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至2015年4月19日的说说记录
说说记录
淡泊的心 转发: || @女人如水:
@心若晴天 2015-04-19 22:18:00
一个懂你的人,是受了委屈最想依靠的人,是有了郁闷最想倾诉的人,是遇见难题最想寻找的人。寥寥数语,就能解开一个心结;简单拥抱,又代表着多少理解。懂你的人,是一个安全的港湾,无论风大雨急,总能靠岸;懂你的人,是一处暖心的归宿,不管微笑哭泣,总有安抚。因为懂得,所以心疼;因为懂得,所以共鸣。懂你,是灵魂深处最干净的心声,是生命之中最神圣的感情。
http://url.cn/srb3fc
@心若晴天 2015-04-19 22:18:00
一个懂你的人,是受了委屈最想依靠的人,是有了郁闷最想倾诉的人,是遇见难题最想寻找的人。寥寥数语,就能解开一个心结;简单拥抱,又代表着多少理解。懂你的人,是一个安全的港湾,无论风大雨急,总能靠岸;懂你的人,是一处暖心的归宿,不管微笑哭泣,总有安抚。因为懂得,所以心疼;因为懂得,所以共鸣。懂你,是灵魂深处最干净的心声,是生命之中最神圣的感情。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个人暖暖的住在心底。最好的感情是随意,却又彼此在意;是惬意,却又彼此珍惜。各自独立,而心在一起;各自呼吸,而爱不分离。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舒服。即使默默不语,也是一种默契;纵然两两相望,也是一种欣喜。距离,让思念生出美丽;懂得,让心灵有了皈依。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佛,无处有,佛,又无处不在。心中若有美,处处莲花开。水不洗水,尘不染尘。
【佛心禅语】1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2 、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3、 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4 、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5 、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佛心禅语】1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2 、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3、 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4 、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5 、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 @清净心.: || @妙果诚:
@宗珍 2015-04-18 21:48:25
下面是《阿弥陀经》的几个要点。
《阿弥陀经》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一部经典。关于《阿弥陀经》,有几处重要的经文,如果不了解、甚至误解的话,对净土教义就不明朗,念佛就感到胆怯。
这几点,前面几章都提到过,现在把它们集中起来。
第一,什么是“多善根”?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根据经义,首先说不能往生的是“少善根”。
接下来说: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这是说可以往生的,那么就是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这是经文的次第关系。
第二,我们也学了,“称名一行,总超万行”。称名是“福善同佛”,专修念佛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称名就是“多善根福德”: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作为我们“多善根之因”;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行,作为我们“多福德之缘”。所以,每一声完全具足阿弥陀佛的善根,跟佛的善根福德相等。历代祖师的解释,不管是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还有元照律师,都千篇一律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福德”。
这个“多善根”,已经不是多少的“多”了,是绝对性的概念。不是说还有人可以相比的,是无法相比的,“尽虚空,遍法界”。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把念佛搁到旁边,然后去修种种余行,以自己凡夫所修的有为有漏的善法,夹杂、回向求往生,落入杂行,往生不定。
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误入歧途,就会在专修念佛的路上踏实、稳健地走下去。同时,不废诸善,这样才可以往生决定有把握。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二,什么是“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后面说: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的解释,自古有两种:
一种是行持上的功夫,达到禅定的一心不乱——这个很难。依天台的教法,解释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一种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是指我们一心念佛不杂乱,专修念佛不杂乱。
善导大师经常说“一心”:“一心称佛不乱”“一心愿生”“一心专念”,在“二河白道喻”中就说:“一心正念直来”,意思是信顺不疑,对佛没有二心,没有疑心,没有退心,专修念佛。
《法事赞》里说“教念弥陀专复专”,用“专复专”三个字解释“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心,所以叫“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定向、有目标,不杂乱还是“专”。善导大师用两个“专”来恳切地劝导我们,“教念弥陀专复专”。这样,我们念佛,就执持名号,用信顺之心相续念佛,这叫“一心不乱”。
这样的“一心不乱”,我们都能做得到,对不对?(莲友答:对!)对呀。如果是禅定的一心不乱,那就难了。那样如果能做到,是少数人。
当然,你能做到就更好;做不到,你能信愿一心,你能专修念佛不杂乱,就达到标准了,很简单。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三点,怎样保证临终之时“心不颠倒”?
如果第二点“一心不乱”不能解决,他就恐怖了,担心害怕了,“我念佛的功夫没有达标准,怕不能往生啊……”
听了善导大师的解释,心开意解,明朗了:“哦,这样念佛就可以!”
