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笔画线条的书法艺术表现力

共享

 如何充分发挥笔画线条的书法艺术表现力  

   书法就是把长短粗细不等的笔画线条,按照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律组合在一起,构成汉字、篇章的艺术。笔画线条是书法艺术语言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之一。欲使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至,就必须充分发挥书法艺术语言的各种构成要素,而发挥笔画线条这一基本元素的功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笔画线条的艺术元素的功用又是如何发挥的呢?
一、相应的长度
笔画线条具有长短、粗细、浓淡、润枯、方圆等艺术表现因素,据笔者浅见,其中线条长度是这一切艺术表现因素的总纲。
长度既可表现时间,又可表现空间,而时间和空间等于整个宇宙。时间的长度对于人来说就是生命的旅程。人生存的时间长经历就会相对丰富,就会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当然,由于社会和个人等原因,同样年龄的人所经历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时间长度是衡量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同样,空间越大,其内涵就越丰富。如北京至拉萨的铁路,是因路程遥远,经过的地方多,地理环境变化大,沿途的景物丰富多彩成为新兴的旅游新干线而被世人关注的。书法笔画线条无论是书写还是欣赏既需要空间,也需要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线条的长度可以涵盖整个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笔画线条的长短对于书法艺术的表现又有什么影响呢?书法笔画线条能表现直曲轻重浓淡枯涩粗细等,笔画越长这些因素表现的就越充分。从书法发展的历史看,我们的祖先在造字之初是以实用开始的,因书写工具的原始简陋,笔画越简单越短越易于书写,所以,那时字的笔画线条既短小又简单。随着社会实践的需求,书写工具的改进和艺术成分的增加,书法线条的长度才逐渐延长,字型逐渐增大,字体也随之丰富起来。线条长了笔画变化就会丰富,如线条自身的起与收、枯与润、直与曲,描与刷等变化,笔画与笔画线条的关系如交、触、相对、相背、呼应、对应等变化。随着笔画的延长,书法的艺术表现也丰富多彩起来,从而适应了人们不断增加的欣赏与实用方面的需求,狂草的出现把线条的长度推向了极至。它不但使用夸张的手法延长了单笔的笔画,还把几个笔画直接连接起来,甚至把几个字、一行字连起来写,使笔画线条达到了极至,其艺术表现力也扩展到了极至,所以人们把草书称为诸书体中艺术的的峰顶。
但是,书法法线条并不是越长越好,短了不能全面展现笔画线条内涵的丰富性,表现力贫乏,如果笔画长了,笔墨变化已经穷尽,极易导致艺术表现的重复,因重复而导致艺术生命的枯竭。因此,书法笔画线条应当有最佳长度,这个长度是受笔画的粗细限制的,笔画细最佳长度短,笔画粗,最佳长度就长。笔画线条长度主要是受书写工具——毛笔的限制。毛笔笔锋的原料为动物的毛,动物毛是有长度的,笔锋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毛锋的粗度。笔者在书写时感觉到,毛笔超过一定粗度,写字的感觉和写出字的效果就没有了毛笔的韵味了。书法不是像美术字那样用扁刷刷出浓淡均匀的笔画,不管多宽都就可以。毛笔写字时笔锋是由墨聚笼在一起而不是铺展开来写出笔画的,所以叫中锋行笔,写出来的字迹厚重,有立体感,从这种感觉出发,笔画的宽窄,应当叫粗细。笔尖平齐刷字的是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所以,不能作为书法艺术表现的基本元素。
二、相应的动感
笔画线条要有相应动感,只有动感的笔画,才能产生艺术的感染力,如何让笔画线条动起来呢?
刘熙载提出“草书尚险”的观点,笔者认为,草书的笔画动感是用险绝的笔画形态来构造的。笔画险绝就是在书写时拒绝平直。实际上为让字写得有动感,不仅行草书,就是以平正著称的楷书大家的书作,也把横画写得有俯有仰,竖画有倾有侧的,只不过幅度小于草书而已。草书在这方面达到了极点。动感就是通过笔画线条形态变化,也就是通过笔画的方向、角度、长短、粗细、浓淡、弯度等变化来实现的。这些变化就如河水流动产生动态美一样,水在河道中流动,有相应的坡度、落差和一定的距离、有对河水产生阻力的因素,如河道的弯度、宽窄的变化。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河水流动产生的动态美就会多姿多彩起来。如在落差大时,就会产生飞流直下的瀑布,在坡度大又有弯度时,就会产生湍急的漩涡,在坡度小水流慢时就会出现碧波粼粼的景致。索靖的《草书势》对用笔画形态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如下描述:“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 复安,虫蛇虯蟉或往或还,类婀娜而羸羸,欻奋亹而桓桓。”从“婉若银钩”句可以看出,该段描述的是草书笔画形态的。索靖对草书笔画动态美,是用人们能见到的动物具体化的动态来表述的,“漂若惊鸾,舒翼未发”指出草书的笔画如受惊后的鸾鸟,举起翅膀未飞。实际上这只是用绘画的方式来说明草书笔画的形态险绝是产生动态美的主要因素。如果有一只举起翅膀的鸾鸟,从画面上看这只鸟举翅未动,但凭借视觉经验,可以想象那就是一只正在起飞的鸟,感觉到的就是一只飞动的鸟。
