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的,想一下自家的男孩是否信服自己。当男孩“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漠视?茫然?无助?抄家伙?无可奈何?大呼小叫?还是大吼大叫?很多男孩子?很调皮和淘气,经常惹得妈妈大吼大叫:“你别逼我发火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看你真是不长记性!”“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找打啊!”……不可否认,男孩的教育问题,已经让很多妈妈感到不知所措。用什么方式更好地教育男孩,是我们每一位妈妈都应该用心思考的一个问题。
如果做妈妈的“大吼大叫”,希望在气势上“压倒”男孩,那男孩就会真的“听话”了吗?未必。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绪,不但不会把男孩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威信,使得今后更加难以教育孩子。
有这样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在教育男孩这个问题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做妈妈的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把精力用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我们才不会去控制男孩的情绪和行为。
不吼不叫,照样能培养出优秀的男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一位妈妈情绪稳定时,她是理智的,她所作的每一个决定、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动作、所传递出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经过?思熟虑的,都能够经得起男孩的“检验”,男孩自然就会信服。
有的妈妈可能会问:“不吼不叫?面对调皮捣蛋的男孩,我们也可以不吼不叫吗?”当然可以,而且是必须的。不吼不叫教男孩,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对男孩的一种尊重与鼓励。这样,男孩在妈妈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期许,他就会变得有自信,就会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对于男孩来说,妈妈对他进行理智的、没有吼叫的教育,他是很容易接受的;而对他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的?育方式,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反抗这种教育行为。当然,他也不会认真去改正自己的过失。所以说,妈妈温和些,讲理些,效果要比吼叫强很多倍。
每一位妈妈都想做个好妈妈,但如何才能达成这个愿望呢?妈妈教育男孩时不吼不叫,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智慧。不吼不叫,会给妈妈们一个提醒,一种警示;不吼不叫,就容易培养融洽的母子关系;不吼不叫,家庭关系就会更加和谐;不吼不叫,妈妈更轻松;不吼不叫,男孩更优秀……
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与方法会给每一位妈妈一种全新的思路,一份惊喜……做妈妈的一旦懂得了“不吼不叫”?教育精髓,一旦把这些方法付诸行动,就能轻松地让男孩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成为一个睿智、有德、进取、负责、有强大竞争力的人。
第1招 把“不吼不叫教育男孩”当作一种使命
近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一个词——零吼叫,就是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把孩子教养好。这个“零吼叫”教养强调的是教育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安抚自己的焦虑情绪上,而不是用近似吼叫的方式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那么,我们做妈妈的肯定就会质疑,不吼不叫的教养效果一定胜过吼叫吗?只要能起到教育孩子、警示孩子的目的,何必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吼叫呢?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一声吼叫往往会比轻声慢语地讲道理管用啊!“零吼叫”或“不吼不叫”的教养方式到底好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把这种教育方式当作使命呢?“使命”意味着无条件的承担,我们有必要把“零吼叫”教养模式当成使命吗?
我们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吼叫?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吼叫?吼叫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妈妈打开冰箱的时候,儿子阿吉也凑了过来。阿吉踮着脚摸了摸鸡蛋,正想拿一个鸡蛋看看,妈妈突然大声说:“哎呀,别拿鸡蛋,你会把鸡蛋打碎的。”阿吉听到妈妈的吼叫,先一惊,然后赶快把手缩了回去。
阿吉的妈妈为什么会吼叫?因为不想让儿子打碎鸡蛋!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形,妈妈还会对阿吉吼叫吗?肯定会,因为吼叫起到了作用。
除了想制止男孩的行为之外,当男孩把我们惹得“暴跳如雷”时,我们只能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苦口婆心地教导他,而他却屡教不改时,我们还怎么能忍住不发火?
所以,引发吼叫的根源往往是男孩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我们的心意,激发了我们的愤怒情绪,我们又急切地希望他能够服从我们的指令,于是我们的音量增大了,语速加快了,面目变得狰狞了。
由此可以看出:愤怒情绪和想控制男孩的想法,使我们不得不吼叫。那么,我们一吼叫,男孩一般会有什么反应呢?
我们对男孩吼叫的时候,男孩只会做出或服从或反抗的反应。如果他服从了,我们会立刻尝到吼叫教育的“甜头”,于是,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男孩吼叫的频率和力度。然而男孩行为上的服从,并不代表心里服从,如果他口服心不服,等到他“忍无可忍”的一天,他会用更强烈的方式表示对我们的不满。那时,我们除了伤心难过之外,很难把孩子爆发的原因归结为我们的吼叫,而且从此,我们也永远失去了能制服他的招数,他也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逆反期。可怕的是,他会带着这种逆反情绪与家人、同学、老师等所有人相处,成为大家眼里的“钉子”。如果男孩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就会为了避免听到妈妈的再次吼叫,而战战兢兢地生活,他不会主动去尝试新鲜事物,他会因害怕犯错而拒绝成长,从而逐渐变得胆怯和懦弱,最后成长为一个懦弱、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所以,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出的孩子不是叛逆者就是懦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零吼叫”教养当作使命的根本原因。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不吼不叫”。我们不要奢望男孩有多听话,而是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用柔和的方式与男孩交流。当然,这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也许不短暂,也许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控制住情绪做到不吼叫。但是,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不断鼓励自己,那么吼叫的频率会逐渐减少,吼叫的力度也会逐渐减弱。
随着我们的转变,男孩也会逐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总有一天,我们会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养出德才兼备的好男儿
第2招 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胜过10个好老师
“妈妈”和“老师”,对于男孩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无论老师多么重要,都无法替代妈妈。一个好妈妈的确可以胜过一个好老师,而不吼不叫的妈妈可能胜过10个好老师!