可是,还有临终,“临终如果颠倒了怎么办?”
这有两点:
第一,我们称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之业”,平生之时往生一定,不待临终,已经定下来了。
第二,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来说,专修念佛之人,临终之时,每个人都是正念现前的,都是心不颠倒的。临终心不颠倒,不是我们自己有这个力量达到这样的功夫,不是说“以此为前提,阿弥陀佛才来接引”,不是。而是只要我们平时专修念佛,临终之时阿弥陀佛自然现前来接引我们;由于阿弥陀佛来现前接引我们,慈力加持,光明摄护,所以令命终的人当下心不颠倒。
我们来复习这段经文。“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平常是专修念佛;“其人临命终时”,现在到临命终了,是怎样一种状态呢?经文这样描述: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专修念佛的人临终了,佛就来接你了。这是得到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谈你修行功夫深浅。只要一向专修念佛,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自然来到面前。然后说:
是人终时,
佛先来现前迎接,然后这个人才命终。平时是“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地专修念佛,得到临终的利益就是: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那么,以佛圣现前为因呢,就得到第二种果报:
心不颠倒。
佛圣现前,光明加持我们。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说: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每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临终的时候都会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的利益。阿弥陀佛来接引,当下心中如入禅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命终的呢?是“心不颠倒”的状况下命终的,当下就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人以为:“我要念佛达到心不颠倒的功夫,自己能够保证这一点,阿弥陀佛才来接我,我再往生”。这个,颠倒了经文的次第关系——不是这回事情。
我曾提到贵阳一位专修念佛的莲友。她是个盲人,得了脑溢血,突然死过去了。死过去到医院抢救,经过一天一夜,醒来第一句就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说:在这段时间,她看见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了。后来往生得很殊胜。
这就说明:临终的人虽然可能在外相上看起来不省人事,觉得“他昏迷了”,其实他的神识是不昏昧的,佛来接引看得很清楚。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平时专修念佛,不必担心临终阿弥陀佛不来接,或者“佛来接,我不知道、看不见怎么办”,根本不用担心!阿弥陀佛之所以发这个“临终现前接引愿”,就是怜悯我们临终不能做主、四大分离。种种业缘相缠,哪里能自己做主呢?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倒乱之苦,才要加持我们:“我临终现前接引,就是为了保证你命终之时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解释“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句话: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
特为保任此事。
佛见到众生有这样临终种种昏迷、倒乱之苦,“特为保任”,特别来保证我们:“不用担心!你临终时,我现前接引你。”释迦牟尼佛才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什么利益呢?临终之时,佛必来接。
大家对这一点不必担心,专修念佛不会有闪失的,不然就不能称为“正定之业”了。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四点,《阿弥陀经》里讲:
善男子、善女人
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呢?
有人说“要达到五戒”,有人说“要圆满十善”,有人说“要圆修三福”,总之,达不到这些,不能往生。这就和经文相违背了。《观经》里讲,十恶、谤法、五逆的人也念佛往生了。
根据祖师的解释,即使原本是恶机,但是因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缘故,被佛赞为“善男子”。
最典型的经证就是《观经》下品上生。这个十恶罪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化佛前来接引他,赞叹他说: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为什么称他“善男子”?
因为他称念了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第一;第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叫“善男子”呢?“诸罪消灭”,这是第二;第三,“你诸罪消灭、身心清净,我迎你回归净土”。
只要念佛,这些利益通通都得到了。
世间的善,再善不能称为“善”。世间,即使一个大慈善家,他的善是有为有漏的善法,不足以了生脱死,如果不念佛往生的话,仍然是三界里边的罪业众生,仍然是六道轮回的苦恼种子,这怎么能称为“善男子”呢?
