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波——那份不老的情怀

心迹点点

   

 

    已经开学了,儿子的注意力似乎还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暑期生活里,找不到一点紧张感和节奏感。吃早饭时,尽管我多次催促,他的眼睛却始终离不开绚丽变幻的电视画面,手中的鸡蛋和馒头丝毫不见减少,尽管播放的是新闻节目,比起看动画片他少了一份兴奋和专注,但他那目不斜视悠然自得的样子还是让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不由分说“啪”地一声关掉了电视。儿子低头乖乖地吃饭,老公抗议:“喂,同志,我的新闻!”我余怒未消,“看什么新闻,以后吃饭时间改看电视为听广播,看你们的眼睛还往什么地方盯!”老公和儿子同时冲我伸舌头做鬼脸,做无奈状,“是的,女皇陛下!”

 

    虽说家中早就买了液晶电视,但除了中央台的几个固定栏目,我很少去浏览其它的频道。从中央到地方,五六十套节目,总让人感觉眼花瞭乱,无所适从。最主要的是电视看多了,总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眼睛和身体还跟着受累,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选择看书或听广播。我家的书桌茶几床头,甚至厕所里,都放着一摞摞的书,信手惦来,即不受时间和情节的限制,又放松了身心,对于喜欢清静自然的我来说,阅读实在是生活的首选。书虽是我的至爱,但人毕竟是要活动的,有时眼睛和手脚便不免有些失控,而这时,收音机便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电视电脑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互联网也让人足不出户便可见识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收音机做为六七十年代的“家用电器”,带着无穷的失落与历史的沧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我却无法改变自己多年的嗜好,听广播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书房里放着一台功能齐全的四波段收录音播放机,而我的枕头下面永远放着一台小型号的收音机,做家务或睡觉前,我喜欢打开收音机,或新闻,或音乐,或养生,或美文,或互动,感觉随性,随意,自然,没有丝毫的拘束和限制。我喜欢用耳朵去听世界,用心去看世界,让心获利更多的宁静和感悟,从而沉淀和净化自己浮燥的心情。用单纯的声音来穿透一切的电波,能给人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遐想,因为当只需要调动听觉时,大脑可能更容易运转,更容易获得一种简单的享受与心灵的满足。老公曾笑我有时象一个不黯世事的老“古董”,在接受新鲜事物上总比别人慢了半拍,我想这大概源于我浓重的怀旧情结吧!

 

    赵本山的小品《实话实说》里有一句台词:“结婚时我还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呗”,引来阵阵笑声,但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却是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在那个年代家庭中最先有的,称得上正经家用电器的,应该是收音机了。当时人们结婚讲究“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收音机),可见收音机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大哥结婚应该在80年前后,嫂子的娘家陪送了一台收录机,有一小匹空调那么大,可以听广播,也可以放磁带听录音,在当时已经很是引人注目了。我小的时候,家中只有一台“熊猫牌”的单功能收音机,大约有砖头大小,而且只能收到二三个台,声音也不甚清晰,由于接触不好的缘故吧,声音还忽大忽小,但一家人还是视若珍宝,母亲也不充许我们随便去动它,只有吃中午饭和晚饭时,才让大哥打开听一会。中午的节目多是评书,《杨家将》《岳飞传》《三国演义》……每当刘兰芳和单田芳别有韵味的评书声响起,我们便停止一切声响,支起耳朵,唯恐漏掉一字一句。而每每听到精彩动人之处,那句“欲知祥情,请听下回分解”便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惆怅与愤懑,也不得不放松身上紧绷的神经,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同时也在内心期待着明天同一时刻的到来。而我的最爱则在下午放学后,伴随着“嘀哒嘀,嘀哒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便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院内的石桌前,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台能发出各种声音的小方匣子,在心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渴望。有时,隔壁的小静和海峰也会来凑热闹,听罢节目,我们便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节目里的动作和声音开始我们自导自演的“娱乐”。母亲则是喜欢听戏曲的,河南的梆子戏,豫剧,曲剧,无论什么剧目,只要是“咿咿呀呀”连哼带唱的音调,母亲都会饶有兴致地边听边唱,脸上满是幸福与满足。我从小喜欢文艺表演,上学时如有晚会和演出,便也会登台来上几段,倒也有板有眼,更能引得一阵辟里啪啦的掌声,这大约与我从小听广播的爱好是分不开的。

 

