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野 的 呼 唤

涵涵随笔

 

     最近几日持续高温,空调便在我的摇控之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但时间长了,还是感觉到了不适。早上五点多钟,我便在昏昏然中醒了过来,虽是一夜安睡,但却头昏脑涨,四肢乏力。空调吹出的凉风虽然降低了室内的温度,却让人有说不出的沉闷与压抑。打开阳台的窗户,清新的空气挟带着一股湿热的气息拂面而来,后山的一片苍翠便也在我的视野中一览无余了。晨风中沙沙做响的枝条,似乎在向我倾诉着风儿的浪漫与柔情,也仿佛一条条急于拥抱我的手臂,摇曳着招唤着,使我不忍拒绝,于是换了便装,和着清新的晨风缓步上山了。

   

     路边的杂草似乎还沉浸在凉爽的晨风里不愿醒来,被我的脚步轻轻一踏,不得不睁开了惺松的睡眼,用一颗颗闪亮的露珠来迎接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光临。太阳虽然还没有露面,但那莹莹欲滴的露珠却曼妙地散发出一种七彩的光晕,衬托的草丛里那几朵或红或白的花儿愈加柔弱和娇媚了。在我的脑海中,露珠,应该是一个包含色彩的形容词,闲花碎草,经了它的修饰与点缀,也便成为世上最美的作品了。忽然间,耳边传来“唧唧——唧唧——”的叫声,清脆而激昂,好熟悉的声音啊,那不是蝈蝈的叫声吗!我立马屏气凝神,蹑手蹑脚地顺着声音找寻起来——呵,终于看到了,一只通体翠绿的蝈蝈正雄纠纠气昂昂地站在不远处的草从中,瞪着二只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抖动着二根长长的胡须,嘴巴不停地翕动着,那架势,真好似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我的心仿佛在刹那间被什么东西触动了,有多长时间没有见到这种小生灵了?儿时的田野上,大哥二哥领着我打猪草抓蝈蝈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二哥是最为机灵的了,他会脱了小褂,敏捷而轻巧的往前一扑,那刚刚还耀武扬威的小家伙,瞬间便成了我们手里的“俘虏”,而胆小的我,虽然兴奋雀跃,却始终不敢用手去触摸,二哥便采来硕大的蓖麻叶子,把四周束了用草扎起来,旁边挖了小洞,装了蝈蝈用棍子挑起递到我手中,于是,我便兴奋灿烂如一朵小花,绽放在哥哥的身边。有时,我们能一口气抓到十几只,回家后捡大的养在爷爷编的草笼里,小的有时送给更小的孩子,有时干脆丢了喂鸡,——住事历历在目,可我们兄妹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如蒲公英般飞离了生养我们的土地,天南海北,各自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从此,天各一方,有时几年也难得见上一面,渐次竟感觉不如身边的朋友熟悉和亲切了。而在梦里,在记忆的最深处,那儿时的欢声笑语却时时洋溢,那理不清扯不断的思绪却时时让人回味,那病痛中一声声关切的问候却时时让人泪沾衣襟……

 

    顺着山路蜿蜒而上,目光便被生机勃勃的庄稼所吸引了。开着粉白色喇叭状小花的芝麻,开着鲜艳的橙黄色小花的花生,还有那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藕色的豆荚花,都让山野间的一切看起来婉约而清新。而那扯着长长藤曼的红薯,叶子的颜色则因生长时间的不同,渐次呈现出或浓或淡的绿色,间或竟有些褐红在其中,从容淡定中自让人滋生了一份蓬勃的激情与信念。与其它的庄稼相比,玉米自然是田野风光的主旋律。大片的玉米充实了田野,有种铺天盖地的绚烂景象,田间的路从玉米地中间穿过,感受到的却是静,是直抵人心深处的静,奏出的音乐是“大音稀声”。在经历了雨水的浇灌和高温的洗礼后,玉米仿佛一夜间蹿高了许多,站在田间,似乎可以听到“噌噌”的拨节声,那日渐隆起的包谷穗,甩着长长的胡须,如一个个威武的哨兵,不经意间把镇定和自信传递到人的心中。田梗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山枣和荆棘。枣儿大多已经挂果,但还依稀可见雪花状的米黄色小花,如小星星般点缀着一树蓬勃的绿色,青青的果儿已让我窥到了收获的喜悦。牵牛花也跑来凑热闹了,虽然还没到她们大放异彩的时候,但已有部分先行者迫不及待地登场了,粉红的,白色的,兰色的,一朵朵,一丛丛,如披了朝霞的仙子,点缀在一大片绿色的海洋里,于是,空气中便也平添了一丝绚丽的色调与灵光。