我们不是刻意拿“妈妈”和“老师”进行比较,而是更强调好妈妈的重要性。男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老师”这个名词对他来说是空白的。但是,“妈妈”却时时刻刻伴随着他,妈妈的言行举止一直影响着他,感染着他。等他开始走进学校,跟着老师进行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在妈妈的影响下,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讲,妈妈就是男孩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懂得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男孩,他一定能打下良好的做人与做事的根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但是,老师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老师要管理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他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很难达到非常细微的程度。所以,我们与其希望孩子遇到10位好老师,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不吼不叫的好妈妈。因为,孩子能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母亲,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
另外,男孩入学后,他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如果他在学校被老师刚训斥完,回到家又被妈妈吼叫一通,他心里会多难受啊!如果老师柔声细语地给他讲道理,而我们却总是大吼大叫地斥责他,我们在他心中的威信自然会越来越低,他也会越来越不听话。所以,男孩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受到好妈妈的正确引导。
用我们的柔和化解男孩的“遭遇”
浩浩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他心里很难受。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他脸色不对,在妈妈的询问下,浩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他和同学闹着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学,一来二去就“升级”为打架了。
妈妈听了浩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以后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下次注意就好了,别多想了,老师批评两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点儿水果吧!”
男孩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如果此时我们因男孩做错了事,就大声斥责他,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会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柔和的态度帮男孩化解他在学校的“遭遇”。
别让“吼叫”使我们变得没有威信
一天,吴刚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募捐,昨天您不是给我10元钱嘛,我当时就准备把10元钱捐出去……”
妈妈刚听到这,就大吼道:“你把10元钱都捐了?咱们家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把零花钱都捐了,那这个星期你就别问我再要零花钱了!”
吴刚听妈妈这样一说,也大吼道:“没有,我是想捐10元,可是老师只让我捐2元,还告诉我2元钱也足够代表我的心意。”说完,吴刚转身跑开了。
吴刚的老师是位好老师,他能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作出正确引导。可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和老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得不让吴刚更喜欢老师,而远离妈妈。
话说回来,即使吴刚捐了10元钱,如果我们能慢慢地把“量力而为”的道理讲给他听,他不但能听懂道理,而且会敬仰我们。如果我们用吼叫的方式给他讲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为我们恶劣的态度而生气,结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没达到,还弄得两败俱伤。
所以,男孩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感还是排斥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孩子。
第3招 透过男孩这面“镜子”反思自己
我们每位妈妈都有照镜子的经历,我们自己衣着整齐,镜子里的我们就不会衣着凌乱,“镜子”是对我们形象的真实反照。然而,我们是否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小镜子”正时时刻刻地反照着我们,这个小镜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10岁的李翔从小就没有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他的书包不是在鞋柜上,就是在餐桌旁,要么就是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他的衣服、鞋袜也是随处乱放,有时早上起来为找一只袜子,就要花10分钟的时间。
不仅如此,李翔总是因为忘带书本或学习用品而被老师批评。妈妈也很受不了李翔总是把东西乱扔乱放,心情好的时候就冲李翔叨叨两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对李翔吼叫道:“去!把你的东西放好!”
李翔虽然会马上收拾,可是不出一天,家里就能随处见到李翔的各种物品。
这种场景也许会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我们在责怪男孩的同时,却忘了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源在哪里?”
仔细观察李翔的妈妈,她也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把手机落在家里,就是把它落在单位。打开她的包,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想立刻找出一件小物品,不把书包翻个底儿掉,肯定找不到。再看看她的衣柜,所有的衣服堆成一团,看上去乱极了。原来,有其母才有其子啊!
可惜的是,我们做妈妈的总是看到男孩的问题,却不知道他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自身问题的反映。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反观自省”,才会把眼光盯在男孩身上,并一次次地对着他大吼大叫,而男孩也只能无辜地承受着!
通过男孩的言行,反思自己
泉泉期中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就开始大声数落泉泉:“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不拿出时间来学习……”一开始,泉泉没说话,妈妈说多了,泉泉突然吼叫说:“谁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难道我没有学习吗?”
妈妈愣了一下,没想到儿子会这样对自己说话,气上心头,一巴掌打在泉泉脸上,吼道:“谁教你这样跟我说话的?”
谁教会男孩跟妈妈如此讲话的?谁教的?妈妈自己啊!
