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孝”今用

个人日记

      朋友们说起浞河,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家乡有这么一条河,至于是哪个(zhuo)字上网查了才知道的,而且图片也很美。
    一天下午我们相约而去,景色没有图片上美,当初依河修建的时候虽然很精致,只是因为离着市区很远,人烟相对稀少就有点“荒”的味道,恰恰是这点“荒”让这景色透出了别样的韵味。
     我们下车时看到河边的公园里有十多块的大石碑不规则的摆放着,每块大约都有一人多高,两三米宽,两面都刻有人物花纹,当时没有在意,只觉得是公园的装饰而已。我们坐在河边把脚伸在水里开始欣赏周围的环境,与其说是一条河倒不如说是一个湖,面积不是很大,有些岸边长了成片的蒲子,对面还有一艘小船,水中有一只嬉水的鸭子,不知是不是野生的。因为是下午三点,天气还有点热,周围一个人也没有,除了我们三个。
     当我把头转向了身后,看到了离我最近的那块石碑,上面的刻得人物让我心里一紧,一个人在刨地,一个人抱着孩子。脑海中突然蹦出“二十四孝”?郭巨埋儿?在人物的一侧刻有文字,当初应该是涂了金粉的,时间长了金粉剥落,字迹有点难以辨认,但是标题字迹大很还是很容易看清楚证实了我的猜测。
    “二十四孝”我有耳闻但是不全。“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还是知道一点的。我不愿上网查这些东西,因为“郭巨埋儿”这个故事我是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忘记了是听大人讲的还是看小人书看来的,反正这个故事让我幼小的心灵一直对那个小孩子的命运惴惴不安,很庆幸他们的父母是想把他埋掉而不是煮了吃,现在看来他们的父母“孝”得还是很不到位。
     走的时候,我的眼睛躲躲闪闪的溜了一下其他的石碑,应该是“二十四孝”图,够不够二十四孝没有数就逃也似的钻进了车里。总觉得把这些封建迂腐的的东西挖出来,还标榜成“孝”的楷模,好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上去两天,创建文明城市,一夜之间墙上的宣传画、广告语都成“中国梦”、“少年强中国强”、“善曲高奏”之类的,当然也少不了孝道。画面是一个娃娃依偎在老爷爷的怀里,举着手里的东西扭着头说:“爷爷吃”。娃娃就像年画里走出来的,胖得藕瓜似得可爱,可是爷爷呢,就像是给黄世仁打了一辈子的长工,满脸的苦大仇深。看到这幅画之后心里老不大舒服,我不想我的父母是这个模样的,也不想我老了之后也是这个模样的。
     现在是什么时代啊,老有所依、老有所医。现在的“孝”应该是像那首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爸爸准备了一桌好菜,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老人家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可是、可是......听说要延迟退休,或者是不延迟退休,延迟拿退休金?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那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后的老人拿什么准备一桌好饭好菜?估计老人们也会愁得有一张苦大仇深的脸,不光愁拿什么给儿女吃,就是自己吃什么都犯愁,到时候眼巴巴倚着门框盼儿或者女(这里没有“们”)回家就是另一番景色了。
     看来提倡“二十四孝”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把孩子埋掉却是万万使不得的哦。

                             小样儿的“说说” 

     
     
     







文章评论

静心

[em]e120[/em] 如果延迟了退休,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也许就是我们的脸[em]e113[/em]

老头57

鉴古喻今,有理有节。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