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腊八面】

个人日记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腊月里最重大的一个节日了。
在这一天,各地都有好多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家家都要吃腊八
,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面,是腊八节的又一节令食品。汉族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主料】
面粉、鸡蛋、猪肉、
黄豆、豆腐干、胡萝卜、白萝卜、干香菇、黑木耳、干黄花菜。
【辅料】
油、盐、酱油、辣椒酱。
【做法】
1、
面粉中加入盐,搅匀后打入鸡蛋。
 
      
2、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小心搅拌面粉。

3、
搅拌至面粉呈大块雪片状。
 
      
4、用手揉成面团,此时面团粗糙一些没有关系。

5、
盖上面盆,饧十五分钟,重新揉面团,如此反复二到三次。
 
      
6、揉过三次的面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

7、
最后饧好的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片。
 
      
8、撒足量的面粉,切成十厘米宽,叠在一起。

9、
再切成菱形块。
 
      
10、用双手拉住菱形块的两端,慢慢抻长、抻薄。

11、 
臊子的做法:所有干货提前用温水泡发,全部臊子材料切成丁。
 
      
12、 
锅烧热,放少许油,加入一大勺辣椒酱,炒匀后放入肉丁。

13、
待肉丁变色后,放入浸泡后的黄豆。
 
      
14、加入木耳碎、黄花菜碎、香菇丁。

15、加
入豆腐干,再加入少许酱油,少许水。
 
      
16、全部材料翻炒均匀,炒至收汁,盛出待用。

17、锅
中加水,放入一大勺辣椒酱,加入胡萝卜丁和白萝卜丁。
 
      
18、水开后下入宽面,水再次烧开后继续煮三分钟,捞出面,拌上臊子即可。


【温馨提示】
 

1、反复揉面团,不仅使面团变得光滑,且做出的面条更加筋道。

 
2、面片一定要撒足量面粉,才能重叠起来,面粉量不够的话,容易粘连。

 
3、菱形块切好后及时散开,以防粘连。

 
4、宽面下锅前要抻长、抻薄,这样煮出的面口感更好。


 
腊八节各地风俗美食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往里面倒入适量的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新年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拿出来享用,碧玉般的蒜瓣配上深红的米醋,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泡好的腊八蒜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特别是华北地区,都有腊月初八这天泡腊八蒜的习俗。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
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文章评论