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眼读秋
成长日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唐代刘易锡的秋词。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秋的“枯瘦',秋的“萧瑟”,早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叫千万人回味品嚼。自然地,秋寒秋冽便在一首首一篇篇的诗词中低吟哀唱,把那缕缕的低谷情绪、愁苦的思念、忧心的牵挂,沾染上瑟瑟苦寒和纤长百褶忧思。 难得的是刘禹锡的这首《秋词》,一反多数人悲秋苦秋的调调,诗人眼中的秋比春天还美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读过诗人的这行字,映入读者眼前的是秋风飒飒,天高云淡,碧空万里,一只白色野鹤'嗖'地飞至诗人头顶的一朵白云之上。诗人的心一如野鹤,飘飞在野旷天高的秋季,秋季里的暖阳,暖阳下圆润的山脉,山上被暖阳染黄或染红的层林,呵呵,这是何等空旷博大的情怀,这种立意又是多么的独特。读着真的给力过瘾哈,,,,,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让我想起,南方鬼节的的月亮,又大又圆又近,近得只要我举一根竹竿就能把她揽入怀中。那天是晴转阴的天气,白天闷热,晚上荫凉,大大的月亮周围布满厚厚的云层,月亮时不时的出没于云层之间,非常巧合是,在东南方有一层厚厚的灰黑色云层把月亮推向地面,而西北方向天空是蔚蓝,一朵灰白色的云朵在灰黑和蔚蓝中穿行,而月亮就在灰白色的云朵上穿行,晶亮如水的大圆月时隐时没,一如有着亮晶晶眼睛的害羞大姑娘调皮的和人们捉迷藏,时而完颜一笑,时而一顾倾城,时而挠心地叫人找不见,这种情境貌似牵牛想织女的心罢?,,?,,?,,
忽然地,岁月静好,而年华已伤。
“ 孤村落日 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一念完整首诗,一副完美的秋天中国山水写意画跃然而出。这是元代白朴的天净沙,立意也比较独特,它前半阙是悲凉苦寒瑟瑟的调调,后半阙一转,视觉美艳活泼,犹如中国女人哀怨中透着冷艳之美。一如诗人的心情,也许就是诗人的心情。不考究诗人写诗的背景,单单就是字面窥视,“孤村”、“落日”、“残霞”、没有一个是轻松的字眼,“轻烟”、“老树”、“寒鸦”、都是满含凄苦悲凉的字眼,好不容易有点动态的东西,还只留“影子”,你看,郁闷哀苦孤独的情绪很浓。可是,下阙很有意思,诗人放佛抬眼一望,惊艳于秋季的斑斓色彩,心情豁然开朗,笔锋也随着一转,“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全是轻松活泼的兼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景象,青绿白红黄,这些美丽色彩不就是彩虹的颜色吗?蓦然间,有趣的事情又来了。嘿嘿,这不就是一位内心悲苦,容韵沉寂凄清,外表美丽冷艳的古代美女吗?q眼窥得,白朴的这首(秋)极具代表中国古代男人的审美视觉,审美情绪,深沉冷酷的皮瓤下,包裹着一颗,活泼,调皮的热忱之心。从而管中窥视,尽管现世生活是多么的压抑沉闷,多么凄楚无奈,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也好,黎民百姓也罢,只要有呼吸存在,对生活对生命的追求,从骨头缝里散发的都是美好和热爱。
明月舟移,夜静梦飞。 昨夜又叶落如雨,月白如霜。有凉风度向遥遥的故乡,问候你,问候他,问候未知的光阴。
今天,帘外西大,秋日高照, 天高云淡,秋老虎撒出它的余威,恋恋不肯离去。
文章评论
春雨
才女[em]e179[/em] [em]e163[/em] [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