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生讲故事:长征中女红军扔孩子如扔装备--她们更爱革命
原创日志
导语:我的姨父老红军吴兴和吴吉清是亲戚,他们几乎是同一时期----1930年在江西会昌参加工农红军,长征时候他们是战友,吴伯伯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退下来后到南昌,和吴兴又是邻居,吴伯伯的夫人陈罗英阿姨也是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我和他们的女儿吴晓琳一起长大,后来她成为我医务工作的同事,现在她是南昌市著名的妇科专家。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经常听吴伯伯和陈罗英阿姨讲红军的故事,至今我还珍藏着吴伯伯亲笔签名赠送给我的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在讲这个故事前,先贴上一段美国记者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通过中组部老干局的批准访问了从国家主席杨尚昆和数百位老将军,老红军.以及他在南昌同天采访吴吉清伯伯和吴兴的篇章,此书已经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洛生节选如下:
老红军吴兴也来自贫困的、但给红军提供了巨大兵源的江西。他的家乡在会昌县吴村,与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同乡。他俩在南昌接受采访时,吴兴告诉我:“ 论辈份,我应叫吴吉清‘祖父’。”吴村的人几乎都姓吴,一九三零年当吴兴十四岁参加红军时是这样,一九八四年仍然如此。吴的一生都在红军中度过。他没上过学,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他说:“我一辈子都在前线。”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红军战士。长征结束时,他被提升为排长,在延安的学校学习,后来当了师长。他小时候跟篾匠学手艺,但挣钱很少。他曾想参加国民党军队,可又觉得他们是一帮强盗。你就是有一把象样的雨伞,这些人都要抢。当朱德率领部队路过他家乡时,吴兴听说这部队的战士都是些公正老实的人,又听得部队里有人向他喊道:“来吧,小兄弟,加入我们的队伍吧!”他就参加了,从那天起便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五十年后他回忆说:“当我们到达雪山时,我想起了这一切。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雪山,我想我们这些人也许永远也翻不完这些山了,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我坚信,即使我们真的倒下去,中途失败了,那我们的下一代也一定会继承我们未竟的事业,继续前进,革命终将成功。
------第 448 页
吴兴, 1984 年 4 月 15 日《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作家协会主席 索尔兹伯里Salisbury, Harrison E.南昌采访。
我的姨父老红军吴兴与8位开国将军在辽沈战役中的战地合影。
前左二为解放军四野八纵政委邱会作,其余当时全为师长和师政委。吴兴大校后排右一 右二林忠照少将右三钟池少将 右四徐信少将 右五任时忠少将 前排右起分别是韦祖珍少将 邱会作中将 谢家祥少将 任荣少将。
这个故事是毛的警卫员吴吉清讲的,他当时负责照顾贺子珍。开始说这孩子出生在名叫白沙的地方,但白沙离赤水有一百三十英里。后来他说也许出生在遵义北面的枫香坝或云南境内的威信(扎西)。可是这几个地方都同红军当时在行进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尽管红军总是在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行军的。 吴吉清(1909.6~1991.5) 别名吴接传,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霞族村人。1930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1936年,在中央警卫班任毛泽东主席警卫员。1934年4月至7月,跟随毛主席在粤赣省会昌县开展调查研究。10月,紧随毛主席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先后任国民经济部科长、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延安永丰栈经理、中央财政大队科长等职,历尽千辛万苦调动布匹、药品、食盐,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的封锁作出了贡献。 1945年,吴吉清转业到内蒙古工作,曾任自治区贸易部副部长、商业局局长、商业厅厅长、生产建设兵团指挥部副主任等职。1984年离职休养,享受副省级待遇。著有《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一书,在全国发行。
