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小说
个人读书
大约十几岁的时候,看过一篇小说,小说的名字和内容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只记住了一个叫“蒋韵”的女作家。这些年来,也看了不少女作家的小说,池莉、张欣、王海鸰、迟子建、万方、王安忆……却再也没有看到过蒋韵的作品,媒体上也看不到关于她的报道。直到有一天我又看到了她的小说,和其他几位作家收在一本集子里,其中就有严歌苓大名鼎鼎的《金陵十三钗》,但是当我看完这本集子时,最喜欢的却是蒋韵的《心爱的树》。
小说讲的是16岁的少女梅巧,美丽而倔强,为了完成学业,嫁给了长她20岁的师范校长“大先生”,梅巧断断续续的生了四个孩子,也断断续续完成了学业。“大先生”无疑是极爱他的小妻子的,不忍让鲜活的她枯萎在空旷的庭院里,为她谋来了小学教员的职位。日子本来是可以这样过下去的,但是,席方平来了,他是大先生的学生,是和聊斋人物同名的那个人,是一开口唤“大师母”便红脸的那个人。
于是,说不清从哪天起,平静的日子渐渐起了变化,一连几天不回家吃晚饭的梅巧激怒了大先生,儒雅的博学的大先生动手打了她,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呢?八岁的凌香不知道,可她知道有一件大事发生了,有一个大危险来临了。那危险的气味啊,像刺鼻的槐花的气味一样,弥漫在五月的空气中,无孔不入。如果在白天,似乎看不出这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爹一早出门,穿戴得整整齐齐,乘洋车,去上班。妈也是一早出门,穿戴得也很整齐,不过不乘车,就走着,去上班。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爹和妈都换上了夏布做的新大褂儿。爹是一件月白色的,而妈的,则是粉底,上面洒满星星点点的小碎花。人走过去,就飘过一股新布的香味。
但是,太阳总会落下去的,夜总归是要来临的。危险就是在夜幕的遮蔽下现出原形。晚饭是那危险的前奏,序曲。妈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吃晚饭了。爹阴沉着脸,不说一句话,那咀嚼着的牙齿似乎格外用力。人人都知道,这是风暴来临的前奏。一家人屏住了呼吸,战战兢兢,就连最小的弟弟,刚刚两岁的小凌天,爹爹的心头肉,也变得很乖。一餐饭吃得鸦雀无声,草草收场,然后,各自回到各自的房中,仍旧是不敢出大气。奶妈们早早安顿自己的孩子睡下,而女佣和男工则躲在跨院伙房间压低了嗓子交头接耳。人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风暴——那是躲不过逃不掉的,就是沉入睡梦也躲不过。人人的耳朵这时都灵敏极了,掉一片树叶也能听到那响动,更别提那“吱扭”的门声。那“吱——扭”的门响简直就是炸药的捻子,女主人的脚步“踢踏踢踏”要惊破天似的,起落间就是生死。此刻,人们反倒是横下了心,知道要来的终于来了。
说是吵,其实,只听见大先生一人的怒吼和咆哮。大先生发起脾气真是可怕呀,地皮也要抖三抖的。可是,渐渐地有了回应,那回应声音不算高,却有着一种愤怒的激烈,有一种不顾生死、亡命的激烈。说来,那才是更让人害怕的,那亡命的不顾生死的激烈是可摧毁什么的。这才是那个大危险,那个悬而未决的厄运。大先生的怒吼、咆哮,甚至砸东西,不过是烘托,烘云托月,为这个大危险,作一个黑暗的铺垫而已。
这一天,吵到最激愤的时刻,大先生动手了。他劈头朝女人挥出一掌,那一掌,是地动山摇的一掌,像拍一只苍蝇,是一个灭顶的打击。不仅仅是对梅巧,也是对他自己。那一掌把梅巧击倒了,口鼻流血。血使他怔住了,他浑身冰冷。梅巧慢慢爬起来,用手在脸上一抹,抹了鲜红的一掌,她就把那只血手,朝洁白的墙壁上抹了一把,立时,一个血巴掌惊心动魄地跳出来,像一个鲜红的小妖孽。梅巧看了看,二话没说,笑笑,就摇晃着走出去了。
八岁的凌香是梅巧的女儿,从小特别依恋母亲,看着母亲离去,一天未归,小小的她就一直站在院子里等,等啊等,等了大半夜。