念佛之人可以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他才有资格称为“善男子”。
这是站在佛法究竟解脱的立场上,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说的,不是依世间的善恶观来判断的。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五还有《阿弥陀经》里讲的“若一日……若七日……”,已经多次说过了,不可片面理解为只念一天佛、七天佛。“若一日……若七日……”就是一辈子相续念佛。
善导大师在著作中多处解释过,比如: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
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
唯以净土为期。
如果从经文来看,也是如此: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
就是一向念佛,一直念佛。有一天的寿命,就一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两天的寿命,就两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天的寿命,就七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年的寿命,就七年专修念佛不杂乱……一直念到什么时候?一直念到临终之时。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这就是相续念佛,和《无量寿经》的“乃至十念”是一个意思。“乃至十念”,不限于只念十句佛,也不限于临终念一句、十句(一句、十句是临终之人不可能念更多了)。我们平时念佛的人,就是念念相续地念佛。
这些都是有关三部经里大家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宗珍 2015-04-18 21:48:25
下面是《阿弥陀经》的几个要点。
《阿弥陀经》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一部经典。关于《阿弥陀经》,有几处重要的经文,如果不了解、甚至误解的话,对净土教义就不明朗,念佛就感到胆怯。
这几点,前面几章都提到过,现在把它们集中起来。
第一,什么是“多善根”?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根据经义,首先说不能往生的是“少善根”。
接下来说: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这是说可以往生的,那么就是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这是经文的次第关系。
第二,我们也学了,“称名一行,总超万行”。称名是“福善同佛”,专修念佛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称名就是“多善根福德”: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作为我们“多善根之因”;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行,作为我们“多福德之缘”。所以,每一声完全具足阿弥陀佛的善根,跟佛的善根福德相等。历代祖师的解释,不管是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还有元照律师,都千篇一律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福德”。
这个“多善根”,已经不是多少的“多”了,是绝对性的概念。不是说还有人可以相比的,是无法相比的,“尽虚空,遍法界”。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把念佛搁到旁边,然后去修种种余行,以自己凡夫所修的有为有漏的善法,夹杂、回向求往生,落入杂行,往生不定。
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误入歧途,就会在专修念佛的路上踏实、稳健地走下去。同时,不废诸善,这样才可以往生决定有把握。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二,什么是“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后面说: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的解释,自古有两种:
一种是行持上的功夫,达到禅定的一心不乱——这个很难。依天台的教法,解释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一种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是指我们一心念佛不杂乱,专修念佛不杂乱。
善导大师经常说“一心”:“一心称佛不乱”“一心愿生”“一心专念”,在“二河白道喻”中就说:“一心正念直来”,意思是信顺不疑,对佛没有二心,没有疑心,没有退心,专修念佛。
《法事赞》里说“教念弥陀专复专”,用“专复专”三个字解释“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专心,所以叫“专”;“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定向、有目标,不杂乱还是“专”。善导大师用两个“专”来恳切地劝导我们,“教念弥陀专复专”。这样,我们念佛,就执持名号,用信顺之心相续念佛,这叫“一心不乱”。
这样的“一心不乱”,我们都能做得到,对不对?(莲友答:对!)对呀。如果是禅定的一心不乱,那就难了。那样如果能做到,是少数人。
当然,你能做到就更好;做不到,你能信愿一心,你能专修念佛不杂乱,就达到标准了,很简单。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三点,怎样保证临终之时“心不颠倒”?
如果第二点“一心不乱”不能解决,他就恐怖了,担心害怕了,“我念佛的功夫没有达标准,怕不能往生啊……”
听了善导大师的解释,心开意解,明朗了:“哦,这样念佛就可以!”
可是,还有临终,“临终如果颠倒了怎么办?”
这有两点:
第一,我们称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之业”,平生之时往生一定,不待临终,已经定下来了。
第二,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来说,专修念佛之人,临终之时,每个人都是正念现前的,都是心不颠倒的。临终心不颠倒,不是我们自己有这个力量达到这样的功夫,不是说“以此为前提,阿弥陀佛才来接引”,不是。而是只要我们平时专修念佛,临终之时阿弥陀佛自然现前来接引我们;由于阿弥陀佛来现前接引我们,慈力加持,光明摄护,所以令命终的人当下心不颠倒。
我们来复习这段经文。“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平常是专修念佛;“其人临命终时”,现在到临命终了,是怎样一种状态呢?经文这样描述: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专修念佛的人临终了,佛就来接你了。这是得到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谈你修行功夫深浅。只要一向专修念佛,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自然来到面前。然后说:
是人终时,
佛先来现前迎接,然后这个人才命终。平时是“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地专修念佛,得到临终的利益就是:临终之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那么,以佛圣现前为因呢,就得到第二种果报:
心不颠倒。
佛圣现前,光明加持我们。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说: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每一个专修念佛的人,临终的时候都会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的利益。阿弥陀佛来接引,当下心中如入禅定,正念分明,心不颠倒。所谓“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命终的呢?是“心不颠倒”的状况下命终的,当下就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有人以为:“我要念佛达到心不颠倒的功夫,自己能够保证这一点,阿弥陀佛才来接我,我再往生”。这个,颠倒了经文的次第关系——不是这回事情。
我曾提到贵阳一位专修念佛的莲友。她是个盲人,得了脑溢血,突然死过去了。死过去到医院抢救,经过一天一夜,醒来第一句就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说:在这段时间,她看见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了。后来往生得很殊胜。
这就说明:临终的人虽然可能在外相上看起来不省人事,觉得“他昏迷了”,其实他的神识是不昏昧的,佛来接引看得很清楚。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平时专修念佛,不必担心临终阿弥陀佛不来接,或者“佛来接,我不知道、看不见怎么办”,根本不用担心!阿弥陀佛之所以发这个“临终现前接引愿”,就是怜悯我们临终不能做主、四大分离。种种业缘相缠,哪里能自己做主呢?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倒乱之苦,才要加持我们:“我临终现前接引,就是为了保证你命终之时能够正念分明、心不颠倒!”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解释“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句话: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
特为保任此事。
佛见到众生有这样临终种种昏迷、倒乱之苦,“特为保任”,特别来保证我们:“不用担心!你临终时,我现前接引你。”释迦牟尼佛才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什么利益呢?临终之时,佛必来接。
大家对这一点不必担心,专修念佛不会有闪失的,不然就不能称为“正定之业”了。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四点,《阿弥陀经》里讲:
善男子、善女人
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呢?