妈妈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我们“教”得不知不觉,孩子自然“学”得也会不知不觉,根源就是我们“教”错了。
所以,如果孩子的言行举止让我们觉得不妥当了,让我们感到不被尊重了,我们先不要急着大声责骂他,而是想一想,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和男孩很相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要意识到,平时种的种子,现在开始结果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必须赶快改变。
通过男孩进一步认识自己
儿子做事毛躁,总喜欢插嘴。妈妈开始反思:我自己做事也不毛躁啊,也没有抢着说话的习惯,为什么孩子这样?
其实,妈妈的性格很急,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这种火急火燎的性格每天都感染着儿子,儿子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等不及别人说完话,做事时总想着尽快做完。
可见,母子俩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都是心急。
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一定可以从我们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表现形式不同,但根源一定相同,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有怀疑,只能说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入,尚且没有把孩子的行为与我们的性格联系起来,我们一旦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就会觉得男孩是多么无辜啊!他乖乖地学会了我们“教”他的东西,可是他一旦学以致用的时候,我们却要指责他,批评他,他岂不是太冤枉了!
所以,请我们在吼叫之前先忍一忍,反思一下自己,通过这面“小镜子”找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找到了,我们就自然而然不会再吼叫了。
要知道,我们对男孩的每一声吼叫,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第4招 妈妈以身作则,男孩“不令而行”
李禾禾是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儿子,他于2001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而后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对于教育,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李禾禾5岁时,秦小梅女士的一位朋友遭遇了重大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哭诉。秦女士就安慰道:“别哭了,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之后不久的一天,李禾禾的幼儿园老师对秦女士说:“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禾禾就会走上去劝人家,说‘不要哭了,马上就到星期六了,?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还一边给小朋友擦眼泪。”秦女士一听,一下子明白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印在了禾禾心里。
还有一次,秦女士在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一词。第二天,秦女士在给禾禾顺手递东西时,禾禾竟然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两件事情,秦女士意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孩子接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妈妈千万不要低估“身教”的力量,妈妈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没错,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不是用大脑思考的过程?而是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并自然表达的过程。他感受的源头是父母,特别是妈妈的行为习惯。妈妈的言行举止“什么样”,他就感受到“什么样”,自然表现出“那个样”。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如果我们能做出好的榜样,不用要求男孩,他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即使我们把嗓子吼破,他都不会服从。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根本用不着大吼大叫地去要求他、控制他,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
务必要重视身教的力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没错,“身教”虽然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最有力度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的爱好就是读书,如果每天有2个小时没有读到书,他就会觉得很难受。原来,阅读是他妈妈的一大爱好,妈妈每天一有空就会读书。她从来没有要求男孩读书,可是男孩自己就爱上读书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有时间就看肥皂剧的妈妈总会吼叫着催促男孩去学习,可是一有时间就读书学习的妈妈,不用催促孩子,他自然就去学习了。所以,教育的真谛无他,榜样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立志把“吼叫教育”转变成“榜样教育”。
帮男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赵刚总喜欢给同学起外号,大家都不喜欢他。原来,他的妈妈在家里提起邻居、同事或朋友的时候,都是以“代号”相称,很少称呼对方的名字。于是,赵刚觉得给同学起外号,也是很正常的。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好坏、是非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并不知道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他看我们说了、做了,就认为这是合理的,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获得的。
如果妈妈爱撒谎,就别指望男孩能够诚信做人;如果妈妈不孝顺父母,也别指望孩子将来会孝顺我们;如果妈妈总是冲别人吼叫,也别指望孩子能够柔声细语地对父母讲话……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第5招 给男孩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而家庭气氛的主要制造者?谁呢?是孩子的父母。我们通过什么来营造家庭气氛呢?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常常在家里大吼大叫,家庭气氛就会显得很紧张,男孩也会有压抑感;如果我们总是柔声细语,家庭就会充满祥和的气氛,男孩也会觉得很轻松。所以,男孩在家庭中除了吃饱穿暖之外,精神营养完全来自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氛中。
如果家庭氛围因为我们的吼叫而变得凝固,男孩就有不愿意回家的念头,这个念头很危险。我们注意观察一下社会现状,那些成绩不好、习惯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男孩,80%以上来都自环境不良的家庭。
家庭环境给男孩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生活、健康、学习等方面,更体现在情感、个性、品德等方面。所以,请妈妈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给男孩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小南的爸爸每天都很晚回家,对小南母子俩的关心很有限,妈妈对此非常不满。爸爸和妈妈常常半夜吵架,两人的吼叫声吓得小南躲在被窝里直哭。
每次在爸爸妈妈吵完架的第二天,小南都无法安心学习,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而且,妈妈也会因心情不好而莫名其妙地向小?发火,这更让小南觉得家庭没有温暖。
结婚后的女性,在家里扮演着妻子、媳妇、母亲等不同的角色,要与丈夫、公婆、父母等不同的家庭成员打交道。相处中的摩擦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顾及到家庭环境对男孩的影响,就应该用沟通的方式解决矛盾,互相宽容,互相理解,而不是用发脾气、骂人、大吼大叫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矛盾更加激化。而在“家庭战争”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也最容易受伤的人就是家里的孩子。所以,为了他们身心健康发育,请妈妈们和家人共同为他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大吼大叫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并非只有愤怒时才会吼叫,当激动、兴奋时也会吼叫。无论哪种吼叫方式,次数一多,男孩的内心就不会安宁,所以,我们制造的家庭气氛应该以宁静祥和为主。
高女士热情好客,常常把朋友约到家里来聚会。大家要么高声畅谈,要么打打麻将,要么唱卡拉OK,嘈杂的声音让儿子无法学习。直到聚会散去,儿子才能安心写会儿作业,但是写不了几个字,就到了睡觉时间。所以,儿子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
渐渐地,一到高女士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儿子干脆就放下?业本,大人们在外面玩,他自己在房间玩儿。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期中考试居然排在班级倒数几名。高女士生气地对儿子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男孩为什么不争气?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既然很重视他的学习状况,就应该为他能安心学习创造条件。如果男孩学习的时候,我们把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大,或者和家人很大声地讨论问题,或者像高女士一样常常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男孩的学习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是我们的行为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又怎么能责怪他不争气呢?