     上大学时,我来到了江城武汉。其时,电视虽早已普及寻常百姓家,但我们的宿舍内仍是一穷二白,听广播仍是我们课余生活的主旋律。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白天多是听歌,晚上刚是听广播里的情感热线,一首首缠绵徘侧的歌曲,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激荡着懵懂的青春岁月,伴随着那段朦胧而快乐的幸福时光。隐约记得那时的点歌栏目叫《吉祥鸟》,晚上的情感栏目应该是《楚天夜话》吧,而当时的我们应该是这二个栏目最踏实的听众了。有朋友或同学过生日,我们会让《吉祥鸟》为她送上优美动听的歌曲和祝福,而那一天般也成为我们全宿舍共同的节日了,大家凑在一起,听歌,跳舞,聚餐,出游,那份激情与浪漫,似乎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看到,都来分享我们的幸福和甜蜜。睡在我下铺的肃儿,是一位温柔可爱却又颇具个性的女孩,其时有一位叫涛的男孩子苦苦追求她数月无果,后来,那位男孩通过广播互动,在楚天夜话中尽情倾诉了他对肃儿的一见倾心和一片深情,“惊喜能带给人更美的风景”,那位高傲的“小公主”最终被涛的真情所动,做了他的女友,并最终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岁月荏苒,如水流逝。蓦然回首,我们已是华发初上的中年了,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被电视、空调、冰箱、电脑等一系列家电所覆盖。电脑网络缩短了地域空间的距离,差强人意的是人与人的灵魂却越来越难以接近,人的心情也越来越浮燥和空虚,都市的孤独与寂寞,城市的喧嚣与吵杂,让居于其中的市民渴望安静与倾诉。前些年,曾有人预言广播将会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现在看来,“电波一族”却在逐日逐年增加,且不说它的实用与廉价,且不说它的安全与环保,且不说各地的交通广播多么热门,且不说晨炼时边听广播边舒展筋骨的老人,且不说各种类型的养生保健栏目多么受关注,单就无线广播在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来看,这种简单而方便的通讯工具就永远不应该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网络时代,电波还在传递,小喇叭还在广播……

 

   


文章评论

润罗王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坐在沙发上先浏览一遍,[/ft][/B][/M] [M][B][ft=#ff0000,5,楷体_gb2312]待空了再回头慢慢欣赏![/ft][/B][/M]

春江

[ft=,,黑体]网络时代,电波还在传递,小喇叭还在广播……或许是特定的场合吧!网络的发展,使得传递的方式、传递的内容以及传递的速度都在不断改变。[/ft]

问山

问山倒不喜欢那劳什子,唯一的印象是它让问山肉痛了一把。 话说结婚前夕,准老婆大人娇声道,真想要一台三用机。我说那玩意老贵了,又没什么用!可她一句人家就是想要嘛,就瓦解了我所有的抵抗。是啊,有钱难买心头好,这理由太充分了。于是十分不想要的问山,找门子、托关系到县五交化公司弄了一台康艺牌三用机。好家伙!竟然要了我六百个大洋,那可是问山一年到头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任劳任怨所得报酬的总额啊。肉痛得问山连托运费都省了,径直抱着回了家。准老婆大人验收合格后,那小脸就像渐次开放的小百合一样灿烂!看到这,问山反倒后悔起自己刚才的葛朗台相起来,人们常说“千金难买一笑”,当年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不惜失国丧身,我这不就是区区六百块钱嘛! 然而,噩梦还远没有结束。那玩意不仅身价不菲,还是个烧钱的主。那家伙虽然号称三用机,可老婆大人似乎只对播放磁带感兴趣。随机赠送的那盒虽也可称得上是名歌金曲,但也不能老播啊,得买新的。否则,就算自己不烦,邻居也得抗议了!一盒磁带五个大洋,一个月的收入不吃不喝也只换得十盒。望着那一大摞磁带,问山又是一阵阵地肉痛!对老婆大人的这一特殊癖好,问山虽然是面带微笑,嘴带奉承,可心里却是曲里拐弯的,恨不得偷偷地给它弄坏了,可始终是有贼心没贼胆。 还好,天随人愿,就在它进我家门的一周年之际,传来了康艺牌三用机降价的好消息。那价降的还真是大手笔,就像坐降落伞一样,从六百个大洋刺溜一下变成了三百块钱。而且不用走后门了,随便就可以买到。当我忐忑不安、心怀叵测地把这个好消息向老婆大人汇报后,她先是吃了一惊,后是愤懑,接着……于是乎问山又大大地内疚、心疼了起来,好像那降价的阴谋就是我主导的。当晚,那台亲爱的三用机没有按时响起来,或许是累了一年,也该歇歇了吧。第二天,问山就去出差了,回来时,家里不见了它的影踪。[ft=,,times]N[/ft]天以后,问山在二哥家里才听到了那久违的歌声。

