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关于白平衡问题的贴子
个人日记
日光的色温是5200K(这里特指晴天12点至14点左右的光线)。
在阴影下和阴天时的自然光色温分别约为7000K和6000K,颜色稍稍偏蓝。
钨丝灯,也就是常见的白炽灯类,色温约为3200K,颜色黄暖。
白色荧光灯,也就是室内常用的暖白色灯管,色温约为4000K,颜色白中透黄。
闪光灯色温,默认为5500K,关于这个5500K,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为您讲解。
关于自动白平衡,用户自定义白平衡和固定色温值模式,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有了这样的灯光种类和色温值的对应,您现在应该可以了解不同色温的光源究竟有
何表现了吧?如果还是不了解,没关系,现在就打开家里的透明玻璃白炽灯泡看看:
上面这种黄色的灯光就是3000K左右的色温。
再打开家里的白色荧光灯:
这种稍稍偏向乳白色的灯光,就是4000K左右的色温。
常见的灯光还有节能灯,节能灯的发光原理和上述的两种灯有很大区别,它主要是灯
管中的红绿蓝三色荧光粉配比发光,由于红绿蓝是发光体的三原色,可以组成任意的颜
色,所以节能灯的灯光色温可以从很低一直做到极高,例如从2500K的很黄的颜色,一
直到25000K的极蓝的颜色(关于红绿蓝三原色以及三原色与色温色彩的关系,会在后面
详细讲解)。
综合上面的描述,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下面的两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场景中的光源是色温为5500K左右的自然光,这种色温的自然光接近纯白
色,所以照片中的黑色背景和镜头以及明暗过度部分,都是接近纯黑和纯灰色的,镜头
盖上的白色商标与型号和变焦环上的白色刻度数字此时也表现为纯白色,镜头桶体上的
铭文也呈现为正常的金黄色。
第二张照片,场景中用于照明的灯光是一个白炽灯,色温在3000K左右,3000K色温
的发光体应该发出偏黄暖颜色的光线,所以本来应该是纯灰色的笔记本表面也被这时的灯
光染成了黄色。
有了上面的理论介绍、模拟分析、问答举例、实例照片,您现在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判断
场景中照明光线的大致色温了,您也应该可以从一张照片中反向推断出拍照时场景内照明
光线的大致色温。
于此同时,您也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为什么在本文中5500K的色温值被提及了这么
多次?为什么相机机身内的白平衡选项用来为灯光颜色举例而不讲实际的用法?色温和白
平衡到底对拍照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都会在后续的内容中得到详细的展开讲解,本节的内容暂告段落,下一节,我
会为您讲解在摄影领域中的色温标准值的由来和应用、色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当机身色温低于场景照明色温时,得到
的照片会偏冷蓝,且差值越大,照片颜色越冷蓝;当机身色温值高于场景照明色温值时,
得到的照片会偏暖黄,且差值越大,照片颜色越黄暖;当机身色温与场景色温相同时,照
片无偏色。这个结论很重要,请大家反复理解并牢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照片样例:
上面这连续的五张真实照片,机身色温也是在2800K、4000K、5500K、7000K和10000K
五个档位,在第一节中展示这个镜头的照片时,我们已经知道现场的照明光线色温恰好在
5500K左右,所以当机身色温设置为与场景照明色温相同的5500K时,得到的照片基本上
没有偏色,而机身色温低于和高于5500K的照片,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偏色。真实照片的
结果与三色球模拟实例中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实例论证“当机身色温与场景色温相同时,照片无偏色”这一结论。
在上一组的理想环境三色球模拟拍照和真实的照片展示过后,我们看到了:当场景照明色
温为5500K时,把机身的色温设置为相同的5500K,得到的照片就没有偏色。那么,如果
场景的色温不是5500K而是其他的色温值时,是不是把机身的色温继续调节到跟场景照明
色温相同,就可以得到不偏色的照片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同样的场景,浅灰色背景,红绿蓝三色球,此时场景的照明色温为3000K,您的眼睛应该
看到这样的颜色感觉:
这是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确认的常识了,3000K的暖黄色灯光下,本应是浅灰色的背景会
被灯光染为黄色,同时红绿蓝球也会因为灯光色温的关系而发生偏色。
接下来,我们依次使用5500K与3000K的色温对这个场景进行拍照,得到下面两张照片:
从得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见,在场景照明是色温为3000K的暖黄色灯光时,使用5500K
的机身色温进行拍照,得到的照片恰好反映了与我们肉眼看到的比较接近的暖黄色,而使
用与场景色温相同的3000K机身色温拍照时,得到的照片恰好可以使原本为灰色的物体呈
现为灰色,彩色物体不偏色。
为什么使用5500K的机身色温拍照,得到的照片就和我们肉眼看到的现场颜色比较接近呢?