 

    不远处的山坳里,隐约透露出一丝耀眼的金黄。那会是什么呢?走近了看,却原来是一大片倚坡而种的南瓜。巴掌大的叶子虽然密集,却依旧遮挡不了金黄色的花朵,那花儿有碗口般大小,但却薄如蝉翼,似乎一阵风儿就能把它吹得支离破碎。这片南瓜可能因为水土肥沃的原因,长势尤为喜人,盛开的南瓜花竟然连成了一片,几只勤劳的蜜蜂嗡嗡然盘旋于其间,尽情喧泻着那份忙碌与快乐。南瓜,对于我这个出生于70年代,生长在山区的农村孩子来说,是没有丝毫陌生感的。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象样的饭菜,其余的时间大多要靠瓜果来维持。所幸老家的山上有大量的荒坡可供开采,勤劳的母亲便放弃大多数的休息时间,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地劳碌着,种的最多的就是南瓜了,打坑,点种,施肥,浇水,采摘……母亲的操劳换来了我们兄妹几个的健康与茁壮,虽然缺乏油水的滋润,但我们的肚子却很少咕咕做响,红薯和南瓜便成了我们家主要的饭菜和食粮。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饥荒年代,油自然成了生活奢侈品,在外地当工人的父亲回来时便会从他少得可怜的粮油费里挤一点出来为我们改善生活,小半甁油可能就是全家五六口人半年的生活用油了。难为了母亲,看着几个孩子面黄饥瘦的脸庞,她不知道偷偷哭过多少次!后来,母亲发明了一种炒南瓜的方法,先把芝麻在锅里炒熟了,再捣碎加点水,把切好的南瓜放在里面煮熟,比起那清水煮的南瓜来,味道自然好了许多,我们兄妹几个竟然吃得满口生香。每到冬季,我们家的院子里和房顶上,便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老南瓜,一半用来当菜吃,一半用来喂猪喂鸡。漫长的冬日,在那几间黝暗的窑洞里,和着南瓜吃小米饭,成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每每逛超市或菜市场,看到南瓜卖到一块多钱一斤,而且各类书籍还大谈特谈南瓜的保健和治疗功效,便常常唏嘘感叹。我从来没有买过南瓜,也很少去喝南瓜粥,倒不是厌了烦了,大概是怕触动心底那份关于苦难的记忆吧!

 

    在我下山的时候,看到了一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妇,带着二个孩子,在一块农田里拔草锄地。二个孩子,一个三四岁的样子,一个七八岁的样子,孩子怎么会在这里玩呢?我忍不住上前攀谈。老人家颇为和善,性格也很开朗。他说二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孙子,一个是老大家的,一个是老二家的,儿子和儿媳都外出打工了,孩子就留在家里让他们帮忙照看。儿子一再叮嘱他,地不要种了,带好孩子就可以了,他们打工的钱足够用来买粮和支付孩子的学费了。但他和老伴舍不得丢下这好端端的土地,就忙里偷闲来干会活。“一辈子在土地上刨腾惯了,丢了可惜呢!但年龄大了,又要带孩子,也没有精力了。种了这一季,下一季的麦子恐怕就种不成了!”从老人的叹惜声中,我听到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虽然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国家政策也对农业生产做了相应的调控与扶助,但长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农村留下的多是老人与小孩,或者是弱势家庭,我们的农业生产要靠这群人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不否认我们国家建设的有几个大型粮食生产基地,也有一小批农业企业家,各地都有一些供检查参观的典型,但这同面积广阔的丘陵、山地与居住在这些地区的数亿广大农民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工业和商业再发达,也解决不了数十亿人的温饱问题,大量荒废闲置的土地,不仅让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而且给大自然平添了几多颓废与苍凉?还有,那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和老人,他们的教育和养老问题又如何得以完善呢?关乎国计民生,自有肉食者谋之,我等小民,只有空发感叹的份了。既然如此,不妨关起门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静下心来过自己的日子吧!