像树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滴下来,是那种无法言说的大伤心。不知名的虫子们,唱起来。凌香的腿,又酸又胀,就要站不住了。墙根下,西番莲榆叶梅就要开了,牵牛也爬上了架。那都是妈撒下的种子,移来的花木。妈还在后院里种玫瑰,种月季芍药牡丹,妈喜欢那些颜色热烈浓艳的花朵,丰腴的花朵。妈总是说,这院子,太素了。她就用那些花,来打扮这院子。
花啊,快点开吧。凌香在心里叫喊,花开了妈就喜欢这院子了。今年,花好像开得特别晚,特别慢,特别阴险,所以,妈才会讨厌回这个家吧?凌香突然打个冷战,绝望地哭了。
“吱扭——”一声,门响了。这“吱扭——”的声响,是多么慈悲。凌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这大慈大悲的声音,直到踢踏踢踏的脚步,停在她面前,黑黑的亲爱的人影,停在她面前,吃惊地问她,“你怎么在这里?”她如同起死回生一般,一头扑在了来人怀中,说,
“我还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呢!”
梅巧抱住了她,抱紧了她,她抽泣,浑身颤抖。梅巧用自己受伤的脸颊摩挲、抚弄她被夜露打湿的头发。她叫着她的名字,说,“凌香啊,凌香啊,宝——”她搂着这孩子把她送回后院房中。她扯下毛巾,为她揩干头发,又为她铺被子,脱衣裳,好像,她还是一个,极小的幼儿,不满四岁,刚刚离了奶妈……她安顿她睡下,睡稳,然后,久久、久久,凝望这孩子的脸,美丽的、难割难舍的、血肉相连的脸,说了一句,
“宝,我的宝,你睡吧。”
就走了出去。
整整一座宅子,黑着,只有书房里,亮着一盏灯,就像,审判者的眼睛,神的眼睛。梅巧朝那灯光走去。她走进去,看见大先生,无声地,站了起来。他们无声地、默默地对视了很久。然后,梅巧就跪下了,梅巧跪下去朝着大先生,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这一晚,出奇地静。没有吵闹。一家人,上上下下,揪着心、竖着耳朵等待着的那一场风暴,没有降临。这似乎是,许久以来最风平浪静的一夜,平安的一夜。人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一夜,合宅的人都睡得很沉,很酣,梦都没做一个。
到早晨,太阳升起来,才知道,天地变色。
到早晨,榆叶梅突然地,爆开了一树,一树光明灿烂的粉红,云蒸霞蔚。他们素净的院子被这一片粉霞照亮了,可是,凌香却再也等不回母亲。永远也等不回了。
这一大段话我读了又读,作家细腻而含蓄的叙述就像一部泛着昏黄色的老电影,缓缓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朦胧却又是那么真切,我甚至闻到了夏夜里沾着露珠的花朵的香味儿,看到了窗子上梅巧和大先生无声的剪影,最触动我情怀的当然是孩子失去了自己最依恋的母亲,那种无望的等待让人心疼。
我一向喜欢纯净的文字描写,纯净的情感描绘,所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篇小说,喜欢上了里面很多句子,这些句子也许不算深奥,但却是真切而又真切的。
对梅巧和席方平的浪漫出逃,作者做了以下的感叹:
两个心高万丈生死相随的有为青年最终落在了生活艰辛的窘境之中。不是所有的浪漫出逃,最终,都会在巴黎的塞纳河边、伦敦的老街区,或是上野的樱花树下,戏剧性地落脚。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这世上,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而已。
事过几十年,大先生又见到了梅巧,然而梅巧早已不是当年长着“鹿的眼睛”的梅巧,而变成了一个“两鬓双染”的老太太。结尾这样写道:
午后的阳光,从阔大的玻璃窗里,照射进来,她整个人,沐在那光中,永逝不返的一切,沐在那光中。那光,就好像,神光。远处,有一辆列车,轰鸣着,朝这里开来了,是大先生就要登上的列车,是所有人,终将要登上的列车。他眼睛潮湿了。
他想说,梅巧,下辈子,若是碰上了,还能认出你吗?却没有说出口。
我看书只凭感觉,口齿讷讷,说不出什么,就让不可言传的艺术的美充满了我的整颗心吧!
