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旧事(续)
个人日记
鞍山旧事【续】 文/ 山子、金百合 那是2011年元月24日、一个晴朗的夜晚、我照例打开计算机、进入我的QQ空间,准备浏览一下空间动态。 突然间、一个署名“金百合”的陌生人、评论了我于 金百合于2011年元月23日在我的空间是这样给我留言的: 经过了几个人的空间,才找到您——原作者。我仔细阅读了您的文章,加深了对鞍山的了解和石家峪村历史的了解。 您在文章里提到了对居住在石家峪的老户的关心。我和我爱人在处朋友的时候,他经常的和我提起他的老家就是石家峪,同时带我来到现在的二一九公园往东山乐园门前的那座桥上。 在1974年的时候,桥的东侧有一棵已经死掉了的并腐烂的树根,告诉我那是他老家门前的柳树,当年桥下的荷花就是他家栽的。 我的婆家是满族镶黄旗,我的公公就出生在那里(笔者注:指石家峪),今年正好是100岁(笔者注:诞辰100周年)。 日本鬼子占了石家峪后,全家30多口人被迫来到沈阳郊区种地5年,维持不了生活又搬到黑龙江省方正县,我爱人就是在方正县出生的。 老公公是以赶大车漏粉条为生,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帮过杨靖宇将军的队伍送过给养。1953年回鞍山,在手推车联社上班。1958年我爱人10岁的时候,全家迁回鞍山。老公公84岁时与世长辞。 读了金百合给我留下的这段话,我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我立即回想起我的“鞍山旧事”那篇文章结尾时的一段话: 回想起鞍山地方上的这一段往事,不知当年石家峪村的老辈们是否还有健在者,他们的后代不知怎么样了。 当他们看到祖辈们踏过千山万水来到东北,凭他们的双手建立起来的小小村落、如今不但赶走了日本人,而且建起了金碧辉煌的玉佛苑供人们观赏时,他们是否可以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了。 同时,鞍山人也不应该忘记在鞍山这块土地上的第一代垦荒者,是他们开创了鞍山的历史。 我在“鞍山旧事”这篇文章的结尾留下这段话的目的有三: 一是对石家峪村民当年遭日本人欺辱的境遇愤愤不平、充满感慨。二是对石家峪村民的去向和后来的遭遇充满同情与好奇,以期获得他们的信息。三是以此唤起鞍山人对石家峪村历史的关注,认可他们的先人对鞍山所作出的贡献。 其实对获得石家峪村后人们的信息我并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上了年纪的人很少上网,即使上网能看到我QQ空间里文章的几率少之又少。而金百合在我文章发表后的近3个月时间内,就能发现且与我取得联系,令我惊讶不已、喜出望外。真是有心栽花花盛开,精心插柳柳成荫。 经过网上几次沟通,知道了金百合应该属于石家峪村民后代家的媳妇。 据金百合告之,当年石家峪的村民尚有老辈健在,获此消息我大喜过望。 春节后的一天,在鞍山铁西区六街口往北的一栋多层楼房里我拜访了两位老人。出乎意料的是,两位老人竟同是来自石家峪村两个姓氏的一对老夫妻。 女主人姓凤,名清兰,是金百合夫家亲叔伯姑姑。男主人姓韩,名春芳,自然是姑父了。 初见老夫妻,便被老人们的热情所感染。姑父年纪已八十有八,依旧满面红光、谈锋甚健,论起往事滔滔不绝。姑姑显然身体欠佳、体弱多病的样子,比起姑父明显少言寡语。 我带着晚辈的躬敬,让老人们拉开了话匣子。谈起往事,老人们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 韩春芳(姑父)老人告诉我,他们韩家的祖上来自今河北省的昌黎县,并拿出了收藏多年的一个记载先辈灵牌的小折子,在折子的首页清楚的标明了韩家由关内迁徙来东北的大概路线与时间。 (2)昌黎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3)石成峪——即原辽阳县石家峪、今鞍山市玉佛苑址。 (4)换甲峪——即鞍山市大孤山铁矿北黄岭子村对面山沟处、现已被矿山占地,成为排岩场。 按照上述文字的记载与韩春芳老人的口述,韩家祖先早在大清顺治八年之后,由今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昌黎县,韩家林子村开始向东北迁徙,先是到了今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乡月河子村,其后嗣又搬到了赵家台以西的蔡家林子村,后移居到辽阳县的石成峪(今鞍山市铁东区原石家峪,即鞍山玉佛苑址)。1920年日本人强占石家峪村土地,致使村民再次离乡背井,韩家迁徙鞍山东部大孤山铁矿北侧,距今黄岭子村对面二里路山沟里的换甲峪村。传至韩春芳老人已是第十八代。 韩春芳,1923年生于鞍山大孤山换甲峪。老人虽然没有亲身经历石家峪村被日本人驱赶的年代,但老人父辈的讲述,已使老人对日本人的暴行及石家峪村的大概情况有所了解。老人说自己有三个姐姐,父亲只有自己一个独生子。韩家搬出石家峪后,先是到鞍山大孤山换甲峪落脚居住,1935年父亲去世、母亲遂跟韩春芳到吉林省长春市生活。 韩春芳先在长春学徒裁缝,并以此为生,1945年日本投降,韩春芳举家迁回鞍山。在新建的鞍山火车站卖过烟卷,又在铁西繁荣开了个服装店(隆昌服装店)。1952年正式参加工作,在鞍山灵山商店当店员,后转到鞍山铁西大陆商店任肉部班长,1979年退休。 老人说:石家峪大约有七十户人家,有韩、凤、曹、王、李、何、石等好多姓氏。以今劳动湖荷花池为界,全村分上沟和下沟两个自然屯。韩家在大清光绪年的1890年左右搬到石家峪,属于来此较晚的人家。 韩家在石家峪有十二晌土地(六大亩为一晌),在今荷花池往西至转盘处。当时土地租种给同村的一户曹姓人家,每年收些租子维持生计。在自家的这块土地之上曾经有一座烽火台,,还曾挖出过一座高丽坟、出土了一些宝贝。 原本生活在石家峪的村民们过着祥和平静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居乐业,。没想到日本人出于建设鞍山市街的需要、先是侵占了石家峪的平原地儿,第二年为建设农园、苗圃和日本人专用墓地继而续占石家峪的山地,在村里人抗争的情况下,日本人竟将村子四周挖出壕沟,限制村里人进出,使村里人无法正常生活,致使村里人陆续搬出。 当年石家峪村的村长叫曹海灵,此人信奉道教,在日本人占领石家峪村之后,此人将全村的房、地契全部拿到鞍山东部的千山无量观集中保管,既可笑又可悲的是、这些真实记载石家峪村历史的宝贵资料、在文化大革命时为红卫兵搜出,被当作变天帐全部损毁。 老人还告诉我说:日本投降之后,石家峪村为数不多的原住民有搬回石家峪的。鞍山解放之后、共产党将日伪时期的财产收为国有,将原石家峪土地上日本人留下的苹果园子收回,成立了由市政府汤岗子农场领导下的果树队,那些搬回村里居住的村民也因此成为了果树队的职工,从此成为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韩春芳老人的老伴凤清兰,是金百合夫家姑姑。同是出自石家峪村的凤姓人家。老人1929年生于鞍山八卦沟村,是其父凤锡亭的独生女。凤清兰1953年参加街道工作,曾担任陶官街道治保主任、街道主任、支部书记,1980年退休。 凤家属满州族镶黄旗。据凤家老辈们讲、祖上来自“日出东方水旋处”(松花江源头),始祖姓马名木敦、因家族所在地叫“马佳地方”、因此取地名首字为马佳氏姓。后来家族驻守辽东凤城,从上四代始改姓凤。 凤家(凤清兰之父凤锡亭)被迫迁出石家峪后,先是在鞍山铁东的八卦沟落脚,又搬到市郊的双龙台,后在铁西陶官屯定居。因同是来自石家峪村,经老辈人撮合,韩春芳和凤清兰于 凤家锡亭有个兄长凤锡臣,与凤锡亭一样,凤锡臣全家被迫迁出石家峪后,也是先在鞍山铁东的八卦沟落脚,后到沈阳郊区种地,因生活难以维计、凤锡臣决定举家迁往黑龙江省方正县(今哈尔滨至佳木斯之间)以务农为生。 凤锡臣养有四个儿子,老小凤清云(与凤清兰同辈,即金百合的公公,为马佳氏十八代孙),生于1910年,是石家峪村浩劫的亲历者。