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泰山记

个人日记

   最初知晓泰山,是从杜甫的诗歌《望岳》里了解到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至于诗歌的含义,却不领略。只是顺从家长的教诲,生记硬背而已。随着岁月的流失,诗歌中的中间四句也就慢慢忘却,只记得前后各两句了。泰山的印象真正深深烙在记忆里应该是读书到初中,学习了地理课程后,才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而且泰山是五岳之宗,但也只是感性认识。直到学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泰山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才有了一些丰满的感觉:泰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山脚下有虎山水库,水声淙淙;山上面到处是嶙嶙的乱石,松柏森森。  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那里有美丽的传说; 那里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地.......

    从此,游览泰山就深深根植心中,成为我一个挥之不去的夙愿。

    第一次登临泰山是1987年初冬,是在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三个年头,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当听说单位领导要派我去山东外调时,兴奋得就像盼望过年的孩子,一连好几天,心情都处于亢奋之中,生怕出现什么变故而取消此行程。就要去山东了,就要看到心向神往的泰山了......在家做好了充足准备后,终于遂心所愿,如期踏上了古老的齐鲁大地。

    第一次踏上山东大地还是给了我不少的惊喜。东北11月份的天气已是雪花飘飞,银装素裹;而山东大地却到处是绿幽幽的冬小麦田,麦茎等齐的高,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松软厚实的绿色地毯。同行的一位同事因不识冬小麦,以为是韭菜而大声感叹如何吃得消时,惹得满车乘客一阵开怀。火车即将驶进泰安站时,凭窗远眺泰山,只见巍峨的泰山山峰直入云霄,蔚为壮观。霭霭云雾漂移在山腰,拦腰将泰山截开,山峰在云雾间似露非露,像罩上了一层神光灵气,也更使泰山充满神秘色彩。 而当我们真正站在泰山脚下时,却不见了泰山,重重叠叠的群山像一群罗汉,早已把泰山严实地围裹在怀里,不见其竣容。 我们是第二天凌晨被服务员叫醒后随团一同出发的,记得我当时是在亢奋中怀着一份虔诚去登山的。车将我们送到中天门后,随着人流,我们沿着石阶往上攀爬。到处是兴奋嘈杂的人,说着不同的方言,或从我们身边超过,或被我们超过。沿途的景致全然看不清,周遭黑黢黢的,山路两旁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两点白炽灯为我们指引着登山的路。当我们到达十八盘时,已是气喘吁吁,天也露出蒙蒙亮意。为了能看到日出,大家彼此鼓励着,走到极乏时,才停顿下来,调整好呼吸后又继续向上攀去,终于在日出前登上了南天门。来到天街,是一段相对比较平缓的路,这时大家才感觉到山上的气温明显比山下冷得多。山风吹过,汗渍浸湿的内衣贴在身上如针锥般刺骨。我们急忙各自租了一件棉大衣裹在身上,稍作调整后继续往山顶攀登。

    山顶早已是人头攒动,纷纷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或坐或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登顶泰山的喜悦神色。天际越发白亮了,大家的心情也越发急切,纷纷议论日出的壮观景色,我的同事急忙找来一个流动摊点的摄影师,选择好最佳位置,就等日出后定格下这美丽的瞬间。记不得又过了多长时辰,只听摄影师说:“今天好像是看不到日出了,已过了日出时间。”我的心倏忽间失望到极点,但仍不肯罢休,鼓动大家继续等待,直到天已彻亮,能看清人的眉眼,人群才纷纷散去。“看啊,云海!”不知是谁的一声吆喝,散去的人又潮涌般漫上原来的位置。如棉如絮般的云海,厚重而洁白,犹如在山腰铺上一床厚厚的棉被,纵使跃身跳下,也会软软地被它托起,就像儿时爬上奶奶家的土坯房顶,从高处跳到下面的草垛里不会受伤一样;变幻的云海又如波涛翻滚,拍打着我们脚下的山崖,脸上就真的好像有了水雾抚面的感觉了。我们置身霄汉,清风徐来,真有了飘飘欲仙的感觉。