所以,只有我们尽力为男孩打造祥和的?庭气氛,他的精神才会吸收足够的养分,才能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才更有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男子汉。
第6招 多读一些教育类书籍,提升素养
于是,她开始翻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有些书中明确提到,3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父母能常常和孩子对话交流,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增强。如果错过关键期,再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妈妈看到这里,就觉得很后悔。不过,虽然知道得有点儿迟,但总比完全不知道要好。之后,妈妈常常和孩子一块游戏,唱儿歌。后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多。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以看出,虽然我们已经为人母,但是我们对“教育”并不一定精通。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习惯和心情来教导男孩,而我们的经验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科学。如果用并非正确的方式来施教,受教者的发展状况如何,我们真的无法预料。
所以,对教育并不精通的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很多教育类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考证的、通过实践总结的、适用于现代家庭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些书是我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指南针。我们只有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错误施教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应该从教育书籍中学习些什么呢?
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
2岁的玮玮最近一段时间总爱咬人,不是咬爸爸的手,就是咬妈妈的胳膊。每次,妈妈都会大声呵斥他,以便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但是,玮玮好像改不了,总会情不自禁地咬人。
如果妈妈不了解男孩的成长规律,就很难理解他咬人的行为,自然会用吼叫的方式制止他。其实,这是男孩进入了用口探索环境的敏感期。此时,我们需要给他准备无毒无害又干净的橡皮圈,或者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以供他去咬。等过了这个时段,他自然就不咬了。
那么,这些有关男孩?长规律的知识,我们从哪儿得来?无疑是书籍。我们了解这些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他处在某一阶段的特殊行为。理解之后,我们不但不会冲他吼叫,还会用有效的方法帮他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学会用“好方法”教育男孩
一些教育类书籍的作者,要么是教养出优秀儿女的父母,要么是被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要么是有高度教育敏感度的教育专家。他们通过书籍,把好的教育方法以及对教育的感悟展现出来,以供我们借鉴。同时,他们也把在教育实践中用错的方法以及对教育的反思呈现出来,让我们以此为戒。他们所呈现在书籍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息息相关,所举出的事例甚至是我们家庭中的“原形再现”。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书籍,去思考适合男孩的教育方法。这样,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会少走一些弯路,男孩的成长也会因我们教育素养的提升而得到保障。
以提升教育心境为根本
我们在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书中所有的例子和方法,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能一味照搬,也不能盲目效仿。因为同一种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懂得因材施教。而且,同一种教育手段,让不同的教育者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结果也有可能会不同?所以,妈妈和男孩的互动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很多教育类书籍里,作者表面上通过事例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其实背后都在强调教育心境,就是“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学会体会男孩的感受,理解他的需要,当我们的“心”听到他的心声时,自然就激发了教育灵感,也找到了好的教育方法。此时,教育效果一定不错。所以,借助书籍提升教育心境,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
第7招 邀请男孩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
约瑟麦道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他在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后发现:与母亲相比,父亲在教育男孩时,往往不会把焦点放在细枝末节上,而是让男孩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自主成长。这种“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会迫使男孩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由此,男孩的意志品质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
其实?父亲对男孩的影响不仅是智力方面的,孩子的性格、体格和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父亲的影响。如果父亲很少与孩子接触,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发育速度会慢一些,肢体平衡能力也相对较差。另外,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焦虑,也比较怯懦,而且自尊心不强,情感的自控能力也较差,专家把这一系列现象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
既然父亲对男孩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那我们就要邀请孩子的爸爸参与到教育中来,让他把男性特有的独立、果断、勇敢、坚强等特质传递给男孩,让男孩远离“缺少父爱综合征”,成为一个品行优良的男子汉。
请丈夫常?陪伴男孩
没有哪个男孩不渴望获得父亲的陪伴,因为大部分男孩都把父亲当成偶像,如果能被“偶像”关注,内心就会无比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要建议丈夫抽空多陪男孩玩耍,多与男孩交流,哪怕不做具体的互动,丈夫的存在也能给男孩莫名的力量。
而且,如果平时丈夫能在男孩临睡前回到家,男孩就会感觉到踏实和安全,也会因此睡得更香甜。当然,如果丈夫能坐在男孩的床边与其寒暄几句,父子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因为父亲的忙碌而拉开。
请丈夫多与男孩一起吃饭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小男孩一直等待着加班回来?爸爸,并询问爸爸一小时能赚多少钱。当他得知爸爸一小时能赚20美元时,他向爸爸开口借10美元。因为加上他自己存下来的10美元,他就可以买到爸爸一小时的时间,他希望爸爸能用这一小时的时间和他共进晚餐。
聚餐的方式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而父子俩的聚餐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让丈夫趁吃饭的时候,询问一下男孩的学习情况,关注一下男孩的精神状态,多和男孩沟通两句……通过类似的互动,男孩不仅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父亲的教育理念也会随之渗透在男孩的脑海中。