凤家在方正县分家,四兄弟自谋出路各奔东西,只有凤清云留在方正县继续以种地、漏粉条、赶大车为生。 听老辈们说,凤清云曾伙同另外两个人赶大车给抗联送过粮食,回程被鬼子发现,那两人被抓惨遭杀害,由于没有供出凤清云,凤清云侥幸躲过此劫。 1953年凤清云独自由黑龙江方正县回鞍寻求出路、在鞍山市手推车 联社(即后来的交通局运输十二队)工作,1980年退休。 凤清云在鞍山有了稳定收入之后、遂于1958年将全家由黑龙江方正县迁回鞍山。 凤清云生有两个儿子、均出生于黑龙江方正县,长子忠瑜、1942年出生、次子忠喜、1948年出生、忠喜即为金百合的夫婿。 如今、金百合已界耳顺之年,业余时间除跳舞、上网、还为儿子带带孩子,夫妻和睦、维系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寻常之家,其乐融融、安享晚年。 金百合是个有心人,在公公有生之年、有关公公对凤家历史的回忆、金百合都一一记在心里,在她上网的无意之中,发现有人撰写有关石家峪村历史的时候,对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倍感亲切,她有着与文章作者接触的冲动,想要通过作者对石家峪有更多的了解,想要为致死都念念不忘石家峪那段家史的公公做点儿事儿,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也因此金百合与我结识于网络、成为了网友,并约定共同叙写“鞍山旧事【续】”,将石家峪村被日本人侵占之后、几十户人家是如何度过那段不堪回首、颠沛流离的生活,用真实的生活经历记录和再现那段屈辱的历史。 那一天风和日丽、春风拂面,绿色刚刚染满枝头,在金百合的陪同下,我邀请韩春芳夫妇再游昔日的石家峪。面对昔日的山、昔日的水、昔日的小路,虽已面目全非,但在老人眼里仍依稀可辨,老人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情不自禁的指点着哪里是昔日家里的田地、家里的房址、家里的树和老辈们亲手栽下的荷花。从老人眼睛里流露出的神态,充满着对故居的感情和深深地眷恋。 老人说,他家的老屋曾被日本人当作狼狗圈使用,果树队还利用它当作苹果库,显而易见、老人对自家老屋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话语之间如数家珍。 面对故土老人有许多感慨,眼看昔日的家乡今已建设成为古朴雄伟、金碧辉煌的玉佛苑供人游览,老人又有了许多安慰。 老人感慨地说,小日本儿好不了,当年占我们的土地,现在可好,北方四岛俄国人占着、美国大兵几十年一直在日本驻着、一个小小的美国将军就把小日本儿给收了(指当年美国第八军司令麦克阿瑟举行的受降仪式)、还有啥儿可牛的,这都是报应啊。 是啊、鞍山解放、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六十余年,石家峪的村民及其后人结束了漂泊,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美满生活,比较过去,老人知足了。 韩春芳与凤清兰两位老人合影于2011年2月 折子封面 ?xml:namespace>
文章评论
好运来
[ft=,4,]先睹为快[/ft]
好运来
[ft=,4,] 又坐沙发啦。[/ft]
好运来
给姐姐们占得。
粘蚂蚁
[em]e160[/em]
悠悠梦依
[em]e160[/em]
粘蚂蚁
[ft=,2,]山子你太有心了,为你这一份执着,热心较好,那篇《鞍山旧事》我还得再次去拜读一下![em]e160[/em][/ft]
蝴蝶
[ft=,5,]又是一篇好文章[/ft]
二月。
[ft=,2,]恭喜朋友!踏破铁鞋,终见成果,鞍山旧事,幸得回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鞍山旧事等两篇文章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鞍山的历史变迁,也更进一步了解了鞍山人历经的坎坷和磨难,难得朋友对家乡的一片真情。可敬![/ft]