    虽然时令已是初冬,山间的花草树木大都已经萧瑟,但山上的松柏仍旧苍翠;虽然闻听不到林间禽鸟啁啾鸣唱,却旅人嚷嚷。尽管此行我们没有看到泰山日出胜景,却看到了浩瀚云海的壮美景观。 下山后,虽说小腿似抽筋般疼痛,依旧心潮澎湃,沉浸在游历泰山的美好回忆之中。

 

    以后数年,我曾多次去过山东或途经泰安,甚至驱车经由泰山脚下,但总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而错过了。直到2004年秋,才第二次拜谒泰山。这次是应朋友小宋之邀,从河南安阳辗转来到泰安的。小宋小我几岁,在一家集团公司从事法律事务。因他之前没有到过泰山,向往泰山也很久了,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我们完成外出任务后,乘大巴辗转抵达泰安。小宋虽然比我小,但发福却比我早,而且心脏又不是太好。到山脚下后我还问他是否需要乘缆车上山,以免身体不适。我们以前曾去过青海西宁,游览过青海湖,海拔不到三千米,他就感觉呼吸困难,夜里睡不着觉,并冒虚汗。可当他听我说泰山玉皇顶海拔高度只有1545米时,朗声笑道:“你也太小瞧我了,没问题。”我们这次上山的路线与上次相同,从中天门开始攀爬。因为天黑,看不到山顶,小宋在攀登途中,几次想放弃。我就鼓励他道:“马上就到山顶了。”在我连哄带拽下,天亮之前终于登上山顶。天街上的店铺林林总总,人声鼎沸,我们走进一家店铺,简单喝了些热茶、吃些早点,早早来到日观峰附近选好位置,身裹租来的棉大衣,静静等待日出。当东方的天际出现红晕时,观看日出的游人也越聚越多,嘈嘈嚷嚷,热闹非凡,我也被这喧闹的氛围感染着,而小宋却全不顾及,如石雕般稳坐不动,想必是累乏到了极点。

 

图片 

 

    “出来了,出来了!”小宋忽然用左手拽扯我的大衣襟右手指向东方。只见一枚蛋黄般的朝阳从霞光底部的云雾里探出头,那神情就像一个捉迷藏的顽童似的,在帷幔后悄悄露出一张小脸,发现没有人后,才大大方方露出脸的全部。从日出刚刚探出云海到展露出全部面容,时间极短,也就三四分钟的光景,而且是喷薄而出。四周的景致瞬间就清晰起来,完全没有了日出前的朦胧感觉,远山近树,碧瓦飞甍都披上了一层橘红色,每个人的脸庞也都如朝霞般红润,不知是霞光的映射,还是兴奋的红晕。相机的闪光灯在我们身边忽明忽灭,我和小宋也忙不迭地用自带的相机相互拍摄着,生怕遗漏这美丽的瞬间。随后,我们依次游览了玉皇顶、大观峰、碧霞祠,沿着来时的路,时而走走,时而停停,一边欣赏着山路两旁的明清崖刻,一边观赏着周围的山川景色,悠悠然慢慢移步下山。当我们走到龙门再回头遥望十八盘时,小宋呵呵地发出一阵坏笑,与我道:“我靠!这么高啊,我就像一头被蒙上眼睛的驴,生生被你拉上山的。要是白天,看见这么高,打死我也爬不上去啊。”我俩一阵开怀的大笑,引得游人不断向我们投来疑惑的目光。

 

图片 

 