与丈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妈妈和爸爸?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经常沟通,尽量达成共识,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否则,男孩不但不知道该听谁的教导,还会在其中钻空子,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另外,父母双方一定要恪守以下原则:第一,当一方正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能直接干预并表示反对;第二,决不当着男孩的面数落对方的不是;第三,事后及时沟通,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这样,男孩的成长会因我们良好的合作而更加顺利。
与丈夫一起提高教育素养
妈妈平时可以把不错的教育类书籍推荐给孩子的爸?,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教育类的知识,彼此交流一下心得体会。随着学习的深入,教育理念就会趋于一致,有了共同的、正确的教育标准,再一起合作教育男孩,不但不会手足无措,还会很有默契,这样的合作才是成功而有效的。
第8招 要善于倾听男孩的心声
作为妈妈,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缺少了良好的教育方式,也无法让他接受我们的爱。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爱,男孩也不例外。其实,好妈妈不吼不叫,才能让男孩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才能让我们了解男孩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位14岁的男孩,曾经几次离家出走,他讲述了自己与妈妈的关系:“我和妈妈现在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无论我说什么,都无法得到她的理解,她总能找出任何理由来反驳我。有一次,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习……’还没等我说完,妈妈就说:‘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希望你有个好前途,你竟然不想学习……’原本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谁知她根本就不了解我的真实想法。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向妈妈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男孩在我们面前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究其原因,是我们不懂得倾听男孩的心声,在家里经常是“我们说,孩子听”,从来没有留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时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治疗才能恢复自尊。因此,我们要改变那种“我们说,孩子听”的方式,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诉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要善于倾听男孩的心声,进而走进男孩的心里。
给男孩倾诉的机会
“妈妈,我们班今天发生了一件事……”
“好了,好了,尽说些没用的话,你要是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还愁学习不好吗?快去写作业吧!”
这样的场景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男孩还没说两句话,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回绝了他。然而,当男孩什么都不对我们说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指责他。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亲手造成的,因为我们没有给男孩倾诉的机会。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孩子?直走在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之路上。”的确是这样,我们只有给男孩倾诉的机会,他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
因此,我们要给男孩一个倾诉的机会,静下心来倾听他的心声,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这样,男孩对我们的信任会越来越深,也会越来越愿意向我们诉说他的心里话。
不打断男孩,耐心听他诉说
倾听男孩的心声,最重要的是尊重。尊重男孩,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男孩倾诉的过程中不打断他,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
一天,7岁的彬彬和同学发生了摩擦,回到家后,他生气地向妈妈诉说。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坐在彬彬的身边,耐心地听他说。不一会儿,彬彬就恢复了平静。?着说着,彬彬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一边收拾玩具,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约了小朋友在楼下玩,我先去玩儿了。”说完,彬彬就高兴地跑出了家门。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彬彬情绪上有如此大的变化,这完全要归功于妈妈,归功于妈妈倾听他说话的态度。妈妈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让他把内心的不高兴一吐为快。
其实,很多时候,男孩向我们倾诉他的心声,并不是要我们帮助他解决什么事情,而是一种宣泄方式。这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断他,要用耐心的倾听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用诚意去倾听男孩的心柳
当男孩主动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拿出诚意来,善于用肢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对男孩的话感到愉悦和有兴趣。
在男孩诉说的过程中,我们要用眼睛注视着他,不时加上一些话语,比如:“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来听听。”“这样啊,然后呢?”“真是没想到,接着说下去。”我们也可以用一些肯定语气的词语回应男孩的感受,比如“嗯”、“哦”等等。当我们表现得如此感兴趣的时候,男孩才会更愿意说出他的心声。
第9招 允许男孩指出妈妈的错误
如果男孩对我们说:“妈妈,您做错了!”这时候,可能很多妈妈会反驳道:“你胆子还真不小,还敢说妈妈做错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你妈妈,你没有资格来批评我。很多妈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以此来制止男孩的批评,进而维护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但不会维护我们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还会让男孩学到对待错误的不良方式——不承认错误。其实,当我们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时,他会更加信任、尊重我们。
儒家启蒙经典《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有争(同‘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说,父母有一个可以指正自己错误的孩子,就不会使自己陷?不仁不义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
一次,妈妈带着7岁?小泽过马路,妈妈见到路上车辆不多,于是就拉住小泽的手准备过马路。这时,小泽使劲晃晃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们不可以闯红灯!”
