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分享主义

手机日志


我有一个主义叫做分享主义,请容我慢慢道来.....
    一、何谓分享主义。分享是相对于独占而言,分享主义就是资本和劳动合理分配剩余价值,
而不是由资本一家独占。
      如果你承认资本和劳动共同创造了剩余价值,那么分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知道资本不能没有劳动的参与而自己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没有劳动的创造资本还是那个资本,原料还是那个原料,不可能生产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资本也就不可能有增值和利润。反之亦然,劳动不能没有资本的依托,没有原料的劳动是无效劳动制造不出任何东西。资本和劳动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的矛盾,缺了谁生产活动都将停滞,人类的生存状况将不可想象。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是天然造就的,不是人为就能消除的,当然这是指二者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性矛盾,不能因此推定出二者的社会性矛盾不可调和,他们之间的社会性矛盾是人为所致,这个“人为”因素就是资本独占 剩余价值,如果消除了人为因素二者的矛盾就可以化解,没必要进行流血冲突或武装斗争。由资本孵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和由劳动生产出来的副产品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性矛盾不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绝对矛盾,是既合作又斗争的矛盾,合作是主曲调,有时斗争也会占主导地位。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经济分配关系不变,资本垄断必然达到社会难以容忍的程度,这个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作为一个阶级的人可能会被另一个阶级的人消灭,但是作为一个阶级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即使原有的剥削阶级被消灭了,还会出现新的剥削阶级,历史无数次验证了这个规律,而现实也正在验证这个规律。农夫年年锄草年年草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就是土壤气候还在没有不长的道理。毛先生看到了“复辟”的潜在危险就发动了文革,企图用“七八年来一次”的割韭菜方式解决这个传世难题,但是未必奏效,正是分配规则形成的规律使然。以往的“革命”只重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认为只要生产资料公有了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就当家做主人了,就消除了资本剥削劳动,其实未必。在剩余价值部分劳动没有主张的权力,“主人”就只是个名头,没有实际的价值,劳动者只是由给私人资本打工换成了给国家资本打工,只是换了一个东家而已,仍然是干活--拿工资--吃饭--干活,其他什么也没有改变。其实生产资料是公是私并非核心问题,核心是对剩余价值的分享,利益分配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以分享利益来解决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分配关系上的矛盾,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二者社会矛盾的出路,才能实现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相对公平,社会才能政治民主、公平,才能实现和谐稳定以达长治久安。
      二、分享的依据。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独占依据是“谁投资谁受益”,全世界都在实行这个规则。这个规则抹杀了劳动对创造剩余价值的贡献,而劳动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一切”,并且把资本投入排除在“劳动”范畴之外,这就是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分歧,也是二者阶级对立的策源地。从社会司空见惯的例子就可以观察出创造剩余价值的真相。例如老板开一个饭店,买来一堆食材却没有聘请厨师和服务人员,食材不会自己变成美味佳肴自动跑上餐桌,当然即便是国级厨师没有食材和灶具也只能是耸耸肩膀束手无策。晚上打烊后老板数着盈余的钞票却没有想到那些钞票里边有厨师和服务人员的创造的价值,有他们应得的份额!在“按资分配”的规则下,这个问题老板想都不用去想。现在的情形如同农妇养鸡,母鸡咯答咯答叫了,农妇就喜盈盈地抓一把粮食撒在地上,农妇收走了鸡蛋,母鸡得到了劳动消耗的补充(工资),吃下去准备明天再次下蛋。当然母鸡不是人农妇用不着跟它讲什么民主公平,劳动的人们却不是母鸡,其天赋人格人权是需要公平正义来维护的!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资本和劳动对创造剩余价值都是有贡献,分享是当然的事情。出于贪婪资本不承认劳动对创造利润的贡献和分享的权力,出于偏执劳动也不承认资本的贡献和权力,到头来资本作为强者独占利润的贪欲得以实现并且上升为法律,劳动作为弱者只有怨恨和斗争不已。事实上,劳动对剩余价值的贡献自不待言,而资本的贡献也不可否认,资本投入需要考察决策运营,那也是一种劳动,并且是智慧型劳动。如果资本和劳动都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承认而不是抹杀对方的贡献,那么事情就好办了,就有了谈判的基础,分享就有了可能。