有人说“要达到五戒”,有人说“要圆满十善”,有人说“要圆修三福”,总之,达不到这些,不能往生。这就和经文相违背了。《观经》里讲,十恶、谤法、五逆的人也念佛往生了。
根据祖师的解释,即使原本是恶机,但是因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缘故,被佛赞为“善男子”。
最典型的经证就是《观经》下品上生。这个十恶罪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化佛前来接引他,赞叹他说: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为什么称他“善男子”?
因为他称念了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第一;第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叫“善男子”呢?“诸罪消灭”,这是第二;第三,“你诸罪消灭、身心清净,我迎你回归净土”。
只要念佛,这些利益通通都得到了。
世间的善,再善不能称为“善”。世间,即使一个大慈善家,他的善是有为有漏的善法,不足以了生脱死,如果不念佛往生的话,仍然是三界里边的罪业众生,仍然是六道轮回的苦恼种子,这怎么能称为“善男子”呢?
念佛之人可以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他才有资格称为“善男子”。
这是站在佛法究竟解脱的立场上,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说的,不是依世间的善恶观来判断的。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第五还有《阿弥陀经》里讲的“若一日……若七日……”,已经多次说过了,不可片面理解为只念一天佛、七天佛。“若一日……若七日……”就是一辈子相续念佛。
善导大师在著作中多处解释过,比如: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
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
唯以净土为期。
如果从经文来看,也是如此: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
就是一向念佛,一直念佛。有一天的寿命,就一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两天的寿命,就两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天的寿命,就七天专修念佛不杂乱;有七年的寿命,就七年专修念佛不杂乱……一直念到什么时候?一直念到临终之时。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这就是相续念佛,和《无量寿经》的“乃至十念”是一个意思。“乃至十念”,不限于只念十句佛,也不限于临终念一句、十句(一句、十句是临终之人不可能念更多了)。我们平时念佛的人,就是念念相续地念佛。
这些都是有关三部经里大家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
长春*上善若水的空间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 @じ☆ve浅笑安然╭☆╯:
@醉美红颜 2015-04-19 21:06:00
彼岸花开,彼岸落,彼岸红颜为谁红?三生缘,三生情,三生路漫漫,三生石畔等你千年,恋你千年!欲语还休的悠悠眷恋墨染了素笺几卷?逝水流年,红颜相盼,望断彼岸。山水重叠漫漫红尘路,回尽柔肠相思渡,珠泪落无数,徒留阑珊独处。悠悠千年,往事随风散,红颜为谁而凋零?斑驳的月色,揉碎了依稀的记忆,消瘦了她的思念,空愁眸,阑珊落无眠,心梦无垠。彼岸花开,泣血花蕊,开尽了她的寂寞,引渡她隔世的记忆。今生她在此岸,而他在彼岸,你说遇见就是缘,只因了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相遇。这一世,她思念为谁而寄托?