妈妈说:“没事,路上车不多,没有危险的,走吧!”
“妈妈,我小时候,您经常对我说‘红灯停,绿灯行’,现在为什么还要闯红灯呢?”
妈妈想了想,平静地说:“儿子,谢谢你,妈妈不应该闯红灯,妈妈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听了妈妈的话,小泽高兴地说:“那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拉钩!”说着,高兴地伸出小手指和妈妈拉钩约定。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没有接受小泽的批?,而是硬拉着小泽闯红灯,后果是什么样呢?也许这一次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小泽会跟着妈妈学,以后也会闯红灯,也许就会发生意外。然而,当妈妈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时,相信小泽也会效仿妈妈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其实,男孩给我们指出错误,一方面显示了他的勇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拥有了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这些特质都是男孩形成独立人格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应该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更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
俗话说:“人无完人。”所以,我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不必非?在男孩心中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事实上,我们犯错误正是在给男孩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懂得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因此,我们不要在男孩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要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要允许男孩指出自己的错误。
虚心接受男孩的批评
俗语说:“福在受谏。”一个真正有雅量、度量去接受他人劝谏的人,是真正有德行、有福气的人。所以,当男孩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时,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辩解,而是要虚心接受他的批评。
当男孩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可以这样说:?谢谢你,确实是妈妈做错了,妈妈以后会注意的。”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赢得了男孩对自己最大的信任和敬佩。
如果男孩指出的“错误”是对我们的误会,我们也不要急着否定他的意见,而是应该认真听他说完,然后告诉他其中的道理。如果男孩还是不理解,我们也可以和他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呢?”在这样的讨论中,男孩会建立更清晰的是非观。
让男孩拥有正确的“劝谏”方法和态度
尽管我们有了接受男孩指正错误的雅量、度量,也一定要注意引导男孩,让他拥有正确的“劝谏”方法和态度。一旦男孩拥有了正确“劝?”的方法和态度,不仅有利于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且还有利于男孩人际关系的发展。
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意思是说,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孩子要耐心劝谏,令他们改正,劝谏的时候,态度要和颜悦色,语气要轻声细语。另外,我们也应该告诉男孩,“劝谏”要考虑时间和场合,要委婉地指出他人的错误,切忌生硬。
第10招 勇敢地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
当我们错怪男孩的时候,当我们失信于男孩的时候,当我们伤害到男孩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呢?很多妈妈可能会说:“向他承认错误,给他道歉,做妈妈的威严何在?以后还怎么管他啊?”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经常教育男孩: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认,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但是,当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时,不仅不向男孩承认错误,甚至还掩饰错误、自圆其说。那么,男孩会怎么想?以后又会怎么做呢?
我们要知道,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教。因此,当我们有过失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认,并及时向男孩道歉。这样一来,男孩的心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犯了错误都勇于承认并道歉,那我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承认呢?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道歉呢?
一天,妈妈接7岁的小宇放学?在校门口的一侧,小宇一下子被一盆花吸引住了,于是问妈妈:“妈妈,您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吗?”
妈妈匆匆瞟了一眼,就告诉小宇:“妈妈不知道。”
小宇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妈妈,说:“妈妈,您没有认真回答我的问题。”
妈妈被小宇的一句话点醒了,因为她刚才分明就是在敷衍小宇,小宇从她的表情、语气中,看出了她没有心思回答问题。
于是,妈妈真诚地对小宇说:“小宇,对不起,妈妈刚才没有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妈妈向道歉。” 说完,妈妈仔细看了看那盆花,说:“妈妈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但我们可以问一下卖花的阿姨。”
然后,母子俩走近卖花的地方,和卖花的阿姨高兴地聊了起来。最后,妈妈买了这盆花,并和小宇一起来照顾它,小宇很高兴。
可见,当我们勇于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时,不但不会失去威严,反而会赢得男孩的认可和赞美。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曾经说:“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因此,当我们做错了事情,或者是失信?男孩时,我们要勇敢地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放下做妈妈的架子
作为妈妈,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候,我们要放下做妈妈的架子,要勇于向男孩承认错误并道歉。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妈妈不敢放下做妈妈的架子,更不愿向男孩承认错误,害怕会失去做妈妈的面子和威严。
