海的滕王阁。看其壮观程度真如王勃描绘的那样:“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那滕王阁矗立在两层高台之上。导游介绍说,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我看了一眼,这明三的滕王阁外边挂着四块牌匾,从下到上依次是“瑰伟绝特”、“江山如画”、“东引甄越”,“滕王阁”。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
        望着滕王阁的庄严,我们拾级而上,随走随看,景随眼来。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耸立的“山”字。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着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其中有语:“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从地面一上台阶时,导游就叫人们查着台阶,到达二级高台,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导游说,眼前的滕王阁是在1989年落成的。这89级台阶就象征了1989年落成日。据说,自公元673年,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的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滕王阁在历代屡毁屡建达28次,1926年最后一次毁于兵灾,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改革开放后,南昌市民呼吁重建滕王阁,经过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二级高台的四周,安装的是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我们顺着正东经抱厦入阁。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腾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腾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腾王阁》。只见王勃在书案前挥笔书写《腾王阁序》。几个官员在旁边观看,形象之生动,让人赞叹。其他画面巧妙地将腾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真是惟妙惟肖。第二层正厅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第三层是编钟等展示品。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腾王阁序》。出了五层的阁门,放眼赣江及南昌城,真是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派美丽的景色。看起来,王勃在写腾王阁序前,一定是站在了滕王阁的最高处看了很久。否则,在九月的金秋里,王勃不会想出这样好的绝句。赞叹良久,复又进入阁内。再次细细的观察。整个滕王阁内部,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看后让人深思。
        出了滕王阁主阁,到了主阁的北边。北边是挹翠亭、长廊和北湖。顺着挹翠亭旁边的石阶而下,便是长廊,长廊边上是人工湖。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和王勃塑像。只见王勃立于圆石之上。岸边的垂柳在轻轻的摇着柳枝,左右荡漾,仿佛是为年轻的王勃歌唱。看到立于小湖中的王勃塑像。我想起了英姿勃发的字眼。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英年早逝,实在可惜。怀着对王勃敬仰的心情,再看小湖,只见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离开了这威严高大的滕王阁,我还在思索中。滕王阁给人们留住了什么?我想,滕王阁留住了历史,见证了历史。江西人再让滕王
阁重见天日,就是让滕王阁进一步传承历史!滕王阁伟哉!

文章评论

Utopia

我刚从滕王阁回来,太坑人了,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