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秋
个人日记
编辑(心雨)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些中秋传说更为流传至今,让人们把美好传承一代又一代。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习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我们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秋节的过法举不胜举。
最喜古人对中给予秋微妙微俏的描述,那景.那情.那人.那物,更是与中秋佳节增添添情趣!打捞古人几首诗词与大家共赏。
最喜古人对中给予秋微妙微俏的描述,那景.那情.那人.那物,更是与中秋佳节增添添情趣!打捞古人几首诗词与大家共赏。
【同祝所有新旧老友中秋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友情亲情时时晴!】一杯清茶,几块月饼,一轮铜镜古月轮,天涯处处沐清辉。
【千里寄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诗词与尔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文章评论
淡漠
[em]e179[/em] 此文只应天上有,怎奈今日落凡间,好文,好诗,好句。才女也。
糊涂私语<忙,暂离网>
友,提祝中秋快乐![em]e177[/em]
枫叶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遥祝妹妹节日快乐,团团圆圆[em]e168[/em][em]e168[/em]
卧龙
每逢佳节,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常感相识之缘,常忆朋友之情!真正的情义,贵时不重,贫时不轻;真正的快乐,节日不浓,平日不淡;真正的祝福,情真意切,韵味悠久!
心语
欣赏!祝友仲秋快乐。
社会安密
中秋快乐[em]e177[/em]
依然是我
心雨心苦了,整理的太好了,我不劳而获,收藏了。祝中秋快乐,阖家幸福![em]e163[/em][em]e177[/em][em]e177[/em][em]e177[/em]
吉祥(拒绝闲聊)
[url=http://soso0.gtimg.cn/sosopic/0/12736779547842407704/200?pt=3&ampampampek=1&ampampampkp=1&ampampampsce=0-12-12][img,175,164]http://soso0.gtimg.cn/sosopic/0/12736779547842407704/200?pt=3?pt=3?pt=3&ek=1&kp=1&sce=0-12-12[/img][/url] 七律. 贺中秋 (一) 摘棉收稻庆丰收,浩荡金风染九州。 月桂飘香归路远,霜菊斗艳纵情稠。 八方圆梦中秋夜,四海欢歌玉宴楼。 网易博圈迎满月,诗文美画汇风流。 (二) 天高云淡精神爽,五谷丰登人气旺。 太平盛世享清福,健康快乐庆吉祥。 吴刚采桂釀佳酒,嫦娥月饼味更香。 一年一度中秋节,月圆人圆情谊长。
☆幸福一生☆
【中】秋满【月】赛玉盘, 【秋】梦成【圆】忆江南。 【佳】人入【梦】展笑脸, 【节】日团【圆】喜开颜。 【真】意传【情】心相连, 【诚】心盈【满】惜佳缘。 【祝】福人【人】遂心愿, 【愿】留心【间】情绵延。
暖暖的童话
从中秋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月亮呢,连着几天阴雨绵绵。
& 秋水依人& 微笑向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em]e177[/em] [em]e175[/em]
& 秋水依人& 微笑向暖
美丽的传说 , 衬托着节日的氛围,金色九月,祝雨姐秋日安暖,幸福如意![em]e177[/em] [em]e175[/em] [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