殊不知,当我们放下做妈妈的架子,对男孩说一句“对不起,妈妈做错了,希望你能原谅妈妈”,不仅可以让他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且还可?得到他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
选择合适的道歉形式
每个男孩都有?己的特点和个性,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道歉的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年龄小一些的男孩,我们可以当面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只要让他看到我们明显的行为表示就可以了。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男孩,我们除了可以当面向他承认错误并道歉外,还可以选择留个道歉便条、写封道歉信等道歉形式。另外,我们不仅要表明自己承认错误的态度,也要向他说明犯错误的原因,更要让他看到我们改正错误的过程。
总之,无论我们选择哪种道歉形式,都应该让男孩从?们承认错误并道歉的行为中得到学习和启发。
向男孩道歉要及时、诚恳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但是碍于面子和威严,没有及时向男孩道歉,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草草了事。这样一来,男孩会从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中感受到,我们道歉不够及时、不够诚恳,反而不利于他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因此,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就应该及时主动地承认错误。而且,当我们向男孩道歉时,一定要保持诚恳的态度,坦诚地与他进行沟通。我们也可以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拥抱。这样,孩子会感受?我们道歉的诚意,我们也会更容易得到谅解。
第11招 力争做男孩心目中的偶像
在一个男孩眼中,妈妈无所不能,只要有妈妈在,就什么也不怕了。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妈妈总能耐心地一一回答;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生病的时候,妈妈会一直守候在身边;肚子饿的时候,妈妈总能端出可口的饭菜……妈妈所做的这一切,足以让一个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男孩崇拜。
但是,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妈的偶像地位很有可能被他人代替。男孩可能会开始崇拜老师,崇拜成功人士,崇拜英雄人物甚至是一些歌星、影星。这就意味着,男孩开始想从他人身上吸取“养分”,以加速自己的成长。
同时,男孩也会效仿妈妈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妈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男孩就学不会整理房间;妈妈随手乱扔垃圾,男孩就学不会保护环境;妈妈乱闯红灯,男孩就学不会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我们要想确保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要想用好的言行去影响他,就要先从自身做起,用好榜样赶走坏榜样。总之,我们要力争做男孩心中的偶像,在潜移默?中影响他的一言一行。
确保在男孩心中的偶像地位
某地一所?究中心组织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关于“谁是你最尊重和崇拜的人”,调查的对象选择了中国、美国和日本各1000多名中小学生。调查的结果是:日本和美国的学生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入最尊重和崇拜的人,有的还把父母排在了首位。但是,在中国,学生最尊重和崇拜的名单中,父母却极少被列入其中。
可见,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的一切,为什么却得不到他们的尊重和崇拜呢?男孩可以把英雄、伟人、运动员甚至是一些明星,当成自己的偶像?为什么就不包括朝夕相处的我们呢?
“妈妈根本就听不进我的想法,什么事情都要听她的安排。”
“我只要做错了事情,得到的总是妈妈的责备和批评。”
“妈妈总是让我学这个学那个,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可是我又不得不去做。”
……
从这些男孩的话语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在教育男孩的道路上,我们采用了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方法,硬生生地把他从自己身边推开。因此,我们要根据男孩不同的成长阶段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确保我们在他心中的偶像地位。
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应该明白深藏在偶像背后的含义:在男孩小时候,他会以各种方式模仿他最崇拜?偶像,那就是我们。我们的言行举止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如果我们不好好扮演这个神圣而重要的偶像角色,又怎么能对得起男孩的信任和崇拜呢?
因此,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我们教育男孩要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教育男孩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不能做。
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
我们力争做男孩心?的偶像,就是希望用偶像的力量感染男孩,用偶像的品质和精神激励男孩。如果男孩对我们有强烈的崇拜,就说明我们身上有吸引他的闪光点,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教育机会,影响和感染他。
一旦男孩把我们当成他的偶像,就会产生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他走向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做男孩心中最有价值的偶像,做他的精神领袖,给男孩不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
第12招 尽量多抽出点时间陪伴男孩
一位80后妈妈在某网站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帖子,引发了众多年轻父母的关注。个80后妈妈在帖子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独一代”,有着?己的人生理念:快乐、独立、个性和那么一点坚强,但自从有了“独二代”这个磨炼我们毅力的特殊群类,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转了。但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呢?周末电影院里肯定没有我们的身影,音乐会和演唱会也只能通过电视瞄两眼,同事、朋友聚会、夜场派对……因为“孩奴”的原因统统被取消了。我们作为身负艰巨任务的父母,现在已经到了该联合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自己的快乐和自由,在这里我提倡大家,我们一起“拼养”孩子吧!
