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教就是地图,不会迷失方向,不依经教,肯定就走错路了

信愿念佛

 

图片

 

 

 

 

 

 

图片

 

 

 

 


经教就是地图,不会迷失方向,不依经教,肯定就走错路了
-------------选自【净土大经解演义】218集(净空法师)

   
   
        「顺理发心,即无退转」。这是真的,顺理发心,这个理不是解悟,而是证悟,证得之后他不会退。你看经上告诉我们的,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他们证果,他们发心是称理,所以他不退转。不要瞧不起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他们是圣人,入圣流了。凭什么入的?他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不再执着了,换句话说,他不再执着身是我。这我们做不到,我们还是身是我,人家不执着身是我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他知道身体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不生不灭,身有生灭,我没有生灭,这个要知道。

 

           世间人认为人死了之后有灵魂,灵魂没有生死,那是我,灵魂又去投胎,又去找个身体,这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为什么在六道里头轮回?随业受报。他要是一生行善,投胎找个身体,肯定找到很好的身体。如果心行不善,他找的身体就找这些不好的身体,找畜生、找饿鬼、找地狱,这都是不好的身。他怎么会去找?业力在那里作怪,业力牵着他走,所以他没有能力辨别。所以我们讲灵魂,实在讲他根本就不灵,灵是我们尊重他,客气,其实他不灵。孔老夫子讲老实话,孔老夫子不说灵魂,叫游魂。佛法里面称迷魂,他迷而不觉,他没有智慧,有智慧怎么会到三恶道去投胎,怎么会选那种地方?他没有智慧。所以那真的是自己,那个不是假的。如果灵魂觉悟就不叫灵魂,可见得灵魂是迷惑。迷是他,觉悟也是他,他一旦要觉悟了,在佛法里就不叫他做灵魂,佛法叫他做灵性,就是本性。

 

   所以小小圣人,像须陀洹这样的人,小小圣,他还是迷而不觉,没出三界,但是修得好,他有能力养成很好的习惯。我们古人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亲近圣贤,他是凡夫,因为亲近圣贤,他就染上圣贤的习气,习惯成自然。他也不退转,他修的善根,这善根不退转,他叫位不退,佛家讲三种不退,第一种不退他证得了。一直到阿罗汉、到辟支佛,这都是位不退。再往上去那就是菩萨,菩萨不但位不退,行不退。你看看小圣,阿罗汉、辟支佛,行还会退。譬如度众生,众生太难度,阿罗汉就放弃,不度他了,可是菩萨不会放弃,菩萨怎么样艰难也要帮助他。佛经里面这些故事很多,很耐人寻味。所谓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那是菩萨,行不退。到明心见性这叫大圣,他出了十法界,这个是念不退。这真正是此地所讲的顺理发心,这个理是自性、是性德。
   
   他确确实实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不会再走弯路,一直就向着如来的果觉。这什么人?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他们居住在实报庄严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提升到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讲究竟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了、没有了。所以顺理发心是讲这些人的,他念不退,念念与真如相应,念念与自性相应。从初住菩萨到妙觉位,要多长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当中经历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再上叫妙觉,到妙觉这才圆满。所以他们真的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决定没有杂念。我们今天讲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还有杂念加进来,初住以上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大乘里面所说权教菩萨,没见性,他都做不到,他们还是事上发心。由此可知,所谓顺理发心的,都是从随事发心不断向上提升才达到的,没有经历事哪来的理?
   
   随事发心,怎样能保持着不退?没有别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为什么?就是为随事发心的。由此可知,随事发心保持不退转,你就不能离开经教,经教是我们的指南。我们旅行,经教就是地图,不会迷失方向,不依经教,肯定就走错路了。经教依一种就够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依太多了会走岔路,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佛陀教人,他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讲俗谛,第二个原则讲真谛。俗谛什么?随俗,恒顺众生,为什么要顺着你?不顺着你,你不会进来,你喜欢什么,佛都教你什么,引诱你进门。进门之后跟你讲真的,那就不是随俗,随顺真谛,跟你讲真的。可是接引入门之后,什么时候才给你讲真的?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有人三、五年,有人十几、二十年,有人这一辈子还不行,等到下一辈子。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不是一世的,生生世世,所以佛的恩德大!佛真是慈悲到极处,我们都要知道。记住大乘经上所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无论我们的灵魂也好、灵性也好,跑到哪一界,佛统统看见,佛对于你过去、现在、未来全都知道,所以他会在最适当的时间,以巧妙的神通方便接引你,帮助你回头。这是他善教,我们具备的条件要善学。善学没有别的,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实、听话、真干,具备这个条件的人叫善学。
   
   真正遇到善学的人,佛会教他什么法门?给诸位说,肯定是教他《无量寿经》,念佛法门。为什么?这个法门保证你一生成就,决定不走一点弯路。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不容易!这个法门是有名的难信之法。我跟诸位报告过,我学佛是从学哲学进来的,这个念佛法门很难接受。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就劝了我十年。我不反对这个法门,我不想学这个法门。认为什么?我的兴趣不在这里,我欢喜《华严》、欢喜大乘经论,总想广学多闻。老师用很多方法来劝告,我很感激,没听话。一直到我自己讲《华严经》,也是几年的时间,讲了一半,差不多讲七、八年,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到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经没讲完,查后面的,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里面看到了,这两位菩萨都是修净土的,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的。再回头看善财童子,明白了,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开悟了,就是我们一般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文殊菩萨会上他就证得初住。老师命令他去参学,特别介绍他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专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我们中国人跟印度人这个地方是相似的,先入为主,你看参访这个,介绍念佛法门,不是别的法门,五十三参就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这先入为主。当中这五十一个善知识,那都是诸佛菩萨,给他展现一切不同的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他都去看,参观,都去了解。感恩善知识的教诲,「礼辞」,礼是礼拜,辞是不学,他明了,他不学,他还是念他的阿弥陀佛,方向目标没有变。到最后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才真正明白了,万法归宗,这个宗就是极乐世界。我相信这个法门是这么来的。如果不讲《华严经》的话,就不知道净土法门之可贵,没有重视它。是看到《华严》、《法华》、《楞严》,这么多大经大论,后头的目标全是极乐世界、全是阿弥陀佛,这是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得来不容易,学佛大概学了二十多年才认识这个法门,真叫难信之法。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