     三、如何分享。分享主义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慈善主义,分享是根据提供劳动的质与量来决定份额多少,没有这个原则就必然滑入平均主义“大锅饭”,跌入空想社会主义,变成惰性社会,社会创造力就会减弱,社会发展就会缓慢甚至停滞,历史已经证明过这一点。分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这里只能提供一个思路,就以上面例子说开去,老板如果想到盈利的钞票中有职工的贡献和份额,如果老板是个民主主义者,如果分享成为国家法律必须执行,那么老板就会从盈利中拿出一部分给职工们分红,分享就得以实现。如果农妇能每月分给母鸡五个鸡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她(农妇)它(母鸡)们都能孵出一大群小鸡,都可以成为鸡老板,这就是分享的社会效应。只是母鸡不需要当老板,然而劳动的人们需要,不仅需要富裕而且需要发展。
     四、分享的战略意义。我用“战略”二字修饰其意义毫不夸张。1. 分享主义能够促使阶级消亡。剥削是产生阶级的根源,是惹祸的根苗。分享主义消除了剥削,没有剥削的社会里还有阶级吗?尽管人们所获得的财富有多有少,那是按劳分配得来,有差别是个人提供劳动的质与量不同所形成的,没有不义之财,是人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没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就没有阶级之间铁与血的斗争,那个自古以来的传世“恩仇”迎刃而解,社会处于安定和谐的发展状态。2.分享主义催生政治民主。政治民主是建立在经济民主基础上的,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利益关系上不民主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政治民主,即使人人有选票也选不出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府。因为在“按资分配”的国家里资本独占利益必然导致资本垄断,资本垄断的结果必然形成利益集团,强大的利益集团必然谋取国家权力来维护既得利益和攫取更大利益,那时国家的内政外交都必须符合利益集团的利益,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凌驾于国家、人民利益之上的,在那种情况下人人有选票也是枉然,选举
犹如别人娶妻你放炮混个热闹而已,看看美国的例子就明白了。在分享主义的社会里一则利益集团很难形成,二则政治民主具有经济民主基础,从经济民主到政治民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不是主观揣测,是经济政治发展规律使然的事情。3.调动两个积极性,社会快速发展。在“按资分配”社会里,经济发展只有资本一个积极性,劳动是被驱赶着干活的机器并没有自发的主动性。在分享的社会里情形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因为人们知道不管是在私营还是公营企业劳动都有分红,多劳多得,劳动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的积极性就自然调动起来了。过去共军为什么能够以少打多以弱打强并能战胜国军,靠的就是战士的主动和勇敢,因为士兵们知道是为自己打仗,打赢了就可以回家分田地,过上“耕者有其田”的小日子,勇敢和战斗力就来了,事情就这么简单。试想一个人人为自己劳动的社会它的创造力可想而知。4.分享主义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向高级阶段发展。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是公私有多元的经济结构,加之实行按资分配,不仅生产力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社会制度也处在不完善不稳定的挣扎状态。她正走在三叉路口,一边是传统资本主义,一边是高级社会主义。如果不能改变按资分配的独占规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滑向完全的资本主义,如果实行分享主义就可以避免这个危险,由初级阶段踏上高级阶段的征程。5.分享主义是抵御外部颠覆阴谋的利器。外部颠覆分为武力和“颜色革命”两种,只要中国坚持“不惹事不怕事”的处事原则,有足够的反侵略决心,有敢于大打核打的勇气,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冒灭顶之灾同中国拼个毫无价值的你死我活。至于“颜色革命”那则是外部资本专制势力的拿手好戏,如果中国“按资分配”规则不能适时改变,国内资本集团就可能逐步形成,“颜色革命”就有可能上演。如果分享主义改革一旦实行,“颜色革命”在分享主义面前就不堪一击。试想,把一个按劳分配多数人受益的社会改变成一个按资分配少数人垄断的社会有民意支持吗?十三亿人共同反对的事情谁能办成?如此,资本“颜色革命”不得不休矣。相反,一个分享主义的国家将成为世界国家之林中的标杆,她对资本垄断国家公民的影响力感召力犹如台风般摧枯拉朽,到头来是什么颜色革了什么颜色的命还未可知。我的结论是:分享主义乃立国之本,是世界的未来!
       分享主义的战略意义还不止这些,不再一一枚举,看客您自己会分析,就此打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