梧桐树
[ft=,4,][ft=#000000,,]看了你的文章使我感动,你是个有着侠肝义胆的热心人,你的文章引人入胜,把我们带到了[ft=,,宋体]石家峪的玉佛苑和荷花边...好!赞一个![em]e179[/em][/ft][/ft][/ft]
伊紫依然
细读朋友的文章,又想到古话: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交点汇成奇迹的发生,应该说你经历的真是有心人为历史而创造的一个网络空间奇迹[em]e179[/em] 首先要向两位历史的亲身证明人鞠躬,致敬!感谢两位老人给侵略者有力的回击![ft=,5,][B][ft=#00853c,,][ft=,,宋体]小日本儿好不了,当年占我们的土地,现在可好,北方四岛俄国人占着、美国大兵几十年一直在日本驻着、一个小小的美国将军就把小日本儿给收了(指当年美国第八军司令麦克阿瑟举行的受降仪式)、还有啥儿可牛的,这都是报应啊。[/ft][/ft][/B][/ft] 再要感谢金百合和山子携手书写历史,这才是有理有证的历史![ft=#00853c,5,宋体][B]鞍山解放、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六十余年,石家峪的村民及其后人结束了漂泊,如今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美满生活,比较过去,老人知足了。[/B][/ft] [B][ft=#000000,,宋体]以史鉴今,让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今天美好的方面,珍惜美好,改进不足![/ft][/B] [ft=,,宋体](我一位网友空间有昌黎县的老照片,读日志的时候想到了这些。)[/ft]
乾隆帝
[em]e160[/em][ft=,2,]一杯清茶,一段追忆。一篇文章,一段史记。[/ft]
热带雨林
[ft=,2,]一篇鞍山旧事,体现了你山子是一个侠肝义胆重情之人。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石家裕的历史渊源。文章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意,又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当我们再次漫步在东山桥上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更亲切。让我们更珍惜眼前的美景。[em]e142[/em][/ft]
思琪(冰踪月影)
[ft=,5,楷体_gb2312]追忆历史,感怀颇深。更应如此,便懂得今天美满生活来之不易啊!感谢山子资料的提供,辛苦了![em]e160[/em][em]e183[/em][/ft]
-
[ft=,2,]我觉得应该做一期节目[em]e121[/em] 先转载[/ft]
金百合
[ft=#ff0000,4,][B]做为石家峪后人的妻子的我非常的感谢山子先生。拒我知道的鞍山历史关于石家峪的这段变迁是空白的。是山子先生续写了这段历史。做为我能出点微薄的力量是我的荣幸。也让我更加了解了鞍山七十年的变迁。在此也代表凤氏族人对山子先生所付出的辛苦表示非常的感谢,这段历史文章将与满族马佳氏族谱鞍山谱共存。(指我家的家谱)[/B][/ft] [B][/B] [B][ft=#ff0000,4,][/ft][/B] [B][ft=#ff0000,4,][/ft][/B] [B][ft=#ff0000,4,][/ft][/B] [B][ft=#ff0000,4,][/ft][/B] [B][ft=#ff0000,4,][/ft][/B] [B][ft=#ff0000,4,][/f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