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神秘、神妙的西蜀文化

伊人读书

                                                                                                                                   
                                                                                                                                                                                                            图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色是城市的标志,城市最大的特性是文化性。美国城市史学家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一书中认为“神韵”(又称“神圣”)是所有城市的第一标志。“神韵”就是文化性,是城市文明形成的第一要素,也是体现城市个性和特质的永久性的城市印记。各个城市的性格和神韵各不相同,历史印记也就不同。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印记出现在古巴比伦,其城名寓意是“众神之门”,这是该城市的永久印记和文化特色。世界性城市巴黎的城市文化特色标志有两个区域:一个是罗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奥赛博物馆组成的“文化三角区”,这个区域是历史性的。另一个是由歌剧院、香榭丽舍大街和德方斯组成的“第三产业金三角区”,这个区域是现代性的。这两个区域是现代化城市巴黎的心灵、神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的实体代表。每个城市差不多都有体现自己个性、特色和神韵的实体或遗产作为该城市的代表。

     “ 西蜀”和“巴蜀”作为地域名称同时始见于秦汉,文献最早记载的地域名称“西蜀”和“巴蜀”目前能查到的,当属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时李斯的《谏逐客书》。文中提到:“(秦)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攻上郡,南面取汉中”,后面又说若拒用非秦之所产,则“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可见前面的“巴、蜀”具体指巴国、蜀国之地;后面则是与“江南”之地对称的“西蜀”之地,是一种泛称,应该是同义的。 

     西蜀为蜀地的别称,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与其他区域相同的文化内核,同时也逐渐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和谐包容的文化气度、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崇文重教等方面。西蜀处于羌汉连壤之地,受羌、蜀文化和夏周文化的影响,必然有这些文化元素。西蜀文化是开放、包容性很强的文化,由土著和移民文化融合,形成“悍勇”“尚文”“淳朴仁厚”的特点。
 西蜀文化”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内,以成都平原为中心,扩而及于三蜀地区,具有独立而神秘的始源和神奇神妙为特色的发展历程,并具有从古及今的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与巴文化同为巴蜀双子星一翼的文化。

  西蜀文化经过从古至今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从文化的根本性质考察,其特色的成因来源于西蜀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两种文明基因的互动和融汇,也就是乡村农业自然经济与城市商业经济矛盾对立统一的运动。它具有生活方式的静穆与灵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两重性:一方面,西蜀文化是诞生和发展于农业社会时期的静态的文化,如同中华传统农耕文明一样,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另一方面,西蜀文化因为水利的发达、河网的密布,栈道与笮桥的“无所不通”,形成古典城市工商业的繁华与兴盛。所以,它又是充满活力的古典工商城市的动态文化,有着强烈的冲出盆地、开放市场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这种动与静的结合,活态开放与静态封闭的对立统一,封闭中有开放途径(例如西南丝绸之路和栈道向外的拓展和交流)和开放下有封闭心态(例如成都城名两千年不变,城址三千年不迁)的对立统一,就是西蜀文化发展的根本性质和动力,是西蜀文化最大的历史个性。

  蜀人历来柔弱褊陒、黠慧多智,好文雅一面多一些,而巴人历来强悍劲勇、质朴率真,崇刚武多一些。以成都人为代表的西蜀文人思维细腻,追求完美;以重庆人为代表的巴人善于创业,开拓进取性强。“蜀出相,巴出将”,二者刚柔相济,相异而又相和,相反而又相成,将这相互矛盾的因素融铸在一起,就会变成突破传统又善于守成的积极力量,体现了巴蜀文脉传承的和谐包容的整体性。故此,西蜀文化的特征,即离不开巴文化,更离不开整体的巴蜀文化,它们之间又表现出很多共同的特征。

 
 “都广之野”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起源地,它以治水为特征,以江源文明为标志,孕育和发展出优越秀冠的天府农业文明,西蜀文化最主要的特征。

