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际一一 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 2013,10,27

手机日志

 

                    走进白际一一 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 
图片  图片题记: 际,一个有着诗一般名字的地方,被誉为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

             白际,一个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白际是白云与蓝天相恋约会热吻之处!

                    白际又一颗尚未开发的风景明珠。

                           白际一块未被旅游界开垦的处女地,纯粹得像一颗未经雕琢的绿色宝石
                         
徽州的白际,一个兰天,白云和大山交际的地方,如梦,如韵,如诗,如歌!

 

 

我总想独自一人,在一个宁静而又温暖的角落,喝着浓浓的咖啡,听着羽泉深情款款的《桃花源》,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世俗的生活早已经让人感觉到身心畋疲惫,内心渴望能有一个超脱、旷达、淡泊、隐逸的去处,向往一种小憩,一种安慰,一种短暂的逃避
   
际,一个有着诗一般名字的地方,被誉为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

 图片

                       一,话说白际

 

白际地名很奇特。白,如冰启时色也。秋为白藏,秋之气和则色白,素也,洁也;际,合也,会也,天地青云之际也。又方也,边也,畔也。有人说,白际是白云与蓝天相恋约会热吻之处!

白际之所以叫白际是因为山高路陡,与白云交际,云雾缭绕,煞是雄伟,犹如白云天际!  说起白际,许多人是从《中国农民调查》的一书中知道了白际。过去的白际,在外地人的眼力是一个字“穷”。在没有通公路前,祖祖辈辈就是在肩挑背驮的日子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白际是安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的乡镇,恰恰是这份落后和这种基本上与世隔绝的独立生活保留了徽州最原始、纯朴的风光和生态环境,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我真正关注白际是却是在2004当时网上正风靡一篇报道——作家陈桂棣作的《中国农民调查》,当我准备认真拜读他的大作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竟然是这样:“……我们没有想到,安徽省最贫穷的地方,会是在江南,是在闻名天下的黄山市,在不通公路也不通电话的黄山市休宁县的白际乡。在那里,我们吃惊地发现,大山里的农业生产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农民一年累到头,平均收入只有七百元,月收入仅摊到五十八元;许多农民住的还是阴暗、潮湿;狭小、破旧的泥坯房子,有的,甚至连屋瓦也置不起,房顶还是树皮盖的。因为穷,一旦患病,小病强忍,大病等死。……”是的,当年陈桂棣看到的白际就是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山乡

白际,顾名思义,白云边际。白际地处皖浙边界,黄山市休宁县东南边陲东与黄山市歙县狮石乡连接,南与浙江中洲镇毗邻,西连休宁璜尖乡和源芳乡,北接歙县石门乡和该县榆村乡与千岛湖相距35公里,全乡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天目山脉延伸部分的白际山脉群峰之中,白际岭海拔1208

白际的由来,据传与朱元璋有关。相传,元至正二十年(1360),因朝政日渐腐败,执政无能,民不聊生,朱元璋率兵揭竿,带头反元。因其顺天意,得民心,战事节节胜利,势如破竹。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烧毁自封国号、自称皇帝的陈友谅汉军水寨舟船数百艘,射死陈友谅。取胜之后,很快又派兵夺取了江阴、徽州、池州等地。听说朱元璋不日率兵攻克宁国,将要路过白际取道结竹营村。消息一出,全村老少,大喜过望,家家杀鸡,户户宰猪,打扫庭除,准备迎接朱元璋大驾光临。

      第三日,朱元璋率领队伍,果然风尘扑扑地开进了结竹营村,受到全村百姓的热忱欢迎。朱元璋吩咐安营扎寨之后,听说该村因四周遍山竹海而得名结竹营村,他哈哈一乐,说:你们全村百姓真情实意欢迎我老朱在此安营扎寨,反元建明之大策必胜矣!我看,把村名改为接朱赢如何?”“好、好!族长听罢,带着村民们立马拍起手来。接朱赢村从此传向四面八方。

