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云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又问当如何修,能令父母往生西方,汝如此问,太不明理。 念佛之人,每日早晚,尚须以己修持功德,回向四恩三有,并及法界一切众生。何况父母,而不能令往生西方。 但须恭敬至诚之极。又须发普度一切众生之心。凡一切有缘之人,皆以此法相劝。 以自己修持之功德,及回向一切众生之功德,及劝人之功德,为父母回向。决定能令父母往生。然须真实力行,方可。 若泛泛悠悠,非无利益,恐未必即能往生也。 念佛须有真信切愿。须恭敬至诚。须摄耳谛听。须发普度众生之心。须戒杀护生。须吃素。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须时常自省,凡有不善心起,立即令其消灭。 凡有善心,必须令其扩充。即力做不到,其心决不可不生。平时总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为治身治心之法。 如是念佛,可为真佛弟子。决定可于此世界普度同伦,出离生死。何以故,以能实行,人自易于感化耳。否则便是假善人,假心行。便不能得真实利益。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 李嗣勋之事果真,则决定往生。但今人每每粉饰,欲悦人耳目,此为大过。于亲于己,均无益而有损。何以故,以欺人自欺,以凡妄称为圣故。未往生,眷属至诚为念佛,亦可往生。若粉饰,则非真实心,乃虚假心,故难得实益也。祈以此事切告同人。 选于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常逢春居士书三 》 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者,此之谓也。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 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打。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彼自惧获灭种,即相率归降矣。其最要一著,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灭贼,反为贼灭。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画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增广文钞卷二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www.f100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