如今,这种多个家庭在?定时间段里轮流承担抚养孩子责任的亲子行为——“拼养”孩子,正在社会上蔓延开来。虽然这种方式让年轻妈妈减轻了养育的负担,为男孩提供了一个和小朋友玩耍的机会,但是这样做减少了亲子交流的时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睦发展,不利于男孩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不在乎我们给他买了多少玩具,也不在乎我们给他买了多少好吃的东西,只是希望我们可以陪伴在他身边。正如一首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中唱到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地陪陪我”,这才是孩子发出的最真实的心声。因此,无论我们多忙,都要尽量多抽出时间伴孩子,给予他足够的精神关怀。
平常多陪伴男孩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经说:“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了,父母对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我们一定不希望与男孩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这样的地步,那么我们平常就要尽量多抽出点时间陪伴他。比如,我们可以陪男孩一起在家看书或者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可以带男孩一起玩拼图、做木工活儿;可以带男孩外出打羽毛球、滑旱冰、爬山、游泳……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孩童时的游戏与男孩一起分享,让他体会一下我们当时的快乐,这样他的心会和?们挨得更近。
另外,在陪伴男孩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他的角度出发,全身心地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不要只是单纯地做个旁观者或陪护者,而是要让他自然地将我们当成他的玩伴,与他一起享受童真,一起体会玩耍的快乐。
在陪伴中教育、引导男孩
在陪伴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也可以利用发生在他身上的某件事情,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进行正确的诱导、启发。这样,不仅可以让男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教育他怎样做人,指导他如何做事。
比如,春天到了?我们带着男孩去郊外放风筝,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他去思考:为什么在春天最适合放风筝?放风筝与风向、风力有什么关系?如果男孩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给他讲解,也可以鼓励他自己去查资料。
邀请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
在如今这个时代,爸爸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通常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或事业上,常常无法陪伴在男孩身边。结果,男孩与爸爸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渐疏远,爸爸身上独有的男子汉气概也很难传递给孩子。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相对于由妈妈一手带大的孩子而言,在父母共同陪伴?长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可见,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邀请爸爸加入到陪伴男孩的行列中,共同担负起教育男孩的重任。当男孩感受到爸爸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男子汉气概,就会沿着爸爸的脚步,逐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第13招 敢于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
我们都希望走进男孩心里去,这不仅要求他向我们敞开心扉,还意味着我们也?向他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与男孩之间才能互相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才能??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却总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愿意向男孩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反过来要求孩子向我们坦露一切。这样的沟通是不公平的,往往会成为我们与男孩之间沟通的障碍。
事实上,当我们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主动与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他才会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人,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维磊9岁了,是个调皮好动的男孩子。一天,邻居小明的妈妈找到维磊的妈妈,说维磊昨天去他们家玩儿,偷偷拿走了小明的一个小型变形金刚。
? 维磊放学回家后,妈妈没有直接过问这件事,而是先和他闲聊了几句。然后,妈妈说:“我今天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做过的一件错事。”
维磊立即来了精神,问:“您做过什么错事呢?”
“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拿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卡子,我就给偷偷拿回了家。但是,我又怕被人看到。”
维磊追问道:“后来呢?”
“后来,你姥姥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只对我说了一句话:‘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非常惭愧,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说完,妈妈的眼睛湿?了。
听到这里,维磊低下了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昨天偷拿了小明的玩具,我给您丢脸了。”
妈妈也同样只说了一句话:“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维磊抬起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我现在就把玩具还给小明,并请求他原谅。”
可见,当我们敢于向男孩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维磊妈妈正是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的犯错经历,让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更容易让他接受,也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要勇于向男孩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他平等?交流和沟通。
让男孩适时了解自己
如果我们问男孩:“你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吗?”可能大部分男孩都回答不上来,但是妈妈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想要了解他多一些,却忘了也要让男孩适时地了解我们。
在平日里,我们应该多与男孩聊聊关于自己的话题,比如,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穿的衣服,喜欢听的歌曲,最希望去哪里玩,等等。这样一来,男孩就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也会慢慢学会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且,我们经常和男孩聊这些话题,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更加真实、鲜活,就会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与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
李威看到妈妈的脸色不太好,于是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了?”
“大人的事你别管,回屋写作业去!”妈妈一句话就把李威打发走了。
李威小声嘀咕着:“又是这样,还总希望我把心里话告诉你,自己却不说,真不公平,以后我也不说了。”
李威希望分享妈妈的心情,但是妈妈却将他的关心拒之门外,结果,他感受到了不公平,并表示不愿意向妈妈敞开自己的心扉。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烦恼?这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明智之举。
因此,我们应该与男孩分享自己的心情。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经常向男孩唠叨自己的“痛苦史”,比如,十月怀胎的辛苦,生育的痛苦,养育的不容易,等等。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男孩讲这些事情,不但不能让孩子体会我们的辛劳,反而会给他们增加压力,让他觉得厌烦,进而不愿意与我们进行沟通。
文章评论
红蝶飞飞
[em]e178[/em]
心高
这真是教育孩子的良方,这二十九招,招招精彩管用,好!真不错!
平凡的心
好文章,我家二宝就是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气得我也是对他大吼大叫,看后受益匪浅,我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了,谢谢了哈拿回家好好学习学习,晚安妹子![em]e175[/em]
一笑而过
[em]e160[/em][em]e176[/em]
绿色梦幻
好长哦,我一口气都没看完[em]e120[/em]
绿色梦幻
我儿子正是十四、五岁的时候,最难教的时候。
思绪
好文章,带走了,谢谢![em]e160[/em] [em]e183[/em]
asdf
引自:平凡的心 于 2012年5月21日 23时36分53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好文章,我家二宝就是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气得我也是对他大吼大叫,看后受益匪浅,我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了,谢谢了哈拿回家好好学习学习,晚安妹子![em]e175[/em]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