 

     山间的小路,曲折迂回,路边虽然杂草丛生,但也有不少野菜隐迹其中。既然看见了,就拨一些回家吧,于是一会功夫,手里便多了一大把鲜嫩的苋菜和麻叶菜,想想要到市场上去买,大约也要二块多钱,回家送给婆婆做蒸菜,也算是忆苦思甜吧,好歹也算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权且做为对自己早起的一点奖励和安慰吧!顺手又拨了一些鲜嫩可口的青草给我可爱的小兔,想那小东西围着我兴奋跳跃的样子,一丝欣喜又涌上了心头。前几天还有朋友打电话问我,为何放着市里宽敞明亮的新房不住,偏要跻身于这偏远地段的简陋蜗居呢?我想,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源于小区周围熟悉而自然的环境吧,这依山而建的楼房,虽然远离了闹市的繁华,但却有了难得的清静与安逸。那开窗后扑面而来的绿色,那夜半的风声与虫鸣,那晨光中扑朔迷离的远山,那似曾相识的生态地貌,原野风情,草木果蔬,更能唤起我心中那份对于自然和亲情的渴望与追逐吧!《陋室铬》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我以为:食不在精,有粮则行,居不在远,有山则行——此时,我的文字如同我的思绪,如杂草般凌乱,就此收笔,吃饭去罢!

 

   

 

   

文章评论

家树

夏天,山坡上的自然景观真不错,简单的草、虫子,庄稼在你的笔下,描绘的栩栩如生,童年是最难忘的,母亲的巧手,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以前雨水多,野菜多而鲜嫩,你的忧国忧民很正确,农村确实出现这种现象,有些田地荒芜了,工厂大肆扩建,又污染环境,没…

隐晗

读了您的笔记。您笔下的花草虫木真是让人可亲可近,没有生活是写不出这么 好文章的,特别描写农家艰苦生活那段对一个远离故土多年在外又有历经那段磨难的人,读到这里是那么的让人回味回忆,那段苦难所给人留下隐隐的辛酸让人 永远的记忆而不忘。

lsg

[I][/I] [I][ft=#cc33ff,5,] 欣赏美文,只是牢骚不必了一切有党做主就行了。我声明:只欣赏你的田林风景描写,坚决不支持牢骚话,也不算是牢骚,因为你及时地发现了,有肉食者,与我何干的“伟大的见解”天热了请你吃西瓜,这也算是我们百姓唯一能做的了。[em]e156[/em][em]e156[/em][em]e156[/em][em]e156[/em][em]e156[/em][em]e157[/em][em]e157[/em][em]e157[/em][em]e157[/em][em]e157[/em]还有青岛啤酒。[/ft][/I] [I][ft=#cc33ff,5,] [/ft][/I]

玫瑰灿烂

[B][ft=#cc3399,5,楷体_gb2312] 面对这样的文字还有那满眼“原生态下的绿色”,结合着沁心的题目《原野的呼唤》,倒令我想起了《远山的呼唤》、《野性的呼唤》,总之,一切思绪随着笔下的文字流淌,随着那晨起轻装上山的倩影游走着。。。[/ft][/B] [B][ft=#cc3399,5,楷体_gb2312] 自然,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最愿意呼吸的那种空气,那里不光有记忆、有留恋、有亲情、有乐趣。。。更多的该是一种美好的经历着的幸福,即使有伤心的过往也是一种美的复读。有时对原生态的保护应从心态上去契合,极力的回归自然、挖掘自然,也要懂得遵循自然法则,而身处自然界中的我们何以再少见到那可爱的蝈蝈、灵性的萤火虫?都市的繁荣昌盛、灯红酒绿何以让人总是在炎热的夏季猛吹空调、头晕脑胀?倒是少了手持大蒲扇的惬意画面?那扇下挥起的凉风虽需“自产风力”,有时难免摇得臂酸手麻,但那获得的风儿却是最最自然而然的呀。有时,那摇动的也是一份亲情的回顾(至今我家里仍有一把奶奶留下的大蒲扇)。。。说起这些,自知有点儿跑题,但总不是“离题万里”,因我相信这最自然不过的情绪却也是一种最本真的自我回归,无需掩饰。[/ft][/B] [B][ft=#cc3399,5,楷体_gb2312] 生活在每天来来回回的“轰鸣声”中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如何回味,回味那点点滴滴下的美好岁月。。。眼前的文字被涵涵自喻为“如杂草般凌乱”,但我却心喜于它带给我的那份自然、那份美好呢![em]e163[/em][/ft][/B]