小说讲的是16岁的少女梅巧,美丽而倔强,为了完成学业,嫁给了长她20岁的师范校长“大先生”,梅巧断断续续的生了四个孩子,也断断续续完成了学业。“大先生”无疑是极爱他的小妻子的,不忍让鲜活的她枯萎在空旷的庭院里,为她谋来了小学教员的职位。日子本来是可以这样过下去的,但是,席方平来了,他是大先生的学生,是和聊斋人物同名的那个人,是一开口唤“大师母”便红脸的那个人。
于是,说不清从哪天起,平静的日子渐渐起了变化,一连几天不回家吃晚饭的梅巧激怒了大先生,儒雅的博学的大先生动手打了她,小说里是这样写的: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呢?八岁的凌香不知道,可她知道有一件大事发生了,有一个大危险来临了。那危险的气味啊,像刺鼻的槐花的气味一样,弥漫在五月的空气中,无孔不入。如果在白天,似乎看不出这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爹一早出门,穿戴得整整齐齐,乘洋车,去上班。妈也是一早出门,穿戴得也很整齐,不过不乘车,就走着,去上班。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爹和妈都换上了夏布做的新大褂儿。爹是一件月白色的,而妈的,则是粉底,上面洒满星星点点的小碎花。人走过去,就飘过一股新布的香味。
但是,太阳总会落下去的,夜总归是要来临的。危险就是在夜幕的遮蔽下现出原形。晚饭是那危险的前奏,序曲。妈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吃晚饭了。爹阴沉着脸,不说一句话,那咀嚼着的牙齿似乎格外用力。人人都知道,这是风暴来临的前奏。一家人屏住了呼吸,战战兢兢,就连最小的弟弟,刚刚两岁的小凌天,爹爹的心头肉,也变得很乖。一餐饭吃得鸦雀无声,草草收场,然后,各自回到各自的房中,仍旧是不敢出大气。奶妈们早早安顿自己的孩子睡下,而女佣和男工则躲在跨院伙房间压低了嗓子交头接耳。人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风暴——那是躲不过逃不掉的,就是沉入睡梦也躲不过。人人的耳朵这时都灵敏极了,掉一片树叶也能听到那响动,更别提那“吱扭”的门声。那“吱——扭”的门响简直就是炸药的捻子,女主人的脚步“踢踏踢踏”要惊破天似的,起落间就是生死。此刻,人们反倒是横下了心,知道要来的终于来了。
说是吵,其实,只听见大先生一人的怒吼和咆哮。大先生发起脾气真是可怕呀,地皮也要抖三抖的。可是,渐渐地有了回应,那回应声音不算高,却有着一种愤怒的激烈,有一种不顾生死、亡命的激烈。说来,那才是更让人害怕的,那亡命的不顾生死的激烈是可摧毁什么的。这才是那个大危险,那个悬而未决的厄运。大先生的怒吼、咆哮,甚至砸东西,不过是烘托,烘云托月,为这个大危险,作一个黑暗的铺垫而已。
这一天,吵到最激愤的时刻,大先生动手了。他劈头朝女人挥出一掌,那一掌,是地动山摇的一掌,像拍一只苍蝇,是一个灭顶的打击。不仅仅是对梅巧,也是对他自己。那一掌把梅巧击倒了,口鼻流血。血使他怔住了,他浑身冰冷。梅巧慢慢爬起来,用手在脸上一抹,抹了鲜红的一掌,她就把那只血手,朝洁白的墙壁上抹了一把,立时,一个血巴掌惊心动魄地跳出来,像一个鲜红的小妖孽。梅巧看了看,二话没说,笑笑,就摇晃着走出去了。
八岁的凌香是梅巧的女儿,从小特别依恋母亲,看着母亲离去,一天未归,小小的她就一直站在院子里等,等啊等,等了大半夜。
像树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滴下来,是那种无法言说的大伤心。不知名的虫子们,唱起来。凌香的腿,又酸又胀,就要站不住了。墙根下,西番莲榆叶梅就要开了,牵牛也爬上了架。那都是妈撒下的种子,移来的花木。妈还在后院里种玫瑰,种月季芍药牡丹,妈喜欢那些颜色热烈浓艳的花朵,丰腴的花朵。妈总是说,这院子,太素了。她就用那些花,来打扮这院子。
