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谈

个人日记

 

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好多人只是单纯的活着从来不问为什么而活着,有的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更多人的是顺着里面的欲望而活着就认为是快活,乃至幸福。直到有一天痛苦从天而降才会打破他的这一想法。痛苦会让人深思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没有遭遇痛苦理性仿佛一头沉睡的动物,顺着本能为了生活,痛苦的来临唤醒了麻痹的理性,才开始着手理性的思索。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人生最幸福时候往往是理性还没有启蒙的时候,从这个道理上来为什么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丝喜悦与感动,他们在用自己直观的认识来看待这个世界。那种纯与真就是对世界的探究与拷问。初恋为什么能让人永生难忘就是因为它完全是一种柏拉式图的式的爱恋,如果有说私欲的话也仅仅就是你爱我、我爱你二种愿望的完全组合,可惜的是上帝只是让我们预尝爱情的味道,纯粹理念的东西永远供应的是形而上学的心灵,根本经不起现实的一击。如果说人纯粹和天使一样是纯灵的产物,那么就不会痛苦许多,无奈人的被造是尘土与灵的结合,注定我们要在夹板中度过。现实撕裂了完美的理念,理念的东西总是瞬间而过,正因为其的短暂才有人们对它永恒的向往。

人的成长过程是非常可笑的,可是一旦成熟起来又是非常可悲的。可是幸福就在这个成长的过程当中隐藏着,令人难过的是当你有一天开始问自己是否幸福时,人生中那段最幸福的时光已经走出好远,小孩子在成为人看来也有痛苦,但这种痛苦是转瞬即逝的,为什么二个小孩子吵架脸上还带着泪花却又和好如初,这是我们大人所做不到的。所以耶酥说你们若变不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是最直观的教导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活的越久心灵就越不再单纯,小孩子是顺着本性而活,只知单纯的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有一个人说过,每个小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可天才也一直是个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用心来感知这个世界越来越受到了影响,甚至会被扼杀。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本书中明确说到,人的三大原欲,食欲,知欲,性欲。这也是成长的一个规律,可是在成长过程中性欲的萌芽常常会搅扰求知的欲望,这也是家长反对孩子早恋的原因,因为你不能分清早恋在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下是萌芽的性欲在作怪还是情感在作用。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越来越难,不如说是与孩子成长的中欲望在较量。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可是为什么越往后走,我们却越来滑落,我们不会象小孩子那样容易满足,容易开心的微笑,因为潜伏在我们体内的欲望总是无形当中扼杀了我们心底的那片纯粹理念的天国梦想。人的一生除了那些浑浑噩噩过一生的人,当然除了那些为了生存而在最底层的人除外,他们的温饱都是问题,连食欲都受到了影响时,你还指望他能结出什么思想之光,除非他是一个天才,上帝借着这个困镜让他看到了天窗之外的灵性之光。一般人都在为生存而苦苦奔波所以生存成为放大的焦点,成为我们思索的重中之重,只是有一天当生命临近尽头时才猛地地发现人生不应该是这样。

所有的文学作品,音乐,都是要再次唤醒我们死去的灵魂,麻木的思想。再一次享受纯粹理念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满足,如果音乐与文学也堕落到为挣几个钱而作曲写作,那么他的命运早已结束在当下。那些死去的人还在说话,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完全脱离了自己的主观愿意,主观意愿的色彩多多少少带上了现实的印记,无非就是利益与良知的较量。正因为文学家以一双慧眼,他以主观者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面对客观而让客观成为他的主观,写下千秋的杰作,所以天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们不仅仅是感知自己的痛苦,面对芸芸众生他们感知的是天下人的疾苦。所以天才没有几个不是不悲观的。时代背景是大熔炉,自私、任性、嫉妒是表现,食欲,知欲,性欲在交织,信仰,求知,仁爱在升华。这才是人生的目的与向往。

没有思索人生目的人是可悲的,可是可悲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可悲,但是认识到的人却又是痛苦的。在这二者中间达到一种平横无疑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文章评论

英英

智慧的思考![em]e163[/em]

涤庸

所有的一切,只有失去了之后,才知道它的可贵。比如青春、比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