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全文------渝运南司职工背诵文章

学习资料

文章简介: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附:古时的三姑六婆到底是女性的什么职业?
图片
 
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是也。
  六婆
  牙婆:又称牙嫂,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这种牙婆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宋代<吴自牧梦梁录>里曾说:府宅官员,富豪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将牙嫂的职业特征记得清清楚楚。后来直到清代,牙婆为人家买丫头、买妾仍盛行不衰。<红楼梦>中,贾府丫头犯了大错,就要叫「人牙子」带走卖掉,这种人牙子里,就有牙婆的一席之地。
  按字面解释「牙」是指责买卖双方中间的介绍人,有「互」之意,或者说「牙」通「互」。牙婆又通常兼营媒婆的职业,而做媒婆的也常常兼做牙婆的买卖,这样互相兼职,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图片
  媒婆:就是专为人家介绍婚姻的老妈子。我国古代媒人起源较早,早在<诗经.卫风.氓>里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风俗了。没有良媒,双方就成不了亲。在<周礼>的「地方」篇里,还有负责掌管男女媒合的官名,叫做「媒氏」。因为依照古代习俗,婚姻的成立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私下苟合,就要被父母和社会看轻,这就是<孟子.滕文公>下所说的「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后因老妈子年事较高,阅历丰富,并在本地一带人头又熟,所以人家有小子或女儿的,都乐意找她们去解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问题。封建社会中,连媒婆也有分等级的。宋<东京梦华录>提到:「……媒人有数等的,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皆两人同行。」
  要干这行,媒婆的心计和嘴皮子是很厉害的。尤其是为了赚昧良心的钱,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可参阅<金瓶梅>媒婆与西门庆勾结)。
图片
  师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巫婆。巫在我国起源很早,有男巫和女巫之分。男曰眺,女为巫。其中女巫称为师婆,大概在宋以前就有这样的叫法了;后来元.张国宾<罗李郎>中有说:「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操着。」由此可见,师婆的叫法已是很普通了。而师婆尚有一个叫法,为师娘,这在明.陶宗仪的书中也有记载。
  其实,作为搞骗人把戏为业的女巫,早在战国时代就被西门豹弄得声名狼藉了(请见河伯娶妇,女巫诓骗送女子入河,以利河伯娶亲)。
  总之,由于我国地域的广大和封建迷信在人们脑中根深柢固,所以师婆的职业还是花样翻新,不断耍滑地留传了下来。虽然他们害人不浅,劣迹斑斑。
图片
  虔婆:就是妓院里的鸨母,因为虔字在古代有强行索取之意,而鸨丹勒逼雏妓接客,从她们身上强行榨取钱财,所以人家便送了鸨母一个「虔婆」的称号。元.<曲江池杂剧>道:「虽然那爱钞的虔婆,他可也难怒免,争奈我心坚石穿,准备着从良弃贱。」把爱钞与虔婆连在一块,倒也十分贴切。
图片
  药婆:就是靠着出卖手里的草头方和成药为生的妇人。卖药治病当然无可非议,可是这帮子人串门走巷、进出人家,为了多赚好处,又常会干起不可告人的勾当。比如在暗底下替荡妇们出卖春药,向不慎怀孕的姑娘出卖打胎药,弄得不好,有时还会偷卖鸦片,或者毒药等等。为了赚钱,她们总是千方百计口吐莲花,漫天要价。有时人家被她抓到什幺把柄,敲榨勒索,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图片
  稳婆:就是为官府服役或私人接生的收生婆,平时也常叫老娘。按照<长安客话>的说法,宫廷所需稳婆,都是要在民问收生婆里预选,然后把预选出来的稳婆名字登记在册,以备需要时的选用。被选进内廷的稳婆除了接生,以及选奶口(乳娘)时看看「乳汁厚薄,隐疾有无」之外,她们还在宫廷选美活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在辨别妍蚩时有着她们的份,并在裸衣检查体格皮肤乳房阴部等,更是非她们莫属。
  而公家的稳婆,在碰到女尸时,也常要她们出场以检查隐私之处;平时对于妇女遭人强奸,也总由她们进行采验。
  民间接生的稳婆,既有专职也有不专职的;稳婆接生只凭经验,缺少医学常识,因此碰上难产,产妇娘的死亡率就高得吓人。加上她们不懂消毒,又给产褥热和婴儿破伤风的发病,酿成了人为的因素;加果她们再为姑娘家非法堕胎,那自然要被社会唾骂了。
  三姑之限划分极细,六婆则否,一婆兼六婆也是可能。
 ---------------------------

注:(为注音字

------------《朱子家训》全文---公司选定版本-----
 
1.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 必亲自检点
    2.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3.宜未雨而绸缪 毋临渴而掘井
 4.
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流连
5.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 园蔬愈珍馐
6.勿营华屋 勿谋良田

7.三姑六婆 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 非闺房之福
8.童仆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艳妆

9.祖宗虽远 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 经书不可不读
  10.
居身务期质朴 教子要有义方
11.寞贪意外之财 寞饮过量之酒
  12.
与肩挑贸易
占便宜 见穷苦亲邻 须加温恤
13.刻薄成家 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 立见消亡
14.兄弟叔侄 须分多润寡 长幼内外 宜法肃辞严
15.听妇言 乖骨肉 岂是丈夫 重资才 薄父母 不成人子
16.嫁女择佳婿 无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 勿计厚奁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 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 贱莫甚
18.居家戒争讼 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 言多必失
19.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口腹而恣杀生禽
20.乖僻自是 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 家道难成