      当时也准备迎接朱将军的白际村却未能如愿以尝,扑了空,只得叫白接了。白接白际在休宁方言中谐音,曾经混用了一段时日,成为一段史话。

      时至清朝,接朱赢村重新更名为结竹营,沿用至今。

 白际于1952年建乡,原取名际声乡,据传是取村口百丈冲瀑布飞流直泻发出的涛声之意。1953年改名白际乡,以地名为乡名。全乡总户数为627户,总人口2191

白际,景区内有原始森林林,百丈冲瀑布,严池梯田、人民公社旧等景观。古徽州至浙江开化的徽商古道贯穿其中,沿途还有不少古驿站的遗址。有峡谷、温泉等众多自然景点,温度适宜,气候怡人是生态旅游、度假避暑、户外运动的胜地。
白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群山巍峨挺拔,峰峦云雾缭绕,沟壑纵横,林海茫茫,树种繁多,郁郁葱葱小溪蜿蜒曲折,溪水绿波荡漾,清澈见底因谷深山陡,林茂水急,瀑布成群,飞珠溅玉漫游其中,如入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更让游客体验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美好意境

       白际又一颗尚未开发的风景明珠。白际,没有旅游含义上景点,没有皖南的粉墙黛瓦,没有旅游者习惯的享受,所以也没有门票,没有任何旅游的收费。

白际只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山寨风情,你可以尽情享受清澈的溪水、明媚的阳光、漂亮的云海、清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
      白际,曾经是一个鲜为人知且极为贫穷的地方,是安徽省最后通公路、通电话的边远山区乡,恰恰是因为落后才得以保存了它古老的原生态风貌和淳朴浓厚的乡土风情。这里是一个峰清峦秀、神秘幽深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一个自然纯净、不染纤尘的山水画卷;这里是一个集云海、温泉、峡谷、瀑布、森林、古村于一体的原始秘境;这里是一个尚未揭开神秘面纱的纯净之地;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白际是一块未被旅游界开垦的处女地,纯粹得像一颗未经雕琢的绿色宝石。沪、宁、杭等大中城市的驴友们,大胆地敲开了白际封闭的门户,三五结伴,相邀而来。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和黄金周,自驾游的客人们,像从天边飞来的一朵朵彩云,飘然而至,使得原来沉寂的白际乡一下子热闹起来。游客们吃正宗的山里土菜,睡原始的木板硬床,一个个不亦乐乎!然后,观百丈冲瀑布,看原始森林,浴大峡谷清泉,踏徽(州)开(化)古道,品白际玉叶(高山野茶),摄铺天云海。当然,去白际人民公社纪念馆,揭秘当年那段难忘的历史,聆听上世纪的回响,也是一件乐事。

 

  

  图片

 

 

                二,过白际岭

 

向往大山的幽雅与深邃,在那山峦葱郁的地方,远远的品其苍翠欲滴,近近的品其清雅灵秀;我向往那山林的翠绿与清新,山林的深处有美丽洁白的百合,有清清潺潺的小溪,有香气幽幽的野果;我向往那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快乐,那里有平旷的土地,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野,优美的池塘,纵横的道路,茂密的桑竹。 

周日,我们全家还有孩子的朋友,一行十个人,分乘两辆车,,从歙县出发,经屯溪,过休宁县的临溪,源芳,直奔白际目的地,往返近两百公里车程。

过了屯溪,一路上凉风习习,感觉很是惬意。谈笑间,车子已驶进了源白公路,本已有些睡意的我,突然精神了许多。车窗外郁郁葱葱的山林、孱孱流淌的溪水冲冲的穿过眼帘,满眼都是浓浓的翠绿,感觉像是到了一个天然的氧吧,

行走于苍莽的大山,郁葱的花草会让我们沉迷,那呼啸的山风总让我们惊叹,但赏识群山连绵的时候,却发现没什么山涧叮咚的溪流,后来才知道,秋季秋躁,今年这个秋又干又躁,久未下雨,一路上经过的小河溪流都已见底。这让我们有些失望,心生遗憾。总会感觉山失去了灵性,显得燥闷缱绻。画家总画“山水画”,可见山与水是两者不可分割的最妙搭挡,山的巍峨衬托水的灵秀,水的清纯尽突山的伟岸。