  古蜀农业文明的起源是从岷山河谷,包括成都平原、临邛(今邛崃)、江原(今崇州)、南安(今乐山)这一三角地带开始的。蒙文通师在《巴蜀史的问题》一文中曾专门加以论证。他认为“中国农业在古代是从三个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黄河下游,在长江流域则是从蜀开始的”。他主张“农业是从江源入成都平原的,江源、临邛,正是岷山河谷,蜀的文化可能从这里开始”。岷山河谷就是“广都之野”,成都平原就是它的中心,这里是蜀文化即江源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其起源的次第,从都江堰治水开始,次发展到临邛和江原,再发展到温江和双流(古广都)。温江“因雪水自此始温”而得名,表明最早的优质农业是在温江出现的,因岷山雪水到温江等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才更适宜于灌溉。正因为这里是农业起源地,才出现了《山海经》记载的周人农祖后稷葬于都广之野的传说和蜀人农祖杜宇与朱利相会于江原(今崇州)结为夫妇的传说。西蜀农业起源时代是同大禹、鳖灵、李冰相继治水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发展出特色鲜明、优越秀冠的天府农业文明。所以,西蜀出现了农耕时代特别悠长、农耕文化特别鲜明的面貌,它成为西蜀文脉基本性质及其展现面貌的决定性因素。直到近现代进入工业社会后,农耕文明这一决定性因素还对西蜀城乡文明与生态文态,直到西蜀人心理状态、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起着根深蒂固的作用。西蜀文化的特征和优秀部分,与漫长的天府农耕文化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蜀人心向中原,认同华夏一系的民族凝聚力起源很早,这同神奇的西蜀山水有一定关系。西蜀山水的神奇,引发蜀人对蜀中神奇自然世界无边向往和热爱的文化心理。剑阁山石角北向趋于中原的自然地势,引起蜀人自古即心向中原、认同中原的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蜀人的传统历史很早就同黄帝、颛顼、大禹相联系,同中原和黄河文化的认同与向心凝聚,从古至今在思维和心理上都非常紧密。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这正是古杜宇方国的“前门”。王勃“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惊叹剑阁山水“亦宇宙之绝观也”。“宇宙绝观,优游天府”,显示出西蜀自然世界无边的神奇,这是对蜀人热爱乡土山川的文化心理的最佳描绘。杜甫把这一条蜀道形容为“天路”。“宇宙之绝观”的“天路”是金牛道、剑阁道第一大神奇的特色。

  最奇异的是剑门山峰头石角皆向北俯首,有趋于中原的自然之势。杜甫《剑门》诗:“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杜甫以心向中原的文化心理观察出石峰石角皆北向的奇特自然景象,故《九家集注杜诗》认为这是写“剑山石皆北向,如拜伏状”,“地势虽险而有趋中原自然之势”,“有面内(即面向中原)之义”,“示朝上国而不背之也”。这种心向中原凝聚的心理,就是今天广元、剑阁一带朝天岭、朝天程、朝天峡、朝天关、朝天驿、朝天水驿等名称的由来。“向帝都者谓之朝天门也”,朝天者,朝向中央王朝也。 

 特殊的向北倾伏的自然地势,易于使蜀人神与物游,联想而生北向中原中央王朝的文化心理,在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和凝结的牢固链条上增加了新的形象思维结晶和历史闪光点。在西蜀的历史语境中,蜀人自古即是黄帝、昌意、颛顼一系降居江水、若水,夏禹兴于西羌,蜀人自古即是华夏族中原文化体系内翼生出来的。这种心向华夏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古即培毓发展。这也是西蜀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从物质文化层面讲:
 
  建筑样式上的巢居文化。杜甫在西蜀注意到了特殊的巢居文化:“殊俗状巢居”,“野人半巢居”,“可怜处处巢居室”,“峡人鸟兽居”,这是从剑阁到成都府再到夔州僚人的巢居文化。在中国巢居文化发源地中,以古江源的石室雕楼和西蜀地域的巢居文化最有特色,源远流长,绵亘数千年之久,发展序列清晰,既有干栏楼居系统,又有邛笼碉楼系统。今岷山藏羌碉楼即其遗风。当然,巴地也是从巢居文化发展起来的。

  栈道与笮桥为特征的交通文化。早在古蜀时代即有陇蜀金牛道开凿。“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五丁力士开山辟栈道的神话,是蜀人源远流长的栈道文化的写照。到秦汉时,蜀栈道达于极盛阶段,“四塞之国,无所不通”,是蜀人冲出四川盆地,促进古代四川开放的重要动力。笮桥即竹绳桥,是西蜀交通文化上一大首创特色。首创者因而被称为“笮人”,与邛、冉、駹、徙、榆等人一起,成为古蜀大地上的主要土著部族。

  林盘为特征的农耕人居文化,林盘是蜀人川西平原人居的特色。
 
                                   
  从精神层面讲,西蜀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它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贡献:
      
仙源故乡。从道教之源看,神仙说最早起源于蜀,古蜀是仙源故乡。传说的古蜀三王蚕丛、柏灌、鱼凫“皆得仙道”,杜宇与开明二帝皆魂化为飞仙的杜鹃与升天的开明兽。东汉张陵的天师正一道,就是在古蜀仙道的基础上创立的。西蜀是道教的诞生地。