21.狎昵恶少 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

2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 须平心暗想
23.施惠无念 受恩莫忘
2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25.人有喜庆 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 不可生喜幸心
  26.
善欲人见 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 便是大恶
27.见色而起淫心 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 祸延子孙
28.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继 亦有馀欢 国课早完 即囊橐无馀 自得至乐

29.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30.守分安命 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 庶乎近焉


-------
朱柏庐治家格言译文:------
          
第1文:整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
  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立刻起床,打扫庭院台阶,务必里里外外收拾得乾净整齐。天既已昏暗了,就要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必须亲自察看一番。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同样,即使是半段丝,或是半条线,经常也要思念它都是在艰辛的劳动中得来的。日前生活中,无论做什麼事情,都应有详细的计画,周全的准备,就像天未下雨前要预先将门窗修理牢固,不要事到临头才匆促去想法子解决,有如觉得口渴了才挖井取水,那就来不及的。个人的需要,必须力求俭朴节约。宴请客人时,切记不能亳无节制。日常生活用具要求结实耐久,而且清洁卫生,即使是简陋粗糙的瓦罐,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每日吃喝的食物应该花样简单,而且精美可口,即便是园中种植的菜蔬,也胜过珍贵稀奇的佳肴美味。不必花费很多金钱去建造豪华的房屋,不必用尽心思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第2文:读书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
  能言善道,爱搬弄是非的三姑六婆,确实是鼓动淫荡,窃盗的媒介。婢女漂亮,侍妾妩媚可爱,都不是家中的福份。所以使女奴仆不用英俊貌美,家中妻妾必须避免浓妆艳抹。列祖列宗虽年代久远,但祭祀时仍须至真至诚。儿子孙子即使愚昧笨拙,也要督导勤读四书五经。日常持身处世,都必须要求达到老实淳朴。教育子弟,自己要有合宜的道德,正确的方法。不可贪图意外财物,不能嗜酒过度。


第3文:家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译文】:
  向肩挑货物走街串巷的小贩买东西,不能占他们的便宜;面对贫穷困苦的亲戚和邻居,必须给予恳切地慰问和抚恤。依靠不正当手段而发家致富的人,不可能长久安然地享用这些财富。人类相处的伦理道德荒谬错误,很快地就可以看见衰败。兄弟叔侄之间,在分配财产及生活物品时,应将有余者分出一些来施予不足的人。长幼内外成员,都应该严格自觉地遵守家中的规范。随便听信妇人的话,因而背离骨肉亲情,难道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吗?看重钱财货物,待慢亲生父母,不是为人子女所应该做的。嫁女儿要挑选品德端正,有进取心的好女婿,不能索求大量的聘金;娶媳妇要寻找贤慧娴淑,品德端正的女子,不要计较对方嫁妆的多少。
 
第4文:富家兴业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译文】
  见到有钱有势的人而产生奉承讨好的表情,最为可耻;遇到贫穷卑下的人而显示出自满无礼的态度,下贱到极点。平日居家尽量避免与人发生争执而打官司,打起官司来终归是不吉祥。与人交往千万不要信口开河,信口开河必定会出差错。不能仗恃自己有钱有势,就去欺侮没有依靠的孤儿寡妇。不能贪图口腹的享受,而任意去宰杀牲畜家禽。一个言行怪异,自以为是的人,后悔,错误的事必定很多。一个颓废懒惰,不知奋发的人,家道难於兴旺。
  不拘礼节的亲近不良少年,日子久必定受到他们的连累;卑躬屈就老成持重的正人君子,紧急时就可以依托他们来帮助。轻易地相信别人的话,怎麼知道那个人不是在诬陷别人,说人坏话,所以应当忍耐一再考虑。因为小事和别人发生争执,怎麼知道其中没有自己不是的地方,所以必须平心静气暗自反省。
  向他人施予恩惠,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就要牢记心中。无论做什麼事情,应当留有余地,一旦称心如意,不应强求自己继续索取。他人有可喜可贺的事,不要心生妒嫉;别人有灾难困难发生,不可欢乐高兴。做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不是真正的行善;做坏事就害怕他人知道,才是罪大恶极。看见有姿色的女性而生起邪恶念头,将来会报应在妻子女儿身上;隐藏仇恨而用暗箭伤人,一定会连累子孙后代。
 
第5文:总结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
  家人都能和顺相处,即使穷困到三餐不继,也会享受无穷的天伦之乐;早早地纳完赋税,立即口袋空空,也会感受”无债一身轻”的至乐。读书的目标是效法先圣前贤的伟大心志,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作官应把心思寄放在君王和百姓身上,怎麼可以计较自己的利益呢守本分,安於命运,顺时势,听从天意。做人如果能像上面所说的这样,差不多接近圣哲了。

 
-------------朱柏庐简介-------------


   朱柏庐 (1627~1698年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生平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主要作品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困衡录》、《愧讷集》、《春秋五传酌解》、《毋欺录》等。其《朱柏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句,尤股炙人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