悠悠我心

[ft=,2,]真的很难忘那些听广播的日子!这两天还反复跟女儿提起“[ft=,3,黑体]哒嘀哒,哒嘀哒,哒嘀哒,哒嘀[/ft]”,越说越觉得余音绕梁……[/ft]

鼠王

[B][ft=,4,黑体]我小时候可是自己装矿石收音机,爬上屋顶架天线,听的是王少堂说扬州评话《武松》,很有成就感的哦。[em]e128[/em][/ft][/B]

Aa

[ft=#006600,5,楷体_gb2312][B][em]e179[/em]涵涵的文章写的真好,平实、耐读、感人,Aa喜欢!看了涵涵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个年代虽然清贫,但感到很充实,很踏实!回忆是美好的,昨天的故事记忆犹新!![/B][/ft]

lsg

[ft=#cc33ff,,楷体_gb2312][ft=,,][B][I] [/I][/B][/ft][/ft] [ft=#cc33ff,,楷体_gb2312][ft=,,][B][I] 别的先不说我看你还有点很霸道,不让听胡主席的声音是不是有点反动的味道呢?[em]e120[/em]上面的仁兄说得一点也不错,我上中学时就给邻居安装了几台矿石收音机,那是最不好买的东西就是可变电容器(选台用得)楼上还要拉一根很长的天线。现在想起来拉动磁棒收敌台还真的有意思呢。后来我又安装了超外差式的听就可以用喇叭了,那时矿石收音机听要用耳机的。[/I][/B][/ft][/ft] [ft=#cc33ff,,楷体_gb2312][ft=,,][B][I]文章写的真好,欣赏了,好话总的说几句,开头就说人家霸道我怕你来我家打架呢.[em]e113[/em][/I][/B][/ft][/ft]

梅花雪

[ft=#9966ff,4,黑体]“[ft=#0066ff,,]他的眼睛却始终离不开绚丽变幻的电视画面,手中的鸡蛋和馒头丝毫不见减少,”要是我,早饭让人给喂鸡蛋和馒头,我也肯定吃不下,这个涵涵,还真不是个合格的好妈妈[em]e120[/em][/ft][/ft] [ft=#0066ff,4,黑体]说起收录机,小时候是很喜欢的,多是喜欢听歌曲,听一些情感故事。女儿刚出生时,还买过一台,放一些儿歌、轻音乐,这些年,家里早已不见了它的踪影,一般是我和老公玩电脑,女儿看电视。听涵涵娓娓道来,这收音机还真是别的家电无法比拟的,它不但给人带来愉悦,还能抚慰浮躁的心情,让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寻到一隅净土,回归心灵的宁静。[/ft] [ft=#0066ff,4,黑体]涵涵爱读书、爱听广播,这些爱好真不错,梅子真心赞一个[em]e179[/em][/ft]

独石

大姐此文真的像单田芳评书一样,说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生活颠簸,我经手买下的收音机不少于十部。走到那就听到那。现在上班还偷偷地听。中午休息时还听广东广播的“今日世界”,日子就这样流逝着,留下了许多美好时光!问候大姐!

[em]e327808[/em]四叶草

[ft=,,黑体] “ 网络时代,电波还在传递,小喇叭还在广播……”涵涵是个忆旧之人呀。[/ft]

老礁

[ft=#33ccff,5,楷体_gb2312] 往事总能够令人回味,新问题却也领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去过渡新生活。只可惜当我们再见青年时代时,时光好象就走的特别快了...涵涵写得太好,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怀念了。往往,怀念是会带着伤感的。[/ft]

家树

涵涵的一番回忆,把我带到青年时期,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让我痴迷,收音机点播台上的流行歌曲,让多少年轻人迷醉,那段时光己经过去,收音机失去了市场,手机、电脑代替了音响设备,特别是手机随身携带,歌声唱遍神洲大地。

文君琴思

[ft=#0033cc,4,仿宋_gb2312][B]许多琐碎的记忆,从尘封的旧时的抽屉中走出来,在生活平淡如丝的岁月,就像流水流向远方,温暖了我们的生命。 [/B][/ft]

L'S

[ft=#3366cc,,楷体_gb2312][em]e181[/em]和涵涵有同样的习惯就是边做家务边听收音机,对电波总有着无限的依赖。[/ft] [ft=#3366cc,,楷体_gb2312]不管在哪里,可以不看电视,可以不用电脑,可以不见灯光,但不可以没有电波。读罢此文20年前的回忆如在眼前,因为自己的执着,分配在他乡,是电波陪我度过了那些个不眠之夜;5.12汶川地震时,借着电波在余震中煎熬,倾听电波传递着令人振奋的消息,坚定着生的希望;平平淡淡锅碗瓢盆的日子里,电波伴着我奏响生活的乐章.....[em]e160[/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