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界的黑马----奇石收藏

个人日记

   图片中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上溯到250万年前,人早就知道用石,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时,就用了不少的奇异怪石、玉石,汉武帝修造上林苑,都把大规模的奇石搬入皇宫之中,奇峰异石成了皇宫奇景,成了皇亲国戚独享之物。当时,玩石、赏石、藏石、贩石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自此,经久不衰,一些文人墨客更视为雅趣,吟颂推崇备至。
 
图片
 
图片
 
 奇石做为原生态艺术品[也叫大自然艺术品],更加可以满足人们对 自然 生态 环境 关注的需要,此是其它藏品无法替代的.   奇石的高端藏品丝毫不逊色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具有强列的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奇石可满足多种审美需求:如美术、文学 、雕塑、地质、赏玉、回归自然等。图片
  观赏石具有
“五性”
    稀有性,奇特性,:不可再生性,独一无二性,纯天然性。图片
   
    一,奇:石相奇特、奇妙、奇巧、奇形怪状;
    二,形:有形有相,形为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山水;
    三,雅;雅是氛围和感觉;
    四,韵:韵为姿态;
图片图片
 


    五,气:气势,力道,动感;
    六,神:气质,内涵与思想;
    七,禅:超然物外的意志;
    八,圆:圆满,圆融,完美无缺与无穷无尽。
  图片
    1,发现美;
    2,自然美;
    3,造型美;图片
    4,纹理美;
    5,色彩美;
    6,图案美;
    7,质地美;
    8,抽象美。图片
    历史上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现象,大多出现宫廷皇室、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之中,知识阶层“爱石”、“赏石”之风进一步升华了这种艺术创造活动的品位,丰富了石文化的艺术欣赏内涵。 图片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它留给人间无尽的爱,难怪古今名人多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成癖,把感情寄托在石头上,怡情明志,留下脍炙人口的趣闻。
    图片
                                 
     大诗人白居易非常喜欢玩石、藏石等,赏石,他在玩石时指出:“石有聚簇,太湖为甲!”所以一般奇石,中国民间统称为“太湖石”。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图片
他在《双石》诗中写道:
  回头问双石,
  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
  许我为三友”。
    图片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也钟情于石,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是一位玩石、藏石大家,他自称“得石二百九十有八”,他每每得石后,以“静水注石为供”,
他并留有《雪浪石》苏东坡曾为雪浪石赋诗两首:图片
  其一:
  俄倾三章迄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且凭造物开山首,已见天矣出浪头。
履道凿地虽可致,至川卷地若为收。
洛阳泉石谁为主,莫学痴人李与牛。图片
其二: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断凿开土门。
朅为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才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图片
《双石》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图片
等咏石诗篇在世,他提出“石文而丑”的观赏理论,他这种对石头的玩赏观点,深得后人赞赏。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他将这双石置于案头,每日都要玩赏一番。苏东坡的这块仇池石,后来被好友、当朝驸马王诜看中,借走不还,苏东坡不让步,便提出王诜以大画家韩干所画二马交换,为了这件事,当朝几位名人都卷了进去。图片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
    图片
  
   米万钟--据考,为米芾后裔,他的诗画名噪一时,在六合县当县令时,“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他家中贮石众多,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这是有摄影以前,中国最早的关于玩石的图片记载之一。图片他每请人观赏这些石子,都要“拭几焚香,授简命赋”,才叫书童捧上奇石,继而把客引至石斋,端出上乘美石,最后才从袖中亮出极品,可谓郑重其事。明代最有名的藏石家。因爱石,故自号“友石”。吴长元《垣宸识余》中载:“米氏万钟嗜石成癖,宦游四方,惟石而已”。藏灵壁、英石、仇池石等名石,无不奇巧殊绝、各具形胜。他家中藏石无数,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5枚绝巧奇石,分别题为“庐山瀑布”、“藻荇交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称佳号。就连清乾隆皇帝也喜欢搜罗奇石。如今横卧在北京颐和园寿堂庭院内的“青芝岫”,就是他当年收集的,其形似灵芝,夏秋时节,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图片
    清代画坛巨匠扬州八怪--- 郑板桥:藏石、画石,且论石。他完善了宋人的赏石观,进而阐明:石丑,当“丑崦雄、丑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爱画石,所画之石无一块不是丑石,他在画题中说:“板桥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以石喻自己的风骨和美好。他在丑石中发现了特有的深含之美。他画竹出了名,他所画的墨竹、修竹旁边,挥毫泼墨,寥寥几笔画上一块奇石作陪衬,石丑而奇特,形成奇特的艺术风格,增加的画面的品位,为后人所称赞图片
   
    陶潜--被后世文人尊奉为赏石之祖,只因一块“醒石”而闻名。相传陶宅边菊丛中有丘石如砥,纵横丈余,诗人每醉辄坐卧其上,赏菊之余,便诗兴大发。因此石有提神之效,遂取名“醒石”。图片
   
    杜甫--据史料,中国奇石史上,这位“诗圣”是民间实际收藏奇石的第一人。《素园石谱》载,杜甫曾得一方奇石,体量不大,而奇峰突兀、意境幽远;乃命名“小祝融”(祝融:南岳衡山五峰中最为高峻者)。图片
   