三、相应的力感
如何理解书法形象的力感和力度美呢?力度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者认为,书法力度是有形的,是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读的。
那么,什么是线条的力呢?书法艺术形象的力是指书法作品形象产生的与人视觉上的力学经验相似的感觉。书写行笔时笔与纸产生的磨擦力、笔画形态上给人在欣赏时感觉到的一种力,如在笔画线条上和形态上如正在扯开的弓,被大风吹拂的大树,被臂力、风力吹拉弯,但又是极力反弹的的一种状态。对这种力的感觉大小即力度,对力的不同感觉称为力感。
为了对书法笔画线条形象力度有一个科学、全面的理解,我们有必要对力度进行量化处理。如果把无力定为0,力度最高值量定为100的话,那么力度就会出现从0至100的不同力度。如果引入阴阳刚柔的概念,0——100度之间又可划分为阴柔、刚柔兼济和阳刚之美三种。
卫烁的《笔阵图》阐述了笔画力度的构成:“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从卫烁的观点看,笔力实际上由骨与肉两种因素决定,多骨微肉被称为筋书,多力丰筋被卫烁称为书法艺术形象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妨把骨在字中的比例确定为书法形象力度的指标。0——10度为纯阴纯柔,在笔画形态上表现为纯肉无骨。即笔画雍肿、重浊、钝圆,或笔划纤细、行笔速度极慢,就象墨随意堆放在纸上,无力感。11——40度为阴柔美,其笔画方圆兼备,表现为圆笔多,肉多骨少,笔画较细、行笔较慢。41——60度为刚柔兼济之美,表现为骨肉均停,笔画粗细相当,行笔速度中等。61——90度为阳刚美,表现为骨多肉少,行笔速度较快,笔画较粗,方笔多圆笔少。91——100为纯刚纯阳,表现为有骨无肉,行笔速度快,纯粹是方笔,笔画粗壮、入笔和收笔锋棱明显峭露,飞白较多甚至多是飞白,笔画坚挺,直画多,无弯和圆转的笔画。
那么什么是笔画的骨与肉呢?笔画是书法形象的基础构件,同时还是实现书法美学的基本因素。根据卫烁的“骨肉”观点,骨与肉是通过什么形式给读者欣赏的呢?笔者者认为,笔画形态的骨与肉是通过墨色枯润、浓淡、迟速、藏露、提按、转折、形态(如粗细、方圆、长短、宽窄、曲直)等因素来构成的。如枯、浓、速、露、按、折、粗、方、宽、直属骨,而润、淡、迟、藏、提、转、细、短、窄、曲属肉。因为在人们的视觉经验里墨色湿润给人以力度小的感觉,墨色干枯给人以力度较大的感觉;墨色浓重给人以力度大的感觉,墨色轻淡给人一种力度小的感觉;藏锋给人力度小的感觉,露锋给人力度大的感觉;提笔给人力度小的感觉,按笔给人力度大的感觉;折笔给人力度大的感觉,转笔给人力度小的感觉;笔画粗会给人力度大的感觉,笔画细给人力度小的感觉;方笔给人以力度大的感觉,圆笔给人以力度小的感觉;行笔速度快给人力度大的感觉,行笔速度慢给人力度小的感觉。书法创作就是利用这些骨与肉的因素去构筑书法笔画的力度美。我们还知道,在书写时书者并不是单一地运用这些力度元素的,有时会同时运用两种以上或全部元素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书法形象美的多元化来。
四、综合发挥线条的艺术表现因素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笔画线条的长度、力感、动感的艺术因素是汉字本身就具有的,不是强加的,只不过这些因素因书体、书家个体不同,使用的情况不同。如隶书偏重力感,而行草书则偏重于动感。同一书体因书家的造诣、创作的状态等情况的不同,其使用各种艺术因素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同是行书,王羲之与颜真卿的字一看就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就产生于使用这些艺术因素上。即使是同一书体、同一书家的不同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来。因使用各种艺术因素形成了书家的个性化风格,以至形成个体与流派的风格特征。
在分析笔画线条的艺术因素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哪种书体和哪一位书家并不是单一地使用长度、力感和动感的艺术因素,哪种书体哪位书家使用的艺术因素多,那么,这种书体和这位艺术家书法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会突出,因此就出现了艺术水平高低的区别。
线条的艺术发挥极具个性化,每一位书家使用笔画线条是不一致的,在造成艺术水平高下的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使书法艺术产生了风格与流派,使书法艺术呈现出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艺术魅力来。
汉字为发挥线条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可以看到,汉字以笔画线条为艺术表现的基本单位,汉字本身为附着长度、力感、动感这些艺术因素提供了前提条件,使汉字发挥线条艺术成为可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