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请拿出你真实的形象!(讲演稿)

个人日记



       在许多地方、许多的场合,很多的朋友和诗歌爱好者都很希望:作为一位学院派诗人的我,能够很切合实际地讲解一下中国诗歌。尤其到了今天,中国诗歌的派别不再是所谓婉约派、朦胧派等之间的百家争鸣;而且先后又涌现出了梨花体、羊羔体、甚至出现了智障体系,将中国诗歌这片碧蓝的天空由原来的几朵云彩,彻底变成了雾霾笼罩下的乌烟瘴气的时候,作为一份责任,有必要站出来讲解一下自己对中国诗歌的感受和认知。

        我不反对诗坛上所谓的百家争鸣,因为它至少是对诗歌的一种热爱,或者说是对诗歌各种写作风格的一种论证。但如今的百家争鸣已经彻底变成了百家争名,而这种争名与夺利并驾齐驱,几乎在逐步丧失着中国诗歌。因为,真正的求知态度在哀鸣,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华而不实、信口开河的天下。很多的诗歌爱好者不管对诗歌理论的认知到底有多少,更不管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都可以随意地称之自己是诗人,而且都习惯在诗人的前面加上光彩照人的
两个字:著名!估计是自以为在网络上有过注名造册、认识了一圈志同道合朋友的缘故、甚至获过毫无权威之说的几次奖励就是名人了。甚至很多的人在叫嚣:中国诗歌不需要理论;只要我们是在用情感写文字就是诗……终于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诗歌一点点变种变味、急速地滑向了四不像的世界混血儿。

       什么叫诗歌
?它是拥有自己的姓名和特征的! 诗歌是以语言的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节奏感、韵律美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那么,中国诗歌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文学作品?作品即为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本身,经过浓缩和提炼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结晶。第二,我们更要明确什么叫本土?即为生你、养你的地方!本着这两点,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认识自己:无论你是哪国人、走到了哪里,都必须遵循诗歌的文学理论,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本土特性,去挖掘和展现实际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和揭露人性思想中的假丑恶。可以天马行空,但不可以违背和脱离文学理论;可以吐故纳新,但不可以相悖和流失本土特征;可以百家争鸣,但不可以滥造和亵渎艺术品类。

      中国诗歌拥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劳动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创造,经过不断地提炼、规范而形成独有的历史文学艺术的瑰宝。中国诗歌绝对不仅仅是方块字的堆砌,它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规则。我们一直继承和发扬的古体诗词,尤其在节奏和韵律上甚为严谨的规范,这是我们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林立于世界诗歌之中绝无仅有的宝贵财富和民族骄傲。也正是因为它的高雅极致、傲雄群芳,让外人们视为珍宝进行学习、研究和尝试却可望而不可及。但是,现在的我们却在遗弃、异想天开地跟随在旁人的步后卑恭地照虎画猫、令人叹息。

       
闻一多先生在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著作《诗的格律》中这样说过:"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或许现在很多的人把节奏和韵律视为了诗歌创作的脚镣,于是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越是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人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因为世上只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决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从而说明:诗歌是绝对脱离不了节奏的,也只有在节奏的轻重缓急中继续创作出相辅相成的韵律、生化出应对的意境才会达到诗歌的基本标准。

      我也与原中国诗歌协会主席韩作荣在一起交流过,他曾说:"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在诗的节奏中,第一行诗就往往定下了整首诗的节奏基调。诗歌的内容是诗歌的血液,节奏是语言本身的强度。"所以说,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传统诗歌,无论创新还是超越,诗歌的本身缺少了节奏和韵律就等于缺少了生命的强度。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诗人不认可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呢?其实,不是他们不认可,而是从学识上根本不知到底什么是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更不想去潜下心来去钻研,喜于扬长避短般的藏拙
:一、很想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很想自由随意;二、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不愿深入研究喜于浅表形式;三、崇洋媚外进行模仿秀,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在滥竽充数。久而久之,即使想步入正道已是邯郸学步。国外的诗歌并不是没有节奏和韵律的限定,这个要归罪于那些所谓的文学翻译。是他们残疾诗歌的理念、以照葫芦画瓢的手段、用汉语言的字句誊写了近似诗歌情感表述的意思,从而造就了中国一大批酷爱诗歌又不愿意潜心深研的毛手毛脚诗人。他们总是以为:只要是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用断成行或者任意地断行形式,只要有那么一两个好句子就是诗歌。更有甚者,以为只有写的与天比高、与地比宽就是大手笔;越是高深莫测、喝五悬六就是高品位,一大堆病病殃殃的白话组合在那里,跑出画面甚至根本没有一个条理,还在大谈特谈意境而自己却都不知所云为甚。

        我始终认定: 中国诗歌不可丢失节奏与韵律,这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去描绘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首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语言绝对不是口语,也不是口号,更不是把一个想法用一段白话的陈述,甚至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配上画、配上背景音乐的回车键。诗歌的语言要简洁、明快、跳跃,诗歌不是散文,可以慢慢的展开,娓娓的道来;它也不是小说,可以促膝交谈,家常理短;诗歌更不是论文专著,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解剖学,更不是争取什么特权的演讲稿。但诗歌的语言依然需要注重事实,斩钉截铁,一语道破,以达到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我一直主张诗歌语言的通俗化,因为诗歌是用来给人欣赏的,不是用来难倒什么人,更不是用一种高深学问让人来猜测的。所以,我们在创作中要选用确切的字眼,可以直接陈述、可以白描、可以修饰,但必须要达到求真切、深刻、平易近人。我不反对诗歌语言上的华丽,毕竟,诗歌是一门文学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应该仔细雕琢但不能露出刻意雕琢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富丽的辞藻、绚烂的笔墨、奇幻的情思确实也能带给诗歌更大的魅力,但过于渲染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真实情感。

