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香港文学
个人日记
香港文学,并非孤立地发展,它根源自五四新文学,对五四文学传统有不同的继承。 早期的香港文学尤其在大范围下,是与整段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的写作文体。 然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早期只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没有实时遍及全国。 香港的新文学也像其他中国南方城市一样,约于20年代初才开始萌芽,再于30年代进一步得到发展。
早在晚清时期,香港已有本地出版的文艺杂志《小说世界》和《新小说丛》。五四运动后,香港的报刊仍以文言文为主要文体,但也逐渐有作者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散文和小说,如1922年的《香港晚报》和1923年《大光报》分别刊登过白话散文和小说; 1924年由英华书院出版的学生刊物《英华青年》亦有多篇白话文小说; 至1925年,原以文言小说为主的《小说星期刊》亦陆续刊登多篇新诗和小说创作,许梦留〈新诗的地位〉一文更引用俞平伯的诗论,并评介当时最新的胡适、冰心和郭沫若等人的诗集,肯定新诗的价值和地位。
20年代中期,香港青年透过来自上海的新文学刊物,接触内地的新文学作品,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部分人开始写作,成为香港早期的新文学拓展者。他们在香港创办文学杂志或编辑报纸文艺副刊,除了鼓励创作和提供发表园地,也将内地的文学风尚,包括象征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等,引入香港。1927年2月,鲁迅来港,发表分别以〈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为题的演说,批评香港保守的文化和教育,对香港的文艺青年产生一定影响。至抗战期间,大批内地作家来港,也就把中国新文学的传统带到了香港……
文章评论
恨水长东
近期弄了这么些专业的东西,我咋差点忽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