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从正视自己的冷暴力开始
乱弹【原创】
从正视自己的冷暴力开始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徐华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在国旗下的讲话里谈过“拒绝校园冷暴力”的话题。当时讲话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未能拓展。其实,我更想对一些校长和教师说,在谴责校园冷暴力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自我反思和警醒。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是否有过冷暴力的行为?仔细回想,是有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根据我的观察,可能绝大多数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过冷暴力的行为。比如分班时因为分到了影响成绩的“差生”而大呼倒霉,冷嘲热讽;学生犯了一点错误,便大发雷霆;冬天里,寒风呼啸,天都黑了还不让学生回家,美其名曰“补课”,其实是一种“心罚”……
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很多,我认为“师源性”冷暴力在很多学校可能是“主流”。在某些奉行极端应试教育的学校,在一些教师的心中,学生只是榨取分数的工具,分三六九等。如今,虽迫于家长维权意识的提升,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有所减少,但一些教师采用冷暴力的方式来惩处、刁难或隔离学生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究其根源,当然有极端应试教育因素,有畸形考核机制的逼迫。其实,这些校长或教师,除了外部压力外,心中大多还暗藏着“小九九”。说白了,就是为了“政绩”或“业绩”,甚至只是面子,不择手段。换句话说,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
客观地说,冷暴力普遍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就连我们教师本人也常是受害者。可悲的是,一些教师常常扮演了校园冷暴力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双重角色。一位外地同仁告诉我,他所在学校不允许教师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但校方对教师却大张旗鼓地按考分排序奖惩,甚至要求居于下游的教师公开做“检讨”,并扣除其相应的绩效工资。
在理念层面上,需要注意不能抹杀教师的正确批评和惩戒给孩子的正面激励,不能将这两者与校园冷暴力混为一谈。如何区分?正如光明日报记者刘茜所说:“冷暴力”与“正激励”之间只差两个字——尊重。
在操作层面上,除了教师严于律己外,比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或中学的晨会、班会课中,校长和教师能否有勇气来直面校园冷暴力的话题,不讳疾忌医?一个具体的个人,在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小心地呵护你,冷暴力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那么是否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掌握一些积极且合理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呢?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我可能达不到视别人孩子如己出的境界,但起码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良知在左,常识在右,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按教育规律办事。在某些过度竞争和过度教育的不良氛围中,作为教师,我们是否需要一点“舍得”之心?我以为,抵制校园冷暴力,首先得从正视自己开始。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的链接:http://www.todayedu.cn/jyzk/paperdetails.php?CurrPeid=100&CurrSid=1631&newsid=5154
各位朋友若有兴趣,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jsrdxuhua。每日发一文,关注没奖,敬请捧场,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