  
 “天数在蜀”与“易学在蜀”。春秋时资州人苌弘明天文,为孔子之师。汉有阆中落下闳,唐有李淳风、袁天罡等。历法、卜算、阴阳之学,是蜀最早的土著学问。“易学在蜀”,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话,称赞四川易学传承有独到特色,连贩夫蔑叟都懂易经。汉代严君平、扬雄的“太玄学”和晋代范长生的“蜀才易”,唐代的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明代的来之德的象数易学世传于蜀。

  “西蜀自古出文宗”。很多文化巨人出生或生活在西蜀,由西汉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后有汉代“孔子”扬雄、唐代文宗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章独步天下”的苏轼、剑南诗宗陆游、明代文坛宗匠杨慎、清代函海百科李调元、性灵南宗张问陶,直到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巴金。“吾蜀擅宗匠,天地有大文”([宋]张翥:《谒文昌阁》),这些文坛宗主多出于蜀,或虽不是蜀人,却是蜀山水与文化熏陶而成就的“天下第一秀才”。

  “才女在蜀”。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专门写了一回“女秀才移花接木”。他在其中盛赞“蜀中女子自古多才”,他还把王昭君称为“成都姑娘”。从卓文君到武则天、杨贵妃、浣花夫人、花蕊夫人,直到黄崇嘏、黄娥,都是蜀中才女。

  “菩萨在蜀”。“菩萨在蜀”是唐代的故事,这里用来说明禅宗在西蜀的发展。佛教向有“言禅者不可不知蜀,言蜀者尤不可不知禅”的说法,就是指西蜀在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当六祖在岭南创立禅宗南派的时候,六祖的师兄弟智诜则在资中创立了净众保唐禅系,是兼融南宗慧能和北宗神秀的蜀中禅系。什邡人马祖道一则进一步弘扬了六祖慧能一系,提倡“平常心是道”,创立禅林制度,使禅宗生活化、人间化,成为禅宗八祖。

  “儒源在蜀”。大禹兴于西羌,创作“洪范九畴”,根据他的治水经验,提出五行以水为首,水被视为文明之母。大禹是儒学之祖,兴于西蜀。总起来看,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西蜀是仙学之源、道教之源、儒学之源,西蜀人做出了开源性的贡献。在禅学方面,西蜀人则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西蜀古镇从明代以来共有4100余座,至今尚存的也有1400余座。这些乡镇的形态,由于西蜀没有北方乡镇那样聚集在一起的村庄,汉区农家多是散户零星居住,故呈现为乡镇联排店居与林盘文化相结合的形态。这种形态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就成为今日西蜀乡镇独异于他处的特色。西蜀古镇多将街市、场镇、商埠、水陆码头、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聚集为一体,形成多元一体的城镇布局,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如崇州崇阳镇、青白江城乡镇等因文庙、书院的存在,文脉未断,原来就是国学古镇型。这些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名城和古镇,如明珠般镶嵌在“天府之国”的千里沃野和青山绿水之间,是西蜀乡土文化特色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

        综上所述,西蜀具有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相融的综合性,呈现出自然与文化结合的“三神”特色:自然世界无边的神奇,文化世界无尽的神秘,心灵与民俗世界无穷的神妙,这是西蜀最大的文化资源,是西蜀特色文化的历史优势。




                                       


                                         资源:网络             编辑:秋水伊人

                                                           2014年2月6日
                                                              
                                                                   于成都 

文章评论

楚人

[em]e179[/em] [em]e179[/em] 博大精深

秋夜听雨

[em]e160[/em] [em]e163[/em] [em]e177[/em] 新年快乐![em]e181[/em]

竹林慕雪

秦人拿下巴蜀,李冰父子大兴水利工程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完备了大秦帝国一统江山至资本。。。

竹林慕雪

依稀记得西汉司马相如时代,说白点大概在汉武帝时代,骑马在成都溜一圈不过个把小时,那是成都郊区有狼,咱们司马相如同志,身为大龄青年,帅哥,艺术家,身穿貂皮大衣,斜跨绿绮琴,琴挑卓文君,一见钟情。。大唐时代,薛涛与元稹同志还给大家演绎了姐弟恋。[em]e120[/em] [em]e160[/em]

qingfeng

[em]e179[/em] [em]e183[/em] [em]e163[/em] [em]e160[/em]

天上人间

西蜀山水,人杰地灵,安好。[em]e163[/em] [em]e160[/em]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