@醉美红颜 2015-04-19 21:06:00
彼岸花开,彼岸落,彼岸红颜为谁红?三生缘,三生情,三生路漫漫,三生石畔等你千年,恋你千年!欲语还休的悠悠眷恋墨染了素笺几卷?逝水流年,红颜相盼,望断彼岸。山水重叠漫漫红尘路,回尽柔肠相思渡,珠泪落无数,徒留阑珊独处。悠悠千年,往事随风散,红颜为谁而凋零?斑驳的月色,揉碎了依稀的记忆,消瘦了她的思念,空愁眸,阑珊落无眠,心梦无垠。彼岸花开,泣血花蕊,开尽了她的寂寞,引渡她隔世的记忆。今生她在此岸,而他在彼岸,你说遇见就是缘,只因了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相遇。这一世,她思念为谁而寄托?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 @じ☆ve浅笑安然╭☆╯: || @~*微笑向暖*~: || @开拓: || @亮丽人生!:
@海边散步【精彩空间】 2015-04-19 18:53:17
人生之修行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俗话说:莫以成败论英雄。并不是赢的人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他能战胜自己,真正做自己主人的人。多一份宽容,也能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因为你的心是善的,不发怒,细胞也会过得很快乐,而是要有一颗真正关心别人的心!
@海边散步【精彩空间】 2015-04-19 18:53:17
人生之修行在于淡定。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裕。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俗话说:莫以成败论英雄。并不是赢的人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他能战胜自己,真正做自己主人的人。多一份宽容,也能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因为你的心是善的,不发怒,细胞也会过得很快乐,而是要有一颗真正关心别人的心!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很多事情,都是嘴上说的好,心里却做不到。狠心的话,不代表真正的想法;放手的情,不说明不牵挂。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多少无所谓的笑容,掩盖了有所谓的心痛。假装的潇洒,是想蒙蔽别人的看法;内心的挣扎,却是解不开的乱麻。动了感情的人,总是放不下;用了真心的情,最是难割舍。原来:心里未说出的话,才是最真的表达!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情缘语录 2015-04-19 15:23:33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就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爱上一个最意想不到的人。善待爱你的那个人,那个不希望你困扰,所以强颜欢笑、骗你说释怀了的人,那个默默关注你,从不曾离开的人,如果你还彷徨着,如果你还抑制不住的想着他,如果你还在意他的一颦一簇,不妨给他一个可能,也给自己一个可能。感情就是这样,你伤了别人,无论有意无意,就总会有一个人来伤你。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了一个人就一定要珍惜,不要等到伤害的时候才去乞求原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挽回。
@情缘语录 2015-04-19 15:23:33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就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爱上一个最意想不到的人。善待爱你的那个人,那个不希望你困扰,所以强颜欢笑、骗你说释怀了的人,那个默默关注你,从不曾离开的人,如果你还彷徨着,如果你还抑制不住的想着他,如果你还在意他的一颦一簇,不妨给他一个可能,也给自己一个可能。感情就是这样,你伤了别人,无论有意无意,就总会有一个人来伤你。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了一个人就一定要珍惜,不要等到伤害的时候才去乞求原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挽回。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情缘语录 :群处守嘴,不惹祸,乱世守心,不出错;闲话少说,事情多做;抬起头做人,俯下身做事;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必争;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等不到;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修好自己的心,立好自己的德!让思想丰富,让心灵纯静;让生活充实,让人生优雅;让别人幸福,让自己快乐!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时尚木杉已认证 2015-04-19 18:48:00
【智慧:以后就靠这10个段子聊天了】
1.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2.有一天,狗问狼:你有房子车子吗?狼说没有。狗又问: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吗?狼说没有。那你有人哄你玩带你逛街吗?狼说没有。狗鄙视的说:你真无能,怎么什么都没有!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个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标,我有你没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只自以为幸福的狗!
3.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4.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会生蛋,也会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乱说话,你就不用学。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5.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6.哈佛一调查报告说,人生平均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这里面又有两次会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7.老喇嘛对小喇嘛说:当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在哭,但别人都很开心;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别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悦。所以,死亡并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8.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9.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为零;人在急躁的时候动作会变形;人在没有给对方信任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人在失去方向的时候,做什么都没劲;当然,人最重要的是自知、自觉、自立。有自知方能扬长避短,有自觉方能独当一面,能自立方能顶天立地。
10.如果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好像丢在某个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一个愚蠢的问题,可类似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为报复;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伤心好久……收起
@时尚木杉已认证 2015-04-19 18:48:00
【智慧:以后就靠这10个段子聊天了】
1.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2.有一天,狗问狼:你有房子车子吗?狼说没有。狗又问: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吗?狼说没有。那你有人哄你玩带你逛街吗?狼说没有。狗鄙视的说:你真无能,怎么什么都没有!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个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标,我有你没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只自以为幸福的狗!