    在返程回家的列车上,小宋直嚷嚷腿像灌铅一样沉且痛,奇怪的是我却完全没有第一次登泰山时腿痛的感觉了。戏闹玩笑,我就掐小宋的小腿肚来做惩罚。

    今年六月,单位组织春游登泰山,这与我第二次游泰山也已间隔六年了。本不打算再去,抗不过年轻同志的纠缠,还是答应一同前往了。我考虑,一来免扫年轻同志的兴致,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增添点儿旅游的乐趣;二来我也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还能登上泰山,同时也放松一下平日高度紧张的神经。尽管妻不解,我还是撇下她的抱怨,毅然随团前往了。

    这次登山,由于时间充裕,安排合理,在征得带队领导和导游小姐同意后,我约上几位与我一样登过泰山的同事,先到山脚下的岱庙游览一番,本打算再沿着李健吾登山的路线,从山脚下一直登到山顶,但在当地导游的劝说下,最终还是放弃了原来的计划,乘车赶到中天门,开始了我的第三次泰山之旅。

    前两次登泰山均是深秋初冬季节,都是凌晨出发,摸黑攀爬,沿途的景观只是在下山时草草看过。这次却不同,我们是上午九点多开始登山,正值初夏时节,草木葳蕤,繁花盛开,群峰叠翠,游人穿梭。山路两旁的平缓处摆放着各式摊点,供游人休憩和美食,以卖水果饮料为多。与其他景区不同,这里没有烟火缭绕的烧烤,只有冷食和熟食供游人选择。我们一边登山,一边选择景点拍摄,全然没有前两次登山时的匆忙。累了歇息,渴了坐饮,饿了再挑选一点儿特色小吃品尝,又有两名年轻的同事跑前忙后的照料,悠哉游哉,怡然自得。

    到达南天门已近中午十二点了,已过集体就餐的时间,当地导游小姐早已在南天门等候多时了。见我们慢慢上来,忙趋上前来与我说:“快点儿吧,就差你们几位了,饭菜还给你们留着,怕是快凉了呢。”我笑呵呵地对导游小姐道:“我们的肚子早已沟满壕平了,再吃肚皮就撑爆了。”在大家执意请求导游小姐与我们合影留念后,才步履蹒跚地进入我们下榻的宾馆餐厅,引得大家一顿奚落。我们笑而不答,端起酒杯,畅饮起来。

   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饭后我冲了凉,午睡小憩,就又约了几位趣味相投的同事,继续我们的泰山之游。我们先来到大观峰,观赏着山石上的崖刻,然后顺阶而下,忽然在一块儿不大的山石上发现了康熙皇帝的御笔题写的“果然”二字。老姚歪着头,思忖良久,豁然开朗般地对我们说:“还是康熙才高八斗啊,无论多少文人墨客怎样评说泰山,康熙皇帝“果然”二字,就把泰山的全部赞誉都概括进去了。”我们细细玩味,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果然不假;说我们“置身霄汉”果然不错啊;说泰山“五岳独尊”,果然如此啊,最后大家一致赞同老姚的观点。

    绕过观日台,沿着山后的石径下行,是去往瞻鲁台方向。多数人不想继续前走,纷纷折返回去,只有我和小张意犹未尽,执意前往了。这是一条曲折通幽的小路,依山势逶迤延伸,“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到处是盛开的丁香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 图片

 

就连脚下石径的缝隙里,也顽强地钻出片片嫩叶,满天星似的开着幽蓝色的碎花,如妖姬般美艳。石径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两旁的植被也随山势起伏,步换景易,美不胜收。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光景,来到一幽深处,古树参天,太阳光被扯成无数碎片激射到脚下,斑驳的树影婀娜少女般拂袖长舞。路上不见游人,我们正疑惑是否走错了路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鸣。转弯处,发现一位老者坐在一仄石上,口含一支细竹管做成的小笛子,吹出各种鸟的鸣叫声,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脚下还摆放着野山参和灵芝等各种山草药。我们忙趋上前打探前方的路程,老者笑呵呵地说:“往前再走四五里就到天街了”并反问到:“不买点儿山药吗?纯正着呢。”我们歉意笑笑,继续赶我们的路了。