因为5500K的灯光色温意味着“白光”,当相机的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的时候,说明机
身的感光芯片是按照全光谱无偏颇的进行画面捕捉的。场景内的照明光线若不是标准的5500K
白光,那么则必然缺失一部分光色,而相机感光芯片又是按照白光的全光谱进行接受,所
以场景内照明光线缺失必然被相机感光芯片等量接收。
例如上面实例中的照片DSC - 0006,现场照明光色温为3000K,肉眼看起来是暖黄色,这
说明此时的照明光相对于5500K的白光,缺失了除了暖黄色光以外的其他光色,所以看起来
是暖黄色的,而此时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按照白光的全光色光谱进行捕捉,现场光中缺
失了除暖黄色光以外其他的光色,那么得到的照片中同样就缺失了除暖黄色光以外其他的光
色,所以最终得到的照片是和肉眼看到的现场光线色彩比较接近的暖黄色。
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的提到5500K色温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只有相机机身的色温设置为
5500K时,拍到的照片才能相对正确的表现拍照现场真实的光线颜色。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
日光型胶卷色温为固定的5500K的原因所在。
请看下面这两张真实照片:
场景构成为:纯白色的墙壁前一盏台灯,台灯使用色温为2800K的暖黄色11W节能灯泡,
左侧照片使用固定5500K色温拍照,右侧照片使用AWB自动白平衡模式拍照。
我们可以看见:左侧的照片,由于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所以很好的表现了台灯灯光
暖黄色的色彩感觉;而右侧的照片,机身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机身经过检测后,将感
光芯片的接收色温设置在3100K,与灯光本身的2800K比较接近,所以最终照片看起来
白色的墙壁比较偏向白色,而不像左侧的照片那样被灯光染色那么严重。
本节课至此,我想大部分的朋友会有两个很大的疑问,第一:既然场景的灯光色温为
2800K,那么为什么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最终把机身色温设置在3100K而不是2800K呢?
因为相机不是人,它不能把节能灯从灯罩中拧出来查看铭牌上面的色温数值,它只能通
过镜头取景范围内的内容来大致估算现场灯光的色温,所以无法做到绝对准确,而且在
真实生活中,您看到的光和相机接收到的光一样,除了光源直接发出并进入您眼中的以
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场景中物体的反射光,这是一种复杂的复合光,本身的色温
就已经与发光体的原始色温有差别了,相机又怎可能绝对精准的去自动设置自身的色温
呢。
第二个大疑问就是:上面左边的那张照片,怎么感觉比眼睛看到的要黄啊?我眼睛看到的
没有这么暖黄的。的确,虽然5500K的机身色温可以相当准确的表现现场光线真实的色彩,
但还是那句老话,相机不是人,人眼的视觉系统是无比强大的,远不是目前的科技产品可
以比拟的,在人的视觉系统中,有一个隐藏的“白平衡”系统,这种隐藏的白平衡系统,
会让您在光线很暖黄的时候感觉不到那么黄,光线很冷蓝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那么蓝。所
以,可以说相机并没有我们这么人性,但它比较客观,照片中的黄色和您看到的黄色有区
别,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我们现场肉眼看到的黄色,但同时也应该本着科学客
观的态度认可照片中呈现的黄色。
总结前三节,您现在应该得到这样的概念体系:
照明光源色温为5500K - 标准白光
照明光源色温高于5500K - 颜色冷蓝
照明光源色温低于5500K - 颜色暖黄
机身色温高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偏黄
机身色温低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偏蓝
机身色温等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准确
光源色温值越高,光色越蓝;光源色温值越低,光色越黄
机身色温值越高,照片越黄;机身色温值越低,照片越蓝
正是由于上面表述的光源色温值和机身色温值的相反表现,所以才有了白平衡的过程。
简单的想想,光源色温较低,场景光线较黄,为了拍到不偏色的照片,机身就要把色温
调高,让本来是发黄的照片蓝一些,这样一平衡,最后得到的照片就不怎么偏色了;反
过来也是成立的,光源色温较高,场景光线较蓝,为了拍到不偏色的照片,机身就要把
色温调低,让本来发蓝的照片黄一些,平衡得到不大偏色的最终照片。