知秋

[ft=,2,][em]e100[/em][em]e163[/em][/ft]

风中迷醉

[B][ft=#cc0000,5,楷体_gb2312]许久不见涵涵,原来是外出游玩去了。[/ft][/B] [B][/B] [B][ft=#cc0000,5,楷体_gb2312]来看看,祝你永远安康,周末愉快![/ft][/B][em]e163[/em]

问山

[ft=,4,黑体]杂草似乎还沉浸在凉爽的晨风里不愿醒来,被我的脚步轻轻一踏,不得不睁开了惺松的睡眼,用一颗颗闪亮的露珠来迎接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光临。[/ft] [ft=,4,黑体]杂草?凭什么啊 人家不欢迎你 你说就人家杂草?你扰草清梦 她才说你是闲杂人呢[/ft]

婉儿

[ft=#cc33cc,4,] 看似写景,却令人看到了好友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这也是许许多多的人困惑之处,每次回乡,看到在田野里耕种的皆是老弱之辈,我也常会有此忧虑----------[/ft] [ft=#cc33cc,4,] 好友笔下的杂草,南瓜,蝈蝈都很传神,让人领略了大自然的灵动和美好--------而关于亲情的描述,更牵起了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也许,亲情就是这样,细细品来,如品一杯香茗,越品越香,韵味悠长![/ft] [ft=#cc33cc,4,] 让我们一起珍爱大自然,珍爱亲情,珍爱生命中许许多多美好的情感![/ft]

润罗王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上午拜读日志,内心深受感动。[/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一种声音在呼唤我,应该为友人写点什么。[/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刚写了一首诗,特意送过来。[/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祝君快乐安康![/ft][/B][/M]

润罗王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评论【涵涵】日志:原野的呼唤.[/ft][/B][/M] [M][B][/B] [/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原野的呼唤[/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ft][/B] [/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久居酷暑闹市间,晨风送爽游青山。[/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人若红花恋绿草,心似白云醉蓝天。[/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贤兄捉虫添童趣,慈母煮瓜渡岁艰。[/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归家倚望思如潮,魂断原野泪阑干。[/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ft][/B] [/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2010.8.6.[/ft][/B][/M]

紫丁香

[ft=#ff0066,4,][B]看来涵涵平时就是一个观察非常仔细的女子,对于乡村的一切描述都是那样的祥尽而真实,写出了路边小径和田野原生态的美,从你的文字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真的美极了![/B][/ft]

紫丁香

[ft=,4,][B][ft=#ff0066,,宋体]文章同样也对大量荒废闲置的土地,产生一种忧虑的心绪,是啊,国家人口众多,这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解决温饱的土地啊,如此闲置,不令人心痛么?[/ft][/B][/ft]

紫丁香

[ft=#ff0066,4,][B]不好意思哦,涵涵姐,以为你和我差不多大,就直呼你网名了。[/B][/ft]

橘子洲头

果然是信笔而写,并无太多格式上的讲究,但却有儿时天真烂漫的回忆,有思苦忆甜的追思,还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足以让人获益了。

悠悠我心

[ft=,2,]支持涵涵择地而居!如果可能,很想有你这位芳邻,每天清早,共同享受眼前的和过去的,尤其是南瓜,对此我有很多话……[/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