自古以来,白际与外界交往,靠的是两条山道,南通浙江11公里,即白际土太下山道,北通榆村乡岭下村15公里,即白际岭下山道,俗称白际岭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及农产品销售等全靠肩找背驮,生活相当艰苦。直至2002年开工建设,20048月路基贯通,2005年底,完成油路的底层浇筑在市交通局、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扶贫办的大力资助下,2005年开工建设了项山土太下公路,全长5.3公里,等级为山区重岭4级砂石路,20064月通过验收。仅与歙县一河之隔的结竹营村受益于狮石公路 
    车子缓缓的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车子艰难的在爬行,车上的人也出现了些许的状况,有的耳鸣、有的头晕,感觉自身象是在半空中盘旋,有些飘飘然了

正当大家都在为当天的出行感叹时,车子已行至公路的岭顶,转过一个峰口,出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片天地,眼前的一切豁然开朗,下山的公路就像一条巨蟒盘绕在青山绿水间,沿着车窗往下看,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居高临下了。

车子顺着公路轻松而下,很快我们便到了白际村村口,“到了”,我竟然没能反映过来,啊,这就是了?—— 一条小溪穿过村庄缓缓流向远方,村口是白际乡政府和正在新建的白际小学和卫生院,繁忙的工程队伍在忙碌的施工,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们多大的注意。

      图片

 图片

    三,白际人民公社

 

白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路经此地,百姓迎接未果,则称白际(接)而得名。而辖区内结竹营村因朱元璋途经此地安营扎寨而取名为结(接)竹(朱)营。项山村项山祠堂、严池祠堂,结竹营村石壁下祠堂,三个祠堂都建于20世纪30年代,面积分别为200300350平方米。因多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三处成了危房,亟需维修加固。 
       白际气候宜人,青山绿水,生态极佳,景点众多有数百年的水口林、春天的山野百花缤纷,争奇斗艳,把整个白际装扮得分外妖娆。群山巍峨挺拔,终年云雾缭绕,水系瀑布成群,挂潢山岩,有百丈冲瀑布、龙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等,还有岭脚山温泉,年平均温度50 左右。

们在乡政府前面平坦的空地上停了车,青山被蓊郁的绿树渲染着,层峦叠翠,若隐若现,如泼山水画般铺陈开来。真是美极了!我们不虚此行,

下车后,沿着河步行几百米,便看到了一幢老房子其实就是一排简单的平房而已,但是房子门楣上的几个大字却可以让人瞬间激情澎湃——“白际人民公社。 

 图片
图片

白际人民公社旧址坐北朝南,三开间,建筑面积330多平方米,土石木结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设置,突出历史背景,力求原汁原味。现巳陈列当时白际人民公社所保存完好的伟人瓷像、像章、图画、语录、文件文书和食堂等遗物近千件,集中再现了在白际人民公社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员生产生活等真实历史。 

走进公社,左边设一排展示橱柜,里面陈列着各种文革时期的文件、传单,以及当年公社所用的物件,有毛笔、算盘,甚至是油灯;右边是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放着笋干、干蕨菜、野葛粉等山珍特产;再往里,是两大排的桌椅板凳,四边的土墙上贴着泛黄的毛主席画像,头顶的房梁上则挂着红辣椒、老玉米,还有斗笠和蓑衣,一切都如当年那般随意,却又多了几分农家旅游的感觉。 

白际人民公社是红色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绿色的农产品销售增色,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绿色生态旅游景点的发展,可谓红绿合奏、相得益彰。 
现在,白际人民公社以及白际所有的景点,实行的都是免收门票制度,只要外地游客来,都可以随便参观游览,他们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吸引更多人来到白际旅游,让红色和绿色的合奏曲在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奏得更加和谐、响亮。 

  参观了人民公社,再往前走,就是百丈冲瀑布、龙井潭瀑布、油煎豆腐瀑布以及温泉了。

  一路上,河两边的山坡上,郁郁葱葱,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和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白色,紫色,黄色,红色夹杂着绽放。我也禁不住采了一束。一朵小小的野花一年四季,她安静地生活在山坡地角,就像一个普通的人,不奢望墙外的璀璨,不祈盼热烈的喧闹,安心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她那么淡然,风来,轻轻摇摆,雨来,慢慢吮吸。一缕风一丝雨,是她全部的快乐。