日光白平衡:色温约5200K,适合使用在室外自然光场合,所以拍下的照片色彩都比较接近
Live Color现场色彩,在室内使用这种白平衡模式可能会拍到色彩比较黄的照片。
阴影白平衡:色温约7000K,适合在摄晴天室外被建筑物或巨大物体遮挡而产生的阴影中拍
照时使用,这种晴天室外阴影会表现为略带蓝色,使用阴影白平衡可以拍摄到较为正常的颜
色感觉。
阴天白平衡:色温约6000K,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在室外阴天时特别是阴雨天时的光线会
稍稍偏蓝,此时用阴天白平衡会得到较为正常的颜色感觉。如果城市的空气质量很差,阴天
时的光线反而会偏黄,这时用这种阴天白平衡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更黄。
钨丝灯白平衡:色温约3200K,适合在暖黄色的光源下进行拍照,例如白炽灯、暖黄色节能
灯等。
白色荧光灯白平衡:色温约4000K,适合在稍稍偏暖的荧光灯下拍照。国内的白色荧光灯一
般有“暖白”和“冷白”两种,其中暖白色的荧光灯色温在4000K左右,而冷白色荧光灯色
温较高,颜色偏蓝,所以如果在这种带有蓝色感觉的荧光灯下使用这种白平衡进行拍照,得
到的照片就会明显的偏蓝。
闪光灯白平衡:色温为标准的5500K,适合在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使用,配合闪光灯的5500K
的主动色温,拍摄下来的照片色彩会显得比较正常。
以上的几种白平衡模式都是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采用固定色温来避免照片偏色。
用户自定义白平衡:机身被动色温可以以一张已经拍摄下来的照片为基准进行测量和微调,
适合在场景光源色温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使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您手中的相机使用
说明。
在阴影下和阴天时的自然光色温分别约为7000K和6000K,颜色稍稍偏蓝。
钨丝灯,也就是常见的白炽灯类,色温约为3200K,颜色黄暖。
白色荧光灯,也就是室内常用的暖白色灯管,色温约为4000K,颜色白中透黄。
闪光灯色温,默认为5500K,关于这个5500K,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为您讲解。
关于自动白平衡,用户自定义白平衡和固定色温值模式,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有了这样的灯光种类和色温值的对应,您现在应该可以了解不同色温的光源究竟有
何表现了吧?如果还是不了解,没关系,现在就打开家里的透明玻璃白炽灯泡看看:
上面这种黄色的灯光就是3000K左右的色温。
再打开家里的白色荧光灯:
这种稍稍偏向乳白色的灯光,就是4000K左右的色温。
常见的灯光还有节能灯,节能灯的发光原理和上述的两种灯有很大区别,它主要是灯
管中的红绿蓝三色荧光粉配比发光,由于红绿蓝是发光体的三原色,可以组成任意的颜
色,所以节能灯的灯光色温可以从很低一直做到极高,例如从2500K的很黄的颜色,一
直到25000K的极蓝的颜色(关于红绿蓝三原色以及三原色与色温色彩的关系,会在后面
详细讲解)。
综合上面的描述,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下面的两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场景中的光源是色温为5500K左右的自然光,这种色温的自然光接近纯白
色,所以照片中的黑色背景和镜头以及明暗过度部分,都是接近纯黑和纯灰色的,镜头
盖上的白色商标与型号和变焦环上的白色刻度数字此时也表现为纯白色,镜头桶体上的
铭文也呈现为正常的金黄色。
第二张照片,场景中用于照明的灯光是一个白炽灯,色温在3000K左右,3000K色温
的发光体应该发出偏黄暖颜色的光线,所以本来应该是纯灰色的笔记本表面也被这时的灯
光染成了黄色。
有了上面的理论介绍、模拟分析、问答举例、实例照片,您现在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判断
场景中照明光线的大致色温了,您也应该可以从一张照片中反向推断出拍照时场景内照明
光线的大致色温。
于此同时,您也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为什么在本文中5500K的色温值被提及了这么
多次?为什么相机机身内的白平衡选项用来为灯光颜色举例而不讲实际的用法?色温和白
平衡到底对拍照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都会在后续的内容中得到详细的展开讲解,本节的内容暂告段落,下一节,我
会为您讲解在摄影领域中的色温标准值的由来和应用、色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当机身色温低于场景照明色温时,得到
