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 东山峰 之一话当年

个人日记

      从壶瓶山往西10公里,进入东山峰。我们看到从泥日垭起,路边悬挂着各种令人动容的欢迎标语,一条“欢迎你们回家。”的标语最打动人心。场部经过几届领导人与职工们的艰苦努力,完完全全就貌换新颜。建起了天上一条街。街边盛开着格桑花和大丽花。街道随时都像冲刷过的干净。街两边的房子早已翻修一新,大大改善了职工们的住宿环境。为了发展东山峰文化旅游事业,农场管委会不仅在场部曾增修了几间宾馆,还帮助指导有条件的茶农开起了宾馆。知青们看到这崭新的优美环境,感慨颇多,就像离别多年的游子回到了自己的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话当年

   开餐了,我按照旅游团每桌的开餐名单就餐。我的同桌是北山12队的常德知青。第二天,餐桌上少了几个。有人说:“他们不会来了,外面有人请吃。”“想起当年上山的第一餐饭,这里的早餐不能不吃。”原北山12队知青杨文国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打开了知青话当年的话匣子。

“那是吃的什么呀,黑咸菜汤,只看见水,看不到菜,纯粹一点盐味。上百人吃饭的一锅汤,就一瓢浮油。”“黑咸菜是主菜,早上咸菜汤,中,晚干咸菜。”“偶尔吃马铃薯是最好的享受。”“一两个月才能吃一餐肉。”

我深知知青们当年的生活之苦。处于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质匮乏,加上东山峰山高路远,气候寒冷,陡增2000名知青,物质无法供应,蔬菜种不起来,油米肉食,得全靠西洞庭农场供给。知青们非常激情地你一言,我一语。我们来之前:“学校动员会上,领导们都说,这里高楼大夏,你们去了会喜欢的。可是现状给了我们一闷棍。”年轻人最难以接受的是前景与现实的距离。他们当时感觉眼睁睁被蒙骗。好在他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很快就准备着忍受吃苦受累。我默默地倾听和记录着他们的诉说。

1972331日,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 “我们上东山峰,住的是临时搭建的茅草棚,下雪下雨,外面疯狂地下,屋里滴答地落。”女知青说:“多少个夜晚,我们顶着塑料布渡过雨雪夜。那么艰苦的生活,我们不流泪。” “只是会痨死。怎么就那么痨呢?”杨文国毫不忌讳地说:“为了生存我们确实做过一些不体面,不利社会治安的事。但那不是我们的本性。不是为我们的行为找借口,实在因饥寒起盗心。我们是一个很有团队精神的集体。‘偷鸡摸狗’从来不为个人所为。”“真不知那日子怎么熬过来的。好在我们年轻。时间长点后,队上的老职工们,炒了好点的菜,三不三喊我们去吃。”……说着说着,有人竟然泪流满面。他们难免有牢骚,有埋怨,有不解,还有屈辱的记忆,觉得那是倒霉的青春,是被时代抛弃的一代。氛围马上出现情绪化。
    
“不过”,我说:“知青是历史的产物。每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运动都会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都会有流血和牺 牲。”
 
突然,我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声音:“我不这样认为,我倒为自己是东山峰知青而骄傲。东山峰是我们一锄一锄开出来的!山上的一草一木在为我们说话,如今的满目茶园证实了我们当年付出青春的价值和功绩。”他叫姚建华,下放东山峰北山12队两年,后当兵出去。 “那时不知道什么是苦,再苦都觉得是快乐的。”他停了停笑着说:“有次,湖南日报有个女记者看到我们在遮雨的塑料布下吃饭。那餐吃肉,我们弄得杯盘狼藉。她含着眼泪看着我们笑,我们反过来傻傻地看着她笑。”“是的,当时是苦。我们都是睡的用木棒搭的通铺。床上铺的鲜茅草,是我们用青春的热量,吸干了湿气。”张润常接着说,“那艰苦年代磨练了我的意志。我57岁时能考上国家注册棉检师,是那年代培养了我为梦想而奋斗的勇气。我要感谢东山峰 。"    

一个个子高大的男知青坐在我的对面,他一直沉默。他的好伙伴张新元介绍:“他叫李尚斌,当年,常德市一中的高材生。农场赫赫有名的知青标兵。197235日进场,11月入党。北山12队的党支部书记,1977年离开农场的知青。”李尚斌说:“高中毕业时,学校推荐我去常德师范培训学习,我拒绝了,要求上了东山峰……在农场也有上学的机会,都放弃了。理由是:农场需要我。1978年落实知青政策,我只得灰溜溜回城,自己找工作,自己创业。虽然有些窘迫,有些不平衡。但我不后悔。因为,我走的是一条自己开创的路。”

大家的话题又开始活跃起来:“不管怎么说,东山峰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的青春年华在这里经受艰苦磨砺与洗礼。我们的青春交付给了这片土地,洒下青春的血汗,描绘出了如此壮美的图画,是我们的骄傲和价值所在。”“我们在这里锻炼了成长了,走上工作岗位,我们的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大的困难只要想想东山峰,那就不叫困难了。”“我们忘不了那时的艰苦,更忘不了这里曾经是我们的家。”“尤其不能忘记我们连队的干部职工对我们的关照和呵护。”……

这个早餐吃的时间够长的,都一个钟头了,大家才离去。

 
 图片          图片

(公路一连男知青在修公路) 

 

 

“少小追求音乐梦,

二胡情深不离身。

年少随哥来东山 ,

一把陋琴寄我情。”

知青文化节开幕式的演出中,常德知青王小英拿着一把二胡走上台来。深情地说:“42年前,我带着一把20元的二胡,来到东山峰。每当我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时,每当我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时,每当情意撩拨少年狂时,我会独自一人,找一块大石头坐下,于夜色中静静地拉一阵二胡。我用一把廉价的二胡寄托自己的悠悠情思。42年后,我依然用二胡,表达我对东山峰的眷念之情。”他热情洋溢演奏了一曲《葡萄熟了》,悠扬的琴声在东山峰上空回荡,他,沉静在当年的情感中。


文章评论

猴哥

那么多的老照片,美好回忆,难得呀,大大赞[em]e179[/em]精彩文笔的描叙[em]e179[/em]

慧儿来了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我没也没有亲身经历,但是看了姐姐的文章,我依然热血沸腾。这样的经历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想知青一代,应当是最有韧性的一代。经历了风雨,必然会有彩虹了。

洇潙沵

上山时我们才几岁,这么多年过去了,看了您写的文章,过去的景象又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我还真的挺怀念过去的,虽然任何条件无法和现在相比,但我们真的很快乐,我非常非常感谢张老师写了这么多关于东山峰的文章,让我重拾过去的时光,让点点滴滴记忆在心中铸成永恒…。

洇潙沵

我不行,我水平有限,看了您的文章,片言只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想,所以篇幅有些过长,还望张老师见谅…。

洇潙沵

我不行,我水平有限,看了您的文章,片言只语表达不了我的感想,所以篇幅有些过长,还望张老师见谅…。

荒原

珍贵的照片,美好的回忆,我辈艰辛之恪印.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