贺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长征路上妇女的不幸。尽管刘英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同洛甫结婚,但她很了解妇女的处境。据刘英回忆:“长征开始时,贺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后,只得把孩子留下,没有别的办法。部队在行军。这样做很惨,但在那样一种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考虑个人的感情了。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或扔掉,这样她们觉得还好受一些。扔掉孩子就象扔掉装备一样。 长征中,遇到这种可怕困境的妇女不光是贺子珍。“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前纺织工业部部长张琴秋也有同样的遭遇。她负责指挥红四方面军的妇女团。她的丈夫陈昌浩是四方面军的政委。她也生过一个孩子,留下来给了别人。青年团领导人何克全(凯丰)的妻子廖似光也是如此。他们把孩子留在一户农民家里。起初,这家农民不愿收养.最后还是被说通了。六军团司令肖克的漂亮妻子一九三六年初怀孕了。当时六军团正在前往同第四方面军会合的途中。七月初部队正过草地,专门为她围出十英尺见方的一块露天地,四面的墙约有五英尺高。她在那里生了一个男孩。 肖克回忆道:“生得还相当顺利。一两天后她又骑马行军了。”她和孩子平安地到达了延安。孩子成了有名的“草地婴儿”,很受大家的宠爱。一九三六年底孩子被送到湖南常德附近袒母家里。后来死于日本人发动的细菌战中,当地死者多达一万余人。 托付给农民照料的孩子大都夭折了。有几个后来找到了。有些母亲把孩子领了回去,有些孩子对亲生父母一无所知,就让他们留在把他们抚养大的那些农民家里。 刘英说:“妇女必须作出选择。爱革命还是爱自己的孩子? 她们更爱革命。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丁玲认为长征中当女人很难。丁玲是中国著名的作家,长期生活在争论的游涡之中。她是革命者、浪漫主义者,也是文学、道德修养和政治方面的人物。她没有参加长征,但红军抵达延安后不久,她就到了那里。她对红军里的人都很熟悉。她是中国最桀骜不驯的人物之一。她被蒋介石监禁过,她的情侣是个诗人,被蒋杀害。她一度觉得毛泽东有大男子主义,为了维护妇女权利反对过毛泽东。自然,在“文革”中她是个受害者。 她说,参加长征的妇女当然是“贤惠的女性,但她们又是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女性,不然就不可能长征两万五千里,从江西一直走到陕北”。不错,她们有马,但她们常常不骑。不少人有丈夫,但她们常开玩笑说:“骡子比丈夫好。可以没有丈夫,但不可以没有骡子。” 怀孕是最苦的。有些妇女说,在长征途中怀孕堪称最大的灾难。挺着不断胀大的肚子日夜行军可不是闹着玩的,骑在马背上也一样不好受。。孩子生下后又得扔掉,……她们无论如何要坚持继续工作下去。 同长征中贺子珍等妇女一样历尽艰辛的是另一个诗史般的远征——美国开拓者的车队穿过大草原西行的壮举。在那次远征中,不少美国妇女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是带着孩子面危及全家,还是扔掉孩子继续前进? 毛泽东带领他的部队迅速地避开同川军交锋。长征途中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旦地方军断定红军已经改变路线,离开他们的地盘,他们就减弱攻势甚至逐渐停止对红军的进攻、毛在滇北的威信(原扎西)过了中国农历猪年的新年。一力三五年二月四日刚过,先头部队便到了威信。毛泽东于二月六日到达。没有举行会餐。既没有什么可庆祝的,也没有食品。有些部队已经饿了整整两天。天气很坏.阴冷而潮湿。部队进行了整编,压缩了部队番号。他们休息了一天。陈云记得很清楚。他概括地指出:“天气很冷,夜间下起了雪。” 红军原计划西行,然后转而北上入川。毛及时改变了计划。因为他得到的情报和电台截听来的消息表明,蒋介石正向西调动部队,打算在红军再次靠近长江时一举予以歼灭。毛决定采用朱毛式出其不意的战术。二月十一日在扎西开会通过了毛泽东的决定。全军掉头转回贵州,并回师攻占遵义。他的打法越来越象《水浒传》中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当红军成—路纵队前进时,许多人去掉了文盲的帽子,洛甫发明了他称之为“看后背”学文化的办法,战士们在背上都挂块白布,上面写着汉字。他们边走边认字,懂得文化的重要性。 |
文章评论
风雪中的梅花
[em]e179[/em]
清风飞雪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了的肉,哪有想扔的......哎!...在那残酷的情况下,为了孩子,为了战友,为了革命不得不如此,看了揪心.....
雅然
可敬,可爱的女红军![em]e163[/em]
gggtttlllyyy
世界历史上的壮举[em]e179[/em]
空谷幽兰
伟大的母亲。
上善若水(夫妇)
[em]e179[/em] 爱革命还是爱自己的孩子? 她们更爱革命。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em]e183[/em] [em]e183[/em] [em]e183[/em] 向革命前辈特别是革命母亲致敬![em]e166[/em] [em]e166[/em] [em]e166[/em]
飘飘雪花
[em]e160[/em] [em]e183[/em]
小金鱼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精神,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向她们致敬 !
坦然一笑
[em]e179[/em] [em]e181[/em] [em]e183[/em]
梨花夫人
[em]e179[/em]
大哥
[em]e179[/em]
伊洛青萍
向老红军致敬
山木子
[em]e179[/em] [em]e178[/em]
感觉蛮好
[em]e179[/em]
鸿雁于飞
莫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