    没多远处,眼前又出现了一排排银杏树。叶子是黄褐色,也少许有些红。突然看见还有几片叶子随风从树上悄然飘落。随手拾起一片,叶脉清晰,凸显饱经风雨的韵味我在想:落下的叶子会不会抱怨为何自己不能站立枝头多享受阳光给予的温暖呢?看看手中的叶子,我也与叶私语:你享受了应该得到的阳光哺育,你感受了雨露的爱抚,你经历了青春的浪漫,你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你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把那风中飘落的枯叶,放在手掌摊开,微光中细细凝视着落叶的表层,那纵横的脉络里诉说着飘落的悲哀,一种没来由的怜惜在心头丝丝泛起,仿佛能听到叶子那泣不成声的哭泣,我知道,我体会得到,那是叶子对枝头的眷恋与不舍。 

人生万花筒般的经历,宛如枯叶在秋风中纷纷坠落,成为往日的歌谣,无论是高亢激昂,还是低沉厚重。此时,我真想书写一首诗,一首不会在秋风中凋零的记忆

 图片

                                         四,走入严池

 图片
图片 

    到严池,从乡政府出发,步行十余里,一路全是大山,全是曲折坎坷的山路,山很高很陡还很险。经过近二小时跋涉,我们终于走入严池。

走进严池,我感觉到,这里的南方稻作文化与狩猎文化的巧妙融合成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稻作文化遗存,这里民风淳朴,山寨风俗世代相传,原始神秘、别有风情。

     严池村原来称延迟村,这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有趣的传说,砚池村周匝群山如围,村庄居中如小盆地,登高俯视,极像一个磨墨的砚台,又因正面笔架山高峰耸立,故称砚池村相传砚池村原名延迟村。数百年前,村中男耕女织,辛勤劳作成为全村美德,村民们常年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皇历。加之隔山千里远,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们平时很少外出,对于山外的信息甚是闭塞,几乎成了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一天,村中的汪老六因购买农具和衣被布料,翻过三座高山,爬过五道峻岭,终于来到了与之毗邻的浙江淳安县城。走上大街,但见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贴春联,大人小孩衣着光鲜,笑容可掬,喜气洋洋。一打听,方知今天是正月初一过大年的吉日。汪老六一拍脑门:啊呀,三百六十五天忙农活,把过年给忘了!

      回到村中,汪老六将山外正在过年的新闻一传出,大家一听,着急地说:啊呀,迟了,迟了,怎把过年给耽误了口也!老谋深算的族长公捋着山羊胡子说:明天我们村过大年初一朝,事在人为,延迟一天又何妨!

      从此,延迟村名便在山里山外流传开来。直至1958年大跃进时代,因延迟二字与上级的指示精神似乎不合时宜,遂改名为严池村

我们刚一进村,千年古树群就展现在眼前。这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寒流难进,阳光和煦。难怪一个仅方圆百十米的小山坳里,挤挤挨挨着几十棵参天古树;而被称之为“活化石”很少群生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这里竟有好多棵,蔚为壮观,一大奇景!

    红豆杉近年来一直是植物界一位走红的名星。因为它可提炼紫杉醇,是国际上公认的防癌抗癌药剂,同时又是国家一类保护树种。红豆杉的红豆,宛如南国的相思豆,外红里艳,可以寄托人们的相思。红豆杉得名也是因为它生长着与红豆一样的果实,故得名红豆杉。 

    红豆杉是远古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植物,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它有着"神树"的美誉,这是由于它有多种药用成份,药用效果神奇。 红豆杉属常绿乔木,胸径有1米之多,高达20米。它对于所生长的小环境要求很特别,在海拔2500-3000公尺的深山密林之中才可以见到它的踪影,成材需50--250年。

    传说,世界上本来没有红豆杉,是一只名叫“爱”的红色小鸟创造出来的。那时“爱”正沉浸在失去女儿的悲痛之中,她怀着悲伤种下了一粒种子,因为有了爱的眼泪的魔力,那粒种子长出了不一样的枝叶。这令“爱”也很兴奋。要知道她创造了一种植物!“爱”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棵树上,使她渐渐忘记了悲伤。而种子开始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本应该躺在舒适暖和的土里,却因为有魔力的爱的眼泪,自己躺在了冰冷的土里。种子因为受不了寒冷,甚至想要自行了断,可“爱”却在这时改变了他。一天早上,“爱”轻轻抚摸着种子头上的泥土,温柔的说:“谢谢你种子,你让我忘掉了一切烦恼的事。真的,谢谢!” 种子的心怦然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他却嘴硬地说:“为了不让她伤心我就活下来吧。”

