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故里 感受伟人情怀
个人日记
走进红色故里 感受伟人情怀
“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欢乐歌声冲云霄,嗨,欢乐歌声冲云霄……”这是一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唱红祖国大江南北的童谣。歌声表达了千万少年儿童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故乡韶山的憧憬和对伟大领袖的无比热爱。那个年代,到韶山拜谒毛主席的故居,对于我们贫穷的农村孩子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四十年多年后,随着祖国的富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终于圆了童年的梦,在初春时节与朋友一起去湖南觐见红色故里,感受伟人情怀。
当T122次列车穿过山海关,跨过京津唐,并轨到京广线后,春寒料峭远远地被我们甩在身后,华北大地已经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樱花、杏花、桃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鹅黄的柳枝摇动着婀娜的身影,涂抹着尚且苍茫的原野;绿油油的冬小麦如饥似渴地吸允着春光,茁壮成长。车厢内,来自蛟河、龙井、农安等许多朋友,把我们临时搭建的简易餐桌围得水泄不通,推杯换盏。珍藏在我心中四十多年的那首“火车向着韶山跑”情不自禁地迸发出来:“……阳光灿烂照车厢,车厢里面真热闹,真呀真热闹,藏族大爷谈起琴,新疆姐姐把舞跳,蒙古叔叔唱起歌,一路歌声一路笑,一路笑……”歌声把朋友们的心提前带到了韶山,带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
往事不堪回首,但有时还是要回首。回顾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代人,对伟大领袖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我们上学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我们深信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它,谁就是我们的敌人。列车在回顾中前进,岁月在记忆中闪烁。经过30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于凌晨到达了湖南省会长沙。长沙完美旅行社的杨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稍作安顿后,我们5人小组踏上了衡山行之路。
南岳衡山,位于衡阳市南岳区境内,最高峰是海拔约1300米的融峰祝。在“五岳”中,衡山的地理位置最为南方,相比较气候条件最好,使得山中一年四季都是满目苍翠,树木茂盛,有着“五岳独秀”的美称。而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成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在衡山山脚下的“南岳大庙”,是当年毛主席的母亲闻七妹经常烧香求佛的地方,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经常攀登的韶峰,古称仙女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岳的一日游比较匆忙,路程虽不远,但往返走的都是市区路,车速太慢,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上下索道排队等待又花费了许多时间,留给我们游览的时间太少了,我们只是匆匆地看看深谷青翠、飞瀑流泉、奇花异草及悠悠森林中分散着星罗密布的寺院庙宇。没有时间体会“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味道。
嘴里吟诵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脚步移动在橘子洲湿润洁净的路面上,目光不停地寻找着毛主席当年的革命履历。湘江蝉翼拂面,含情脉脉;江畔翠竹青青,垂柳依依;路边绿草茵茵,鲜花惹人;公园的绿化带中,山茶树上朵朵鲜花红如桃,杜鹃丛中片片火苗在绿丛中涌动,紫玉兰枝头灿烂之花在干练中怒放,酩酊的桃树林下温柔的春风满地散红。这里远在唐代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毛泽东对橘洲情有独钟。建国后,他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他从武汉来湖南视察,一下火车,就乘车直赴猴子石,下水游了一个多小时,从现在的揽岳亭登上橘洲。在洲上,他走访菜农,接见小学师生,并与他们合影,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温馨幸福的回忆。一九七四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时八十一岁高龄,十月十五日清晨,他执意乘车到橘子洲头。十二月上旬的一天,他又提出到湘江游泳,因水温太低,只好作罢。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总高度32米、长83米,跃跃然屹立在江中,向人们昭示着这位伟人在中国历史上的丰功伟业 。
韶山是我们湖南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上午8时,我们乘坐的长沙完美旅行社的大巴准时启程,穿过岳麓山后直奔宁乡县花明楼镇,在一片松柏吐翠的园林前,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昭示眼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沿台阶而上,在距刘少奇铜像几十米处,我被两名美女记者拦住去路,突然被采我并没有紧张,爽朗的话语让两名美女绽出满意的笑容,也把长白山的风范留给了吴楚之地。我们的摄影师立军也敏捷地拍下了邂逅的留念。
拜谒刘少奇主席故居后,大巴一路南下,车厢内,导游小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毛主席一家人的革命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所有车上的游客无不为之感动,每人自愿捐出十元钱,集体购买一束花篮,以团队的名义敬献给毛主席。其实,毛主席故居韶山的画面,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定格在我的脑海,小学的美术课上,记不清涂抹过多少次,这次就是要感受一下身临其境的感觉。毛主席故居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这与绝大多数的民宅坐北朝南恰恰相反,是因为山势走向而成,还是令有原因,我不得而知。由此联想到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青年雕像也是坐南朝北,导游告诉我说,这寓意毛主席出生在南方,向北发展。回想毛主席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实属南方,没有经得住蒋介石的围剿,被迫长征后,转移到陕北延安,再有延安迁徙到北京,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领袖,一代伟人。
毛泽东铜像广场是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场所,也是来韶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在广场中轴线瞻仰大道入口处有一块景观石。题刻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几个大字。大道两旁有对称的六处小景观石,分别题刻《沁园春·雪》等毛主席诗词。周围绿化区的植物以“四季见红”来配置,乔木、灌木相结合。 毛泽东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米处,像区占地5200平方米。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兴建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诞辰重点献礼工程。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992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毛泽东铜像下,鲜花簇拥,人潮如海。他老人家受到的崇高爱戴昭然若揭。
夕阳西下之时,大巴车即将告别韶山了,可我的心却停留在对韶山的眷恋中,邵华与毛岸英创作的那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琅琅响彻在耳畔,我们在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像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5年4月22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