的照片会偏冷蓝,且差值越大,照片颜色越冷蓝;当机身色温值高于场景照明色温值时,
得到的照片会偏暖黄,且差值越大,照片颜色越黄暖;当机身色温与场景色温相同时,照
片无偏色。这个结论很重要,请大家反复理解并牢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照片样例:
上面这连续的五张真实照片,机身色温也是在2800K、4000K、5500K、7000K和10000K
五个档位,在第一节中展示这个镜头的照片时,我们已经知道现场的照明光线色温恰好在
5500K左右,所以当机身色温设置为与场景照明色温相同的5500K时,得到的照片基本上
没有偏色,而机身色温低于和高于5500K的照片,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偏色。真实照片的
结果与三色球模拟实例中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实例论证“当机身色温与场景色温相同时,照片无偏色”这一结论。
在上一组的理想环境三色球模拟拍照和真实的照片展示过后,我们看到了:当场景照明色
温为5500K时,把机身的色温设置为相同的5500K,得到的照片就没有偏色。那么,如果
场景的色温不是5500K而是其他的色温值时,是不是把机身的色温继续调节到跟场景照明
色温相同,就可以得到不偏色的照片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同样的场景,浅灰色背景,红绿蓝三色球,此时场景的照明色温为3000K,您的眼睛应该
看到这样的颜色感觉:
这是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确认的常识了,3000K的暖黄色灯光下,本应是浅灰色的背景会
被灯光染为黄色,同时红绿蓝球也会因为灯光色温的关系而发生偏色。
接下来,我们依次使用5500K与3000K的色温对这个场景进行拍照,得到下面两张照片:
从得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见,在场景照明是色温为3000K的暖黄色灯光时,使用5500K
的机身色温进行拍照,得到的照片恰好反映了与我们肉眼看到的比较接近的暖黄色,而使
用与场景色温相同的3000K机身色温拍照时,得到的照片恰好可以使原本为灰色的物体呈
现为灰色,彩色物体不偏色。
为什么使用5500K的机身色温拍照,得到的照片就和我们肉眼看到的现场颜色比较接近呢?
因为5500K的灯光色温意味着“白光”,当相机的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的时候,说明机
身的感光芯片是按照全光谱无偏颇的进行画面捕捉的。场景内的照明光线若不是标准的5500K
白光,那么则必然缺失一部分光色,而相机感光芯片又是按照白光的全光谱进行接受,所
以场景内照明光线缺失必然被相机感光芯片等量接收。
例如上面实例中的照片DSC - 0006,现场照明光色温为3000K,肉眼看起来是暖黄色,这
说明此时的照明光相对于5500K的白光,缺失了除了暖黄色光以外的其他光色,所以看起来
是暖黄色的,而此时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按照白光的全光色光谱进行捕捉,现场光中缺
失了除暖黄色光以外其他的光色,那么得到的照片中同样就缺失了除暖黄色光以外其他的光
色,所以最终得到的照片是和肉眼看到的现场光线色彩比较接近的暖黄色。
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的提到5500K色温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只有相机机身的色温设置为
5500K时,拍到的照片才能相对正确的表现拍照现场真实的光线颜色。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
日光型胶卷色温为固定的5500K的原因所在。
请看下面这两张真实照片:
场景构成为:纯白色的墙壁前一盏台灯,台灯使用色温为2800K的暖黄色11W节能灯泡,
左侧照片使用固定5500K色温拍照,右侧照片使用AWB自动白平衡模式拍照。
我们可以看见:左侧的照片,由于机身色温设置为5500K,所以很好的表现了台灯灯光
暖黄色的色彩感觉;而右侧的照片,机身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机身经过检测后,将感
光芯片的接收色温设置在3100K,与灯光本身的2800K比较接近,所以最终照片看起来
白色的墙壁比较偏向白色,而不像左侧的照片那样被灯光染色那么严重。
本节课至此,我想大部分的朋友会有两个很大的疑问,第一:既然场景的灯光色温为
2800K,那么为什么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最终把机身色温设置在3100K而不是2800K呢?