3.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4.鸡生蛋,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会生蛋,也会拉屎。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乱说话,你就不用学。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靠吃屎能变壮大?
5.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6.哈佛一调查报告说,人生平均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这50年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这里面又有两次会不小心错过,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7.老喇嘛对小喇嘛说:当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在哭,但别人都很开心;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别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悦。所以,死亡并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8.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9.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为零;人在急躁的时候动作会变形;人在没有给对方信任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人在失去方向的时候,做什么都没劲;当然,人最重要的是自知、自觉、自立。有自知方能扬长避短,有自觉方能独当一面,能自立方能顶天立地。
10.如果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好像丢在某个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一个愚蠢的问题,可类似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为报复;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伤心好久……收起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如烟【淡网】 2015-04-19 18:27:05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挑人过错,自己也有不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紧逼人,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眼睛总盯人是非,不会让人颜面尽失,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草原情哥哥# http://url.cn/4YIfTP
@如烟【淡网】 2015-04-19 18:27:05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挑人过错,自己也有不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紧逼人,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眼睛总盯人是非,不会让人颜面尽失,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草原情哥哥# http://url.cn/4YIfTP
2015/419
淡泊的心 转发: || @七彩贝尔..[妙心]:
@凡夫俗子 2015-04-19 18:12:20
净空恩师:把冤家当恩人看待
一个仁慈的人,他的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冤家对头,冤家对头找到他,他不会把他当作冤家,反而会把他当恩人看待。为什么?冤家毁谤他、侮辱他、陷害他,让他有机会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没有过失,他这样对我,那他误会了,我用他做一面借镜,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错,这就得利益,得大利益。
所以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到诸佛也是凡夫,境随心转。佛在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境,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
你的心要被境界所转,你永远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决定不要被境界所转,我们要转境界。善人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恶人、冤家对头也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没有这些人我们不能成就。
凡夫俗子QQ2306790874,欢迎您加我为好友
@凡夫俗子 2015-04-19 18:12:20
净空恩师:把冤家当恩人看待
一个仁慈的人,他的心里头决定没有一个冤家对头,冤家对头找到他,他不会把他当作冤家,反而会把他当恩人看待。为什么?冤家毁谤他、侮辱他、陷害他,让他有机会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没有过失,他这样对我,那他误会了,我用他做一面借镜,勉励自己不要犯这个过错,这就得利益,得大利益。
所以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到诸佛也是凡夫,境随心转。佛在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能转境,你就是如来,你就是佛。
你的心要被境界所转,你永远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决定不要被境界所转,我们要转境界。善人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恶人、冤家对头也是我们的大善知识,没有这些人我们不能成就。
凡夫俗子QQ2306790874,欢迎您加我为好友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什么是幸福?家里没病人,牢里没亲人,外头没仇人,圈里没小人,身边没坏人;看似好像没情人,办事有熟人,谈笑有哲人,聚会有高人,喝茶有贤人,闲聊有达人,。 生命中,有喜欢做的事,有健康的身体,有爱你的人,有一个乖巧阳光的孩子,有几个一段日子不见就想的朋友,这就是幸福 !#晚安# http://url.cn/1PTBdd
2015/419
淡泊的心 说:学会放手:这个年龄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当你无力把握命运中的某种爱,某种缘,某种现实,学会放手。给自己身心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储蓄友谊: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温暖的一件外套。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在这个年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用心去储存。播种善良: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之事,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懂得音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它会洗涤你的身心。会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全心地投入,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它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避开两种苦: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好在这年龄还具有一定的资本,我们可以卷土重来。世间最苦是钟情,如果在这时候还有这样的情愫,一定要象打扫灰尘一样,把它从心屋里清出去。学会承受: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保留感恩的心:感恩的心一定要时时保留,它不仅让你怜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还会让你淡漠某种无形的压力,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更多的时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觉也往往来自于此。热爱工作:尽管它决没有喝茶、聊天儿那样惬意,但它检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是我们体现价值和成就所必备一种内容。一定要全心爱它,它让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饭吃。善于学习:读书和学习都是在和智慧聊天,它不仅保证你的记忆力、感悟力。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长久地保持你的个性魅力,这是练瑜珈做美容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享受运动:很多人认为自己胖、自己丑…于是,就有人拚命地节食减肥、手术美容。你的大部分时间与其就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如去享受运动、享受自然。你的体重就不会因懒惰而上涨,你的容貌也不会因岁月而减少生动。那么你就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住了你的青春,你的快乐,你的健康。
20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