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与时光
资源共享
纵观中国十大古琴曲,哪一曲不牵出一长串历史故事和一大堆白胡子老爷爷,细听之,尽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清雅情怀,浓郁的“中国味”从遥远的青山绿水间走来,从亘古的时空隧道另一端飘荡过来。前些日子,参加了一次被誉为“琴韵书声”的活动,对其弘扬与赏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取旨颇为有感。
因为一个“古”字,将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瑶琴与现代社会隔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再按图索骥地找回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当我们这些饱受现代教育的“今人”,于某天上午再次迈入《平沙落雁》极其缓慢的节奏里的时候,你一定会惊讶古代文人的生活,竟然可以舒展到如此从容不迫。慢的生活才可以绵延不绝如抽丝剥茧,才可以韵味悠长。那么,盘旋顾盼的长线条旋律又给了我们现代人什么启示呢?是否正在告诉我们:急起骤停“超高效率”的人生,在光与影的交替中闪灭是何等可笑的事情。
但是,我们却再也回不到那个优雅典致的 “慢”中去了。因为生活节奏太快,甚至连演绎与欣赏 “慢”的历史艺术都是如此不习惯,中国古代文人的 “清、和、淡、雅”几成了文物或收藏。“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唐代诗人刘长卿流露出来的孤独感,似乎沿着时光隧道一直流淌到了今朝。重新回到古琴的身旁,就好比让我们乘上时光的机器,重新回溯到古韵风雅的先人身旁,“琴韵”是对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品质的传承,古琴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琴者,情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世间万物、心间千壑都尽情流淌在七弦之上。或弹《高山流水》抒巍峨浩洋之志向;或司《平沙落雁》写逸士隐者之胸怀;或鼓《渔樵问答》叙自得其乐之趣味;或奏《潇湘水云》感时世动荡之飘零;或操《广陵散》愤不屈不服之气概……
置身这幽远古雅的琴音当中,“赏心悦耳”一词似乎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倒是认为用“震慑人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有两件事触动了我。第一件是在古曲《梅花三弄》典雅独特的旋律里,舞台上尹派八卦掌传人悠然自得地耍起功夫来,我就默默地思量,现在连迫击炮都过时了,一身武功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拳者同琴者一样,他们一招一式所演绎的正是大自然的哲学和历史文化的符号。人类是从永恒亘古的自然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对此必须有所传承和思考,身居高楼大厦中的现代人,果真割断了与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脐带,也就断送了自己未来。第二件与第一件相关,一位十二岁的小姑娘表演古曲《酒狂》,担任古琴评析的音乐专家说,她从琴声中听到了姑娘心中不断迸发出来的某种情绪。我就有些小激动了,弹琴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路,与玉佩、宝剑一起同属随身之物,而今学习与研究古琴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多了,“和、淡、清、雅”的审美情趣是否能再回归到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来呢?对追名逐利者的鄙弃之声是否还会在我们的周遭鹊起呢?
喜欢音乐和电影的人一定会记得2006年上演的《夜宴》与2010年上演的《孔子》,其主题曲《越人歌》和《幽兰操》激起了许多电影观众的共鸣,并且获得了广泛流传。为了配合这两部史诗类型的电影,《越人歌》与《幽兰操》都秉持了古琴曲这一艺术元素,蕴含着高洁而峻傲的古代文人情怀。其实,它们就是现代版本的古琴曲,共同出自于旅美音乐家谭盾之手,他的谱曲如同一道跨越了古典与现代界限的虹彩。这样的音乐一定需要静下心来听,仿佛屋檐下一对陌生而又熟悉的青色雨燕,辗转万里穿越历史的长河之后,轻盈地停歇在我们耳畔。之所以将谭盾的音乐与“琴韵书声”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出于一种期待吧,希望能够像《越人歌》和《幽兰操》一样,让我们这些相忘于崇楼峻宇之间的现代人,重新触摸到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脉络。
文章评论
ゅ≈小鱼儿≈ゅ
[em]e1000043[/em]
ゅ≈小鱼儿≈ゅ
[em]e1000046[/em]
LTT
从小我就羡慕那些身穿旗袍弹奏古琴的女人。能会琴棋书画者才真女人也。但是我家贫,(父亲的工资要供家里叔叔,姑姑上大学。)根本没有衣食以外的消费款项。我的愿望成了绚丽的肥皂泡。但岁月的流逝,没有灭磨我多彩梦想。于是女儿一出生,先买了琴。
清风飞雪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