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之路

个人日记

若生活比生存重要的时候,出现”质量“的身影就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不是吗?



 为了筹备商场的清明节活动与格力空调的提前认筹,需要下乡镇发单页和去搞新农村建设刚搬进新居的小区卖认筹劵。下乡的路上,公路两边原来的榆树'杨树,槐树,被时尚的观赏性花草替代,姹紫嫣红甚是好看。

今天去的是一个叫做古城的小镇,在记忆里这里留下的也只是个种植和收购西红柿的地方。恰巧赶上有集市,上午的单页发放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同事去街边的门面房认筹,而我却在内急的召唤下寻找厕所。四处打量确定后走进了一家蔬菜加工厂。厂子不算小,东面有几辆货车在装打包好的箱子,工人忙碌的身影无暇顾及我这个外来人。西北角有几个女人在两排大泡沫箱子前忙,我走了过去。原来她们在包装铁杆山药。先是一个人把山药从一个纸箱里拿出来,放进一排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泥水泡沫箱,另一个人再把山药捞出来放进另一排散发着同样味道的清水泡沫箱。还有两个再把她放进去的捞出来放倒拉货车子上。眼看着一根根山药泥不啦叽的红黑屌丝变成了白亮的高富帅,我赞叹着中国人的“智慧”--深度加工,又担心自己的小心脏,还有什么放心吃。

铁杆山药是这几年才出现在寿光的,原来我们吃的都是那种有一虎口粗,浑身长毛的土山药。记得小时候,家里分了一块挨着树边的地,妈说那树底下张不好啥,就种了两三架山药。春天挑沟,埋麦穰和土粪,灌水,成阴阳土后,把山药嘴子种在用小木棍插的圆洞里,盖上覆土,溜一水就等着发芽插架了。等爬满了架也就夏天了喷几次杀菌杀虫药,就等秋后拔架,小孩吧啦拾山药豆,大人就出山药。在封冻前全部出完,放在闲置的屋里或床底下,等近年关的大集上,把上面的泥土搓下来,连带着那些长长的根毛,拿到集市换钱。所以在农药残留日益剧增的今天,我意识里的山药还停留在了那个简单的年代。

今天,我们都在说污染.毒产品.药残留。我想问,谁,给了“深”加工市场?谁在要求产品“质量”。谁,在潜意识里纵容了他们?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记得我还在种大棚时,种西红柿,刚开始,为了座果率,点花只用二四滴或者防落素,一般就留四穗,一穗也就四五个柿子,品种呢还是老品种,果形到最后一穗时,样子不怎么好看,萼片也黄,但价钱都还在承受范围内。可是到了后来,客户要求看棚,植株长势要好,无病叶,白粉尸叶。果形必须椭圆,萼片不能有黄边,颜色必须得正,要十成熟的火候五成熟的硬度。否则,不要或者低价出售。为了保证有上述产品除了要种植国外高抗病毒品种外。还不得不在座果药和维护上下功夫,化肥、农药、成本剧增。客户的品质要求原来越高,价格也越高。种植户的成本越来越高,收入却越来越少。恶性循环,为什么?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攻略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可是在当今这个以钱为尊,以权为荣的利益社会,要农民想在两不相伤的夹缝里存活,实在痴人说梦。

天空的乌云与夜色融合,雨还在下,只是这雨会不会洗净这欲望的天空,还一个干净的明天。




文章评论

化尘

简单纪录一下自己的想法。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