    回到驻地,见同事三三两两或在附近店铺购物,或围坐在宾馆门外的石桌前玩着扑克,好一副悠然和谐景象。见我们回来,几名年轻同志围拢过来,有的问:“走这么长时间,景色一定不错吧?”有的问:“老王,你来这泰山几次了,有何感受啊?”我玩笑般地说:“第一次登泰山,我还是与你们一样的青年,第二次就已过而立之年了,这次再来,已过不惑,不知下一次来读泰山,还登得上来吗?岁月流逝如过眼烟云,时不待我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怎么说是读山呢?”年轻人问。我说:“是啊,泰山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教材,积淀太多的文化和历史,留下了不尽的传说和佳话。我每一次来,就像温习课本一样,总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贾平凹游览华山曾感叹说:‘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你们说不是吗?”年轻的同志点头称是,称有机会还会再登泰山。

 

                                                                                                                                             2010年7月9日于吉林

文章评论

欣欣向荣

[ft=#cc0099,,][ft=,,楷体_gb2312][ft=,,]从文字的意到照片的美,搭配的很完美,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也在你的眼中游览了一次泰山。[/ft][/ft][/ft]

柳随风舞

[ft=,2,]终于看到图文说明了.真的是图文并茂呀.中间穿插的小故事让整篇文章生机盎然,没有沉闷拖冗的感觉.很轻松的与你一起游历了泰山.三游泰山,每次的心境不同.[/ft][ft=,4,宋体]岁月流逝如过眼烟云,时不待我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种的感叹不能说是一种无奈,随着世事的历练,已懂了山,虽然大山无语.仁者乐山,智者喜水.有空也去泰山一游,指不定还能碰到你[em]e112[/em][/ft]

加勒比海盗

[ft=,2,]有此经历并不奇,想不到会有此才华。你所描述的“云海”之软,着实吓我一跳,真的跳下去,不定是如何感觉。本来说去考查是假,你却大有考查的收获。了不起啊![/ft]

风清月明

大有文化苦旅的味道,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令我欣赏不已!

宁馨儿

[ft=,2,]读了不但令人身临其境,更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迪![em]e179[/em][/ft]

文刀

三次登临泰山,各有收获!作者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泰山的磅礴雄浑气势!并引经据典为读者展现泰山美丽如画的卷轴,首次感受到的山腰云雾,二次登顶时的日出,三次登途的盛景,都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如果

[ft=#9900cc,4,仿宋_gb2312]泰山我向往已久,从未亲临,认识它和你当初一样,只限于诗和课文。最想的是:在泰山看日出,感受“一览众山小”。。。。今日看了素心的三游泰山,重新点燃我登泰山的欲望。[/ft] [ft=#9900cc,,][ft=,4,仿宋_gb2312]素心的游记写得非常好,文如行云流水一般,缓缓道来。特别是文中结尾感悟一段,给我印象尤其深刻:“第一次登泰山,我还是与你们一样的青年,第二次就已过而立之年了,这次再来,已过不惑,不知下一次来读泰山,还登得上来吗?岁月流逝如过眼烟云,时不待我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文章写得很精彩,加入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活动,增添了游记的情趣,使人读来饶有兴致,没有那种对于长文的枯燥感,是值得我学习的,还有康熙的“果然”写得也很出彩。[/ft][/ft]

北雁

细细品读了三遍,好像亲自去泰山游览了一般。在你的文中,我读懂了万物是主,人是客。

梓斓若蝶

[ft=#000000,4,楷体_gb2312]从小在课文里怀着一种对泰山的敬畏之心,一直向往着,一直惦记着。终感遗憾,没有亲临泰山。很想体会登山时的那种辛劳与收获,亦想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满足。今天在朋友精彩的描述中,在娓娓道来的感悟中,真切如身临其境,再无遗憾。谢谢朋友的分享![/ft]

VNIA.

[ft=,2,]身临其境,很好的文笔[em]e100[/em]佩服[/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