      
诗歌语言还要具备一定的“暗示性”,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这是我们在诗歌的语言表述的创作过程中,最应该引用借鉴的技巧。也就是说,我们诗人为了写好每一首诗歌,必须要了解作为诗歌的语言都包含了哪些要素,为什么必须要强调诗歌的语言需要具备一定的特点呢?因为,诗歌语言应该是三维语言,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是语言的本身;二是语言的表意;三是语言所形成的意象。

       
我强调诗歌的民族性,并不是一定要求现在写诗歌的人必须像古人那样,平仄对称、韵律严谨、字数相同,我们可以突破、可以创新,但对于中国诗歌来说绝不可以丢弃节奏与韵律这一基本特点。失去了节奏和韵律,就等于灭绝了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民族性”至少包含生活取材、表现形式和审美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鲜活的民族生活内容、独特的民族表现形式和鲜明的民族审美风格。尽管不同的时期,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性都有所不同,但目前很多的现代诗歌,只是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凌驾于民族之上,甚至认为只要说出自己想说的思想,已经使用了汉字便是民族的了,这实际上是对民族性的一种玷污和亵渎。 

       中国诗歌,不但要有节奏和韵律、必须体现其民族性,更要具备一种思想性。 
诗歌的思想性是指诗歌的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全部思想意义,由题材的客观意义和诗人的主观思想两个方面构成。其中,诗人的主观思想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关系着对题材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开发挖掘,影响着诗歌题材的选择和借题发挥。具体点讲,诗歌的思想性是作者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构成诗歌内容的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诗歌思想性的高低取决于诗人的思维模式,而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是影响诗歌思想性的最为主要的的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歌。健康进步的诗歌,要求作者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意境。正如画家出身的艾青所说:"人民会从一切作品中鉴别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人民所喜爱和尊重的是能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提高的作品——使他们的精神进入到更美好的境界。” 

        
诗歌能够给予读者的思想,其实就在一个打造成"象外之旨”与"弦外之音”里,世上没有空洞的"弦外之音”,更不存在没有所指的"象外之旨”,艺术的有所指和不空洞就是思想。但今天我们把诗歌由脑袋与心灵"移位”到中部或下部,将一些所谓的思想凌驾于一些近乎妓院招揽生意的句子回车当成了诗歌,把一知半解的外国东西拿来全盘的否定自己民族的思想却是一种荒唐之举。如梨花派诗人赵丽华说什么:我,将,坚决,反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这种诗歌的思想与艺术上的认识和体现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很多人说:我就是要打破诗歌的政治性与时代性,开辟一条诗歌发展的新路。”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决心不好,但任何一种愿望、一种思想的体现,必须是符合本土特色的。思想也一样,如果脱离了本土,思想走向何方都难说,那就更谈不上开辟中国新诗的道路。如果我们现在的很多诗歌在创作上仅仅将诗歌的思想局限在自我的小圈圈里,认为唯我独尊,我才是必须的,这样狭隘的观念就更写不出具有高度思想内涵的作品了。 

       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中国真正的诗人呢?

       
在众多的文体写作形态中,诗歌应该称之为奢侈品。它的奢侈在于对文字的吝啬使用。我们可能还会记得有人用一字千金,一字为师来评价对诗歌语言的驾驭能力所以,一首诗歌中每一个文字都应该是如同金子打造、钻石垒砌。那么就要求我们的诗人不仅必须具备上知天文地理、下解历史情事的阅历;还要善于琴棋书画的技艺等多方面的知识累积,才能充分发挥才智,用最精炼的词汇拓展意境、思想,用音乐般的语言给人以激励或顿悟,才不愧为是点石成金的文字高手。
 

       诗人还必须用睿智、洒脱、狂傲、多情给以诗歌珍惜,如果不具备以上的基础条件,只能说是不学无术、不知深浅的浮夸弟子。作为一名诗人,不仅仅在于用诗歌的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且我们要有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让自己的文字健康、向上。给读者美感的同时,还要给读者一个正确的方向、启示与意义,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才不失作为一个真正文人的准则。所以,我们要想尊重自己的文字,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无论是今天还是将来,我深信:作为中国诗人不会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作为中国诗人就应该弘扬、光大自己民族的精髓和瑰宝。很多人在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我认为是一种断章取义,是在用世界这个字眼抬高自己。因为,民族具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和鲜明性,可以让世界认知我们,但我们是绝对不可以把自己混变成世界的混血儿。只有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超越、创新、光大,并要子子孙孙传承下去,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先和祖先遗留、交付在我们手中的宝贵遗产;只有学习和奠定正确的文学理论,走在正确的诗歌发展道路上,才会真正创作出属于民族的中国诗歌。这里的历史重任已经交给了我们手中,正如伟人毛泽东所说:
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请牢记这句话,写中国诗歌!做中国诗人!


         

文章评论

莹莹*石

文化的堕落是因精神的颓废,而精神的颓废是因为我们国家环境的改变,不知何时,人们早已不再寻求精神的丰富与高雅,而只想物质的占有与充盈。虽说得到物质并非什么耻辱的事情,但,我们国人不知何时变得不再以道德为框架去行事,而是放弃伦理,道德,以不择手段地各种方式,积累着财富。这样的国民,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基础,怎会让那道德,高雅,文明之精神得以生长呢?所以,各种哗众取宠地东西就冒出来了,就是这样的原因吧。

莹莹*石

当然,我还想要说的是,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现在意识到了诗歌的堕落,那么,污浊的终会被弃,清净的终需捡拾 。诗歌,真正的诗歌,它正在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