花啊,快点开吧。凌香在心里叫喊,花开了妈就喜欢这院子了。今年,花好像开得特别晚,特别慢,特别阴险,所以,妈才会讨厌回这个家吧?凌香突然打个冷战,绝望地哭了。
“吱扭——”一声,门响了。这“吱扭——”的声响,是多么慈悲。凌香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这大慈大悲的声音,直到踢踏踢踏的脚步,停在她面前,黑黑的亲爱的人影,停在她面前,吃惊地问她,“你怎么在这里?”她如同起死回生一般,一头扑在了来人怀中,说,
“我还以为,你再也不回来了呢!”
梅巧抱住了她,抱紧了她,她抽泣,浑身颤抖。梅巧用自己受伤的脸颊摩挲、抚弄她被夜露打湿的头发。她叫着她的名字,说,“凌香啊,凌香啊,宝——”她搂着这孩子把她送回后院房中。她扯下毛巾,为她揩干头发,又为她铺被子,脱衣裳,好像,她还是一个,极小的幼儿,不满四岁,刚刚离了奶妈……她安顿她睡下,睡稳,然后,久久、久久,凝望这孩子的脸,美丽的、难割难舍的、血肉相连的脸,说了一句,
“宝,我的宝,你睡吧。”
就走了出去。
整整一座宅子,黑着,只有书房里,亮着一盏灯,就像,审判者的眼睛,神的眼睛。梅巧朝那灯光走去。她走进去,看见大先生,无声地,站了起来。他们无声地、默默地对视了很久。然后,梅巧就跪下了,梅巧跪下去朝着大先生,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这一晚,出奇地静。没有吵闹。一家人,上上下下,揪着心、竖着耳朵等待着的那一场风暴,没有降临。这似乎是,许久以来最风平浪静的一夜,平安的一夜。人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一夜,合宅的人都睡得很沉,很酣,梦都没做一个。
到早晨,太阳升起来,才知道,天地变色。
到早晨,榆叶梅突然地,爆开了一树,一树光明灿烂的粉红,云蒸霞蔚。他们素净的院子被这一片粉霞照亮了,可是,凌香却再也等不回母亲。永远也等不回了。
这一大段话我读了又读,作家细腻而含蓄的叙述就像一部泛着昏黄色的老电影,缓缓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朦胧却又是那么真切,我甚至闻到了夏夜里沾着露珠的花朵的香味儿,看到了窗子上梅巧和大先生无声的剪影,最触动我情怀的当然是孩子失去了自己最依恋的母亲,那种无望的等待让人心疼。
我一向喜欢纯净的文字描写,纯净的情感描绘,所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篇小说,喜欢上了里面很多句子,这些句子也许不算深奥,但却是真切而又真切的。
对梅巧和席方平的浪漫出逃,作者做了以下的感叹:
两个心高万丈生死相随的有为青年最终落在了生活艰辛的窘境之中。不是所有的浪漫出逃,最终,都会在巴黎的塞纳河边、伦敦的老街区,或是上野的樱花树下,戏剧性地落脚。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这世上,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而已。
事过几十年,大先生又见到了梅巧,然而梅巧早已不是当年长着“鹿的眼睛”的梅巧,而变成了一个“两鬓双染”的老太太。结尾这样写道:
午后的阳光,从阔大的玻璃窗里,照射进来,她整个人,沐在那光中,永逝不返的一切,沐在那光中。那光,就好像,神光。远处,有一辆列车,轰鸣着,朝这里开来了,是大先生就要登上的列车,是所有人,终将要登上的列车。他眼睛潮湿了。
他想说,梅巧,下辈子,若是碰上了,还能认出你吗?却没有说出口。
我看书只凭感觉,口齿讷讷,说不出什么,就让不可言传的艺术的美充满了我的整颗心吧!