    这棵树越长越大,“爱”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爱”给这棵树取名叫“红豆杉”。没过多久“爱”就死了。临死前“爱”对伙伴们说:“拜托你们替我把这棵树的种子带到各地去。谢谢!” “爱”的伙伴们照做了。红豆杉依然忘不了“爱”,他认为自己要报恩!所以,当“爱”的伙伴们把种子带到各地去的时候,他总要说一句:“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别忘了是谁创造我们的!”红豆杉的儿女们也把这句话和这个故事讲给儿女们听,最后,它成为一个传说保留了下来。

严池村的路边就有几棵红豆杉,树干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枝繁叶茂,高入云天。沿南坡往上不远,两棵红豆杉古树,相依相伴,错落而生,枝枝相连,叶叶相叠;一律高大、挺拔、威武,沧桑。它们是我见过的所有古树中真正的伟男子,不说那伟岸的形象,就说它们的躯干,绝不像那红枫细腻平滑,脱不净阴柔与妩媚,也不像那古柏结结疤疤,一派残败景象,更不像那古樟千疮百孔,给人太多的苍凉;红豆杉的躯干像是由许许多多单棵的树紧紧相拥而成,如一条条裸露的筋骨暴涨凸起,直到了十米之上才渐渐分开,成枝成杈,尽显威猛阳刚之气。虽经千年风雨,历经苍桑,但依然苍郁遒劲,顶天立地。

    忠实的银杏真诚地守护着它们,多情的红枫缱绻缠绵在它们身旁,翠绿的竹子四周萦绕。几只母鸡,一条土狗,在古树下悠然觅食。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把无数碎金撒落一地。此情此景,不禁口占一绝:竹摇风透绿,秋淡水鸣弦。莫道蓬莱远,红杉入晚烟。两位同行的女士,不禁激动地张开双臂去拥抱那棵最为俊拔的红豆杉,只奈臂太短树太粗,便邀四,五位同伴一起拥抱,把脸紧紧地贴古树干上,我连忙按动了快门,拍下了这”女人和红豆”为题的镜头。

    红豆缀满一树,也洒满一地。红豆如黄豆般大小,外红里艳,极像南国的相思豆,我不禁想起王维的《红豆》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便採了几颗。

    山脚下是一条小山涧,泉水淙淙,山风和鸣,古树低吟,引得鸟儿啼唱,优雅的圆舞曲便在山谷中响起。此时我真想挪一把藤椅,躺在这儿,聆听着天籁之声,任凭思绪飞扬,或者什么也不想,以求大山里的平和与宁静。

站在千年红豆杉树下,我只是一个矮小的男人,抚摸着沧桑而刚猛的古树,有很多的感受、遐想与感悟。只想做一棵树,以独立的形象与千年红豆杉并排地站在一起。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幻想啊,可我仍固执地要这样想。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都应努力地去

文章评论

万里行

图文并茂,全面描述白际的风土人情的好文章,文字如描写的自然风光一样纯美。转走了。

烟雨蒙蒙

关怀不曾停止,祝福由然而生,牵挂着远方的您,感动在延续,快乐在漫游,让我们握紧友谊的手, 一起继续走,快乐到永久!

烟雨蒙蒙

浅浅的挂牵,默默的关注,岁月会把友谊延续久远,思念会把友情刻在心间 !

烟雨蒙蒙

真挚的情谊,暖了彼此的心扉,醉了斜风细雨的四季,把这唯美的思绪,籇刻在你我相识的每个日子里,用心珍惜!

烟雨蒙蒙

有种友谊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有种朋友不是用距离来衡量的,借助网络平台,遥祝远方的你一切吉祥如意!

烟雨蒙蒙

珍惜一段相识,珍惜一份友情,无论遥远还是咫尺,都会在记忆中留下永恒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