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锤子(二)——我的哲学读本(1)

个人日记

十. 里德(Thomas Reid,苏格兰)的常识——显明的哲学

哲学的特色在于一开始总是从某些简单到看似没有讨论必要的事物开始,最后的结论却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一般难以相信(by 罗素)

常识绝不会叫人跳下悬崖,闯入蛇洞,或者纵身火窟。如果人类祖先保持怀疑论的思想,在看到饥饿的狮子时候,先停下来确定这头野兽的客观存在,而不是拔腿就跑,下场如何当然可想而知。

 

十一. 卢梭(Jean-Jaques Rousseau,法国)的契约——向虚构和幻想学习

英国的税收员会依“他被赋予的权利”拿走你部分所得,然后交给女皇陛下的政府,这种填写盖有国家印章的官方表格来缴税的方式,和一群人拿棍棒闯入你家要钱,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

 

十二. 康德(Immanuel Kaut,德国)的眼镜——将人类置于宇宙中心

我们看到的花园,是经过眼睛筛选后所接受的影像,不是真正的花园,我们永远无法了解物体呗知觉前的“物自体”,人这种生物天然就戴着有色眼镜。

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我们为获得理解所用的各类官能

 

十三. 边沁(Jeremy Bentham,英国)的计算——以数学为道德指导原则

你答应处决一个无辜村民,便能救另外9个村民,碰到这种情况究竟该不该开枪?要是不愿意的话,只要能够获救的人数不断往上升,我们终会在某一点放弃坚持,并接受“不可取人性命”并非绝对的道德准则。

功用(Utility)的定义:任何事物都包含的属性,有助于带来愉悦、利益或幸福,或者避免灾害、痛苦、罪恶或不幸的发生。

 

十四. 黑格尔(Georg Hegel)的辩证法——在冲突中发现真理

事物由于不完美,迟早会遭遇对立面的挑战,然后包含在正反两面中的部分真理就会因对抗而体现出来。

一切进步都通过对立面的冲突儿而实现,冲突的解决引导人类向前向上直至达到完美的统一体——这就是绝对精神。

 

十五. 尼采(Freidrich Nietzsche,德国)的锤子——打破偶像

尼采形容“权力意志”为表现权利的强烈欲望、权利的行使与运作、一种创造性驱动力,他认为现代人普遍缺乏这种能力。

尼采认为我们所发现的真相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而是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混乱无序的。

尼采告诫世人,面对敌人要全力毁坏其价值,进而创造忠于自身权利意志之新价值,其中关键在于创造性意志,而非逻辑思维。

无法击败我的,将会使我更加强大

将每件“它就是这样”转变成“我就是想要这样”

尼采说,我并非指责存在的不幸与痛苦,而是对于生命可能有朝一日,会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不幸,更加充满痛苦怀抱着希望。

禁欲主义或“对人生抱积极的态度”或许让人变得高贵,但没有理由认为强烈地反抗命运不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文章评论

禅悦.

[em]e160[/em] [em]e163[/em] [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