文章评论
漫天雪飞
唉唉,懊恼,很多感受都说不出来![em]e110[/em]
上善若水
[em]e163[/em]蒋韵在新浪开了博客,不妨去看看吧!上面有她的作品。网址是:[url=http://blog.sina.com.cn/jiangyun6688]http://blog.sina.com.cn/jiangyun6688[/url]
往事如烟
很喜欢小说中的描写,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惆怅。当爱情和母爱发生矛盾的时候,我想,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女人,首先应该留住的应该是母爱。雪飞的点评很到位。
那一袭紫衣
真是极有感染力的作品,让人看了如中了意怔般,只是许久后长叹一口气,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云淡
这里写的就是《心爱的树》?看了片段,好喜欢,有时间也找来细细品味。
希望开心
说实话,不太喜欢梅巧,甚至有一些鄙视,一个只为自己的自私的女人。
老靓汤
“ 两个心高万丈生死相随的有为青年最终落在了生活艰辛的窘境之中。不是所有的浪漫出逃,最终,都会在巴黎的塞纳河边、伦敦的老街区,或是上野的樱花树下,戏剧性地落脚。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这世上,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而已。” 很喜欢这段话。人活一世,除了爱情,还有很多,良心,道德,责任,义务。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根本就是两回事,抛下一切去追求的爱情原来也不过如此。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阿秀
谢谢你分享给我们这样好的小说,看完很是感悟,原本就是不相配的一对,从他们在一起时,就为以后埋下苦果,大先生为他的老牛吃嫩草买单,梅巧为她的行为也要付出代价,后半辈子将在思念孩子的煎熬中度过。
单衣
作者有些残忍,小说以八岁女童的视觉展开,经历小小身躯承受不了的伤离。当庭院花开时,凌香心里的花却枯萎了,更让人心疼唏嘘。其实和大先生的结合原本就注定了梅巧的不幸福。她希翼的人生就是热烈浓艳,丰腴。从她种载花木起就埋下了她的渴望。最终,慈悲的“吱扭”声成了凌香一家人天地裂的雷鸣声。骨肉相连终究抵不过激情的诱惑。榆叶梅爆开时,也错开了人生。几十年后的相遇,大先生一定从梅巧眼中读到了什么。其实这种故事历来很多,年龄横生出的鸿沟不是平淡日子能填埋的。世间众多的梅巧和席方平放却了良心.道德.责任.追逐爱情,可是当他们的脚步踏出家庭第一步时,真正的爱情就已变了味了。几十年的日子不相信他们没有心向背后悔的时候。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梅巧们会不会再走这条不归路。
冰湖
细腻的文字,极具感染力,有空也找来看看。
流浪的骆驼
[ft=#205867,,]“不是所有的浪漫出逃,最终,都会在巴黎的塞纳河边、伦敦的老街区,或是上野的樱花树下,戏剧性地落脚。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这世上,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而已。 ”喜欢。[/ft]
踽踽风中过客
故事虽无什么新意,但文笔很美,描写的工夫几近锥心刺骨。 人们可以再现那凄美的文字,可人生的经验却难以复制。
秋影
感谢雪飞的分享,小说中的文字真的很美,读这样的小说追求的不单单是故事情节了,享受的而是一种意境。
归棹芙蓉浦*盈盈
被雪飞摘录的这几段文字感动,没读过蒋韵的书,但已被她的小说吸引,有时间定要下载来看。
蝶雨
[em]e121[/em]没看过,不过雪飞喜欢的一定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