    牛僧儒.李德裕--同为唐代朝官,虽因政见不同而有“牛李党争”之称,却都精于鉴赏奇石,且收藏颇丰。白居易《太湖石记》中描述牛僧儒之爱石“待之如宾友,视之如圣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李德裕任唐武宗宰相时曾大兴土木修建“平泉庄”,“广集天下珍木层石园池之玩常在所得佳石上镌刻“有道”二字,并曾留遗嘱:“凡将藏石与他人者非吾子孙”。图片
   
    苏轼--赏石、玩石的胸襟与其性情一样阔达磊落,举凡山水景石、抽象石、纹理石、彩石等等,都是随兴所至,无甚拘束,以为“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首创以水圩供养、观赏纹理石,苏东坡的著名收藏雪浪石就是纹理石的典型代表:黑石白脉,犹如孙知微所绘的水涧奔涌图,深得东坡居士喜爱,索性将书房也改题为“雪浪斋”。苏东坡多次提出以盘供石而不可将山水景石随意放置,此外还有“石文而丑”的论点。
   图片
    赵佶--宋微宗,能书善画,尤其喜爱翰墨、花、石;他大兴土木,在皇城东北处隅筑万寿艮岳,《艮岳记》云:
  ”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除了征用民间的庭苑花石来筑艮岳,还广征天下奇珍异石,选得六十五块,亲自一一予以封爵题写铭文并刻于石背,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
    图片
    曹雪芹.--人生坎坷,寄情思于奇石,《红楼梦》原名即《石头记》,书中不时有细腻的“玲珑山石”描写。曹公亦擅画石。他的好友敦敏作诗《题芹圃囤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
    嶙刚更见此支离;
    醉余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时”图片
   
    蒲松龄--编有一部《石谱》,其中记载了南北九十多种奇石的产地、形状、色泽、用途等,其资料蝇多为前人已经著述过,但此谱将石头作了分类,表明了作者的见解,仍有一定价值。图片
   
    张大千--国画大师,四川家乡有石名曰梅丘,另有著名的泸州空石。张先生早年客居美国时,在洛杉矶海滩发现巨石,形似台湾省地图,爱不释目,题名为“梅丘”。1975年定居台湾,将寓所命名为“摩崖精舍”,精舍内陈列着许多珍奇异石,友人将梅丘运往台湾相赠。晚年,几经周折又得了一件泸州空石,令大师喜之不尽。大师身后即葬于梅丘之下,以示永远怀念故土。
   
图片图片
 


    沈钧儒--沈先生爱国,亦爱石,书斋题名“与石居”且名符其实!其间除了书柜,就是石柜石架了。
赋《与石居》:
   吾生尤爱石,
   谓是取其坚,
   摄拾满吾居,
   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
   至刚塞天渊,
   深识无苟同,
   涉迹渐戋戋。
  
图片图片
 


    郭沫若--一生收藏多种珍奇异石,他的一尊孔雀石造型奇特,色彩鲜艳,令观者赞誉不绝。
   
    老舍--先生爱花是出了名的,而他对于石亦情有所钟。现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的书房里,陈设着一只大水洗,其中供着一只“寿龟”,龟身是一枚椭圆形黑色纹理石,头、尾和四肢则以雨花石相配而成。图片  
   宋: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于庆历6年贬守滁州时,在菱溪得一嶙峋奇石,如获致宝,特作诗《菱溪大石》一首,图片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
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
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
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
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
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樽图片
他不但将石置于佳处,洗以清泉,并明坐石旁,与朋友抚赏吟和,以石之高风峻骨寄托自己的磊落胸怀。
  现代名人爱石者也有不少。著名爱国人士沈均儒爱石如命。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与石居”。在这里,书架、书桌、窗台上都摆满了各种奇特的石头。沈老之所以爱石,这正如他诗中写的那样:“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图片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42年在广西良丰得一小砾石,爱不释手,特制一小木盒存放起来,直到逝世时仍留在身边。他看到这一不同寻常的砾石弯曲、形变显示了岩石的弹塑性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所以认为“比宝石要宝贵得多”。可知,李四光爱石是与本行相结合的。
  图片
    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集石成癖,有时竟到如痴的地步。一次他在香港办画展,在香港画家张玲麟家看到一块芝麻石,他握在手中,把玩许久,不忍放回。张玲麟见他爱石如痴,便将那块在明妃故乡香溪急流中冒险寻得的爱物送给了他。在叶老的画室里,广西红水河的带叶纹卵石、长江三峡丰彩石与芝麻石,古巴海岸的珊瑚石、南极的石子应有尽有,简直成了奇石博物馆。
    图片
  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是个“石痴”,他说“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一顽石吗?”玩石头就玩石头偏要找出个理由来,这正是贾平凹特有的执拗和幽默所在。爱石成癖的贾平凹有篇文章叫《丑石》,平凡而朴素,淡雅而深沉,那是他最早写石头的文章。谁知几年来,他写石头的劲头越来越大,竟陆续写了百十篇。贾平凹笑笑说,“我快成地质学家了。”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本文摘自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