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桑耶寺

个人日记

­

        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乡的哈布日山下,距离地区的所在地泽当镇38公里,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存想寺"或"超出想象寺院",因藏王赤松德赞创建时融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所以又被称为"三样寺".­

        八月,西藏最美的季节,是内地各级党政代表团进来参观慰问最为频繁的季节,也是当地领官员接待任务最繁忙的季节.八月二日,襄樊党政代表团一行17人到来,我和老徐被定为随团保健医生,准备药品,氧气等物品,忙的不亦乐乎.当然,能随团免费看风景,再好不过了.­

        三号上午,在琼结开完欢迎会,举行完捐赠仪式,自助餐后,踏上了去桑耶寺的路.

       在极讲究等级的中国官场,座车排位自然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和老徐所座丰田面包车上的尽管也都是各方的封疆大吏,但也只能眼看着前面的4500绝尘而去,留下一条长长的土龙,而我们只能置身在土龙里,慢腾腾地颠簸在崎岖的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路上.路两侧依旧是青褐色的山体,许多山体已被大风吹起的江沙掩盖.游客和朝拜的藏民大都从雅江南岸的桑耶渡口过江,很少有人走北岸这条路.

        这也是项书记他们事先专门安排的,说是叫家乡的官员真切感受一下西藏.等到了目的地,我们一车人全成了出"土"文物.­

        桑耶寺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残破不堪.历史上桑耶寺曾多次遭受火灾,现今的建筑规模,基本上是七世达赖时期重建的.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硕大的院落倒象个建筑工地.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看的重点是乌孜大殿,乌孜大殿即“祖拉廉”,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殿高三层,式样别致,独具风格。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在5.5——6米之间,而且第二、三层均在殿堂前建有低于大殿的宽敞阳台,这既使大殿内得到充足的光线,同时外观也显得更加壮丽大方。从远外眺望,大殿似五层楼房,实际只有三层,这三层各属不同的建筑风格。

       据文献记载,“乌孜”大殿的建筑吸取了西藏、内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底层采用藏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不同的法式进行绘画和雕塑。这种藏、汉、印合壁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导游是个叫格桑的藏族小伙子,讲一口流利的国语,详细地向我们这些内地人介绍着藏民族最值得骄傲的建筑,也指着墙壁上残留的标语诉说着文革给藏文化带来的劫难.

       乌孜大殿的二三层全毁于那时,尤其是印度建筑风格的第三层,原大殿的中心没有一根立柱支撑,重建后四周全用上碗口粗的钢管加固,也就没了早先的辉煌了.听着,看着,为自己身为发动那场革命的汉人而汗颜!­

        下楼时,我的头重重的撞在那用来加固的钢管上,在心里对自己说:活该!­

­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