因为相机不是人,它不能把节能灯从灯罩中拧出来查看铭牌上面的色温数值,它只能通
过镜头取景范围内的内容来大致估算现场灯光的色温,所以无法做到绝对准确,而且在
真实生活中,您看到的光和相机接收到的光一样,除了光源直接发出并进入您眼中的以
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场景中物体的反射光,这是一种复杂的复合光,本身的色温
就已经与发光体的原始色温有差别了,相机又怎可能绝对精准的去自动设置自身的色温
呢。
第二个大疑问就是:上面左边的那张照片,怎么感觉比眼睛看到的要黄啊?我眼睛看到的
没有这么暖黄的。的确,虽然5500K的机身色温可以相当准确的表现现场光线真实的色彩,
但还是那句老话,相机不是人,人眼的视觉系统是无比强大的,远不是目前的科技产品可
以比拟的,在人的视觉系统中,有一个隐藏的“白平衡”系统,这种隐藏的白平衡系统,
会让您在光线很暖黄的时候感觉不到那么黄,光线很冷蓝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那么蓝。所
以,可以说相机并没有我们这么人性,但它比较客观,照片中的黄色和您看到的黄色有区
别,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我们现场肉眼看到的黄色,但同时也应该本着科学客
观的态度认可照片中呈现的黄色。
总结前三节,您现在应该得到这样的概念体系:
照明光源色温为5500K - 标准白光
照明光源色温高于5500K - 颜色冷蓝
照明光源色温低于5500K - 颜色暖黄
机身色温高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偏黄
机身色温低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偏蓝
机身色温等于场景照明色温 - 照片颜色准确
光源色温值越高,光色越蓝;光源色温值越低,光色越黄
机身色温值越高,照片越黄;机身色温值越低,照片越蓝
正是由于上面表述的光源色温值和机身色温值的相反表现,所以才有了白平衡的过程。
简单的想想,光源色温较低,场景光线较黄,为了拍到不偏色的照片,机身就要把色温
调高,让本来是发黄的照片蓝一些,这样一平衡,最后得到的照片就不怎么偏色了;反
过来也是成立的,光源色温较高,场景光线较蓝,为了拍到不偏色的照片,机身就要把
色温调低,让本来发蓝的照片黄一些,平衡得到不大偏色的最终照片。
日光白平衡:色温约5200K,适合使用在室外自然光场合,所以拍下的照片色彩都比较接近
Live Color现场色彩,在室内使用这种白平衡模式可能会拍到色彩比较黄的照片。
阴影白平衡:色温约7000K,适合在摄晴天室外被建筑物或巨大物体遮挡而产生的阴影中拍
照时使用,这种晴天室外阴影会表现为略带蓝色,使用阴影白平衡可以拍摄到较为正常的颜
色感觉。
阴天白平衡:色温约6000K,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在室外阴天时特别是阴雨天时的光线会
稍稍偏蓝,此时用阴天白平衡会得到较为正常的颜色感觉。如果城市的空气质量很差,阴天
时的光线反而会偏黄,这时用这种阴天白平衡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更黄。
钨丝灯白平衡:色温约3200K,适合在暖黄色的光源下进行拍照,例如白炽灯、暖黄色节能
灯等。
白色荧光灯白平衡:色温约4000K,适合在稍稍偏暖的荧光灯下拍照。国内的白色荧光灯一
般有“暖白”和“冷白”两种,其中暖白色的荧光灯色温在4000K左右,而冷白色荧光灯色
温较高,颜色偏蓝,所以如果在这种带有蓝色感觉的荧光灯下使用这种白平衡进行拍照,得
到的照片就会明显的偏蓝。
闪光灯白平衡:色温为标准的5500K,适合在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使用,配合闪光灯的5500K
的主动色温,拍摄下来的照片色彩会显得比较正常。
以上的几种白平衡模式都是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采用固定色温来避免照片偏色。
用户自定义白平衡:机身被动色温可以以一张已经拍摄下来的照片为基准进行测量和微调,
适合在场景光源色温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使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您手中的相机使用
说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